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26

主题

其他

“前方重庆,本次导航结束”——一个山城半土著的自白书

[复制链接] 查看:9350 | 回复:62
发表于 2020-3-27 14:04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城里视频——勒不是重庆
在2016年年末的时候, 重庆 开始逐渐火了起来;接着 重庆 市市长一卸任,这把火马上就溜到了沿 海城 市的某个圈子里......而那时候对我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来说,家乡的火热虽然让我感到一丝诧异,但却也没有那么认真的去在意。

直到......
上海 ,一个寒冷冬夜。
我朋友兼老乡眼镜儿在楼下遛狗,不知道接了谁的电话后开始嘴角抽搐,兴奋异常,回家开门就冲我喊:
快点!快点!快点回 重庆
我听这阵势有点大,一脸懵逼的把视线从电脑上移开,抬头看了看这位归乡心切的沪飘游子,不免心里有些小感动:眼镜儿,你也想家了嘛?
赶紧回去买房! 重庆 现在房价一直在暴涨!!!
顿时觉得那个冬夜特别的寒冷......


发表于 2020-3-27 14:04 2 只看该作者
后来我才知道,就在眼镜儿嚎的那个周末,他公司一同事下班后就直接组团奔去了机场,神神秘秘的坐上了当晚从 上海 直飞 重庆 的航班——那时的外地炒房团和散客早就听到了风声,开始结队去 重庆 炒房了。

果真在接下来不久, 重庆 市区房价开始暴涨,尔后铺天盖地有关 重庆 的短视频、公号文章、媒体报道以及朋友圈里当地朋友们的阵阵牢骚就开始出现在了自己的视野中。



重庆 在网络上火了,我和在外地的 重庆 小伙伴都还不太习惯。

当我真正回到 重庆 并站在江边,看着灯火辉煌的【渝中半岛】,听到【 洪崖洞 】里各个地方的口音,真就怀疑这是不是我记忆当中的那个自得其乐,浓重深刻的山城 重庆
记得街边卖水果的小摊贩笑嘻嘻地用椒盐普通话(带浓郁 重庆 口音的普通话)问我:老斯~菠萝看哈不嘛?抿甜得很咯~~来告(尝试)一哈嘛~~
我哭笑不得的回她一句:你还是缩 重庆 话嘛!你勒个普通话我听到起打闪闪......(颤抖)




那一瞬间, 重庆 突然变成了我最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所以这个视频,既是我这个 重庆 半土著的自白书;也权当我带你去看那山城在我心里的一半风景吧!
宜下班、躺在沙发上、点起外卖、慢慢看~



发表于 2020-3-27 14:05 3 只看该作者
关于重庆
我的家乡 重庆 属于 中国 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三千多万,是全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也是 中国 中西部地区唯一且最年轻的直辖市。

这里的气候十分的宜人和喜人,基本是冬巨冷夏巨热。

因为空气湿度大,冬天是那种钻心的冷,穿再多都没用......啥?开暖气?对不起, 重庆 是南 方城 市,没集中供暖。

而夏天就不说了,三大【火炉】之首那可不是浪得虚名!

以前 重庆 坊间有句调侃的话,结婚不看你有没有房车,而是看你卧室有没有装空调;反正我记得大学时期有一年夏天特别热,周边又停了电,我是坐在厕所里,敷着湿毛巾睡的;而且那一年还有个新闻,说是在渝务工的 非洲 兄弟因为中暑送医院了。



位于 四川 盆地东部边缘的 重庆 ,刚好处在我国地理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重庆 虽然人口众多,但其实辖区面积相当大,足有8.24万平方公里之广。很惭愧的说,因为老 重庆 道路不畅,加上我长大后又不在 重庆 ,所以很多偏远山区甚至出名景区我也只是听说过,但并没有去过,心心念的都是 西藏 和大 西北 ,所以自己的家乡倒是给忽略了。
而其实现在就算是早已通了高速,从主城区域通往最东部的山区,也需要5-7个小时,所以更别提当年了。




重庆 辖区
重庆 因为辖区面积大,又处于山区,丘陵、峡谷 和平 原地貌混合地带,所以通常来说, 重庆 人口中的“ 重庆 ”,其实更多的是指位于 重庆 西部经济较发达的主城区域。 比如 :长江流域的【渝中半岛】 或者是位于中梁山脉和铜锣山脉之间的【主城区域】。




主城区域
卫星地图上看主城区貌似平坦河谷,实则长江两岸都是山坡,说得好听叫“错落有致”;讲得通俗点,就叫“爬坡上坎儿”。
而这片区域,既承载了我对 重庆 城区所有的回忆,也基本承载了现在 重庆 城市旅游的所有网红打卡区域。



