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522

主题

北京综合

二道关西北支墙向莲花山石城峪方向的5段隘口墙

[复制链接] 查看:3132 | 回复:12
发表于 2023-2-27 10:2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2022年11月19日,在二道关村村民韩殿勇的指引下,在二道关西北支墙上的铺房(有人称其为堡砦)向西偏北方向的陡坡下,找到了这道墙体的延伸(参见《居庸路的鹞子峪堡建在了黄花路的二道关墙内?——二道关西北支墙并非只是支墙!》)。

不过,老韩说,往上去山比较陡,上不去。对于体能心理素质与灵活性都有差距且不善涉险的我来说,是一个顾虑,于是就此放下,一直在期待有机会再次前往。

2023年2月25日,有幸由长城爱好者钱倪福陪同,走完了这段行程,为这道长城增加了5段墙。

第一段,自二道关西北支墙的铺房向西,基本与二道关西北支墙是连续的墙体,但单独统计。这段墙体长约267米。

墙体特征很明显是明代的毛石墙,下方垭口处的墙体。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2-27 10:22 2 只看该作者
隘口较宽,但外临较陡的土坡,应是经过加工的铲偏坡,沟谷中有大道通二道关村。

墙体的石材渐少,逐渐消失,或许是受现代果园种植的影响。

发表于 2023-2-27 10:22 3 只看该作者
越过隘口最低处,地势逐渐向上。在一座小山峰之前,隘口左侧肩台上,墙体再次出现,此为第二段墙体,长度近20米。终止于山头之下。

从小山头回望这段隘口。

发表于 2023-2-27 10:22 4 只看该作者
这条线路,与之前发现的枣园寨(参阅:《发现||找回失落的枣园寨,解读门家峪重关、石城峪内口、外口与石城峪堡的信息密码》)、石城峪(参阅:《发现||石城峪口:久已消失的关口,终于重见天日》)、西星口(参阅:《看山看水||西星口:险山恶水古河川,古关不守倚天险》)连成一线,无疑,这是明早期枣园寨-鹞子峪之间的防线。而枣园寨、石城峪、西水峪、石湖峪、撞道口、鹞子峪6口,皆由居庸路于嘉靖三十年归划黄花城管辖(参阅:《备忘||一篇奏疏的重要信息(三)撞道口等六口划归黄花镇》)。根据《西关志》、《四镇三关志》的记载,居庸路的关口皆有内口外口之分。那么,划归黄花镇之前的鹞子峪的外口,该在何处?难道不应当是眼前的这座隘 口吗(参阅:《居庸路的鹞子峪堡建在了黄花路的二道关墙内?——二道关西北支墙并非只是支墙!》)?

因此,这座边墙与二道关西北支墙相接的边墙,即应是鹞子峪外口。

过了这座山头,沿山脊行前。有一段没有明显墙体,只偶尔有几处聚集性的石材。又一个山头或称巨石前,有一小截土石混杂的堆积物搭载在巨石与路径外缘之间,似为墙体,但长度过短,没有实质意义,不予认定与统计。

继续上行,两堵巨石之间,又现一小段墙体,长不足10米,此为第4段墙体。

发表于 2023-2-27 10:22 5 只看该作者
从巨石处回望走过的路。

前方又现一段隘口。在此处遇见了长城自由行小队反方向而来,多数人竟然都认识。天下实在是太小了!

发表于 2023-2-27 10:22 6 只看该作者
此处隘口有断崖,需从墙体外侧绕行,这大概就是村民所说上不去的唯一有难点的地方。不过还好,算不上太险。

断崖下方,墙体再次出现,此为第4段墙体,长约129米。

这段隘口墙位于白云观后山东侧隘口,墙体规格较高,石材量大,墙体宽度大。

发表于 2023-2-27 10:22 7 只看该作者
局部的立面保存完好。不过,墙体并不是太高,象征主权或势力范围的意味大于实质的防御功能。

墙体止于一座山头之下。

发表于 2023-2-27 10:22 8 只看该作者
过了这座山头,沿山脊前行。前方又一座隘口,隘口处又一段墙体,此为第5段墙体。这段墙体长约33米,位置大概正冲着白云观的方向。此处虽然内侧地势较低,但外侧距沟谷中的路径落差较小,值得提防。

墙体规格与前一段墙体相似,石材量也偏大,保存状况较好。

发表于 2023-2-27 10:22 9 只看该作者
山顶的巨石向西是断崖。因此绕至山头北侧。

远近皆是高耸嵯峨的大山,此为莲花山-鳞龙山山系。


发表于 2023-2-27 10:22 10 只看该作者
北侧的这处隘口,并未设防。这是为何?

从此处隘口向西侧下到沟谷之中。这条沟谷名为大沟,极为宽漫,不知当年是如何设防的?

北侧巨石塞路处,谷口骤然收窄,东侧崖壁及谷口疑似有人工构筑物,会是防线的走势吗?但如此一来,第5段隘口墙北侧不设防的隘口处,就是防守的薄弱环节,一路所看到的5段隘口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很可能防线的走势,还在断崖向西,那儿的山口也较窄。

有关这个话题,我们另外分析,也许涉及另外一个问题。

5段墙体的分布如下图所示,综合其特征,具有明显的明早期长城的特点。甚至,比二道关西北支墙的西段更具明早期长城的特点。二道关西北支墙的西段,具有明前长城的特点,很可能,明早期的这道防线,是在明前长城(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其中未被叠压的段落,呈现了明前长城的特征(参阅:《愚者昏语||二道关东北支墙与西北支墙:或许是解开北齐长城怀柔段走向的钥匙》)。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