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四姑娘山大峰

聆听雪山的召唤,探寻灵魂的归途——记人生第一座雪山四姑娘山大峰登顶

[复制链接] 查看:21958 | 回复:40
发表于 2021-7-19 11:58 11 只看该作者
      六人队伍行进到徒步路线第一个标志地点锅庄坪,这里是欣赏四姑娘山四座山峰的绝佳观景地,云雾缭绕中,海拔6250米的幺妹峰优美身姿朦胧中露出了头,悠悠白云笼罩下的蒙蒙雪峰与柔和开阔的草坪搭配的是那样的天衣无缝,让人怦然心动。



远处略微露头的海拔6250米的幺妹峰——蜀山皇后


发表于 2021-7-19 11:58 12 只看该作者
        经过锅庄坪,正式进入通往大峰大本营的山腰草甸路,开始了此后几个小时的缓缓爬高,随着海拔高度接近4000米,四姑娘山海子沟的极度纵深,雪域高原的连绵雄伟不断冲击着我的视觉和精神极限,在这里令人谈之恐慌的高原反应向我的兴奋荷尔蒙低下了头,行进在山间,郁郁葱葱的树林把绿色丰盛滴呈献给我们,秋意盎然的季节马儿羊儿牦牛儿行驰在自由的天空之下,一片万物和谐。








发表于 2021-7-19 11:58 13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1-7-19 11:58 14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1-7-19 11:58 15 只看该作者
         差10分12点,我到达通往大峰大本营路途一个重要分叉点和补给站——打尖包,左行上山腰继续通往大本营,右行则是下海子沟,一般人马在这里都要做一下休整补充继续前行,高海拔紫外线非常强烈,防晒霜涂完,补充了快捷压缩饼干,继续上路。







发表于 2021-7-19 11:58 16 只看该作者
         重装快走仿佛有无限能量的我随着目的地的临近,海拔也升到4000多米,高原低氧环境下的行进也逐渐缓慢下来,全身感到有点沉重,同样的速度运动心率比刚才要快些,呼吸频率也加快了,有实际行进1000米却感觉行进1500米的差别,我知道这是身体对高原环境的应急反应,为此调整了步伐,放慢了速度,减小了步幅,降低单位时间内对氧气量的需求,努力增加氧气输送时间,从而形成持续的有氧运动,减少身体疲劳。努力调整心态,想一首好诗,想一首好曲,悠哉悠哉,把心境与大自然的意境结合起来,忘记该忘记的负担,形成良好的情绪带动身体,终于经过4小时10分钟的行走重装全程自助阿式登山操作,11公里爬高近1300米,于差10分14点几十人登顶队伍首先走到了大峰大本营,迅速把帐篷扎好休息。






发表于 2021-7-19 11:58 17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1-7-19 11:58 18 只看该作者
     一小时之后,领队、协作、马匹装备、队员陆续抵达,总共大约40多人的队伍,海拔将近4400米的大本营,氧气含量只有海平面的58%,大家上来,严格按照领队叮嘱,多喝热水、缓步休息、不大喊奔跑,都心照不宣,高山大厨用天然的雪山融水给我们做了可口的饭菜,米饭蒸的很烂乎,还有清淡的炖鸡与蔬菜搭配,很享受,细嚼慢咽摄入食物,估计为了第二天冲顶,不加重肠胃负担,大家都是吃了六七成饱。凌晨3点钟就滴起床,4点钟出发,10点钟(关门时间)之前需完成登顶,如果不行的话必须下撤,因为到了中午山上的强对流形成的大风起得大雾会把路遮的严严实实,加上人连续长时间呆在5000米高海拔,会损害身体机理,今年2月份就有一个女性驴友因为任性,在攀爬四姑娘山玄武峰的时候不幸遇难,很多血的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四姑娘山大峰、二峰是入门级雪山,但是相对于普通登山者来说门槛还是不低,当地协作就给我讲到,曾经有一位成功登顶珠峰的山友来攀登四姑娘山海拔5200多米的二峰时,却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下撤未能登顶,我很奇怪滴问道:怎么会这样。他说:攀登珠峰8000米级别的山峰,一般提前两个月到达进行高海拔适应性练习和系统的运动训练,还有各种登山技术及团队协作拉练,准备周期长且充分,能够慢慢适应环境。而大、二峰登顶时间只有2.5天,适应高海拔缓冲时间几乎没有,短时间内给自己没有适应的身体加重这么多,身体应急反应不过来,自然会造成那种情况,队员必须迅速适应环境克服困难,一切听从领队安排,严重高反必须下撤,如果诱发肺水肿脑水肿,就会危及生命。远山领队一旁也说:“高海拔登山冲顶和户外徒步穿越行走不同,高海拔登冲顶是体力精力技术力在固定时间内的集中体现,是要把几天的户外徒步穿越力量集中实施,在需要你有强耐力的同时,对于心肺功能和肌肉功能要求极高,很多人有氧耐力确实很强走缓坡或是长时间徒步穿越行走没问题,心率可以稳定在110——120下,但是在高海拔拔高需要你的心率提高到150左右,呼吸差加大,供血才能充足,才能可持续,如果心肺功能不足,不能从有氧耐力到有氧动力区间,就很难迈过这个槛,现在男人很多在健身房锻炼努力成为肌肉男这挺好,但是肌肉男在这种环境下登山却是很劣势的,你肌肉多,血管长度长,血液循环量大,但是无形中也大大增加了耗氧量增加了负担,走起来会无比吃力。”所以需要团队保障,这边的协作和队员比例一般都是1:2,最多1:3的比例,保障体系非常成熟细化,同时也需要大家有团队意识,不能太任性,很多登山家行为看似是一个人的巅峰,其实是团队保障集体力量的结晶,今年我国登山家李宗利10月份要挑战蜀山之王贡嘎雪山(海拔7556米,死亡率接近70%,截止到2017年9月,全世界只有32人登顶成功,这其中有21人登顶之后下撤不幸遇难)登顶,提前一年多就和这里的协作团队建立联系,研究路线保障后勤。”听着这些话语,看着眼前身体精壮的大山人,由衷滴敬佩他们为登山事业的辛苦付出,高大上在这里得到了最100%的体现。


队伍合影


发表于 2021-7-19 12:01 19 只看该作者

                                                                                                   

  队伍合影






发表于 2021-7-19 12:01 20 只看该作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