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2097

主题

清华附中和清华大学,靠体育更容易被录取

[复制链接] 查看:467 | 回复:0
发表于 2021-1-29 00:0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靠体育更容易考上清华附中以及清华大学,如果你还不知道!那就太out了!
前段时间,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一则视频引起广泛关注。
视频中的陆启睿(女生)百米短跑成绩达到12秒07!跑出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一路跑进了清华附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




陆爸爸说:如果一切顺利,陆启睿未来可以直升进入清华大学。
当别人还沉浸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题海中时,陆启睿可以凭借爱好上自己喜欢的大学,着实让人羡慕。


百年前,清华就开始重视体育教育

清华大学作为顶级名校,拥有诸多引以为豪的专业,而体育便是其中之一,以至于人们又称清华为“大清体校”。


清华体育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它背后的体育人才基地——马约翰班。



清华附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是由马约翰教授名字所命名,创办于1986年。
“马约翰班”的招生对象是具有体育特长、有培养前途的中学生。


虽然创办时间相对较晚,但论发展历史,可追溯到近百年前。

[p=16, null, center]图|指导者为马约翰教授


1912年,清华大学就已设立体育部,并建造了设备很好的体育馆。

1914年,马约翰到清华任教,积极主动地向时任校长建议发展体育教育,由此拉开清华体育教育的宏伟篇章。


“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就是清华体育教育的受益者。



在钱伟长刚到清华入学报道时,创下了一个记录:身高149cm,成为清华大学历史上第一个身高不达标的学生。
在马约翰教授的帮助下,钱伟长从本身体重太轻、肺活量不足,到毕业时身高长到166cm,更是在全国大运会上取得100米栏13秒4的前三成绩,体育给了钱伟长巨额回报。


钱伟长曾说:体育比赛总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思考解决的方案,才能进步。我们做学问也一样,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马约翰先生通过体育运动,培养了我们的人格,锻炼了我们的意志。


清华“奇怪”的8-1>8理论

“在清华学到的什么对你的影响最大?”

“8-1>8。”


每当别人问到滑铁卢过滤研究院院长孙勤这样的问题,她都毫不犹豫这样回答。


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抽出1小时锻炼,那么7小时内完成的工作比8小时完成的更好,这就是清华著名的“8-1>8”理论。


孙勤在多年后的自述中说:在清华练习长跑的日子中,体验到了赛程中几乎不能忍受的疲劳极点,以及冲破终点后的喜悦,从而得到更多战胜困难的信心。



图|6号孙勤在4X400米接力赛中


当年中国青年报采访她时,她告诉记者,把握体育与学习之间的平衡,体育就能成为学习的催化剂。


孙勤正是靠着体育运动的好处,在学习上不断提高,取得优异成绩。


清华大学居然和国家“对着干”

清华对体育培养人才的执着不仅体现在内部要求,对外的招生政策亦有针对性倾斜。

2018年2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提到:要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


那段时间,取消中考、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的讨论不绝于耳。
但是,人们却看到清华自主招生简章中这样写道:对体质测试优异者,除了国家优惠的招生政策之外,还将给予额外的5分降分。


对于1分能压倒成千上万人的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5分降分无疑为体育优异者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不会游泳,不能从清华毕业

“无体育,不清华”,这句话在整个教育界中早已耳熟能详。
清华对体育成绩的要求有多“变态”,2017级开始,不会游泳的学生不能从清华毕业。
本以为是个笑谈,没想到清华真有这种政策!
清华对体育教育贯彻到底的决心真的不是简单嘴上说说而已。


清华新生20公里野营拉练、本科需要学习四年体育课、下午四点半“强迫性运动”……清华对体育的重视证明:清华的教育理念一直站在智商、情商、动商三商一体的现代人才培养高度之上!



所以,靠体育更容易上清华,这不是一句戏言。
清华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一流大学学府,靠的不仅是深厚的教学根基,还有独特的教学理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曾坦言:体育锻炼是一种自强的精神、一种拼搏的气质、一种受益终生的生活方式。正是当年在清华园养成的良好锻炼习惯,才使得他在紧张的学术研究中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




其实,清华大学这些所作所为只是给了体育在教育中本应有的地位。
正如马约翰先生常说的一句话:“体育是培养人格最好的工具。”
而拥有优秀人格的人,正是清华大学培养中国人才的目标!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