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京综合

居庸路的鹞子峪堡建在了黄花路的二道关墙内?——二道关西北支墙并非只是支墙!

[复制链接] 查看:4375 | 回复:7
发表于 2022-11-22 10:4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一)本次探寻的思路


二道关西北支墙已经来了好几次,可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开:这道截至西端那座规格挺高的铺房的半截子边墙,有何用意?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参见《愚者昏语||二道关东北支墙与西北支墙:或许是解开北齐长城怀柔段走向的钥匙》等篇)

后来,为寻找石城峪枣园寨等口,自水长城景区向北穿越一条沟谷,突然萌生了一种想法:早期的水长城一带的防线,或许在现主线长城北侧的那道山梁。因为水长城那段长城,三段没于水下,是因为这一带地势低洼,山体互不相接,在早期没有连续边墙的情况下,毛石墙难以构筑稳固的防线,而北侧的山梁,山势高峻,沟谷狭窄,崖壁深切,只要堵其几处隘口,即可事半功倍,从而构筑一条易守难攻的防线。(参见《看山看水||再走黄花城水长城,换一种思路思考石城峪等处关口信息》)

2022年6月4日,在274马面对面的山口,找到了符合《西关志》所述石湖峪外口特征的隘口,进一步印证了有关石湖峪位置的推测;然后在水长城景区内281、282号敌台对应的北侧山梁的隘口处,发现一段疑似堡墙(参见《看山看水||水长城景区内的残墙,证明明长城早期防线应在现存长城北侧的山梁》),从而使这项推测有了依据。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11-22 10:46 2 只看该作者
2022年11月5日,在延庆10号台北侧找到了符合枣园寨特征的墙体、墩台、堡寨,推测此处即是枣园寨,并推测东北侧的山口,当是石城峪外口(参见《发现||找回失落的枣园寨,解读门家峪重关、石城峪内口、外口与石城峪堡的信息密码》)》。

这样,关于明早期长城防线位于现主线长城北侧的那道山梁的推测,基本上确立了。

而二道关西北支墙向西,经莲花山、石城峪外口、枣园寨,应当也构成一道防线。当然,由于明早期没有连续的边墙,这道防线只在紧要处修建有数处隘口墙,其余以山险或山险墙为主;关口位置交错,石湖峪、石城峪均有内口外口之分。并且,这道防线,很可能利用了明前长城作基础。因为两端的枣园寨、二道关西北支墙部分段落均具备明前长城的特征。

二道关向西,这道防线能够得到证实吗?

2022年11月19日,在找到正德八年的石湖峪口、石湖峪东山墩、石湖峪边墙以后,继续按计划前往二道关西北支墙,进一步探查二道关西北支墙的走向。

发表于 2022-11-22 10:46 3 只看该作者
(二)二道关西北支墙南侧惊现一座城池!


2021年5月3日,站在怀柔264号敌台上,无意间瞥见二道关西北支墙东西两端分别向下延伸了两条路径,当时以为是新开出的防火道。

由于山上灌木茂密难行,本次拟沿西侧“防火道”上行。密集的植被遮蔽了视线,等到登顶的时候才发现,实际是沿东侧那条“防火道”登山的。

不过,这并不是防火道!实为一道碎石垄构筑的早期墙体!

发表于 2022-11-22 10:46 4 只看该作者
这道墙体,比二道关西北支墙的主体部分所呈现出来的明长城特征明显不同,显然时代要早很多,墙体大部分掩埋于泥土之下。但是,这明显成垄状分布,大量的散落于山坡上的有规律的石材表明,这是人工构筑物,而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山脊上的二道关西北支墙连同向下方延伸的这两道墙体,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这是一座城池,一座倚山而建的城池。城池左右两侧皆有地势更高的山梁,因此城池建得较为隐蔽,从外侧进犯的敌虏无法看到此处的情形。

这座城池,与二道关相邻而建。这座城池是什么城?又是什么年代所建?

