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08

主题

淮南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复制链接] 查看:11336 | 回复:147
发表于 2023-4-25 23:17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6 17:41 编辑

        从小就喜欢看《三国演义》,无不被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军事才能所打动,这次到成都,一定要去拜访一下武侯祠。带着对军师崇拜的心情,我来到了成都十景之一的武侯祠。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占地15万平方米,始建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武侯祠大门中开,朱红大匾上刻有“汉昭烈庙”四个金色大字,大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尊明代石狮。汉昭烈庙本是祭祀刘备这位三国时期的皇帝的庙。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册封诸王,其中有一个儿子被封为蜀王,他来到成都之后发现诸葛亮武侯祠外香火鼎盛,而对面的刘备汉昭烈庙却是凄惨冷清,作为皇室后裔绝对不能看到大汉正统刘备受到这种待遇,所以他下令将武侯祠和刘备汉昭烈庙进行合并,改名为汉昭烈庙,从此之后这座庙就成为了中国境内唯一一座“君臣共同祭祀”的庙宇,蜀王虽然合并改名为汉昭烈庙,但成都和四川远近百姓依旧叫他为武侯祠。门内梁枋上所悬“汉昭烈庙”匾额出自刘成勋之手。刘成勋为四川大邑人,曾任川军总司令、四川省***,自称为刘备四十八代孙,民国年间曾主持武侯祠的整修。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武侯祠是民众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肯定和赞誉的载体,也是三国遗迹源头。武侯祠占地15万平方米(230亩),由文化遗产保护区(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文化体验区(即西区,原南郊公园)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组成,有“三国圣地”的荣誉。1961年3月,武侯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5 23:18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6 23:21 编辑

        走进武侯祠大门,右面的石碑“青石古道,寻踪历史”和“唐碑”的指示。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门内东西两侧碑廊和碑亭内保存着6通古碑,由唐至清,均极其珍贵。《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俗称“唐碑”,是武侯祠内历史最为久远的古碑,是武侯祠镇馆之宝。该碑刻立于唐元和四年(809年),撰文者是数度拜相的大文人裴度,书丹人则是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兄长、同为著名书法家的柳公绰,而镌碑的鲁建更是当时刻碑工匠中的绝顶高手。三位各自领域的顶尖高人荟萃于一碑,使此碑被后世盛赞为“三绝碑”。“三绝碑”的主要内容为赞颂诸葛亮的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和治人之术,意在借古鉴今,见贤思齐,与同僚共勉。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左边的石碑“翠柏森森,怡人性情”和“明碑”的指示。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诸葛武侯祠堂碑记》碑,刻立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俗称“明碑”。该碑由时任四川巡抚张时彻撰文,主要记载了昭烈庙、武侯祠从立庙以来的历史沿革,并对武侯祠历史中的几处错误进行了订正,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5 23:19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6 23:37 编辑

        武侯祠二门上方门楣上悬挂的“明良千古”匾额由清康熙朝名将、曾任四川提督的吴英撰题。其中的“明”字故意写成了“目”字旁,意在避免与“明朝”发生关系,应属一种避讳。也有分析者称,撰写者把“日”换成“目”,意在提醒为君者应该像刘备一样慧眼识人。一些游记把此匾上吴英名字后的“立”字也算成了吴英名字的第三个字,属非常低级的以讹传讹,让人啼笑皆非。门两侧有两副对联,内侧一副为“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外侧一副为“唯德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第一副联比较好理解,无非是说蜀国上下一心,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立国。但第二副联中的“昭兹来许”不知何意,查了一下,发现语出《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意思是光明显耀后来人,遵循祖先的足迹。这副对联的撰写者为蒋攸铦,书写者为当代军旅书法家魏传统。蒋攸铦为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进士,曾任四川总督,官至两江总督、军机大臣。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走进二门门厅,东有小门“文华”,其敞廊里的墙上有诸葛亮的《前出师表》碑刻。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诸葛亮《前出师表》碑刻作品雄浑大气,气势飞扬,雕工亦佳,是非常难得的草书艺术作品。从作品末尾的跋语看,这应该是岳飞在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领兵路过南阳时所写,其风格与岳飞最有名的书法作品“还我河山”也非常相似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东廊称文臣廊,有匾名为“文华辅国”,以人称凤雏的庞统为首,共塑有14人(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每个塑像如真人大小,像前立有一通小石碑,刊其姓名、生平,便于游人了解。“文华辅国”匾额,这是清朝雍正年间为纪念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而立的。据说,当时的皇帝雍正非常崇拜诸葛亮,并为他立了这块牌匾以表彰他的才华和功绩。这是清朝雍正年间为纪念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而立的。据说,当时的皇帝雍正非常崇拜诸葛亮,并为他立了这块牌匾以表彰他的才华和功绩。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西有小门“武英”,其敞廊里的墙上有诸葛亮的《后出师表》碑刻。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西廊为武将廊,有匾名为“武雄知兵”,以智勇双全的赵云为首,也塑有14人(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这些塑像,个个气宇轩昂,形神兼备。人物像之装扮、衣着主要借鉴自清代戏曲。“武雄知兵”匾额是为了纪念蜀汉时期的名将关羽而立的。据说,关羽在当时被誉为“武圣”,他的武艺和军事才能都非常出众,因此清朝zf在武侯祠设立了兵器馆,并为关羽立了这块牌匾,以表彰他的功绩和威名。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5 23:20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6 20:23 编辑

