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712

主题

北京综合

观点‖蓟镇长城墙子路镇虏营一带防线及关口的变化过程

[复制链接] 查看:2208 | 回复:6
发表于 2023-12-29 08:2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此前我们讨论过,平谷境内的明代长城,洪武年间的关口与中后期的关口差异较大。其中,墙子路镇虏营一带,《明实录·太祖实录》记载有鱼子山、萧家岭、熊儿岭、沙岭儿、灰峪口、灰岭儿、猪圈头、山觜头、木杨峪、灰塘峪计10座关口,而《四镇三关志》记载的是鱼子山、熊儿寨、南水峪、北水峪、南峪寨、黄门口6座关口,相差4座。

再加上南水峪、北水峪是成化年间新设,取代地形平漫难以防守的猪圈头关(即镇虏营对应的关口),实际净减少了5座关口。

而名称基本相符的,只有2座关口,即鱼子山与熊儿寨。

那些减少了的关口,名称不符的关口,是什么情况?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是防线改变,还是有些关口堵塞?这些变化或消失了的关口,其位置该在何处?

我们尝试根据最近的野外调查取得的发现,结合明代历史上镇虏营一带防御形势的变化过程,来推测这些关口的对应关系及可能的位置。

一、《明实录·太祖实录》与《四镇三关志》各关口可能的对应关系及位置推测

1、鱼子山:关口废弃,城堡仍在

鱼子山的名称,由明初至明末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内容是有变化的。

《明实录.太祖实录》记载的鱼子山,是一处关口。而明代中后期是鱼子山寨,只剩下城堡,关口已经废弃。废弃的原因,是嘉靖以后的长城防线从东侧更高险峻的山梁修建,放弃了地势较低的这段长城。


不过,鱼子山关口西侧的长城墙体仍在(参见:《发现‖消失500余年的鱼子山长城被证实确实存在》)。

2、萧家岭关:早已废弃,墙台痕迹依稀

萧家岭关东接鱼子山长城-桃棚村3号烽火台,沿九泉山-萧家岭向西修建。

如今,在魏家湾村与太后村之间的东西向的九泉山-萧家岭山梁上,还能找到这段长城的残墙与墩台,只是墙体坍塌成垄,植被长期落叶形成的腐殖土掩盖了墙体,极难辨认(参见:《破解||消失了的明初关口萧家岭在何处?》、《看山看水‖明初的萧家岭关长城东段》、《看山看水‖寻找明初的萧家岭关长城西段》等篇)。

这道东西向的长城,如果不能兜回到熊儿寨附近,那萧家岭关长城的设置就毫无意义。

站在桃棚村3号烽火台附近向西、西北眺望,在现在明长城主线所在的山梁以西,魏家湾沟谷西侧,还有一道山梁。萧家岭关设在魏家湾村南,而长城主线内侧密云与平谷交界的梨寨还有一道长城支线。

萧家岭与梨寨这两段长城的存在,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可能性:会不会,明初的长城防线,沿那道山梁布设?至于那数座不知所踪的明初关口沙岭儿、灰峪口、灰岭儿、猪圈头、山觜头、木杨峪、灰塘峪等关口,是否可以从那道山梁寻找线索?

萧家岭关在《九边图说》及以其为底本的各种《九边图》上均已不存在,而《九边图说》由许论绘于嘉靖十三年。因此,萧家岭关废弃的时间较早,大致在嘉靖年间已经废弃。这个变化,是否意味着洪武十五年前后的防线,与现在所见的长城防线发生过变化?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12-29 08:29 2 只看该作者
3、熊儿岭关:需要确定洪武十五年的灰峪口和《四镇三关志》中的灰谷口关系后再讨论其变化

因此,辨析的过程,放在灰峪口段下一并讨论。

4、洪武年间的灰峪口与《四镇三关志》中的灰谷口

按《明实录.太祖实录》,灰峪口应镇虏营南侧,熊儿岭附近;

按《四镇三关志》,灰峪口应在镇虏营北侧,黄门口与北水峪之间;

