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068

主题

其它山峰

阿妣峰西壁北顶攀登报告

[复制链接] 查看:28883 | 回复:19
发表于 2023-6-23 17:5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阿妣峰西壁北顶攀登报告


攀登者:凯乐石签约高山向导筱昭(赵从彪)、凯乐石签约高山向导杨仔(杨俊)、自由之巅高山向导小帅(段少林)

时间:2023年5月20日-22日

坐标:31.25801943°N,012.76097364°E

线路图和定级:

作者:筱昭、杨仔

编辑:陈小跳


阿妣


阿妣峰位于四川阿坝小金县四姑娘山双桥沟风景区与结斯沟交界处,从双桥沟和结斯沟两个方向看,能看到风格截然不同的南壁和西壁。


阿妣峰最为人熟知的是双桥沟接近正三角形的山形,挺拔、秀丽,但很少人能了解到,阿妣峰其实是一座双峰山,从双桥沟看到的顶峰并不是阿妣峰的真顶(南顶),而从结斯沟方向则可以对阿妣峰的两个顶峰(南顶和北顶)一览无余。


此次攀登是沿结斯沟一侧的西壁、达到北顶、下撤返回结斯沟。


(双桥沟方向,南壁)

(结斯沟方向,西壁)


2004年2月,2名法国高山向导Francois Danilano和Stephane Husson从东南山脊完成了阿妣峰的首次登顶。(以下是可查阅到的阿妣峰攀登记录)



阿妣峰线路图: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6-23 17:56 2 只看该作者

1

缘起


三名攀登者都是川西户外公司的职业高山向导,筱昭和小帅来自自由之巅,杨仔来自岩羊探险。



去年(2022年)8月,筱昭和史飞曾尝试攀爬过阿妣峰,由于路线选择没有避开冰川挤压区、体能、技术等原因,最终止步于5400米。下山后,和朋友们回顾此次攀登时杨仔也在场,这给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今年(2023年)5月13日,杨仔给筱昭打电话,“兄弟,我们一起去阿妣吧。”彼时的史飞已不在登山行业,小帅是筱昭的同事和室友,与杨仔两年前在孟屯寻冰认识,三人决定一起出发。


为什么是如此雪大的5月?当时杨仔刚从雅姆峰带队回来,有几天空闲时间,再之后就要8月才有空了,阿妣峰本是计划去年国庆后就要再去爬的山,但因为疫情、琐事等等一直耽搁至今,三人都知道这段时间不是最佳时间,但还是按奈不住想要攀登的心情,于是敲定5月20号从成都出发。攀登就这样开始了。


发表于 2023-6-23 17:56 3 只看该作者

2

接近


观察天气发现22号将有8小时的好天气,他们准备抓住这个天气窗口,尽快完成攀登。


D1:5月20日

行程:成都-四姑娘山镇

路程:约6小时车程

海拔:500m-3200m


20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三人在濛濛细雨的成都出发,哼着歌,打算与阿妣过一次情人节,恰逢周六,感受了一把川A大军的魅力,温江出发上高速后一路堵到紫坪铺隧道,天气也一直不转好,抵达猫鼻梁就大峰顶都看不清楚。


下午在镇上买好未来几天的补给,晚上躺在阿里本客栈的沙发上看着天气和路线图,重新梳理了这次攀登的细节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把所有装备简化,尽可能地在保障安全攀登的情况下实现轻量化,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高攀爬效率、尽量减少暴露在外的时间,尽快完成攀登。



D2:5月21日

行程:四姑娘山镇-4800米ABC营地

路程:徒步3.2KM,乘车2小时

海拔:3200m-4800m


7:30准时早餐,收拾好8:00乘车朝结斯沟向花村出发,早晨的四姑娘山还下着雨,但越往前走天气慢慢好转,大家有说有笑的抵达结斯沟沟尾,这里海拔3900m,这时的阿妣峰露出了全脸,下车就开始拍照,生怕天气突变之后又看不清线路。