       刘备殿坐落在一进院的北面,与东、西两侧的文臣武将廊和南边的二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式建筑。刘备殿为传统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架。前檐柱上撑弓,雕有彩绘敷金的祥兽图案,制作精巧。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刘备大殿堂前正中殿额“业绍高光”及门联“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均由清人完颜崇实撰题。“业绍高光”中的“业”指刘备恢复汉室的努力,“绍”是继承的意思,而“高”和“光”分别指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四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刘备继承了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的基业,把大汉王朝又延续了43年。完颜崇实为清道光朝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盛京将军。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大殿后正中须弥座上的神龛中是刘备贴金泥塑坐像,塑于清康熙11年(公元1672年),高3米,头戴天平九旒冕,双手捧玉圭,宽面大耳,长髯垂胸,神态庄严肃穆。左右两侍者捧玺、剑肃然侧立。塑像前牌位上写着刘备的谥号“汉昭烈皇帝”,充分体现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刘备像左稍后是刘谌像,刘谌是刘备之孙,刘禅的第5子,被封为北地王。刘谌得以配祀祖父,享受到其父及诸位兄长不曾得到的荣耀,在于他宁死不降的名节精神。《资治通鉴》记载,当魏将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准备出降时,刘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面对儿子的劝阻,刘禅不为所动。刘谌在万般无奈之下,先哭于昭烈庙前,再手刃妻子,最后自刎而死,成为蜀汉亡国前仅有的悲壮一幕。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毛宗岗有言:“独至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汉朝生色。”越剧《北地王》(又名《国破山河在》)即由刘谌事迹演义而成。刘谌神龛上的对联“生不视强寇西来天意茫茫伤心恸哭河山泪;死好见先皇地下英姿凛凛放眼早空南北人”可谓是荡气回肠,其作者刘咸荥是民国年间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之一。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5 23:21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6 22:17 编辑

         穿过刘备殿,来到面阔三间的过厅。在空间上以此厅将汉昭烈庙和武侯祠隔开,前为君,后为臣。其实,最早这里并不是“武侯祠”,而是给蜀汉皇帝刘备修建的陵寝:惠陵。刘备死后葬在惠陵,为了方便祭祀,旁边又修建了一座规模较小的庙宇,世称“先帝庙”或者“惠陵祠”。而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武侯祠”,原本是在今天的成都通惠门一带,建成日期在公元 4 世纪初,因为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所以纪念他的祠堂被称作“武侯祠”。唐朝初年,武侯祠被迁到先帝庙旁边。到了明代,蜀王朱椿认为武侯祠逼近先帝庙不合礼制,“君臣应为一体”,将武侯祠并入先帝庙作为配祀,形成前庙后祠的格局,统称“汉昭烈庙”。现存的主体建筑为康熙十一年重建。

