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068

主题

雪宝顶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复制链接] 查看:23260 | 回复:7
发表于 2023-1-8 13:5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Wehrmacht 于 2023-2-7 23:02 编辑

小雪宝顶登山报告
背景:


今年12月上旬开始进行雪宝顶登山活动的理论研究,这是随寒假规划一同开展的。上学期我登山队系统学习和操练了冰雪技术,但仍不足以组织一场“严格意义上的”自主攀登,因此将冬攀目标确定为技术难度较大、体能要求不高、攀登资料丰富、后勤保障便利的雪宝顶(5588m)。后期为进一步降低难度,选择攀登小雪宝顶(5437m)。

登山队共四人,其中队员两人,协作两人。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了此次登山活动。
队记:

12月24日=D1,以此类推。

未按登山计划执行。

D1:阴晴交替。8:00出发,全员包车成都市区行进至上纳咪村(3300m)前方4.7km处。那里的道路受流冰阻塞,车辆无法前进,遂全员负重行军到克伯牙家(四川登协上纳咪村定点接待站),本营物资由当地人开四驱车运输至接待站。此前未与克伯牙联系,这意味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事前对山区道路情况缺乏认知;山区环境对电动车不友好。

D2:阴。往雪宝顶本营适应性行军,重装;伺机开展实用冰雪技术练习(冰锥的运用与回收、无保护攀爬冰壁、冰坡负重行走、冰面保护站的建设);迷路,结果远未到达本营,2:00左右被反弹的树枝正中右眼,4:10决定下撤至上纳咪村,负重行军时扭伤右脚踝;取得了良好的高海拔适应性;了解到川藏队和岩羊队将在很快到达;夜宿上纳咪村。

D3:晴。上午轻装在上纳咪村适应性行走,看到了各种小几个尺寸的家畜。下午川藏队的前哨先行抵达,卸下多得令人震惊的物资;从他们的领导那里获得了跟随修路的许可,但在未修路地段不会被保护;晚上与人大学长和四川旅游学院的刘教授讨论决定跟随岩羊队攀登小雪宝顶,并通知了家属。

D4:阴,雪,整个大地银装素裹。从10:10-18:30,负重强行军至高山营地,强度极大。在河谷密林中行军时多次无保护通过被亮冰覆盖的路段。封冻的冰面不结实,不宜横穿。沿河谷行军8km后开始上坡,海拔从3800m拔升到4400m,有些地方相当陡峭。18:04日落,晨昏蒙影现象加上积雪的反光使得整个山谷显现出一种诡秘的色彩——这是川西一条山谷的最深处,我们跑到这世界的尽头来吃苦受累做什么?天渐渐地黑了,雪下得渐渐紧了,前哨队员的脚印也极快地被覆盖住。前进,还是就地扎营,冒着与其余队员失联的危险?脚趾在大头硬底高山靴里早已冻得没有知觉,我机械地在一深一浅的粉雪里一步步开辟自己的道路,天地仿佛也混淆在了一起。一个坡接着另一个,但高度只是极慢地增加:你从未想到从3800m到4000m,或是从4100m到4300m需要付出那么大的努力!最后,在一片最高的裸岩底下,还是露出两个几乎要连在一起的小黄点——正是我们的高山营地,而从这里走到那里,再到建好营、烧水做饭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登山考验的正是一个人不屈不挠的信念与耐心:这就是相信连最长的战争也有尽头,连最高的山峰也有顶峰。夜深了,雪花轻轻抚摸着帐篷,幽蓝幽蓝的星光从天窗照进来,雪宝顶上空繁星闪烁。夜间口干舌燥,脚部发冷,不能入睡,焦虑地等待凌晨两点的起床号。激励自己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克服万难,去争取胜利”,又说”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就是死,也要向着顶峰的方向”。后来,虽然在急促喘息之中没有一句话能闯进脑海,但它们毕竟让我们得以从一个脚印迈向下一个脚印,直到5430m。

D5:2:00起床,烧水发现水壶结冰,点气炉却点不着,想去其它帐篷发现高山靴已被冻结。恍惚间,依稀看到头灯的亮光向着更高更黑暗的地方闪烁,就知道必须做出决定了。是的,宁可向前一步累死,不肯后退一步安逸,因为前期一切的付出都凝结在这里,只存在登顶或未登顶两种状态。先是漫长的山谷行军,和四姑娘山大峰的冲顶过程何其相像!夜空,从未暗下去,大大小小的星斗离我们那么近——银色的、橘黄的、浅蓝的……几天前是平安夜,我却忘记给朋友们送去哪怕一句祝福;现在,想必在城市里也是一片火树银花吧!我们学生登山队,只有寒暑假可以用来漫游,过去多少年夜我都是在外面度过的,远离亲人、远离温暖,远离希望。有人担心我们,有人咒骂我们,更多的人只是简单地将我们遗忘——这些登山队员,离他们的生活是多么遥远,不该仅仅出现在大银幕上吗?然而这里,一切都是真实的,没有什么银幕,只有突击,再突击!

