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11

主题

华北

北岳庙 | 岩岩恒岳,永镇北方

[复制链接] 查看:14920 | 回复:26
发表于 2023-5-3 14:1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撰文、摄影/张祺林

温馨提示 正文约4400字,仔细阅读需15分钟左右


图文皆原创,侵权者必究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五岳祭祀,由来已久,相传尧舜时即封禅五岳,秦汉时祭祀五岳四渎已成为定制,历代王朝对五岳的祭祀更是当时国家的重大事务。


古北岳恒山,即今曲阳县西北的大茂山,汉代设立的恒山郡就因此而得名,自汉至清初,历代帝王均尊奉大茂山为北岳,由于山道险峻,交通不便,帝王难以登临北岳祭祀,便在曲阳城内建庙遥祭。
岫嶂高深,霞峰隐日,水望澄明,渊无潜甲,行李所迳,鲜不徘徊忘返矣。
——郦道元《水经注》
北岳恒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属契丹,以大茂山分脊为界。岳祠旧在山下,石晋之后,稍迁近里。今其地谓之神棚,今祠乃在曲阳。
——沈括《梦溪笔谈》


隋、唐、宋三代北岳庙增修不断,到明代时北岳庙占地面积超过了曲阳县城总面积的一半,北岳庙的两个庙门更是直接作为曲阳的城门而存在,因而曲阳有“先有北岳庙,后有曲阳城”;“城庙两相融,一庙兴一城”之说。



北岳庙德宁之殿

明弘治十五年(1502),兵部尚书马文升上书奏议朝廷,请求改祀北岳于浑源,理由有三:一是五岳应按照地理方位分布,分居于京城四周,而曲阳在京都之南,不符规制;二是北岳庙距北岳路途遥远,难以登临;三是宋失云州,始祭恒山于曲阳。第三个理由纯属编造,礼部尚书倪岳驳其无据,奏议没有生效。



明万历十四年(1586),大同巡抚胡来贡又请改祀北岳于浑源但遭到礼部尚书沈鲤反驳,但是朝廷还是做出了“改封山西浑源玄武山为北岳恒山”的决定,大茂山自此失去了“北岳恒山”的封号,不过朝廷祭祀北岳的仪式仍在曲阳北岳庙举行。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对曲阳、浑源考察后,写下了《北岳辨》一文,用大量史实碑文驳斥了马文升之伪说。他认为“都邑无常,而五岳有定”、“改都而不改岳”,北岳在京都之南的理由不能成立,并且提出了“恒山绵亘三百里”的观点 ,即无论是曲阳大茂山还是浑源玄武山都是恒山 ,既然都是恒山 ,就没有必要废除原有的祭祀之地。


清顺治十七年(1660),刑部给事中粘本盛上书《厘正恒山祭典疏》要求改祀,皇帝一纸诏告天下,“移祀北岳于浑源”,历时150余年的改祀之争终于尘埃落定,绵延千年的曲阳北岳庙慢慢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连同大茂山一起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

北岳庙德宁之殿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5-3 14:16 2 只看该作者
北岳庙——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宏大,古建成群,建筑格局呈坐北朝南的“田”字形,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唐太宗贞观年间、北宋太宗淳化二年均有重建,如今所见为元世祖至元七年重建。据记载,在这里皇帝和地方官吏曾进行过300多次隆重的祭祀,可谓显赫一时。

国保碑

发表于 2023-5-3 14:16 3 只看该作者
从曲阳汽车站穿过熙熙攘攘的县城,步过横跨莲花池的登岳桥便来到了朝岳门前,此门为近年重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门前有两尊石狮。朝岳门是古时庙宇的第二道门,原位于登岳桥首的神门已不复存在,牌坊为三门四柱,现仅存夹杆抱柱石。

东莲花池

西莲花池

朝岳门及牌坊遗址

朝岳门及牌坊遗址

朝岳门

发表于 2023-5-3 14:16 4 只看该作者
御香亭是进入北岳庙后见到的第一座古建筑,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每逢祭祀大典皇帝都会在此更换礼服。御香亭平面呈八角形,四面有门,为重檐三滴水攒尖顶,斗拱飞檐,灵动轻盈。