        过厅梁枋上有三块匾额,第一块“武侯祠”为郭沫若题写。过厅梁柱和擎檐柱上共有四副对联。其一:“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上联取自杜甫的《蜀相》诗,下联为董必武撰写,题写也是董必武。其二:“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撰题者都是郭沫若。其三:“时艰每念出师表;日暮如闻梁父吟”,撰联者为瞿朝宗,原匾题写者为赵藩,现存匾额为当代大书法家舒同补书。瞿朝宗在清光绪朝曾任綦江县(今属重庆)县令。赵藩为云南剑川人,是近代著名学者、诗人贺书法家。其四:“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作者为游俊。游俊为永川(今重庆永川)人,民国年间曾任彭县(今四川彭州)知事、天泉县(今属四川)县长,擅书画。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第二块是前文提到过的完颜崇实完颜崇实书写的匾额先主武侯同閟宫”,出自唐代杜甫的《古柏行》意思是武侯祠中先主刘备)与武侯同在一个祠庙之中。閟宫就是庙的意思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第三块当代书画大师徐悲鸿书写的匾额万里云霄一羽毛“,出自唐代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四咏赞诸葛亮为确立三分天下的局面费尽心力真是万古少见的杰出人物就象鸾凤一样高飞于云霄之上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走出过厅回头看,在第一块匾额的后面有李先念书写的“武侯祠”匾额。过厅梁柱和擎檐柱同样有三副对联。其一:“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的楹联,是冯玉祥将军一九二八年所撰。其二:“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的楹联,清人冯煦撰,今人郝谦补书。上联用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及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语意,说刘备能三顾茅庐,重用诸葛亮这样才德兼备的贤臣,始得创建蜀汉,延续了刘邦创业,刘秀中兴的刘氏王朝的正统。下联本刘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语意,说人民才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就的根本,今日四方多难,愿能保佑四川人民得享安宁的生活。“四方靡骋”出自《诗经》“我观四方,促促靡所骋”。靡的本义是无,四方靡骋即四方多难无处驰骋,黎即黎民,指一般人民。其三: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今人沈尹默摘句并书。这副联语摘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5 23:21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6 23:41 编辑

        继续前行,即是诸葛亮殿。该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门楣上的匾额“名垂宇宙”亦出自清果亲王允礼之手。此匾两侧还有两块匾额,东面一块为“勋高管乐”,是对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的肯定;西面一块为“河岳英灵”,则是说诸葛亮的功绩和英名与山河同在,为万世所敬仰。此匾的撰题者完颜华毓曾任清咸丰朝户部员外郎,其父完颜崇实官至刑部尚书、盛京将军。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殿门两侧及殿前擎檐柱上挂有多副对联,多为名人大家手笔。其中,赵藩撰写的”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最为著名,也是全国各地武侯祠和诸葛亮纪念场所的“标配”,但这副对联挂在成都武侯祠,设身处地,应该是最恰当不过。“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一副由刘咸荥撰题,联中的“陈庶子”指《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岳将军”指岳飞。“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一副为陈矩集联,上联集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下联集自朱熹评论诸葛亮的话。陈矩为清末民初贵筑县(今属贵州贵阳)人,曾任四川井研县、犍为县知县。这副对联的书写者也是赵藩。在上述这副对联的外侧,还有一副篆书长联“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使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系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这副联中的“古冶子”是“二桃杀三士”中的三士之一,撰联者是以他和公孙接、田开疆的心胸狭隘来与诸葛亮的高风亮节相比较,从而衬托出诸葛亮的聪明智慧和伟大人格。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殿内正壁神龛内供奉诸葛亮坐像,神龛上有额“静远堂”。“静远堂”的取意自然是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也是后世敬重诸葛亮的重要原因。左侧有清人冯昆书写的匾额伊周经济”。伊周为商汤的贤相,周公是周文王之子,辅佐武王灭纣,建立周朝伊周和周公被后世奉为圣贤典范。经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才干” 全: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才干同伊周和周公一样。右侧有清人严树森书写的匾额“匪皋则伊””。匪:同“非”。皋:指尧帝的大臣皋陶,据说他能辨别忠奸,所以作了尧帝的大法官。伊:指的是商朝第一位宰相——伊尹,他辅佐了成汤、太乙、太甲三位商王。伊是他的姓,而“尹”是他的官职,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意思是:不是皋陶就是伊尹。这里是称赞诸葛亮经国治民的才干。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左右配享诸葛亮的,分别是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在诸葛亮的身教和言教影响下,诸葛瞻、诸葛尚父子都成长为蜀汉后期的重要人物,诸葛瞻官拜骑都尉、平尚书事,几近宰相,袭武乡侯;诸葛尚则成为少年将军。在保卫蜀汉政权的最后战斗中,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双双战死在绵竹,成就了诸葛一家三代忠良的盖世英名。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孔明殿的主梁据说是用了一根乌木,而这根乌木还颇有来历。1922年整修武侯祠时,孔明殿的主梁已经朽坏,急需一根替代的大梁,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用材。恰在此时,一场大洪水漂来了一根巨大的乌木,并引得两个大户为此争夺起来。主持维修武侯祠的刘成勋闻之此事,即召来两个大户商量。刘成勋提醒两个大户:诸葛亮是旷世奇才,国家栋梁,而如此大的乌木也是世所难见,只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配得上享用乌木这种神木,你们把这根乌木让出来修缮武侯祠才是顺乎天意。两个大户无言以对,只好放弃对乌木的增多,这根大乌木也由此成为孔庙殿的主梁。为表达对诸葛亮的敬意,刘成勋还特意着人在乌木大梁上镌刻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八个大字。今天在孔明殿里抬起头来,这八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5 23:23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6 23:10 编辑