特别是渝中半岛内的【解放碑】商圈,以前的【朝 天门 】批发市场,【 洪崖洞 】,【好吃街】等等。我想很多半岛外的 重庆 朋友,小时候都有其相似的回忆,那时候去渝中半岛,去解放碑,就是去进城看稀奇的。



发表于 2020-3-27 14:06 4 只看该作者
当然现在早已是时过境迁, 重庆 的商圈和 新城 也早就是遍地开花,但是渝中半岛作为山城 重庆 最早开始发迹的地方,依然是 重庆 人民内心不可动摇的精神堡垒。

所以外地来的游客,基本都会把渝中半岛作为游览山城的第一站.......当然,这里面肯定不包括我,因为我一开始的老家并不在渝中半岛。
发表于 2020-3-27 14:07 5 只看该作者
鱼洞,我出生的小镇

我出生在长江边上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有个很随便的名字,叫【鱼洞】。


不过这名字听似随意,现在细细品来,倒是很具有山城人民直白个性的——因为就是以前这里江底有个洞,洞里面很多鱼,就叫做了【鱼洞】,明明很爽快是不是!?



鱼洞在旧时是长江著名的水驿


但记得 上高 中时,班上曾转学来了俩渝中区的同学(俗称城里人),一问我家在哪儿,老实憨厚的我说家在【鱼洞】,她俩就笑了,说:这名字好土哦~鱼洞~~嘿嘿嘿~~~(我现在脑袋里都回响着这笑声)随即周围的同学都笑了。
我那时候脸皮薄,红着脸抬头一看,只有一个文静女生没有笑,她低着头坐在一边假装看着书......刹那间我就觉得她是有内涵的,是个有深度且不一样的女同学。
后来经过一盘问,人家女孩子才羞答答地把头抬了起来,怯生生地说了一句:我家.....我家....我家在...【木洞】......
我硬是没忍住,也跟着笑了。

【木洞】在【鱼洞】下游,源于那里有个山洞,传说洞中藏有鲁班的优质木材而得名,明明也很爽快是不是?




鱼洞这个小镇在我小时候,远没有你现在看到的这么大,它和 中国 其他地区的城乡结合部一样,生活在这里的小镇居民都是在自得其乐,安安静静的生活。




长江在这里转弯时,曾留下一个很大的河沙坝,如今似乎已经消失

也可能是因为这里有条宽阔的大江和奔流不止的江水,所以不管是在菜市场卖菜的农民,还是在街上凭手艺吃饭的师傅,亦或者厂里上班的职工——那时候的左邻右舍心胸都是豁达开朗乐观的。
直到小镇上的工厂和企业在某个时候开始纷纷倒闭,大家贫富开始拉开差距,有人眼红得到,有人哀嚎失去......这些平衡和关系才开始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但那个时候我还很小,并不了解那个时代给父母在生活上带来的痛苦和艰辛。

发表于 2020-3-27 14:08 6 只看该作者


老“鱼洞大桥”和箭滩河


我最早的老家在这座老“鱼洞大桥”的附近,右边是鱼洞最早发迹的地方,左边是改革开放后逐渐开始建设的 新城 区。(现在其实也是老城区了)




若时间再往前推一推,以前左岸都是菜地,那时人们是需要靠一种叫做“扯扯渡”的渡江工具,才能从左岸跑到右岸来赶集。
在这之后有了老鱼洞大桥,左岸的居民才不用承受汛期时【箭滩河】所带来的洪涝凶险。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我再次回到这里时,却发现很多事物依旧维持着它原来的格局和节奏。



“勒块水泥屋顶是直接连到街边的,所以这里便成了周围男的吃了晚饭出来吹夸夸(闲谈)的地方,那个时候他们吸的烟都是宝牌儿和翡翠(劣质烟),但是讲的话都是国际形势和国家大事。
后来关心国际形势的人留下了,而关注工地和建筑的人都搬走了。
除了......在这里干了三十多年的秦师傅”
——来自《勒不是 重庆 》里我的旁白。



其实我对秦师傅的印象不太深,一是我在7岁之后便离开了这个老家;二是秦师傅在我模糊的记忆中就是比较少言寡语。
要不是这个几十年没挪过地方的小摊位和那件熟悉的蓝色外套,我倒真的不记得秦师傅了。
那天我在拍他的时候跟他闲聊了两句,才知道秦师傅就靠这个配钥匙,修鞋子的小摊位,生生的养大了他家里的两个儿子。