发表于 2023-6-23 17:56 4 只看该作者
互相提醒着放慢节奏放慢节奏,可是直到后半段的大雪坡才慢下来,从海拔3900米到达4800米的C1营地仅用时3小时46分钟。本计划今天把营地推到5000米的位置,可是观察下来觉得,流雪和雪崩的风险太大,最终还是决定把营地设置在4800米的山脊上。



下午3点搭建好营地、开始烧水。筱昭感慨和他去年8月来攀登时“完全不一样”, 8月份的阿妣峰主要以岩石为主,山体中部有较大的冰川,营地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水源,而四姑娘山域的5月,雪都会比较大,在营地还能听见对面的日果冷觉峰在频繁雪崩。


从日果冷觉拍摄的阿妣  供图:本杰明


1人点评 收起
  • 偶遇鸡冠峰 2004年2月,2名法国高山向导Francois Danilano和STEPhane Husson从东南山脊完成了阿妣峰的首次登顶 2023-6-25 09:56
发表于 2023-6-23 17:56 5 只看该作者
按照计划,他们将在22日凌晨2点出发开始攀登,所以要尽可能的早睡。但预想和现实往往是相反的,下午吃喝完毕就开始强行入睡,一直睡不着。


高海拔的天气说变就变,傍晚开始打雷、暴风雪、狂风,由于C1扎在一个足够高的山脊上,三个人蜷缩在帐篷里害怕被雷电击中,之前带商业队时修路遭遇雷暴,筱昭和小帅的头发被电到竖起来,他们实在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结果事与愿违,当筱昭准备出帐篷的那一刻,刚探出头,就被闪电击了一嘴下,他感到熟悉的头皮发麻,并且听到了电流的声音,他很快扔掉手里的冰镐,仓皇逃回帐篷,一晚上再没有出去过。


到了预定的出发时间,外面依然是隆隆雷声、风雪拍打着帐篷,恶劣的天气,让大家的神经持续是紧绷着,大家只睡了不到一小时。


发表于 2023-6-23 17:56 6 只看该作者

3

攀登


D3:5月22日

行程:4800米c1营地-顶峰-4800米C1营地

海拔:4800m-5693m-4800m


一整晚的暴风雪让原定于凌晨冲顶的计划不得不推迟。天亮了,三个人紧皱眉头商量着新的行程:带了足够的燃料和物资,是否要推迟一天?如果不推迟、强行出发,距离计划出发时间已经过去了七个小时,时间是否还够?几乎彻夜未眠,状态是否能够应对?


筱昭看向杨仔,犹豫又着急,杨仔一直盯着手机里的天气截图,“早上8点到晚上8点天气预报的风速不是很糟糕,没有太强的雨水,现在是早上7点多,如果再等一天是个消耗,第二天的天气会比今天好很多,但是太阳一晒也意味着流雪和雪崩必然会更多……”


掀开帐篷的一角,外面此时还飘着小雪花,但线路看着比较清晰,“不如今天干吧!”,和出发时一样,他们还是按捺不住想要攀登的心情,迅速开始烧水、收东西,早上7:50出发。


海拔4800M—5150M:从营地出发三人开始结组前进,由杨仔领攀。该段线路主要以大雪坡为主,技术难度低,坡度也不大,平均坡度45度。


去年8月筱昭来时,这一段主要以碎石坡和岩壁为主,岩壁最大难度为5.7,和搭档以行进间保护的方式前进,现在这里,变成了接近60度的雪坡。


雪比较软且深,体力消耗强度大,杨仔尽力寻找一些有石头的地方攀爬,让身体不至于陷入雪太深。从C1到达技术路线起步沟槽,用时1小时26分钟(在大雪的情况下,比筱昭去年快半小时)。



海拔5150M—5200M:该段为技术路段的起步线路,位于冰壁正下方,向左上方横切后进入岩石沟槽,沟槽长度50米左右,翻上去就是冰川末端。


沟槽雪况不太稳定,整体比较软,不断的有流雪涌入沟槽内,平均坡度70度,比较好的是保护点设置相对稳定,两边的岩石有足够多的裂缝可以放置保护点。



发表于 2023-6-23 17:56 7 只看该作者
通过岩石沟槽后直接来到冰壁正下方,此时是10:10分,冰壁上流雪很多,在太阳的照射下上面的冰溜子时不时的会掉落,所以大家并没有靠的太近。