口哨响了三声,路已经修好,队伍又要前进了。一高一低的,是崎岖嶙峋的山石,冰爪磕下去发出尖锐的噪音;粉雪软软的,走着却费力。这看起来并非一个晴天,因为积雪慢慢变得清楚起来,而天际线还墨黑墨黑的。快要到了吧?可是,没有到。连续修路的地段还没有到,大雪坡也还没有到,但是它会到的。不知过了多久,其它队员开始穿技术装备,抬头一瞥,猛然地一条大雪溪从天际线流下来,两边都是巨大的裸岩。上吧,只有上,我们已经没有给自己留选择了。不上,现在不上,又去干什么呢?难道此时此地就下撤吗?雪很深,开路异常吃力,先锋队员用绑了立齿冰爪的高山靴往雪里一踢,一踩,附近的雪层就整个陷下去,粉雪摩擦着吱吱作响。从二十步一歇变为十步一歇,然后是五步一歇、三步一歇……队伍似乎要陷在雪里去了,但人们仍然顽强地前进着。翻上这个大雪坡,左侧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我们终究是逼着自己前进的!在这个雪坡上开始修路。先锋队员先上去,我趴在雪地里把自己固定住为他打保护,不一会就看到上方刨雪的粉末在暗淡的阳光中飞舞。口哨响了三声,队伍又要前进了。雪坡上修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后的路程更显漫长。在修路终点,我们二人结组通过滑动的碎石坡,一眼捕捉到左边的玛尼堆,协作说那就是小雪宝顶峰顶,当年日本人建了四个营地才到达这里。我们在这个峰顶拥抱欢呼,所有的泪水和悲怮都在这一刻迸发出来——到顶了,终于到顶了,只有协作还提醒着我们注意安全……

2022年12月28日11:37,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的旗帜飘扬在都日峰顶,那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时刻。

拍照、自拍、峰顶环拍、取岩石标本、记录海拔高度、用步话机向山下报告。那边是黄龙,这边是松潘,那块孤独屹立的裸岩是雪宝顶主峰——我们饱览着这冰雪世界的每一份景色;此时,天空已是澄澈的蓝,蓝得和我们得心灵同样透明,我们暗暗发誓要做更好的人,要变得更加真诚,更加纯洁,更加果敢坚强……这一刻,整个世界都属于我们。

下撤时阳光更加耀眼,粉雪就像一面镜子反射着太阳辐射,穿着三层保暖衣着的里面马上就出汗了。雪层更加松软,表层的雪已经转化成湿雪,不断聚成小球从陡峭的雪坡上滚下去,因此雪崩的危险大大增加了。每个人都使出最后一点力量迅速离开雪坡——他们担心的不仅是自己,更担心着刚刚取回的岩石标本和登顶照片呢。

15:30回到高山营地,我们知道自己已经胜利了。空空的营地上仍然飘扬着登山队的旗帜,问候并提醒我们至死不渝。登山队员们,伸出你的手,永远做先锋,为了我们的运动和共同的未来!16:10,终于吃上了今天的第一顿饭,而距离开始突击顶峰已经过去了14小时。

收拾营地,当天下撤,克伯牙催得紧。冲顶之夜,帐篷里一片混乱,我们来不及收拾整齐(这是破坏登山队物资管理纪律的)就赶紧下撤。阳光迅速转变为暴风雪,第二天冲顶肯定是不可能了,于是我们回头再往小雪宝顶的方向看最后一眼,去感谢山的接纳、仁慈与大度,然后快步向着上纳咪村前进了。我们带着勇气来了,我们带着感伤离去;我们不会再来,只会将记忆永远留在这条沉默的山谷里。

