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08

主题

淮南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复制链接] 查看:4806 | 回复:292
发表于 2024-2-8 19:04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2-9 10:13 编辑

         竹筏漂流,是福建武夷山旅游最富特色之处,素有到武夷山“不坐竹排(竹筏),等于白来”之说。这次武夷山之行,特意乘上竹排,我们在武夷山九曲溪的蜿蜒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缠绵,在溪水的清澈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清灵纯洁,在溪旁的风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妙曼……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武夷山国家公园横跨福建、江西两省,总面积1280平方公里,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武夷山水天下奇,千峰万壑皆如画。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在这里精心雕琢了一片典型奇特的丹霞地貌,囊括了溪、涧、泉、峰、石、洞等景致,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武夷胜景。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2米,长约9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流,因此武夷山九曲溪,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溪流”。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武夷山九曲溪源于峭峰深谷之中,在幽谷中蜿蜒曲折几十里,“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两岸景致也随之变化万千,山光水色相映衬,构成一幅“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的天然图景。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2-8 19:04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2-17 01:21 编辑

         中午12:00,我们赶到九曲溪竹筏漂流始发码头所在地,“武夷岩茶第一镇”星镇。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星村镇为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地”核心区,境内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镇人民政 府驻星村村,因历史上多火灾,取吉祥意名之。星村镇名胜古迹有武夷山一线天、虎啸岩、白云岩和遇林亭窑址,挂墩一带动植物资源丰富,是生物新种模式标本采集胜地。星村镇素以种植茶叶著称,是中国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清代以来,茶行林立,茶商云集,当时上杭街商贸兴旺,是武夷岩茶集散地,有“武夷岩茶第一镇”和“茶不到星村不香”之美誉。主要品种有肉桂、水仙、白鸡冠等一百多个。在镇上有许多的茶馆,”永乐天阁“里,可以品味武夷岩茶的韵味。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中国最美的溪流——武夷山九曲溪,我在此打卡留个影。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购票,进入九曲溪竹筏候筏码头中心。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每筏8人,在此组拼。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拼齐8个人后,我们来到竹筏码头,一排排竹筏在岸边静候。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2-8 19:05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2-22 02:18 编辑

        12:15,我们八位游客穿好救生衣,登上了竹筏。“竹筏”,顾名思义就是由竹子制作的筏子。然而现在的所谓竹筏,已经采用竹子形状的PVC塑钢来替代原来容易腐烂的竹子,使其更牢固更稳定,安全性也更好。并抬高了放脚的部位,且竹筏底部是全密封的,鞋子比较不容易被打湿了。不过我们乘坐的椅子仍然是竹子做的,游客要全程坐在上面。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每只竹筏上两个筏工,各站立筏头筏尾,手持长约6米竹竿撑筏而行。坐在竹筏上多少有些原始乡村的风情。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清澈的溪水是武夷山的灵魂,乘坐在古朴竹筏荡入山光水色之中,如融入神话般的境界,令人心旷神怡,两岸的景致慢慢向后移动。波光潋滟,群山竞走,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从星村竹筏码头出发,首先进入的是浅滩,这里溪流宽阔,溪水澄碧透澈,水底的石头和游动的小鱼都清晰可见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再看前面有一山峰突兀展现在眼前,这就是九曲溪北的“灵峰”。灵峰海拔424.4米,相对高度222米,重岩耸峙,巍然云际,岩顶呈圆弧形,远望像一高一矮两个并立的圆球。每当佛晓,常有白云在半腰漂游,忽聚忽散,分和不定,苍翠的山峦,隐现在云雾之中,故又名“白云岩”。在灵峰半腰,有一条巨大水平岩洞,有依洞而建的古寺庙,名白云禅寺,傍崖临溪,半藏半露,形如一座悬空寺,是武夷山崖寺之一。从九曲溪筏举目观望,可见白云禅寺嵌建崖半,如同空中楼阁。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白云岩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被称为鼓子峰。峰顶山岩因形似乌纱帽,被称为“纱帽岩”。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2-8 19:06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2-22 02:19 编辑

