基督城 越往城区走,陆陆续续出现不少在建的楼房,大多是钢木结构,可以看见那场7年前的地震带给这座南岛最大城市的创痕还在修复中。最后,出租车绕过一条放满雪糕桶、正在施工的街道就到了酒店。 简单拾掇一番,出门觅食。在猫途鹰上找了家好评的东南亚餐厅,离酒店大概5分钟步程。没想到饭店居然客满,好在几分钟后就帮我们张罗了一张桌子。用餐的大多是本地人,倒是有几个服务生是亚洲面孔。餐后,我们借着夜色,先去城中心看了坍圮的大教堂,路上人烟稀少得很,又赶着九点打烊前,走去不远处的超市买了面包、牛奶,作为后两天的早饭。 次日上午沿着植物园信步,潺潺的流水清澈透亮,鸭子三五成群徜徉其中。偶尔看到有树叶变黄,在一片绿意中格外醒目,想必到了深秋该美极了。植物园边上就是基督城博物馆,免费开放,入口处放了募捐箱,鼓励参观者捐款。博物馆不大,布展却很用心,从自然生态、绿色节能到毛利文化、欧洲移民一应俱全,甚至辟有专区介绍中国和日本。出来后,又去了现代艺术馆,展品不多,大半是装置艺术和先锋绘画。 |
饭毕,打车去New Brighton图书馆,这是昨天开网约车的华裔司机推荐的去处。图书馆建在沿海的路边,是一幢两层挑高的建筑,外面看起来挺气派,里面空间却不显大,可能是因为人多、书架密的缘故。二楼有一长排沙发,许多人捧本书躺着,把脚抬直靠在飘窗上,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我们在里面转了圈便朝海边走,水是青色的,浪不停翻滚,有几个人抱着冲浪板戏水。边上有座桥,伸出几十米到海里,专门给人观光,据铭文介绍节庆时还会有烟花表演。桥上三三两两六七组人在钓鱼,风疾浪大,不知他们收成如何。还有一点也甚有趣,在桥面的边缘镶嵌着瓷板,刻有给这座桥捐赠的人名,这个习俗看来是普世的。 |
从约翰山顶归来,我坐在二楼阳台,安静地打量着不远处的一片碧波。放眼望去,晕染着石青色的特卡波湖妙不可言,在夕照下,荡漾起层层绵绵的微光。穷尽词藻也形容不出这从未降临过的美。爬山的疲倦顷刻毫无影踪,恨不能把眼睛睁更大,嘴张更开,心想这一刻若是永恒才好,让我消融在无边的景色里。每次旅程,我总是叩问意义何在,是与亲友共处的欢愉,还是一种从日常中暂得脱身的隐匿,又或者仅仅被消费主义浪潮所蒙蔽,耽溺在对异域风情的幻象中。这趟纽西兰之行,让我明白,在路上,于我而言,其实是寻找美的感动。那份情愫超越了人伦,是对造物的叹服和敬畏。天地有大美,泼洒在壮丽的河山,苍茫的原野,辽阔的汪洋,浩渺的穹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