夜间轻装下撤,4h完成了14km的山路,海拔变化1100m。人的神奇之处无外乎他的潜力——冲顶下撤的队员居然能跟上马匹的速度,步履轻盈地走在同一条但已被积雪覆盖的山路上。这里是来时滑倒过无数次的亮冰坡,那里是来时迷路走上山的小径,这里是被植物的利齿划伤的地方……朦胧的月牙高高悬在树梢,“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只队伍默默走在他们的注定的道路上,因为,他们永远都是胜利者,永远都是。

晚饭没有太多关于登山的讨论,大家关心的还是日常的生活。在山上,他们是先锋队,是突击手,在日复一日的routine中,他们还会做突击手吗?每个人都明白,真正的生活又要开始了,只不过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因为轻装前进,在山上就快要断粮了,但今夜有丰盛的晚餐。

D6:拼车返回成都,遇上定期从上纳咪村直达成都的班车,包车费1400元,运气极好。考虑到该车还要空车返回,这个价钱算是实惠了。队伍到上纳咪村才6天,但告别时还是不免依依不舍,含混不清地约定下次还要来登雪宝顶,来登四根香,来看克伯牙一家人,再尝尝他们的糌粑和馒头……或许这就是登山吧,在纷扰的世界中给人一次劳累肉体而放松心灵的机会,这样铸成的友情才最真诚、最持久。是的,还是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许多遗憾,改进的空间还很大,未来的路仍然很长,但第一步已经迈出了,没有谁能对此提出质疑。
装备/后勤:

克伯牙原是藏区农民,受上世纪90年代初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雪宝顶的启发,开始自行摸索登山技能,做高山向导。克伯牙家住宿条件一般,卫生条件较差,但价格实惠。房屋系典型的藏式木制小楼房,最近在院子里搭建了永久性顶棚;床上用品似乎从来没有过清洗过,满是碎头发茬;厕所时旱厕;悬挂有许多高校登山社团、赞助商和商业队的旗帜。伙食方面,散客可以吃到自制糌粑、馒头和炖面,而大部队到来时一般会准备三到四个川菜,配有米饭。女主人十分热情,看到谁的碗里没有米饭了就主动帮你添饭。若有大部队,早餐则准备鸡蛋、大米粥、馒头、酸菜;中午不做饭。开饭时间不确定——早9:30,晚5:30。夜间厨房上锁,连开水都打不到,因此要提前准备。

欣达牌装备表现良好,价格实惠,可以大量采购。

必须习惯在藏区吃糌粑,在维吾尔族地区吃囊,因为它们都是良好的高山食物,且易于保存、价格实惠,且食用它们有利于表现队伍对当地文化风俗的认可,赢得居民支持。

以下重点说明装备的问题。1)牧高迪冷山I型帐篷非高山帐。它没有雪裙和前仓;主体抗风强度不够;没有可以打入雪岩地表的地钉,以至于我不得不在极度疲惫、数小时后就要突击顶峰的恶劣条件下冒着低温赤手在雪地里寻找能固定风绳的石块;2)高山营地混乱。到达高山营地已是在日落后,其时气温下降,光照变弱,加之体能透支,又没有合适的锚点,所以建营质量差,固定不牢;处于稳定营地的目的,又将大背包整个放入内帐中,带入大量冰雪、泥土,特别是冰雪融化后打湿了睡袋和毛毯,可以说是危险的;在高山协作的建议下,省略了挖防水沟和平整地面的步骤;没有用来加热脚部的东西,以至整夜双脚冰凉。这一切的结果是,睡眠质量差,几乎没有入睡,客观上制约了第二天突击顶峰的行军速度;3)最好不要用高空作业主锁替代登山主锁或钢丝门锁,因为它们的重量太大,尺寸太小,且表面易结冰,使得它们在高海拔的黑夜里变得难以操作;3)在海拔4400m的高山营地,炉头的电打火塞和打火机都难以发挥作用,相比之下火柴表现更好;4)军用水壶不具有保温性——虽然也没有计划用它储存热水——所以全部结冰,不得不使用气炉化开饮用;5)保温杯没有背带或水壶套,意味着无法在没有携带背包的条件下携行。冲顶时没有携带任何温水。如果不是出发前喝了整整一升热水的话,很难想象在持续了14小时的高强度行军中会发生什么;6)没有时间精力烧开水,更不用说熬制姜糖水了;7)毛毯易湿、沉重,性能不如防潮垫;8)工程用安全帽尺寸过大,难以戴进风帽里,且捆扎头灯不结实,故冲顶仅一小时即放弃之;9)在突击和下撤的过程中损失了安全帽、头灯、风镜;10)没有携带垃圾袋,因此只能用手拿垃圾并最终把它遗失在了雪山上,破坏了无痕山林的原则;11)冲顶前夜没有彻底理顺结组用的主动力绳,但这最耗时间;12)行走镐和技术镐双双遗失,只得用登山杖突击顶峰,幸好没有遭遇亮冰坡或技术路段。这大概是由于捆扎方式不正确,没有使用冰镐环的缘故;13)背包过重,即使只携带了少量本营食,也重达30kg,背负它是一种酷刑;14)没有必要携带工兵铲,因为冰镐可以满足挖掘冰雪的要求——协作连修路时建设雪锥锚点都是用冰镐挖的坑;15)冲锋衣下面的口袋被安全带扎住,无法拿取里面的东西;16)高山靴放在内帐外,被彻底冻结,连烧气炉也无法将其解冻;17)先把装备挂了到安全带上,结果难以拴紧;18)没有准备辅绳,结果无法连接上升器。