         诸葛亮大殿北面隔离出一块“诸葛亮殿碑刻保护项目”,这是在2022年,成都武侯祠在博物馆诸葛亮殿北面墙壁的原状陈列提升工程中,意外在墙体中发现15块碑石、共8通碑刻。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这批碑刻年代最早为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最晚为1821年(清道光元年),其中既有清代乾隆年间状元石韫玉所书的《出师表》,也有四川按察使宋可发的《眼底江山》碑,以及武侯祠乾隆年间的住持徐本衷所刻立的《再捐祭产碑记》等。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这批碑刻,其中5通在清道光年间的武侯祠历史专志《昭烈忠武陵庙志》中有所记载,本次发现与其相互印证;另3通碑刻未见记载,是对武侯祠历史的重要补充。碑文内容多样,含时任四川主政官员题记、乾隆年间状元书《出师表》、武侯祠祭祀活动记录、文人墨客访谒留书画等。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在此以前,诸葛亮殿存有碑刻17通,分布在北壁东、西次间和后墙壁。这批碑刻发现以后,诸葛亮殿北面墙壁墙体内碑刻数量达到25通,年代上至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下到1930年(民国十九年),时间跨度412年。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5 23:25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6 21:25 编辑

         诸葛亮殿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两进院落,这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原为独立庙宇,始建于清康熙初年,位于提督街,至上个世纪90年代仅存少量建筑。1998年城市改造时,将三义庙整体迁建于武侯祠内,并加以扩大。如今的三义庙由拜殿、大殿、两庑廊房和增建的结义楼、戏楼组成,主要奉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兄弟。拜殿面阔五间,卷棚硬山顶,为穿堂式,廊檐下悬“三义庙”匾额。明间前梁柱上有联:“在三在,亡三亡,而今享祀犹同伴; 合义合,战义战,自昔铭勋匪异人。”。念“在三在,亡三亡”就是“不同生,但共死”的意思,用江湖上的话说就是“不求同年同月生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关、张三位异姓兄弟追求同生共死,至今依然相伴相随,享受后人祭祀的香火;因“义”而聚合在一起,也因“义”而战斗,从古自今荣誉和功勋都属于为正义而战者。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三义庙拜殿柱上有联:”丕著勋名,一代君臣扶社稷;重兴土木,全川士卒仰威名“。 意为:刘、关、张君臣毕生奋斗都为重整山河,功勋和声誉显赫于世,全四川的将士都景仰他们的英名,故重修了三义庙。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大殿同样面阔五间,卷棚硬山顶,但在高度上明显错过拜殿。明间后梁柱上的对联:“遗庙近昭陵问魏吴而今安在;万年垂汉统看英雄此日何如”。有点向魏、吴的追随者叫板的意思。说来也是,当年的三位对手,孙权墓只在南京梅花山上留下一块标识碑,曹操墓疑冢七十二,最后还是在遭多次盗掘后被保护性发掘,只有刘备的惠陵至今安然无恙。两侧门联为“义烈重桃园卌载益梁存汉祀;勋名昭竹帛千秋灵爽佐清朝”。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回头看三义庙拜殿柱上对联:”异姓胜同胞,应不数曹氏昆季;丹心昭白日,能再延汉室河山“。是说刘、关、张三人虽不同姓,为大义却团结亲密得胜过同胞兄弟,试看那曹丕、曹植兄弟为了争权夺利而同根煎急,哪还有点骨肉亲情?三义士为国尽忠之心光昭日月,遂使汉朝的江山得以延续。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殿内正中神龛上供奉刘备,东面为关羽,西面为张飞。神龛上方悬“神圣同臻”匾额,两侧的对联:“叹英雄自昔如斯虽当戎马驱驰常怀北阙;问吴魏而今安在争似君臣俎豆永重西川”。“神圣同臻”匾额的落款为“靴鞋行众姓弟子”。在中国历史名人中,最早与靴鞋生产、售卖发生关系的就是刘备,他早年“织席卖履”的经历,让后世将其奉为靴鞋生产、售卖的祖师,在成都一带从清代开始就有与靴鞋相关的行业到三义庙祭拜祖师,协调关系,洽谈业务的俗例。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5 23:27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6 22:56 编辑