发表于 2020-3-27 14:10 7 只看该作者
现在细想,似乎老实本分的劳动人民生活都是清苦不易的;至于这些行当和手艺,以后自然也是无人接替的,因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似乎只能存在于那个时代里。
比如 所谓的“鱼洞老街”。



“勒个区域叫做“鱼洞老街”,它既是整个鱼洞发源之地,也曾经是鱼洞长江水码头的全部历史,而我小的时候就要经过秦师傅的小摊摊儿,然后穿过这片老街,顺着青石板路爬坡去上课。”



“那时候撒子石板巷路,拱门善堂,盐仓油坊青瓦房,麻辣豆皮搅搅儿糖撒子都有,老师在讲台上说的人间烟火,就在这个地方。”
——来自《勒不是 重庆 》里我的旁白。






发表于 2020-3-27 14:10 8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我在编写这段旁白时曾写过很多个版本来描绘老街的历史和我对它的记忆,因为凭我走南闯北的经历和经验,“鱼洞老街”被硬生生的铲平重建实在是可惜,若真的像媒体报道的那样是在“修缮”,这个地方倒真的是可以大火一把的。

但是到了最后,我还是平静的收敛了激烈的言辞,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铲平的已经被铲平。



当年的小镇已经变成了 大城
至于鱼洞,也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小镇了。

发表于 2020-3-27 14:11 9 只看该作者
黄桷坪,我长大成人的地方

“我的高中和大学在鱼洞长江的下游,而且这两个学校其实是在同一个小镇,所以那个江边小镇我一待就是7年。”



四川 美术学院老校区

我才到黄桷坪的时候刚好初中毕业,一下公交车才发现,其实这里就是个城乡结合部,比鱼洞还要小。
那时候的我压根儿就想不到在艺术圈儿里这么有名的【 四川 美术学院】是在烟火味道如此浓郁的地方。




这个小镇下面是长江,铁路,寺庙和农田;上面是吊脚楼,菜市场和发电厂;街上走的,都是背菜篓,摆地摊儿,带小孩,卖草药的中老年人......跟我想象中的高雅艺术是大相径庭。
但是在这里待久了,待明白了,看到的就不是城乡结合部了,而是市井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相互融合。




老校区门口

其实真正有两把刷子的艺术家心里是没有什么高雅不高雅的,因为高雅也好,低俗也罢,这些都是现象和表象,并不是艺术本身的实质和追求;而看上去高雅和高端的,其实也都是投其所好,迎合大众心理诉求,顺应社交潮流和商业转化需求,如此而已,很简单的,没什么想不明白的。

毕竟艺术家也要赚钱养家,张口吃饭的不是?




对面就是女生宿舍!

记得高中时期第一次进川美的时候是个热死人的夏日午后,校园里空空荡荡,因为大多数学生都躲在寝室里纳凉。
我一个人穿过校区,食堂来到操场旁边,远远就看到一个批头散发身穿红色T恤的骚年站在球场正中央,仰天闭眼面对正午的太阳。
凭直觉,我就能闻到一股油画系或者雕塑系学长的味道。
我过去打探了一下,我说,哥~今天42℃,这么热的天你在看什么?
这位正在吸收日月芳华的大咖依旧闭着眼,不说话,过了3秒,起皮的嘴唇动了一动:滚......我在聆听宇宙.....
我当时就震惊了!倒吸了一口凉气,后退几步,转身跑了......当时好害怕以后也变成这个样子。




片中的二娃面庄

实际上黄桷坪校区在还没搬迁的时候,到我们那一届,整个街道上的小吃美食和夜市算是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艺考生越来越多,过来接受艺术培训的考生也是越来越多。
不管你多晚出去,那黄桷坪正街 和美 院后街的街道上,永远有你一双筷子。特别是在搞毕业创作的时候,凌晨三点你都可以在街道上看到一盏盏橘色的小灯,和灯下不断升腾着的香辣气息!
来!弟娃儿,吃撒子!小面还是米线儿?——小摊老板儿永远这么有激情。

发表于 2020-3-27 14:12 10 只看该作者
四川美术学院
但我们那一届艺术生是黄桷坪校区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因为还在大四的时候学校就开始搬迁,继而我们后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就完全告别了黄桷坪,直接去新校区报道了。
于是从我毕业的那一年开始,黄桷坪便逐渐萧条了。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学生一走,没什么生意咯......生意不好做啊!”二娃面庄现在的老板告诉我。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豌杂面

四川美术学院
胡记蹄花汤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这家店客人永远是天天爆满

诚然现在的黄桷坪已不如以前热闹了,而活络的商家也已从做学生生意,渐渐转变成做游客生意了。
毕竟黄桷坪的涂鸦街在 重庆 突然火了......这......也是让我始料未及的。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