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1711

主题

宁波

书香致远走马塘

[复制链接] 查看:7751 | 回复:17
发表于 2021-2-1 10:33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行走.被遗忘的古村
图文:日暮乡关


在离我居所约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以千百年来以书香闻名浙东的古村落,走马塘。村中明清古迹众多,民风淳朴,自北宋至明清千年以来,这里陈氏家族中前后出过进士76名,任职地方官吏161人,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虽然住的近,却一直没有去过,其实也不难解释,人们其实很多时候总是在潜意识中忽略身边的风景,我当然也不能免俗。但常常在杂志或者鄞州区旅游宣传的海报上看到那一片荷叶之外的马头墙,还是偶尔能勾起心中的一丝向往。



中秋节那天,同事兼好友波哥一起去奉化办事,中午返回鄞州时误了饭点,在乡野之间找寻不到吃饭的地方,波哥想了想,说,转到走马塘古村,他爸爸有一朋友,曾经是一屠牛高手,家中些许有点存货,遂往。



跟随着波哥走近一户人家,一位光着上身的健硕老人老远迎了过来,“这不是陈先生的儿子么,快,进屋”,波哥跟这户人家很熟,我们也拿自己不当外人,和老先生聊着聊着就吃起了午饭。烤牛肉、水煮毛豆、乌贼、小梅鱼、、、、,也许是饿了,也许是老先生的手艺好,饭菜下肚,觉得四肢泰然,甚是爽快。席间老先生跟波哥聊起了波哥儿时的种种趣事,聊起了走马塘的过往,勾起了我这个异乡客的兴趣,波哥知道我是好摄之人,遂和老先生一起,在雨中陪我逛起了这一片古宅。



路上我问波哥,为何这位老人称呼波哥的父亲为陈先生,因为同宗之间必有辈分区别,波哥告诉我,这个是人家的客气,按照辈分,波哥的父亲比村里一些人要晚,但是村里千百年来对教书先生的尊重,使得大家从不在波哥父亲面前以辈分论尊长,每次见到波哥的父亲时,总是要尊称一声“陈先生”,言者无意,我这个听者,却感受到了村民根骨里对知识的尊崇。



沿着老街,很快来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走马塘”,走马塘,顾名思义,临河有路可走马,史上,从奉化西坞至鄞县翻石渡,有一条南北走向宽约5米,长达20余里的临河直塘,塘内是碧波悠悠的君子河,塘外是通宁波城外波涛滔滔的奉化江。这条已有千余年历史的河塘,一直是鄞南茅山部分村庄和奉化西坞沟通州治县治的必经之路。唐代,两浙兵马辖张仁皓骑从往来于此,故被人们称为走马塘。今塘堤和老渡口尚存,风韵依旧,但渡口已经失去了以前的水运意义,站在渡口向着奉化方向眺望,阴沉沉的云层下,稻田沿着水路一路蜿蜒向远山,不禁胸生寂寥,正所谓:古渡今犹在,不见往来人。



古渡东北方,老街的尽头,是一座清民的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物,陈氏宗祠。祠坐北朝南,平面为二进五开间,东西三开间对称币局,全长50米,宽约24.6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重修后的陈氏宋祠,高堂梭宇,棣萼联辉。门庭悬“陈氏宗祠”匾额,两柱书“直声振赵宋、忠节耀朱明”楹联,气壮山河,威震神州。



因为波哥的缘故,我有幸得以进入祠堂内部,陈氏宗祠有天井、厢房及祭厅,肃穆庄严的祭厅,红灯高挂,妖饶分外。厅中央悬“遗忠堂”匾额,光彩照人。额下挂走马塘始祖北宋明州知府陈钤画像,屏风后祀历代先祖神位。“忠孝里”和“陈氏76位进士名讳”的匾额悬挂大梁两侧。柱刻“祖孙三学士、父子二侍郎”、“大宋贤良地、皇亲结义家”等楹联,犹如一盏盏前进的灯塔,鞭策着一代代陈氏后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绕过祠堂就到了西面护村河——君子河畔。君子河说起来也是一段普通的南北向水塘,只是因为名字而显得与其他三方的护村河而特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这里一定隐含着陈姓祖先对后代读书作人的期盼——即“凡从这里走出的陈氏子孙一定要成为堂堂正正的君子”。沿着河边,从小巷走进陈氏祠堂北面一处住宅的东墙,波哥找到了走马塘最为精美也最具代表的石窗。在高大的马头墙下面:石窗雕花镂空,质地古朴,研磨精细,咋一看决不认为是石而成,却似木窗涂了一石质感的涂料,想必的以前的岁月里,石窗开开合合,不是是否演绎过一些浪漫或者寒窗苦读成名的故事。走马塘是以石花窗为建筑的亮点的,也是建筑的主要特色所在。在随后的行走中,我又不时的看到很多的不同的石窗,大都用青石、红石雕作而成,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石窗的图案大都为驱邪、保安、招财、祈福。



