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08

主题

淮南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复制链接] 查看:10519 | 回复:177
发表于 2023-4-23 00:04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5 11:26 编辑

         杜甫是我比较崇拜的伟大诗人,到成都怎能不去瞻仰一下杜甫草堂呢?从都江堰回来第二天我就来到了杜甫草堂。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吴越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杜甫于公元765年春天离开成都,顺长江向东飘泊。诗人离去不久,草堂便毁损颓败。五代时,诗人韦庄在成都做前蜀政权的宰相,他寻找到“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便“重结茅屋”来表达对杜甫的怀念之情。北宋元丰年间(11世纪),成都知府吕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画在墙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纪念祠堂的性质。以后历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两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1961年3月4日,杜甫草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3 00:05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3 22:23 编辑

        从下踏的宾馆去杜甫草堂途中,经过成都有名的商业街“宽窄巷子”,顺便进去转了转,打个卡。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宽窄巷子同国内大多数的古城、古镇和古街差不多,夹杂着古建筑的街上满眼的灯笼、商业气息十分浓厚,游人如织。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人声糙杂的川剧戏楼。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卖茶的美女,道是亮丽的风景。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做人心要宽,在此留影打个卡吧。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面对着巷中人来人往,摩肩擦踵黑压压一片的人群,我实在没有逛的心情,就赶往了杜甫草堂的北门。
        杜甫草堂北门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门内梁枋上悬“杜甫草堂”二字匾额,其大门两侧楹联,内联:”万里桥西 草堂佳句如新 宛见卜居之兴;百花潭上 水槛苍波依旧 长留怀古之思”,外联:“游宦上峨眉 看浣花溪畔濯锦江头 合构草堂小住; 置身参稷契 忆万里依人百年伤乱 只将诗卷长留”。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3 00:07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5 04:30 编辑

        走进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过渡式的敞厅“听秋轩”。在听秋轩匾额下有一幅郭世欣集杜句题的对联:“暗水流花径江村野堂争入眼,夕阳薰细草朔云寒菊倍离忧”。概括了草堂景色和杜甫5年的草堂生活。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在北门的左边一座建筑,是杜甫草堂唐代遗址陈列馆。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2001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铺设地下管道时,发现了唐代灰坑和唐代生活遗址。此处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唐代器物。这一发现,印证了杜诗对成都浣花溪一带自然风貌、生活情景以及草堂方位的描写,为有关杜甫草堂历史沿革提供了实物和文字佐证,结束了诗圣故居陈列展示从文献到文献,而无出土唐代文物的状况,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研究成都地区唐代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素材,填补了成都地区唐代大型民居遗址考古的空白。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唐代遗址陈列馆内展出的是当年发掘出的陶器等珍贵的文物。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参观完唐代遗址,沿石板路前行。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旁边有一玻璃房,看介绍是“唐亭台”遗址。杜甫入蜀后,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盖起了茅屋草堂。饱经风霜的杜甫终于有了栖身之所,常常吟诗作赋。杜甫的诗中多处提到各种亭台。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唐亭台遗址,地面用不规则的素面砖错缝斜铺,黄泥抹缝,周边用黄粘土填充,从柱洞来看,亭台应为砖木结构。唐亭台遗址的发现与杜诗《江亭》、《奉酬严公题寄野亭之作》的描写一致,为研究成都地区亭台建筑结构提供了重要资料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3 00:08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5 03:53 编辑