         三义庙大殿里,还有宋代雕刻的“白虎”,“青龙”一对。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组成虎形,方位属金,其色白,故曰白虎,为西方护法神君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组成龙形,方位属木,其色青,故曰青龙,为东方护法神君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在三义庙大殿一侧四块摆放的黑石板上,刻有四个有关三国事情的壁画。分别是“张翼德怒鞭督邮”、“云长延津诛文丑”、”关云长义释曹操“和“玄德进位汉中王”。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另一侧也有四幅石刻画,“张翼德义释严颜”、“玄德智娶孙夫人”、“关云长单刀赴会”和“关云长刮骨疗毒”。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大殿里还有8座宋代雕刻的执斧武士、执剑琥士、执刀武士、执骨朵武士、拄剑武士和男侍的浮雕。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4-25 23:27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7 09:07 编辑

        从三义庙出来,来到庙后的桃园,寓意桃园结义之处。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来的正是时候,满园的桃花开的正艳,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桃园结义”石碑,介绍刘、关、张桃园结义的佳话和刘、关、张雕塑的情况。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桃园的中心,是雕塑大师叶毓山先生的一组作品,他选取四川宝兴县产的彩条纹大理石、雅安产的红色花岗岩、大凉山产的墨玉石,利用巨石的天然造型,大刀阔斧,略作修饰,以大写意手法用红、白、黑三色石料精心雕塑而成的刘关张三人塑像。这组塑像远看是石,近看是人,其表情、神态惟妙惟肖,生动传神。请各位游客仔细观察,白色的刘备端坐于中,面色凝重,似在虔诚地默念誓言,祈祷上苍保佑汉家江山;红色的关羽居于左侧,手捋长髯,身形微侧向刘备,似在默记兄长“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嘱托;黑色的张飞居于右侧,双手抱拳,拱手倾身,似向兄长们表示,必不负桃园的兄弟情义。雕塑家巧妙地用不同颜色的石料来表现人物的形像及性格,仁厚的白色刘备,忠义的红色关羽,勇而莽的黑色张飞,色泽与人物在小说中的形像及性格是相吻合的,我以为正是这组石雕的成功之处。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三义庙左侧有群贤堂,堂前有一五层石塔,石塔第一层有“牌文归亡鼎,经传聚金”的文字,上面四层每层都刻有不同的人物图案。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最后我来到位于武侯祠西侧中部的刘备墓,史称”惠陵“。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三国志﹒先生传》记载:”八月,葬惠陵“。据《谥法》,”爱民好与,曰‘惠 ’,故刘备墓称”惠陵“。这座陵墓建于公元223年至263年之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山门面阔三间,门内梁枋上悬“汉昭烈陵”匾额,门联“帝本燕人曾向乡祠崇百祀;蜀为正统漫言天下尚三分”,由许涵度撰写。许涵度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曾任四川布政使。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殿内高悬“千秋凛然”四字匾额,堂联:“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今人想汉代宫仪”,还是嘲笑曹操的口吻。匾额的题写者为在清光绪、宣统两朝曾任四川提督的马维骐;对联的撰写者为前文提到过的完颜崇实。其后为阙坊,正中嵌墓碑,上刻楷书“汉昭烈皇帝之陵”七字。在寝殿西侧写有“惠陵”二字,惠陵封土高12米,周长180米,墓冢周围有灰色砖墙环绕。据史 书载,惠陵为夫妻三人合葬墓,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去世的甘夫人和吴夫人。
川藏行,第四站:拜访武侯祠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