君子河的中间是团桥,此桥不知道有什么来历,过桥后,沿河槽边中间道路向村里东走,马路的左手边有一所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名为慈荫堂,此地目前已经被村民居住多年,但建筑的内部构造保存完好,除了文革期间砸掉的一些雕塑,中西合璧的细节倒是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慈荫堂门前的树木花草以及建筑外围上众多的精致细部说明了这里是一个真正的大宅院,院中至今还在使用的地砖、彩色玻璃和放置花盆的石凳,仿若引人到了民国时代。与其他建筑不同,这个居所不是仕途得意的陈氏后人所见,而是在上海滩打拼有所成就的陈家的故宅。



过了慈荫堂,就到了村子的中心所在——“蟹肝脐”。蟹肚脐不大,因形如螃蟹的肚脐得名。池水碧绿河岸弯曲如勺,东南岸边有一棵千年古树,郁郁苍苍,虬枝倾斜向北伸入池中,水中一石柱支持树干,形成了树附石的景象,倒影相对如天地之间两树石相连。仔细前看:树身已经中空,长满了杂草与苔藓等植物。而更令人称奇的是树冠之中还有一侧枝迥然相异,叶子大小形状分明不同,老树之上不知何时又长出的新树,形成了罕见的子母树,如一老妪拄着拐杖而怀抱幼孙。



在蟹肚脐池塘西侧,有一座花园式庄园,这就是在鄞奉一带被人们称为“陈半仙”的著名老中医陈松涛的私人诊所,也就是宁波地区保存最完整的百年私人诊所,波哥当年也是出生于此。



平时诊所不开门,但因波哥的缘故,村里的管理员朋友已经在诊所门前等候,推门走进小小的院落,一股清静优雅之气扑面而来,让人甚至生出进入了绝情谷药庄之感。房边一株巨大的百年“十大功劳”树,傲然挺立,直冲云天,世上罕见。园西单层歇山顶的“贻谷堂”,堂下悬挂着民国教育部长宋家骅赠陈松涛孙陈君博、陈隆宝兄弟俩的“兄弟学士”匾额,室内存八仙桌 、单背椅等什物,一派儒医风采。后院二楼为“涵碧庐”书楼和居室。院东劈有“守掘园”,垒假山水池,遍植竹木、芭蕉、药草和花卉。其墓有石刻《渔樵耕读走马塘》图,概括了千年古村的特征,是浙东水乡民族风情的缩影。



出了诊所,沿着老街继续东西,灰瓦白墙之间,便是走马塘最大的祠堂遗忠堂,古祠庄严而典雅,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袭却依然散发浓烈的江南民居风韵的宗祠——“遗忠堂”。



“遗忠堂”前身为家庙,又称“祖堂”,是走马塘陈氏家族最早祭祖场所。陈氏一门忠烈,名振朝野:陈矜勤政爱民,兴修水利:陈轩守诗书礼乐,坠忠孝节义:陈禾刚正不可,舍身直谏:陈曦清廉俭朴,严守法纪:陈概坚贞不屈,激昂陈辞:陈大寅城陷不降,与城同亡……如此可歌泣,精忠照乎日月,节义薄于云天。宋理宗赵购为褒杨陈氏的丰功伟绩,于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颁赐家庙为“遗忠堂“。匾额悬挂堂内,金光闪闪,光照千秋。十世陈埙又将影堂改祠堂,前后有明堂,堂前有照壁。今堂前立有清康熙七年(1668)的旗杆石。



每年春节期间,走马塘的陈氏后人们自愿出钱,在遗忠堂里面一起吃顿年夜饭,场景蔚为壮观,套用一句流行语,咱吃的不是饭,吃的是感情,是血脉。



遗忠堂外,便是始建于清代中晚期的中新屋大院群,为村内数十幢大院群中最大的毗连式大院。波哥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院群廊轩层层,甬道纵横,占地近4000平方米,男女老幼数十户,共享五个天井,采撷日月光辉。大院南开门四道,迎面是一块2亩余的荷花池。两座近1米宽的田丁步桥,微微弧度,横跨水塘南北,“出於泥而不染”的荷花,是为走马塘的“族花”。




走马塘归来,我一直在思索这篇游记的主题,最终定为书香致远走马塘,因为这样一个经历过千年科举制度的古村,一个崇尚“学而优则仕”的家族,走马塘散布众多古迹之间的书香和寒窗下学以致用,正己清正如莲的精神具有家族生存传承的积极意义。





发表于 2021-2-1 10:33 2 只看该作者


别小看这些村里的老人,传统的传承他们功不可没





君子河边古渡口


发表于 2021-2-1 10:33 3 只看该作者
  



陈氏宗祠



村中现存最美的石窗


发表于 2021-2-1 10:33 4 只看该作者
  


慈荫堂



堂内三位女性照片,岁月悠久


发表于 2021-2-1 10:33 5 只看该作者
  


放置花盆的石凳,和西式风格的窗户


发表于 2021-2-1 10:33 6 只看该作者
  




村里老人们在古宅子打麻将


发表于 2021-2-1 10:33 7 只看该作者
  

蟹肚脐池塘前的老树


发表于 2021-2-1 10:33 8 只看该作者
  

陈半仙的百年诊所,他家一亲兄弟曾经是国民党空军医院院长


发表于 2021-2-1 10:33 9 只看该作者
  

这诊所的环境,怎么地也得评上七星级吧


发表于 2021-2-1 10:33 10 只看该作者
  


遗忠堂内部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