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516

主题

北京综合

愚者昏语||河防口北的古长城:或为被明代利用的明前长城?

[复制链接] 查看:9076 | 回复:16
发表于 2022-4-25 11:5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河防口向北,有一条峡谷切开燕山山脉,贯穿南北。这条峡谷地形宽漫,河谷宽阔平坦,水流平缓,是连接中原与草原的一条重要通道。111国道贯穿这条峡谷。

而河防口就守在这条通道的内侧。从国道南侧或者两侧长城上俯视,可以看到山口的平漫形势,是一处易攻守的关口。

《四镇三关志》载:河坊口,永乐年建,通大川,宽漫通众骑,极冲。

《四镇三关志》成书之时,已经在嘉靖三十年修建了连续的边墙,并且自隆庆三年始,陆续改建砖石大墙与空心敌台。

而在此之前,在没有连续墙体与坚固的砖石大墙的明早期,河坊口如此冲要之处,一旦被攻破,后果将不堪设想,敌虏将进入马平川毫无阻拦的平原地带,直接威胁京城安危。

这么冲要之处,此处关口的设防,怎会如此漫不经心?

除我们所见的这条边墙防线,是否还有其他的防御措施,以加强河防口的防御?

有关这一点,我一直在苦苦思索。

一些线索逐渐浮现。


我们现在看到的河防口的地形地势,是现代改造过的,有变化的地形地势。

1972年,青龙峡水库建城,阻断了经由大水峪进山的道路。同时,通往丰宁的公路,在河防口一线修通。

就是说,燕山山脉的这条大裂谷,其南端出口本在大水峪(青龙峡),而不在河防口。

河防口现在的这条通道,中间打通了一处隘口。在2000年以后对111国道的改建中,又开凿了隧道,以致给我们的印象,河防口-汤河口一线,是这条燕山大裂谷的主线。

又有消息称:山海关的民间长城研究者李亚忠老师,在怀柔青龙峡北分水岭梁头(或称椴树岭)发现“秦长城”。

秦代在燕长城基础上将北部边疆的长城连成一线,远在燕山之外。因此,这段早期长城,定然不会是秦长城,倒是很可能与明代有关。无论李亚忠老师的判断正确与否,仅仅是这一带有一条古长城,就值得前往探寻。

青龙峡北,或者河防口北,111国道上,确有一处地名分水岭。

但那处分水岭,地处深山腹地,明代已经属于朵颜人的地盘,其南侧沟谷纵横,有多处通道相连,朵颜人可以通过这些沟谷自由往来,无法修建连续的边墙,那处分水岭梁头怎么会有长城?

会不会,分水岭并非地名,而是自然地理特征。与其相印证的椴树岭的地名,也将方向指引向河防口北不远的地方。

但椴树岭村一带,峡谷已经非常开阔,既无分水岭,也无适合修建边墙防线之处,到哪去寻找这条古长城?

忽然想到,河防口北、冷水峪村南,也有一处隧道。隧道的上方,恰好有一道山梁,将两侧山岭连成一体。这个地方,是否也被视为一道“分水岭”?

冷水峪村,恰好是椴树岭村下属的自然村。那处隧道名为河防口隧道。隧道南侧,公路边有河防口、椴树岭、九谷口数块地名碑。

这个地方,将不同来源的信息,汇集于一点,恰好符合所要寻找的条件。

自此向北,公路接入青龙峡向北的燕山大裂谷主沟谷中,沟谷宽阔,已经无法利用地形地势再修建长城。

冷水峪村是个不大的山村,座落于峪道河西岸的坡地上。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4-25 11:52 2 只看该作者
峪道河的数条水源,一自峪道河村由西侧崖壁之下折向东侧崖壁之下,另一条自冷水峪村折向东侧崖壁之下。

水流向下游汇流成青龙峡水库,两岸皆是垂直的悬崖峭壁。青龙峡长城即构筑在那道壁立千仞的绝壁之上。

发表于 2022-4-25 11:52 3 只看该作者
人间的春天,转瞬即逝,而山中依然春深似海。

人间春意无觅处,绿透深潭柳荫路

深红翠黄山中隐,残红未扫春长驻


发表于 2022-4-25 11:52 4 只看该作者
那道“古长城”,会在隧道上方的山岭上吗?

遇见两位村民,打听了很久,都不知情,其实都明确地告诉我没有。

或许是真的没有?

没有线索,我只好准备徒步往回返,往河防口的方向走走。

穿过隧道,不甘心,爬上隧道西侧的山坡上,没有发现。林密石乱,无功而返。

发表于 2022-4-25 11:52 5 只看该作者
隧道口南侧,是通往藤罗谷的山口。

于是决定往深处走走,能否爬上山脊。

这株老树,大概是对季节的感觉迟钝,已经春暮,却还懒散地开着廖廖一些粉艳的花。其中一朵,直接开在树干上,就像是已经长得很大却还在吃奶的幼子,深得父母的溺爱。

这个季节,桃花差不多都已经开谢,青杏果实成簇,这朵不一样的花,让人大生感慨。

桃花将谢青杏酸,虬枝独养老来花

娇态虽是惹人怜,谁见干上挂果瓜


发表于 2022-4-25 11:52 6 只看该作者
从林子稀疏处往上爬。

上方突现一堵墙,一时狂喜。


发表于 2022-4-25 11:52 7 只看该作者
认真分辨了一番,这肯定不是长城,只是路基。其上是一条老道,连接河防口村与冷水峪村。

不过,这条山道的等级确实挺高。

这大概就是村民介绍的日本人占领时期修的那条公路的路基。

山道上不断有游客从身边经过。我决定沿这条路往冷水峪方向折返。

山道尽头,连接着一条老公路,原来是修隧道之前的111国道,上下行在同一条路上的旧公路。

公路将山顶的垭口切开一个通道。

未修公路之前的山顶是什么样子?

西侧被绿篱网封了。顺东侧的小径登山。山径是成熟而清晰的。

登上山脊,向东而行。

山脊线很奇怪。

路径应是人工修砌过的,有一定宽度。

有些地方有立面。

发表于 2022-4-25 11:52 8 只看该作者
顶宽仅一米有余,极为简陋。




发表于 2022-4-25 11:52 9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人迹罕至的山脊上,有谁会修这种路?

而山脊的外侧(北侧),是明显人工铲削的石壁或陡坡。


发表于 2022-4-25 11:52 10 只看该作者
再下侧,还有一道陡坡。

这种地形,与长城之上的山险墙、墙外的铲偏坡,完全相符。

难道,这就是李亚忠老师所言“秦长城”?

登上东侧的一处高点。峰顶已经建了一座电塔。其东侧是更加高耸的连绵山岭。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