《四镇三关志》载:灰峪口腰子石墩空通单骑。

所谓腰子石,应为鹅卵石。符合腰子石特征的墙体有两段,一段是密云的梨寨长城,另一段在密云的堡子里与平谷的核桃洼之间的界山上的墙体。

熊儿河口下方的村子名花峪,有观点认为是洪武十五年的灰峪口。这个推测,基本符合《明实录.太祖实录》的记载顺序。洪武年间的灰峪口,很可能是熊儿河口。而此时的熊儿岭关,与熊儿寨城堡的位置相符,其向南防御熊儿寨堡座落的南北向的沟口,并附带管辖北土门这处隘口。北土门的地名很奇怪,应当是以前筑有一道隘口墙而得名。

由于嘉靖年间的《九边图说》已经没有沙岭儿、灰岭儿等关口,因此,判断熊儿岭附近防线的变化不晚于嘉靖年间,防线不再经由熊儿寨处经过,而与现在的长城走势基本一致,原熊儿岭口、灰峪口两关的防御职责归并由熊儿寨(熊儿河口)承担。

而万历初年的灰谷口在《四镇三关志》中还有介绍,但民国版《密云县志》却无记载,应当是在万历年间以后,这座关口废弃了。改线后的长城防线外移,废弃的那段墙体,即是这段孤零零的梨寨长城墙体。

《四镇三关志》中的灰谷口,即应是梨寨长城。

那么,洪武十五年的灰峪口与《四镇三关志》的灰谷口可能不是同一个关口。

另外,有人推测,密云3号敌台与平谷107号敌台之间的小口门(无名口)是灰峪口。这种推测,是基于《四镇三关志》中的灰谷口排序在北水峪和南峪寨之间。这种推测正确吗?

由上图可知,无名口向内进犯的方向,是镇虏营,即故猪圈头关。其与南水峪、北水峪的来敌,最终都要汇集到猪圈头关。成化年间以前,南水峪、北水峪都没有单独设置关口,而是由猪圈头关一并负责防守,不可能为这座无名小口门单独设关。成化年间以南水峪、北水峪代替猪圈头的防御后,无名口处也需要适当设防。就像古北口师坡谷关附近诸多较小的关口一样,没有单独命名及记载。

因此,这座无名口不是灰峪口,也不是灰谷口。

发表于 2023-12-29 08:29 3 只看该作者
5、沙岭儿:可能在北土门西侧-南侧的低山一带

北土门向西再向南,山势略缓,山梁有些为土质山梁。沙岭儿很可能就在这一带。这座关口由于位置较低,人类活动频繁,不知道是否还能保留下来一些遗存。

6、灰岭儿:位置不详

这座关口按记载顺序,该在熊儿寨与猪圈头之间,暂无线索。

7、猪圈头关:大概在镇虏营上营城堡处

按明初的防御思路,是守内口。猪圈头关的位置,当在镇虏营上营附近。是否还能找到遗存不详。成化年间增设南水峪、北水峪后,猪圈头关废。

有人认为猪圈头关的关上村东,因该处原有一道南北向的石墙,长约2里,被称为横城子;横城子北端山上,还有一座小城,名为北城。

这个观点不符合明初设置关口的规律。明初关口多设在内口,且与城堡连成一体。至今上营南侧有一座空心台名为南楼,就应是原关口一线。

至于横城子一线,该是弘治七年屠勋奏设的城垛,横城子北端的北城同样应是此时修建;而上关城堡很可能建得更晚一些。

“整饬蓟州等处边备都御史屠勋奏:故猪圈头关平漫难守。关之北三里曰北水谷,南八里曰南水谷,成化中,各因山增设。二关险要可守,但区画未备。请于二关内加修城垛,增墩堡,摘守关官军分守其中,因耕其隙地,以足军食。兵部覆奏从之”。

弘治七年八月,屠勋建议在南水峪、北水峪关内侧加筑城垛,增建城堡,即指此。

8、山觜头:即梨寨长城,《四镇三关志》记载的灰谷口

前面我们分析,洪武十五年的灰峪口与《四镇三关志》记载的灰谷口,可能不是同一座关口。《四镇三关志》记载的灰谷口是有腰子石的那段长城,即梨寨长城。

《四镇三关志》记载,灰谷口,洪武年建。既然这座关口洪武年即已存在,那洪武年的名字该是什么?

