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寮登山健身步道,位于永嘉县北城街道下寮杏山,是在原来多条古道的基础上,在永嘉县文旅广体局支持和指导下,修葺而成的登山健身步道。步道全长10公里,块石为基,本次介绍的步道,发于下寮村底寮水库面,经西边岭,上江坑岭与十二盘岭、垟坑岭古道相连,全长4000米许,累计爬升200米许,块石为基。古道沿途,林壑山色秀美,奇峰叠嶂,水流潺潺,秋色浓郁,风光旖旎,一个半小时可至,当去。 从永嘉城关车行过路口村上十二盘村至下寮村底寮自然村,在下寮卫生院水库旁,有步道指示牌。 在指示牌对过的巷弄入古道口,人称西边岭古道,是当年朱寮等地村民来往下寮乡办事上学的古道。上西边岭古道,道已被水泥硬化,行于田埂,田园间一座高耸雄壮的民居矗立在古道之上。回首远山嶂峦起伏,下寮最高峰白岩山(海拔1000米)上的白岩头,山奇石秀,峰峦嶙峋,巍巍壮观,层田秀美,斜阳佳木,次递相随,如此浓郁秋色,让人流连忘返。 西行一里半许,道有分歧,右边直行。复行一里许,乔木相随,树林阴翳。过小桥,渐闻水声潺潺,密林深处,一条溪涧流水漫石,悬而为瀑,古道行在乎山水之乐,不虚此行。沿溪行半里许,开始上行,至公路,对过上江坑岭古道去往江坑村, 右行去往下寮坑亭和朱寮村,去往朱寮的古道已被公路覆盖,过下寮坑亭复行古道可至来时的底寮村,而成环线,待下次行。(下寮坑亭已经破败不堪急需修复!)据《永嘉县地名志》记载:下寮4公里。据说清朝年间,在阴阳先生的指点下,潘、廖两姓各在龟山,龙山建造祖坟,意图子孙飞黄腾达,故名龟龙。后因杭郭村廖国东迁此,认为“龟“名不雅,谐音改成朱寮。 朱寮村,现有叶姓、王姓、潘姓、廖姓四姓聚居。叶姓迁自大坑岙(大亨),王姓迁自下寮,潘姓迁自泰石。 对过上江坑岭古道,坡行路转林密间行,野芳幽香,乔木繁阴,朝阳斜照,绕行于开阔的梯田之上。江坑村矗立在山坡之上,本可行于已被水泥硬化的田埂道,入江坑村。 本次选择乡愁依旧的斑驳古道,上得公路。 沿公路右行,不久,道左有重修的古道入口,此乃垟坑岭古道。 当年大若岩垟坑等地村民经八里、朱寮、江坑、下寮、十二盘去往县城的主要通道,昔日,往来行人不绝,只是岁月沧桑了乡愁。幸有永嘉文旅体局重捡乡愁记忆,修复了古道,让我们记住了乡愁。过古道口,便是下寮村江坑自然村。据永嘉县地名志记载:江坑村,下寮北3公里。祖先姓江,村建溪边,曾名江川因村位朝向狗头山,村民迷信,认为不祥,挖坑以破之,更名江坑。地处山腰平塘,两水夹村。下寮村是近年村社撤并改革中,由原前坪村,底寮村、外寮村、江坑村合并而成,为当年下寮乡政府驻地。据永嘉县地名志记载:下寮,下寮乡政府,底寮,外寮,前坪村委会驻地,距县城6.8公里传说,宋朝年间,王氏祖宗迁此定居,建房于杏树之下,取名杏山。后以住房矮小狭窄,形似灰寮,起名下寮,村舍沿四周斜坡逐渐扩建,成螺旋状,公路盘山而上,村口有水塘。环下寮皆山,山色甚美。据下寮王氏宗谱记载:下寮王姓乃南宋王十朋状元之弟王百朋之后。于明洪武年间(距今600余年),从渠口石柱村迁居而安于下寮,因始祖号杏山,故下寮山又称杏山。如今,下寮杏山,杏峰亭依旧,王氏开枝散叶茂盛于温州乃至全国,可谓祖荫有护,人杰地灵也。推荐阅读: 永嘉古道汇编(2020版)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永嘉体育局近年新建20条登山健身步道,风光旖旎乡愁浓浓! 永嘉古村汇编(2020版)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