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14

主题

石家庄

山环水绕无双地,神乐人欢第一区——行走山西之十四、太原晋祠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17976 | 回复:218
发表于 2021-1-30 00:18 9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9 21:54 编辑

  金人台西有牌坊一座,名对越坊。

  牌坊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有功德坊、忠孝节义坊、科第坊等。“对越”坊属功德坊,坐落在晋祠主轴,即大门-水镜台-献殿-圣母殿的轴线上,属于游人去往圣母殿的必经之处。对越坊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四柱三门式木牌坊, “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周颂·清庙》中:“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高尚功德。

  对越坊匾与水镜台匾、难老泉匾合称为晋祠三大名匾。



山环水绕无双地,神乐人欢第一区——行走山西之十四、太原晋祠游记






发表于 2021-1-30 00:18 9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9 21:05 编辑

  对越坊由明万历年间太原县举人高应元出资修建。相传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久治无效。后来在吕祖庙前得一签,签上写有“添砖加瓦”四个字,它的含义是只有在祠内增加些建筑,才能消灾免难。高应元在晋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等应有尽有,唯独缺少牌坊,故决定建造一座牌坊,并选址在献殿前的空地上。高应元想,牌坊落成后,与原有的殿、台、祠门自成一组,定会收到消灾除病的效果。高应元原计划建造一座简单的小牌坊,没想到在破土动工的第二天,他母亲的病就好了,高应元大喜,就改建成一座大牌坊。牌坊落成后,命名为“对越”,由高应元执笔,气势颇为磅礴,被列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这座“对越坊”,造型优美,结构壮丽,雕刻精细。“对越”的 “对”意为报答;“越”,即扬,意为宣扬。“对越”两字合起来,意为“报答宣扬祖先功德”,在此处意为“宣扬母德高尚”。母德高尚在这里有双关语之意,指唐叔虞之母邑姜也行,说高应元之母亦可。



山环水绕无双地,神乐人欢第一区——行走山西之十四、太原晋祠游记





发表于 2021-1-30 00:18 9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4 15:15 编辑

山环水绕无双地,神乐人欢第一区——行走山西之十四、太原晋祠游记





发表于 2021-1-30 00:18 9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4 16:39 编辑

对越坊前的环路

山环水绕无双地,神乐人欢第一区——行走山西之十四、太原晋祠游记







发表于 2021-1-30 00:18 9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6 12:11 编辑

  对越坊西紧挨着是一个凉亭式的殿厅,名献殿。

  献殿是举行祭祀活动时陈列供品的场所,只有大型的宗祠或庙宇等场所才有的殿。晋祠的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其梁架建造时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完全由木头卯榫而成;且只在四椽栿上架一层平梁,结构简单,不弱不费,轻巧坚固,很有特点。献殿,当心间前后辟门,门扇亦为直棂栅栏门。其余各间不砌墙壁,只在坚厚的槛墙之上安直棂栅栏,整个献殿既为大殿,又似凉亭,是我国唯一的殿、亭结合的建筑。献殿不仅是国家级文物,还与圣母殿、鱼沼飞梁并称为晋祠三宝。

  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描述晋祠献殿的原文:献殿在正殿之前,中隔放生池。殿三间,歇三顶。与正殿结构法手法完全是同一时代同一规制之下的。斗栱单栱五铺作,柱头铺作双下昂,补间铺作单杪单下昂,第一跳偷心,但饰以小小翼形拱。正面每间用补间铺作一朵,山面唯正中间用补间铺作;柱头铺作伪双下昂,完全平置,后尾承托梁下,昂嘴与地面平行,如正殿的昂。补间则下昂后尾挑起,耍头与令栱相交,长长伸出,斫作昂嘴形。两殿斗栱外面不同之点,惟在令栱之上,正殿用通长的拂檐枋,而献殿则用替木。斗栱后尾惟下昂挑起,全部偷心,第二跳跳头安梭形“栱”,单独的昂尾挑在平榑之下。至于柱头普拍枋,与正殿完全相同。

   献殿的规模并不宏大,但距对越坊过近,近到从正面只能拍下献殿的中心间那一小部分。我试了试,即使在斜侧位,我的手机也顾头顾不了尾,无法反映献殿的全貌,只好作罢。



山环水绕无双地,神乐人欢第一区——行走山西之十四、太原晋祠游记





发表于 2021-1-30 00:18 9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4 16:41 编辑

山环水绕无双地,神乐人欢第一区——行走山西之十四、太原晋祠游记

发表于 2021-1-30 00:18 9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4 20:01 编辑

网上找的一张用大广角镜头拍的献殿的照片,这张图是从东南方拍摄的,感谢这位不知名的网友

山环水绕无双地,神乐人欢第一区——行走山西之十四、太原晋祠游记








发表于 2021-1-30 00:18 9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11 15:04 编辑

  献殿和对越坊之间的空地,左右两端建有钟鼓楼。

  钟鼓楼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中国传统建筑之一,楼始于隋代,止于明清。在古代,每一个城市或宫廷、寺院等,都建有钟鼓楼或亭,是专用于报时的建筑。钟鼓楼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或佛事时节制礼仪之用。

 晋祠的钟鼓楼 位于对越坊两侧,南为鼓楼,北是钟楼。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修,1956年按原样彩绘。二楼形制相同:重檐十字脊,四面山花,中置一小庙,宝珠火焰顶,盘龙大吻对峙;下檐三踩斗拱,三幅云昂嘴,龙首状耍头,角出象鼻由昂;小八角柱间装置直棂栅栏围护,立于高约4米的方形石砌台基上,角出螭首,西面设人字形踏道,可供人上下。其中钟楼内悬有高2米余大钟1口,最大外径1米多,边缘成波浪型,铸文清晰,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所铸。鼓楼中置大鼓,长约2米,径约1米,左右镌刻蟠龙彩凤图案。



献殿西侧的鼓楼


山环水绕无双地,神乐人欢第一区——行走山西之十四、太原晋祠游记

发表于 2021-1-30 00:18 9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4 16:47 编辑

献殿东侧的钟楼

山环水绕无双地,神乐人欢第一区——行走山西之十四、太原晋祠游记

发表于 2021-1-30 00:18 1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9 21:55 编辑

  穿过献殿,一座高大庄严的大殿进入了眼帘,它就是晋祠的主体建筑——圣母殿。但在献殿和圣母殿间还有一座建筑非常值的一看,它就是晋祠三宝之一的鱼沼飞梁



山环水绕无双地,神乐人欢第一区——行走山西之十四、太原晋祠游记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