提出的整改措施是:1)购置高山帐;2)增强建营的实际训练,预先做好帐内布局,尤其要防止冰雪进入内帐;3)带够火柴;4)携带足够容量的保温水壶;对军用水壶结冰的情况做好准备。由于冰雪俯拾即是,背负结了冰的水没有意义,因此不必像夏季那样携带两个水壶;5)配备有背带的水壶套;6)仍然配葡萄糖溶液,而不是姜糖水;7)在5000m(冬)或6000m(夏)以上,需要配备防潮垫而不是毛毯;8)携带尺寸小一点的安全帽或登山专用头盔;9)反复练习突击顶峰时装备的配置与穿戴;10)冲顶时也要携带垃圾袋;11)冲顶前夜就要理顺主动力绳;12)使用背包的冰镐环,牢固捆扎冰镐以及一切外挂;13)不再携带工兵锹、冗余食物和水、指北针、第二个充电宝;14)同上;15)不往这些口袋里装东西;16)睡前将高山靴及一切贴身物品放进睡袋里以保持它们的温暖干燥;17)穿戴好安全带再挂装备;18)准备足够长的辅绳。

队医:

没有记录到高山反应,这得益于全员良好的体能素质和提前在上纳咪村适应一天的做法。然而,最后的登山显然是将三天行程压缩到两天去完成的,加之进山过程向高山营地大负重强行军,体能消耗极大。建议将行程重新安排。

小伤小病虽然不影响登山结果,但对活动体验有重大影响。主要的问题有:皮肤干裂、手脚发冷、积食上火,队医要准备好密切关注每位队员的情况。乘坐长途交通工具的过程中,因为缺乏运动等原因,队员的身心状况易变得不稳定,因此需要鼓励队员下车(船)活动。

坚持统一熄灯、统一起床、统一早操的纪律不仅是保持队伍作风的要求,也是保证队员身体健康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队长的力量严格执行。

出纳:

本次活动的费用没有进行预算,现决算如下(单位:元)。

车费:560(来程)+100(向上纳咪村运输)+700(回程)=1360;环保费:10*4=40;住宿费:70*4=280;协作费:800;其他开销:20(照相费)。合计2450。

队记/摄影摄像:

本次计划大量摄像以拍摄纪录片,但囿于活动周期短、参与人数少的现状,拍摄的视频资料十分有限,且主要是进山途中的画面。暑期登山时,应当制作拍摄清单,详细规定拍摄何种照片以及每种拍摄多少张。

登顶照和峰顶环拍是登顶的重要证据,必须多拍、拍好,并保护底片安全下撤。

要增强队友间分享照片的意识。

摄影摄像水平亟待提高。

不用携带单反相机,因为华为手机不会在-20℃以上的条件下迅速关机。

外宣:

在8264平台上发布登山报告;下学期开学后尽快举行登山报告会,邀请兄弟社团参加;在我社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活动信息;充分利用北外小喇叭扩大影响。

技术总结:

海拔5437m的小雪宝顶(或称都日峰)系初级技术型山峰,但攀登线路长达7km,从上纳咪村至顶峰高度上升2100m,从4400m的高山营地算起也拔升了1000m,对体能要求较高。山峰攀登面为30°-50°的雪坡,其他三面均为相当陡峭的碎石坡,攀登路线明确。由于没有发育冰川,没有冰裂缝、冰崩、滚石等威胁,相对比较安全。距离雪宝顶较近,故该山峰的天气预报可参考雪宝顶资料——攀登周期内气候条件均比较稳定,有利于攀登,特别是28日基本无风雪,有利于突击顶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攀周期内没有观测到大的降雪,雪层比较稳定,雪崩危险小。全程无亮冰。在顶峰一侧存在一个雪檐,登顶后需要注意避免乐极生悲。