         九曲溪漂流始于九曲,而止于一曲,二弯为一曲,一共九曲十八弯。朱熹的《九曲棹歌》的次序是乘坐上水船逆流而数的,而坐竹筏逆流而行,危险性较大,所以现在游九曲是从星村渡的平川开始,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即星村镇至武夷宫这段溪流。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乘竹筏随波飘游了一段宽阔的溪流,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九曲水流颇为平缓,清澈见底,两岸青岩陡峭,怪石嶙峋,有一状如蛤蟆张口却无下巴的“蛤蟆石”颇为奇特。相传曾有一只蛤蟆于此地成精,为祸一方,雷公见状劈掉其下巴,以示惩戒。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这两座山峰是“人面石”,形似两人相向,促膝谈心。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石磨峰“,不过觉得它更像一块的巨无霸“汉堡包”,千年汉堡包,岂能不长毛?!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继而又见三石分立于峰顶,像 “品”字,故又称“品石岩”,也有叫“笔架峰”。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我们津津有味地观赏着九曲溪两岸的群山。那重重叠叠的山连绵起伏,就像一条巨龙奔腾而去,座座山峰手牵着手,背挨着背,也形成绿色的屏障。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从这里可以望到远处的武夷山主景区最高峰,海拔717.7米的“三仰峰”。三仰峰由三层单斜岩层构成,由于红层东侧翘升,向西倾斜,形成三峰叠起,翘首向东的三座巨峰。高者为大仰,次者为中仰,再其次为小仰,故名“三仰峰”。眺望三仰峰,宛如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形为旌旗招展,骏马凌空,十分雄伟壮观。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2-8 19:07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2-22 02:22 编辑

         竹排随波逐流,向右折北行,溪流变窄、水流变急,两岸悬崖峭壁,不知名的花草、树木顽强地生长在缝隙间,或斜上或倒挂或平生,千姿百态应有尽有。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在九曲将与八曲交汇的嶂岩的岩壁上刻有“九曲”二个大字,旁边刻有朱熹《九曲棹歌》中描写九曲的诗。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星村古时称为“平川”,自古为儒者寓居讲学之佳处,有静可书堂、万卷书楼、武夷山房、聘君宅等多处儒学古迹。这里稻黍飘香,农舍错落有致,鸡犬之声相闻,俨然一派世外桃源景象。恰如朱熹《九曲棹歌》中所写:“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溪边岩石上,有许多的洞洞,据筏工讲,那是过去千百年来逆水上行的筏工撑杆出来的。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岩边有两块重叠在一起的岩石,一块伏在水中,只露出一个小小的脑袋和圆圆的脊背;另一块略小一点的,则爬在它的脊背上,伸出长长的脖颈,望着水下,好像要潜入水中。这一上一下的两片岩石,活象一对在溪边嬉戏的灵龟,故人们便将它们命名为“上下水龟石”。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2-8 19:07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2-23 10:17 编辑

         八曲与七曲交汇处的石壁下洞里,  刻有"八曲"二字。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另一头刻有朱熹《九曲棹歌》第八曲的诗句:“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九曲溪上,奇石翠峦,秀水明清,时而潮平岸阔,时而山近河窄,清流湍急。在艄公们的竹篙声中,我们的竹筏顺流而下,时而穿梭峰下,时而游经竹林,仿佛置身于仙境,真是:“千峦万壑曲中流,欸乃声声画间游。怪石万状青峰起,碧光闲影云悠悠。”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双乳峰”武夷山三十六峰之一,位于八曲溪北,为一对连麓并立的山峰,形体相似,丰满圆耸,因而得名。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巡按、监察御史赵孔昭游览此处时,嫌峰名不雅,遂易名“并莲峰”,并题刻于半壁。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九曲溪边有很多竹子是一簇一簇的,这就是“凤尾竹”。这种竹子的竹竿基部第二节开始分枝,节上生有多数枝,叶片呈羽状,细密婆娑,风韵潇洒,很像凤凰展翅的尾巴,所以被命名为“凤尾竹”。此外,凤尾竹的竹秆及枝为实心或近实心者称为“观音竹”,空心的则称为“凤尾竹”。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2-8 19:08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2-22 00:17 编辑