发表于 2022-11-22 10:46 5 只看该作者
(三)二道关西北支墙向西有连续防线,二道关西北支墙需正名


向西走到铺房处,向外探看,铺房之下似乎山势陡峭,植被茂密,目光无法穿透林子看到外坡情形。

就在有些失望的时候,遇见两个二道关村的韩姓老乡,其中一位叫韩殿勇。告诉我,墙体自这座马圈——这是当地老乡的称呼,当然,此处不可能是马圈,养马在山下,不可能圈于这儿狭小的地方——越过沟谷,向西去了。墙体越过沟谷以后,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在山上有一段,山这一侧还有一段,其余就是险峻的大山,没有墙了。

我实在是太激动了。这指路的两位村民,是给我指引吹风坨南隘口墙的仙风道骨的老者的化身吗?

墙体从铺房处折下山梁,向陡坡下延伸。


这明显具有明长城的特征——连老韩都说这是明长城,比山脊上的一段时代要晚。山脊上有一段与马刨泉北齐长城特征相近,接近二道关主墙体的地方,是在早期土石混杂的墙体的基础上二次修建的明代墙体。

这段墙的用意,是封堵这道山梁与西侧山梁之间的隘口。

这些墙体的发现,再次证实了之前的推测:西水峪一带,早期的明长城防线,在今砖石长城之外的北侧,自枣园寨至石湖峪外口经莲花山至二道关西北支墙之间,利用山险,构筑了一条完整的防线!

这道防线上,局部墙体具有明前长城的特点,包括枣园寨段、二道关西北支墙的部分段落。

既然是连续防线的一部分,那么,要给马圈梁上的那段墙正名了:那不是一段支墙,不是二道关西北支墙,而是一道防线的构成部分。

这道防线,在此处隘口,该是什么关口?

发表于 2022-11-22 10:46 6 只看该作者
(四)居庸路的鹞子峪堡建在了黄花镇的二道关内?


《四镇三关志》上,枣园寨、石城峪、西水峪、撞道口、石湖峪、鹞子峪等6口,是归属于昌镇黄花路黄花镇下的。

但《西关志》上,上述6口却归属于居庸东路。

原因是嘉三十年,上述6口被划给了黄花镇。

现今的鹞子峪堡,建于二道关边墙之内。

但二道关是黄花城的二道关。

《四镇三关志》载,鹞子峪口,嘉靖二十三年建。此时,鹞子峪尚未划归黄花镇。

那岂不是,居庸东路的鹞子峪堡,建在了黄花城的二道关墙内?

这似乎不通。

发表于 2022-11-22 10:46 7 只看该作者
(五)推测这座关口与南侧的城池


现在所见的鹞子峪堡,建于万历二十年。

就是说,这座鹞子峪堡,是划归黄花镇以后重建,并非原居庸路的鹞子峪堡。

那么,居庸路的鹞子峪口与鹞子峪城池,该在何处?

根据这些史料信息与实地观察的情形,二道关西北支墙西侧的这座隘口,外冲四海冶与谎炮儿口两个方向的通道,地势冲要,此处关口,必然应有其名。就如同枣园寨只分派2名兵卒防守的地方,都有口名,何况此处?

《四镇三关志》载,鹞子峪口,嘉靖二十三年建,宽漫通众骑,极冲。

一个是居庸路的鹞子峪口没有下落,一个是一处冲要的关口没有找到名字,而二者的位置,正好在此处衔接。

我只能说,此处关口,正是居庸路的鹞子峪口!

解决了鹞子峪口,那鹞子峪后方的这座城池该是什么城?

除了早期的鹞子峪关城,它还会是别的什么城吗?

当然,这座城池很可能与它背后所倚的那段边墙一样,很可能利用了明前的遗存。此处无法定论,只作为一种推测,一种可能性。

2022-19,21日补记



发表于 2022-11-22 16:34 8 只看该作者
荒芜的长城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