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仙峪一带发现的明早中期的尖坨防线(参阅《看长城||险崖相接,荆棘密闭,可堪与箭扣相媲美的尖坨防线东段》等篇),与早期的贾儿岭口防线(参阅《发现||贾儿岭口又添新证据,早期贾儿岭口隘口墙现身!》、《发现||早期的贾儿岭口东山墩》等篇)之间,以贾儿岭古道衔接。这两段防线之间,其实是有缺口的。 这个缺口似乎不合理。如果小股的蒙古兵绕道从臭水坑东侧窜上箭扣山梁,寻路沿山脊至贾儿岭古道所在的山脊南行,仍有可能向贾儿岭堡-北沟等处进犯。 这个担忧,其实在明代就有。 嘉靖三年的《蓟州志》残卷提供了一个线索:“贾儿岭堡,千家谷有石径,熊兵备斩断,贼难通,每从岭脊至慕田谷入寇”。这很符合贾儿岭向南的山脊的地形特征,极易沿山脊通行。 熊兵备应指熊相,嘉靖元年任山东按察司副使整饬密云等处兵备(这种职务,大概相当于现代的挂职支边)。嘉靖《蓟州志》所记载的熊兵备所斩断的石径,该在何处?千家谷又是指哪条沟谷? 如若蒙古兵沿山脊入犯慕田峪,势必寻路从山脊转入北沟之中,路径该是怎样的?北沟东侧残存有一座墩台,联结北沟与慕田峪长城段的怀柔120号敌台的山梁是一道土梁,却是内外皆险,疑似经人工铲削,山脊上大量的石材,疑似构筑了一道山险墙体的防线(参阅《从慕田峪至贾儿岭,明长城尚未明确的事项——行走北沟一慕田峪一莲花池段》)。这座墩台与疑似山险墙,与嘉靖初年的贾儿岭口的防御有关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