        沿着栽满花木的小径前行,使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来到了“春夜喜雨园“。春夜喜雨园据说是杜甫当年草堂旧居的菜园兼花园,经过如今扩建后的精心修葺,更是成为了草堂景区更幽静的所在。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园中有一亭名”喜雨亭“,喜雨亭建于唐代,是杜甫草堂的主要建筑之一。传说杜甫喜雨亭中曾创作了《登高》、《赤壁》等名篇。喜雨亭是一座仿古建筑,建筑风格典雅古朴,结构稳定,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亭内有石刻清朝乾隆皇帝书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此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夜雨的景象,讴歌了这一场滋润万物的春雨。春夜喜雨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浣花溪畔草堂居住时所作的作品。杜甫在成都草堂,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喜雨亭周围有很多绿树环绕,景色优美许多游客到此游览,“喜雨亭”休憩不仅可以感受到杜甫的诗词情怀,也可以欣赏到树绿水清的自然风光和杜甫草堂的文化氛围。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流经杜甫草堂的这条小溪,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别名百花潭,为今成都南河上段。浣花溪因诗圣杜甫的“浣花溪水水西头,春江一曲抱村流”一诗而出名。浣花溪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这里有一个传说。浣花夫人是唐代浣花溪边一个农家的女儿,母亲靠替人家洗表为生。母亲经常求神拜佛。有一次拜佛回来,感到身怀有孕,次年四月十九日生下一女。女儿长大以后,容貌出众,温柔贤惠,也跟着母亲帮人洗衣,闲时念佛。有田,女儿正在池塘边洗衣,忽然有个全身长满疥疮的僧人把衣旗脱下采,要她帮助洗一下,浣花女没有说什么,立即把僧衣放进水中搓洗。谁知僧衣刚落水,满塘出现莲花朵朵。浣女十分惊异,忙抬头找僧人,僧人巳无踪影。从此,这个浣衣的池塘就被人们称为“百花潭”。浣女长到十八岁时,唐西川节度使崔宁到成都任职,一次便服出访,得知浣女贤惠美丽,便娶为妾。崔宁正室死后,浣女遂为夫人。有一年,崔宁奉诏进京,留下弟弟崔宽镇守成都。此时,住在泸州的杨子林趁机率兵来攻,崔宽屡败。浣女便拿出家财,招募勇士,亲自带领同崔宽内外配合,夹击杨子林,杨敌不过两支人马,被迫求和。崔宁回成都后,将自己妻子散家财募勇士保卫成都的经过,上奏朝廷。不久,圣旨下来,封赠浣女为“冀国夫人”。浣女死后,人们在她当年经常浣衣的地方建立祠庙。本来这个祠庙应叫“冀国夫人祠”,可是群众却喜欢称为“浣花夫人“。每年在她的生日(农历四月十九日),成都百姓象过节一样,来浣花祠瞻拜她的塑像,还要扎彩船在浣花溪竞渡。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浣花溪边有一清成亲王书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石碑:“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黄四娘家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的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当诗人赏心悦目的时候,传来一阵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浣花溪边迎春花、杜鹃花、兰花等各种鲜花开的正艳,在春夜喜雨园中赏花,惬意于杜甫笔下的《江畔独步寻花》。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在浣花溪的对面,有一溪水环绕、鲜花促拥的半圆形长廊。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长廊里的墙上,镶着许多名人雅士给杜甫草堂的题刻。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3 00:09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5 05:21 编辑

         春夜喜雨园边有个盆景园。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盆景园内人头攒动,别具一格的树桩盆景、山水盆景和树石盆景等川派盆景珍品精彩亮相,让游客们大开眼界。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盆景园以巴山蜀水为主题,分为“秋风万里动”“蜀山秋韵”“虬枝盘踞”“双松图”四个展区。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盆景多以姿形优美的梅花、沧桑古拙的六月雪、硕果累累的金弹子等桩材布置成景,选用川西特色石材砂积石、钟乳石配景,搭配杜鹃、三角梅等时令花卉,尽显川派盆景之魅力。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3 00:10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5 06:02 编辑

        从盆景园出来,我又进入对面的兰园。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走进素雅恬静的杜甫草堂兰园之中,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姿态的兰花盆景。只见它们沿着幽静的曲折小径,错落有致地被摆放在露天的园景里。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放眼望去,庭院、西蜀古典园林、花鸟等传统文化意象与兰花色清、气清、神清的情感符号映照,让整个杜甫草堂更加如诗如画。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我国素有“兰花之国”的美誉。中国兰花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花卉之一,历来以数量大、品种多、品质好而享有盛名。兰花是中国靓丽的文化名片,不仅含有品类繁多且举世瞩目的兰花精品,同时演绎了独具特色的兰花典故、名人轶事、诗词歌赋等相关兰文化。“孔子赞兰”、“屈原佩兰”,奠定了兰花君子之德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唯爱古人之趣,执薰握兰,立身比德,成为中国传统精神的文化符号,至今仍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四川省是著名的兰花大省,也是我们国家兰事活动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有丰富的兰花资源。1965年春,在杜甫草堂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兰花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杜甫草堂兰园被选定为中国兰花西南中心圃,历史性地融入中国的兰花大潮之中,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草堂兰园郁郁青青,风吹兰翼,月照兰心,幽兰与诗圣名垂千古、代代留芳的君子精神相得益彰。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在兰园的一偶,有一位着汉服的美女正在弹古筝跌宕起伏的旋律传来,我听出古筝代表曲《高山流水》。筝曲《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鼓琴抒怀,只有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去找钟子期,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在美女的背后,有座高山(假山)飞瀑直下,在筝曲中此地风景恰切地诠释了“高山流水”的神韵。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3 00:10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5 12:00 编辑

         从兰园出来,我沿东面的小路漫游。游人不多,显得十分的寂静,正好放松一下心情。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我们看到整个杜甫草堂碧水萦绕,竹树相映,古树参天,一派天成之作的丽景雅苑,这正体现出杜甫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的诗情画意。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前面有一亭廊,亭名“江风”,其两柱楹联“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出自杜甫的《漫成一首》。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亭廊内墙壁上同样是镶着名人雅士的题词。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仰止堂是草堂寺的一座塔院,建筑古朴典雅,具有中式书院风格,分为课堂教学、儿童活动和家长接待等区域。仰止堂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青少年诗歌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其间亭台楼阁林立,古楠翠竹掩映,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幽深肃静,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缓步于草堂高大挺拔的楠木间、丛密幽深的竹林旁,呼吸着天鹅绒般的草坪的浓绿,倾听着碧水潺潺的诉说,品味着诗圣那颗幽忧之心,畅想着这百年前的茅屋中发生的一切,顿觉“历史”遽然而至眼前,不禁叹息:“此地经过春未老,伊人宛在水之涯”!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3 00:12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5 21:52 编辑