御香亭

发表于 2023-5-3 14:16 5 只看该作者
凌霄门为北岳庙第三道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硬山顶,门前设有八字照壁墙,门外左侧为金大安二年(1076)《北岳之图》碑,右侧为明洪武十四年(1381)《北岳恒山之图》碑。



凌霄门

凌霄门

北岳恒山之图

北岳之图

发表于 2023-5-3 14:16 6 只看该作者
三山门为北岳庙第四道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门外两侧墙上各有一通绘有“曲阳鬼”的石碑,肌肉健硕,相貌狰狞,相传为吴道子真迹。门内墙上是著名的《中山松醪赋》碑,为苏东坡任定州知州期间,到访北岳庙用院内古松的松脂制作松醪酒后诗兴大发而作。



传说隋唐时期曲阳天灾频发,青黄不接。一天吴道子经此地,为了给百姓解除困苦,他动笔在北岳庙的大殿里画了一幅飞天神,即“曲阳鬼”,每逢天灾发生便会从墙上飞下兴利除弊,解救百姓。


三山门和王禹偁碑楼

三山门

曲阳鬼

曲阳鬼

发表于 2023-5-3 14:16 7 只看该作者
穿过三山门,便进入了北岳庙的核心院落,古松遍植,寂静清幽,沿中轴线遥望,一座高台映入眼帘,这便是飞石殿遗址。飞石殿因有陨石降落在曲阳而得名,始建于明代,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是北岳庙当时内仅次于德宁之殿的第二大建筑,清宣统元年(1909)失火焚毁,现仅存碑座和刻有莲瓣纹的柱础,西侧有民国三十一年(1942)李经正所书“飞石殿遗址”碑。



飞石殿遗址

飞石殿遗址和德宁之殿

发表于 2023-5-3 14:16 8 只看该作者
德宁之殿——北岳庙的主体建筑,取自“以德治国,天下安宁”之意,始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至正七年(1347)重建,至今已有650余年历史,通高25米,面阔六间,进深四间,四面有廊,覆莲柱础,地面以方砖、条石墁地,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的元代木构,重檐庑殿顶,九脊封十龙,青瓦铺顶,双檐高啄,丹楹刻桷,画栋雕梁,帝王之气扑面而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



德宁之殿

德宁之殿

德宁之殿

德宁之殿

德宁之殿

德宁之殿

德宁之殿

发表于 2023-5-3 14:16 9 只看该作者
德宁之殿坐落于白石台基之上,须弥座上雕有射箭、帝王出游和龙凤图案砖雕,为金代遗留。殿前为月台,三面皆出踏道,四角饰有螭首,以示建筑等级之高。月台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板和望柱,柱头雕有石狮,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殿顶正脊叠翠流金,光彩夺目,两端有一对琉璃鸱吻,鱼尾龙头,巨口吞脊,高3米有余,颇具元代风韵。正面檐下悬挂有巨大的“德宁之殿”匾额,绿地金书,遒劲有力,为时任全真教掌门诚明真人命李廷瑞书写。殿前有刻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北岳恒图》。

德宁之殿须弥座浮雕

德宁之殿须弥座浮雕

月台螭首

柱头石狮

琉璃鸱吻

琉璃正脊

德宁之殿匾

北岳恒图

发表于 2023-5-3 14:16 10 只看该作者
大殿平面布局符合宋代《营造法式》中“殿身七间,副阶周匝,各两架椽身内金厢斗底槽”的大木做法,斗拱种类繁复,出檐深远。殿内减柱造显著,空间宽阔,气势恢宏,神像前施槅扇,三面有墙,顶部为平棊藻井,饰有太极图案,槅扇以外为海墁天花,明间藻井饰有云龙戏珠图案。

德宁之殿内景

德宁之殿内槽斗拱和平棊藻井

德宁之殿内槽斗拱和平棊藻井

德宁之殿明间藻井

德宁之殿内槽斗拱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