攀登该峰事实上可以不进行任何技术操作,但商业队一般会在靠近顶峰处用雪锥修路4段,不会安放路线旗。翻越大雪坡时需要轮流开路并且可以结组,因为滑坠制动十分容易。山下的碎石坡冬季被雪覆盖,对冰爪磨损很大,建议通过后再换鞋。对于体能下降的队员,可以由其他队员先锋爬上一个绳段再设置雪锥,将路绳放下来,再让体能不足者推上升器沿绳上升(类似于行进间保护)。

一点反思: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次攀登的高山营地比较混乱,导致穿戴装备的时间太长。现将高山营地起床后的行动规定如下:(1)穿保暖层(2)穿外衣外裤(3)穿雪套和高山靴(4)戴脖套、帽子和手套(5)烧开水(6)上厕所(7)穿安全带(8)挂载技术装备(9)戴头灯和头盔(10)穿冰爪(11)灌开水(12)吃高山食(13)整理帐篷(14)结组(15)相互检查(16)再次明确线路难点和技术操作。为此,睡前应准备好:(1)安全带(2)技术装备(3)盘好的结组绳(4)头灯(5)头盔(6)冰镐(7)冰爪(8)雪套(9)炉头、气罐和锅。
本次攀登中,攀登队长全程处于无保护状态,对此反思如下:(1)行走镐和小冰镐双双遗失是十分危险的,而本次侥幸登顶仅仅是因为雪层较厚、坡度尚缓、没有裂缝(2)没有提前准备好牛尾,因此虽然携带了上升器也没有使用;为图方便甚至没有把个人自保挂在路绳上,使得路绳形同虚设(3)时常打乱行军顺序去检查修路情况。

雪坡上结组太少。不仅在通过裂缝区时需要结组,而且在陡峭雪坡上行军时为制动滑坠也需要。

因为本次与社会力量合作攀登,所以日程安排得过于紧凑,加之自主运输,强度很大。有队员背负了几乎整个本营得物资,负重30kg以上,在本可以轻松通过的“绝望坡”累得快崩溃以至不愿冲顶。合理的行程是:第一日由上纳咪村上到3800m过渡营地,第二日由过渡营地上到4400m高山营地,第三日冲顶后返回高山营地,第四日撤离高山营地,回到上纳咪村。此外,行程安排必须与地形、海拔、负重和个人体能相适应。

一些照片: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登顶照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实测海拔5463m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顶峰环拍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需要注意的雪檐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实际登顶的位置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去往上纳咪村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上纳咪村远眺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雪中的上纳咪村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从上纳咪村远观四根香峰(存疑)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走向乡村振兴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光和云朵民宿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去年山鹰社冬攀留下的旗帜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克伯牙家住宿条件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攀登队长与克伯牙夫妇合影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雪宝顶上纳咪寺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漫漫进山路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向高山营地行军时经过的亮冰坡,最好抄小路绕过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从上纳咪村向高山营地行军,翻上3900m垭口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暮色中在绝望坡上负重强行军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高山营地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换技术装备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突击大雪坡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先锋修路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保护修路队员北京外国语大学登山队小雪宝顶冬攀登山报告 快要断粮了,但今夜有丰盛的晚餐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1-9 17:16 2 只看该作者
冬季攀登很是厉害
发表于 2023-1-29 21:56 3 只看该作者
确实厉害!!!
发表于 2023-1-31 12:15 4 只看该作者
好棒
发自8264小程序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1-31 12:19 5 只看该作者
佩服
发自8264小程序
发表于 2023-1-31 12:29 6 只看该作者
花了很长时间认真读完 收获满满
发自8264小程序
发表于 2023-1-31 13:12 7 只看该作者
微信用户6411 发表于 2023-01-31 12:15 好棒

厉害!当代大学生确实了得,有自己的主观思想!
发自8264小程序
发表于 2023-2-15 13:30 8 只看该作者
Wehrmacht 发表于 2023-01-08 13:52 小雪宝顶登山报告背景今年12月上旬开始进行雪宝顶登山活动的理论研究,这是随寒假规划一同开展 ...

哈哈,牛逼了哦
发自8264小程序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