按《明实录》的记载顺序,该是山觜头。

9、木场峪:对应黄门口,但位置有变化

黄门口属于墙子岭,但南接镇虏营,明初的位置、关口名称有过变化,因此一并分析其变化过程。

按记载顺序,洪武十五年的木场峪,应与黄门口关对应,《四镇三关志》记载黄门口洪武年建。但由于此时并没有修建连续的边墙,防守思路是守内口,木场峪关口的位置当在今黄门庙村东的山口,而不在后期的主线长城的黄门口关(营房台)处。如今在黄门庙东山顶仍有墩台保存下来。

《四镇三关志》成书之时,灰谷口仍在发挥作用,即长城防线仍经过梨寨长城;同时,黄门口关口已经设立。因此,此时的黄门仍应与梨寨长城协同发挥作用,即其位置大致还在黄门庙东山口。

黄门庙村东侧的下栅子村,据说以前存在一条“拦马墙”,因今已不存,无法再观察其墙体形制规格特征,无法判断是洪武年间的墙体,还是嘉靖年间的墙体,以及是边墙主墙体还是拦马墙。黄门子关的大概位置,距此不远。

10、灰塘峪:对应南谷寨

剩下一座洪武十五年的灰塘峪,就应当对应南谷寨了。这座关口也属于墙子岭。根据山梁走势,这座关口的位置可能并没有变化。《四镇三关志》记载“南峪寨,洪武年建”。但《明实录.太祖实录》中并未记载南谷寨,因此应是关口名称发生了变化,即与《四镇三关志》没有对应关系的洪武年间的关口灰塘峪。

发表于 2023-12-29 08:30 4 只看该作者
二、梳理镇虏营一带长城防线的历次变化

1、洪武十五年的防线

这个时期的长城防线,与北京周边燕山-军都山一线明早期长城修建的规律相同,以守口、守内口为主,没有连续墙体,只在关隘处修建关口设施与隘口墙,形成独特的散装长城。这种长城在居庸东路因顾忌皇陵风水问题,得以保存原貌。近几年发现的黄花路的明早期长城遗存,同样符合这个规律。

这个时期镇虏营一带的长城防线,由峨嵋山向西,经鱼子山-萧家岭-熊儿岭-猪圈头-山觜头(后来的灰谷口),防线走势与后期有明显的差异。

2、成化年间至嘉靖年间的防线

成化年间最大的变化,是猪圈头关被南水峪、北水峪所取代。

这个时期,猪圈头关处的长城防线已经外移至南水峪-北水峪一线,由北水峪至黄门口,则沿密云与平谷之间的界山西行,过梨花顶后向北接梨寨长城。

这段防线上,密云-平谷间东西向的界山山脊上有一道城墙,大概是嘉靖三十年修建连续边墙时所建。借助山险,嘉靖三十年基本构筑了连续的墙体。

发表于 2023-12-29 08:30 5 只看该作者
3、嘉靖三十年修建连续边墙引起的防线的变化

至嘉靖三十年,鱼子山-萧家岭-熊儿岭一线的早期防线被现在的主线长城取代,鱼子山-熊儿寨一线的防线走势与现存的主线长城走势已经相同。

从北水峪至黄门口,防线走势与成化年间一致。山觜头-黄门口一段仍延袭之前的走势。但因嘉靖三十年修建基本连续的边墙,在密云与平谷之间的界山上新增了一段墙体。

4、万历年间修建空心敌台及改建砖石长城带来的防线的变化

至万历年间修建空心敌台和改建砖石长城,山觜头(梨寨)段长城才彻底废弃,长城防线的走势,固定下来成为今天所见的情形。山觜头段长城成为弃儿,孤零零地被撇弃在主线长城内侧,甚至被部分人误解为明前长城。

2023-12-28

发表于 2023-12-29 11:41 6 只看该作者
充满文化的攻略!
发表于 2023-12-29 17:07 7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一下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