        ”杜甫千诗碑“,游人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欣赏到以书法、石刻等形式呈现的杜甫存世诗作一千多首。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火红的杜鹃花后面的碑上有石刻:“汀烟轻冉冉,竹日净晖晖”原诗出自杜甫的《寒食》。寒食节江村的路上,风吹着花儿上上下下地翻飞。水边平地上有水气冉冉升起,竹林边的太阳洁净而又明亮。我国古代有在寒食节前后郊游踏青的风俗,诗句描写的正是这一节令日的乡村景色。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浣花溪边的石刻“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出自唐代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细雨濛濛,鱼儿欢腾地游出水面;微风吹拂,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刻画细腻,描写生动,“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这两件雕塑作品塑造的是杜甫成都时期的形象。杜甫入蜀,得亲友相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结庐而居。那是一段悠闲的日子,他时常与友人相聚。他们在茅屋泥壁上作画,“笼竹各烟”中对歌,“桤林碍日”里吟诗,柴门古道旁话别,尽管身份地位各不相同,却能“一壶浊酒喜相逢”。雕塑中的杜甫,安然静坐,神态平和,低垂的目光里透着执着与坚定。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2005年重建的万佛楼矗立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凭栏远眺,美景尽收眼底,是杜甫草堂又一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旅游新亮点。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如今杜甫草堂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3 00:13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5 11:36 编辑

           绕了一圈,我来到杜甫草堂的“景杜堂”,现在是作为“情系草堂陈列室”。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情系草堂陈列室”文献图片资料展览,展示了国 家领 导人、外国贵宾、海内外知名人士到草堂参观留下的图片、签名、题词及礼物。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因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大雅堂记》而名,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64平方米)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屈原、陶渊明、陈子昂、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李清照、辛弃疾)的塑像于正堂之内,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进入大雅堂,正中是杜甫的卧姿塑像。其后面墙壁上,就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64平方米),以杜甫和唐诗为主题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的主体建筑。诗史堂面积百余平方米,屋顶为卷棚式,盖纯一色筒瓦,建筑体式为过厅式,此厅前后除中部留为进出口外,其余部分均以砖砌成半桩台,其上再安装花窗来作装饰性封闭。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因此,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诗史堂前悬挂有一幅对联: “诗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走入诗史堂,在厅堂中央,一尊杜甫铜像,这是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杜甫青壮年时期的形象。这尊杜甫铜像目光深邃,显得十分沉静,准确而凝炼地刻画出诗人忧虑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拳拳赤子之心。铜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诗史堂内东侧悬挂有陈毅元帅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书写的一副对联:“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此联出自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中的诗句。陈毅元帅说:“此杜诗佳句最富现实意义,余以千古诗人,诗人千古赞之。”中间是杜甫的画像和民间艺人所塑的泥像。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诗史堂内西侧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与忧民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中间是杜甫的画像和民间艺人所塑的泥像。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柴门”是中轴线上的第四重建筑,也是最小、最简朴的建筑。它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因为低矮简陋便作了如此命名。在杜甫的草堂诗作中,我们常可以读到有关柴门的诗句。门上匾额“柴门”二字是著名画家潘天寿所书。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陈云诰补书的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对联构思非常巧妙。其意:先生的大作确实称得上光芒万丈,可以震动海内,因此千年之后人们仍然怀着景仰倾慕的心情,乘车骑马来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工部祠“是五重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也是最重要的一重。因为杜甫在成都时,曾被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杜工部,将纪念他的祠宇称为工部祠。工部祠前有清人何绍基撰写的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工部祠内,正中设杜甫神龛,东西两侧分别是南宋诗人陆游和北宋诗人黄庭坚。殿内还存有两通杜甫石刻像,正中是明人何宇度所作,刻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石刻把杜甫刻得体形丰满、气度雍容。另一通是清朝人张骏临摹南熏殿本所刻“诗圣杜拾遗像”。石刻之杜公像面容清癯,目光深沉。把诗人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满腔愁肠表现无遗。除此之外殿内还有两通草堂石刻全景图,分别为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93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所刻,石刻清楚地勾勒出当时的草堂风貌。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3 00:14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5 03:44 编辑

         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少陵为杜甫别名),笔力浑厚,笔姿秀润,是果亲王允礼所书。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这里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常常被用作当作茅屋的象征。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少陵碑亭过后有杜甫石像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刻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公元760年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写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当年诗人栖身于此,有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无奈,但也是在这里,诗人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杜甫离蜀,“草堂”无存。为再现杜甫当年所居住的那座名扬古今的茅屋,20世纪80年代,借鉴川西民居风格,重建了杜甫的茅屋,再现诗情画意的田园风貌。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茅屋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