海拔5200M—5300M:开始技术路段,换筱昭领攀。和去年8月以岩石为主的线路风格不同,这次攀登需要往左侧横切100米抵达直上线路的起点。这是事先做计划时,筱昭最拿不准的一段,也是他事后认为线路的最难点。



横切75度的雪坡冰倒攀至冰舌,损失海拔高度15米左右,还比较顺利。然后沿着冰舌朝左上方斜切至左侧沟槽,横切距离50米左右,冰岩混合路段,垂直的大光板岩石上覆盖着比较多的浮雪和一些碎冰,保护点不太好设置,冰镐的镐点需要处理的很精准才不会滑脱,岩石带有一定仰角,也不好上脚。



发表于 2023-6-23 17:56 8 只看该作者
这种情况下,筱昭只能尽可能把冰镐打高,用力地打在冰舌末端的薄冰上,把自己拉上去。翻上去之后很快设置保护,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这一段消耗的时间比较久。


然后继续往左上方横切20米左右,又是过膝的大雪,快要抵达沟槽起攀点时雪已经过腰了,加上坡度陡、又要避开流雪方向,行进速度慢下来。这段由小帅开路至海拔5275米。


进入雪槽之后开始向上攀登,抵达混合线路起步点,从此处到顶峰一直都是混合线路。雪坡末端是流雪积雪区,雪非常软,陷进去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出来,虽然只有10米,但花费时间约半小时。



发表于 2023-6-23 17:56 9 只看该作者
海拔5300M—5400M:混合线路的攀登,平均坡度75度,雪况比较稳定,保护点设置需要细心石头是否稳定,线路整体岩石比较破碎,风化严重,线路流雪较多。


筱昭领攀4段后,换小帅领攀3段,抵达海拔5400的平台(悬冰川平行处),可以隐约看到南顶。


接下来又是一段过膝的软雪,三人本想停下来休息会儿,但午后气温较高、风险较大,最终决定再坚持一下到上方岩石末端去休息比较安全。快速补给后继续攀登,天气逐渐变差,大雾遮盖了山体,线路变得看不清楚。



海拔5400M—5500M:高海拔岩石路段,一开始就是10,由筱昭领攀。在感受到温度没有太低后,筱昭脱掉手套开始攀爬岩壁,岩石风化很严重,基本上好的手点都是松的,攀爬难度较大。


筱昭用了一些传统攀岩中的涨手和涨拳,杨仔事后回忆起这一段依然觉得心在打鼓。先是90度垂直岩壁,高度约5米。


而后是约为70米的破碎岩石,上面覆盖着浮冰。筱昭重新戴好手套后使用冰镐进行攀登。随后进入冰岩混合路段攀登至5500米,到此,山体全部被大雾笼罩。


海拔5500M—5750M:此处依旧是混合线路。杨仔领攀。


筱昭的先锋风格是,不小心就run out了很长一截,需要提醒才能想起来打锥,而杨仔的保护点设置得非常密集,“恨不得把身上所有的织物都拿出来做保护,抓结、向导绳全用上了,就差把皮带和鞋带一起抽出来了”。


同样一块石头,杨仔给套上绳套后会打单结大致固定好向下的受力方向,筱昭更倾向于扣上延长快挂就走。


这是攀登的第9个小时,大家都很疲惫,效率开始缓慢,行动变得有些“机械性”——机械地放保护、攀爬、机械地拆保护。



发表于 2023-6-23 17:56 10 只看该作者
后来,山体逐渐变得缓了起来,前面又是一个平台——这是北顶下方标志性的一个雪原,大家知道,顶峰不远了。


继续往上,风越来越强烈,温度越来越低,大约30分钟后,他们翻上一个小雪檐,看到了山脊,此刻是下午6:30,一切已成定局,他们登顶了!


由于风很大,无法久留,三人跑到顶峰下面风小可以拉开旗帜的地方合影,然后迅速开始下撤。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