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522

主题

北京综合

看长城‖鵰鹗一带明宣府镇下北路长城,也应是在明前长城的基础上修建

[复制链接] 查看:2354 | 回复:11
发表于 2023-8-29 11:2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2023年8月27日,随海蓝队行走黎家窑-鵰鹗堡之间的长城。

今年的夏,酷热难当。夏季的暴雨,来得也急,去得也匆忙。今年的秋意,格外的通透,远山云雾缭绕,远远地透出阵阵秋凉。这个年份的每个季节,豪爽之余,又多一份鲁莽。

开始登山处在一条大沟的西侧,这段长城在长城遗产网上名为东新堡长城。

东新堡附近有村庄东兴堡村。根据地名,或曾有一座城堡;其西侧还有一个村名黎家堡村,似乎也是由城堡演变而来。根据嘉靖四十年的《宣府镇志》,鵰鹗堡属堡一十八,其中有黎庄(堡)、东庄(堡),或为这两座城堡的名称。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8-29 11:25 2 只看该作者
这条山谷也算得上极为开阔。在蓟镇,这种沟谷属于极冲通众骑之地,当设重要关口。宣镇的兵志与蓟镇记述体例不同,对关口的记载不详。

鵰鹗位居赤城腹地,这一带的长城属于宣府镇下北路,路城驻龙门所城。

周边山势雄峻,地势起伏较大,在明代不算防守要地。

发表于 2023-8-29 11:25 3 只看该作者
不过,鵰鹗堡修建时间不算太晚,宣德六年与独石城同时修建。

长城墙体为毛石垒砌,与北京周边其他嘉靖年间的长城墙体具有类似的特征。部分地段保存状况较好,有良好的立面,残高约2米左右,顶宽近2米。

发表于 2023-8-29 11:25 4 只看该作者
不过,也有些地段,借助险要的山势,墙体修得较为简易,类似北京周边的平头薄墙,高一米左右,宽一米余,象征意味大于实战功能。

鵰鹗附近的明长城,嘉靖二十八年由翁万达提议修建。

发表于 2023-8-29 11:25 5 只看该作者
走过两三次崇礼周边的嘉靖年间的长城,大多山势缓和,与高山草甸相伴。不过,鵰鹗附近的长城,纬度比崇礼低了一些,海拔也低不少,地形与植被倒与北京周边险峻山岭上相近。有时候需要在茂密的灌木丛中穿行,与最近几年在北京的深山密林中寻找早期长城的经历类似,甚是辛苦。

长城跨过两山之间的谷地的时候,墙体选择在地势较低的低山梁上修建,这一点与其他明早期长城具有共性。北京周边修建砖石大墙以前,很多地段的长城防线的布设思路也是如此。


这条沟谷偏近于黎家堡村,大概是由黎家堡负责防守。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8-29 11:25 6 只看该作者
在此次行程的最高点,海拔1290余米的山顶,见到了本段唯一的墩台,黎家窑1号烽火台。


这座墩台规模中等,与墙体相连,按照现代的分类,一般分类为敌台。分类为烽火台,应是按其功能为依据,台顶有燃放烽火的灰坑。


从墙体通往台顶,留有口门,因此这座台的修建还是有些讲究的。

发表于 2023-8-29 11:25 7 只看该作者
墙体上两段与嘉靖年间的明长城不符的段落,显示这道长城可能并非明代创建,而是在明前长城的基础上修建。

自黎家窑1号烽火台向西南下行约1280米,有一段墙体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段墙体与上方的毛石墙修建方法迥异,没有明显的出露地表有一定高度的石垄,但能够识别出泥土掩埋的,是一段古老的人工墙体。这是一段土石混筑的早期长城,与我在北京所观察的北齐长城的特征相近。


发表于 2023-8-29 11:25 8 只看该作者
自此处西行约700米,在墙体向悬崖下垂落前,又有一段土石混筑的墙体。

这两段墙体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发表于 2023-8-29 11:25 9 只看该作者
查阅长城遗产网可知,宣府中路长城在周村堡、三岔口堡附近,皆有一段明前长城并行,未知年代归属。这道明前长城,时断时续,大部分地段,应是被明长城利用、叠压了。

而我们在鵰鹗附近所见到的这两段土石混筑的早期长城,应是与明代宣府中路长城并行的明前长城向东的延伸,二者年代一致。其与北京地区的北齐长城修筑方法相同,当属同一时代的长城。

长城在前方跃下崖壁,奔更深邃的黎家堡的沟谷而去。

发表于 2023-8-29 11:25 10 只看该作者
在悬崖之侧,小心翼翼地寻路下行。

这是宣镇长城少有的险段。回望那段崖壁与自陡坡上垂落的墙体,犹觉得忐忑。

放弃了后一段长城的行走,出沟谷循公路下撤至鵰鹗堡。

鵰鹗堡如今只剩下南门的券洞,城堡早于清初毁于山洪。鵰鹗堡宣德六年建,成化八年包砖,如今券门上的城砖仍在。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