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意难平!“乐居”之名据《龙潭志初稿》记载,明朝洪武年间,著名的风水先生汪湛海主持规划昆明城建设。勘察后,他认为昆明有四处风水宝地,并给它们分别命名为:“碧鸡”、“讨鸡”、“普鸡”、“勒鸡”。后建文帝在云南逃难时,途径“勒鸡”。随行官员以“乐居”之名记之,并形容此地是“上有天池,下有地海,左狮右象,七星伴月亮”的好地方。乐居村因此得名。“乐居”,安居乐业也!好意头! 当年,明军进入云南,同时也将生活方式、建筑形式带到了这里。北方四合院文化融入当地风土,形成了汉彝合璧的“一颗印”建筑。一颗印,老昆明人的传统民居。乐居村建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里是昆明近郊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一颗印”古建筑群落,现存“一颗印”建筑80多栋,其中房龄超过200岁的有30多所,超过100岁的40所。这是真的吗?乐居村的现状是怎样的呢?请跟随我的脚步和镜头,我们一同来探个究竟! 探店乐居村位于昆明主城西边,为彝族白族聚居地。从我的住地驱车前往乐居村走绕城高速大约花费50分钟的车程。我会关注这个地方,是因为一家名叫“九犀”的网红面包店。据说,他家的菠萝包是全昆明最好吃的。隔屏闻香,身未动、心已远!将车子在村口广场开阔处停放好。步行穿过村口写有“乐居古彝村”的石牌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乐居游客接待中心”,也就是现在的“九犀手作面包店”。将西式面包店开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不得不佩服老板的胆识。当然,你会说“好面包不怕巷子深”嘛!也是,似我这般“吃货”不就闻香、慕名、远道而来了嘛!走过石板桥,向右下方低头你会看到写有“九犀面包”这四个字的木牌子(这块不大的木牌是钉在有河水通过的木制桥墩的侧面的),抬头看向右前方,“搓面”二字赫然入目,其左下方有“土窑”二字。虽不清楚其内部构造,但香喷喷的面包(来此之前,我已向老板订购、品尝过三次了)正是从这个土窑里烤制出炉的。如果你继续顺路往里走,你会看到右手边有一个不大的门,我想这里应该才是“九犀面包店”的正门。 没错,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一定会先到面包店打卡,也一定会被面包店外的那一方荷塘吸引、驻足。 |
换个角度再看看。上午十点我到达这里的时候,店里还只有一位安静地等待面包出炉的女顾客,和一对前来打探面包何时出炉,探明后即离开的夫妇;等我上山绕村一圈走下来,这里已是高客满座、热闹不已了。生意如何?不言自明!店里以经营欧式面包为主,菠萝包和奶香巨蛋是每天必有的品种,如果还想吃其它品种就要碰运气/看老板心情了。温馨提示:“九犀”,每周二为店家休息时间,不营业。闻风而动的你,千万不要跑空哦。 |
感触 除了猎奇,我最想探访的是这里的“一颗印”民居和民风,古老的、质朴的那种。但是......,我多少有些失望了。 走过了泸西城子古村,走过了云龙诺邓古村,走过了......,这里真的没有更多让我惊喜的东西。 *原住民外迁村民应该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整体搬迁了,只在村口牌坊下见到几位卖菜、卖果子的老妇。听说话口音,她们应该都是白族。 而现在在村子里能见到的大都是外来的经商户(以经营客栈为主),关起门来搞艺术创作/闭关的一类人群,还有就是拍照、到此一游的游客。 **新“移民”走进一家兼卖饭(米线、面条、馄饨、米饭、炒菜之类)的客栈,被告知客房有人住了不可参观。理解! 走进一家咖啡店,独自往里“闯”被追了出来,“私人空间不对外开放”。也是,瞧瞧店门口那些忙着拍照乱做一团儿的大姐们,也真为主人家叫屈。借贵宝地拍照的姐们,好歹点杯咖啡再走嘛。 看到一位大哥在监督工人们建房(将危、破的老旧房子盘过来,经过翻修、改造成自己想要的空间),遂上前攀谈几句: “您想把这里弄做什么用途呢?” “还没想好。”大哥轻描淡写地答道。 Ta们和你说话的方式都是客客气气的,但就是让你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想起我在剑川古城溜达的时候,那些敞开大门的人家,你可以随意参观,若碰巧赶上主人家正在用饭,那份热情会让你倍感温暖! 又想起十年前路过双江,因前方修路只能在施工方规定的时间段内才能通行,我们不得不原地等待两三个小时。我们的车子恰巧停在路边一户人家门口,恰巧这户人家打开了门,只随便攀谈了几句,素不相识的主人家立马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喝茶......。 ***危房里的小确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