         七曲与六曲交汇处的石壁上同样刻有“七曲”。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还有朱熹《九曲棹歌》第七曲的诗句:“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溪南面的山峰,四面陡壁,拔水而立,就像是一座巍峨的石城,被称为“城高岩”城高岩又名上城高、神皇岩,位于七曲溪南。岩北壁的蹬道,是登临城高岩的唯一途径。岩上有明代所建的城高庵遗址。庵的四周,生长着品种繁多的竹类,像世上罕见的双竿竹就出产在这里。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城高岩下的深潭,叫放生潭。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端午节,山中道士奉旨在城高岩上设坛祈祷,尔后就在潭内放生。此后,九曲溪内,就禁止捕鱼了。放生潭水深而清,鱼石可见,动中有静,意境可佳。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苍屏峰是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该峰方正如屏而岩体苍赭,故名“苍屏峰”。峰壁刻有名道士杨三阳题写的“洗新仙颜”。民国29年(1940年),台湾少年团回崇安县慰问寓居武夷山的台胞时,曾在此留下岩刻:“打倒日寇,保我中华。台湾少年团到此一游。”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屏峰与北廊岩之间有水流迅疾的“松鼠涧”。沿溪上行500米,即可到达武夷洞天佳境的桃源洞,宋代陈石堂、吴正理等曾隐居在此。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过苍屏峰,可见矗立在七曲北岸的“北廊岩”。北廊岩因横立的巨壁像一条独长的走廊,故而得名,耸立在北廊岩后面的是“天壶峰”。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由此经北至老鸦滩为六曲。六曲是九曲溪中最短的一曲,但其景色又为最胜,被称为“武夷山第一胜地”的天游峰既在此。天游峰高出群峰,巍然耸立,峰顶常有云雾弥漫,登峰顶,犹如天上游,故名“天游峰”。峰顶有“一览亭”,纵目四望,溪、山全势一览无余,这里也是看日出、看云海的最佳处。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2-8 19:09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3-9 11:32 编辑

         六曲与五曲交汇处的石壁上题刻纵横,不仅有“六曲”二字和朱熹《九曲棹歌》第六曲的诗句:“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还有朱熹借孔子之语表达看六曲激流时的心情以及时不我待的感慨而写的“逝者如斯”石刻。还有宋儒蔡抗、邹应龙和明儒湛若水的记游题刻,记载了宋明理学在武夷山传播的盛况。其岩也称“响声岩”与云窝隔溪相对,因游人在岩前呼叫欢笑均能听见回声,故又称之为“空谷传声”。 岩下有一石倚于溪畔,名墨鱼石;岩右有一石名老鸦石,横插溪中形成一个险滩,名为“老鸦滩”。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天游峰临江的一面,是高达500多米,宽约1000多米的“晒布岩”,阔大平整,是一座刀削斧劈的巨大岩壁。晒布岩整个山体就是一个完整的石头,独石成山,在武夷山景区它是最大的岩石。由于长年雨水的冲刷,使得岩壁上布满条条流水痕迹,条缕分明,形如仙人晒布。仙掌峰岩壁上有明万历年间隐居云窝的陈省书刻的四个擘窠大字"壁立万仞",书法雄健。"仞"为量词,古称7尺或8尺为一仞。"壁立万仞"既形容仙掌峰的高峻峭拔,又比喻武夷山文化内涵的高深。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在晒布岩的岩壁中间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长度超过一丈的有数十行,相传这是仙人留下的,故晒布岩又称“仙掌峰”。岩壁中间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长度超过一丈的有数十行,相传这是仙人留下的,故晒布岩又称“仙掌峰”。 关于晒布岩和仙掌峰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相传很早以前,天宫的织女每天都背着锦囊,唱着歌儿去采集五彩云锦。这些云锦配上一缕缕金丝银线,织成一匹匹绫罗绸缎,献给王母娘娘。一天清晨,负责运送的挑担的挑担大脚仙,挑着织女织好的一担帛锦,踏着云路途经武夷山云窝时,不经意往下一看,顿时被“碧水丹山”的奇景迷住了。他便放下锦担去游玩。等他听到天宫的鼓声时,才想起锦担,一看,糟啦!绫罗绸缎已被打湿了,他怕王母娘娘责怪,于是,就把一匹匹的帛锦抖开,晒在大岩壁上;可是锦缎太长,一直垂到六曲溪边,皱巴巴的不平整,他又扯又拉,直到把一担绫缎抚的平平整整。几番辛劳,大脚仙已困顿不堪,寻到一阴凉处便呼呼大睡。一常见醒来,日头已经西斜。他起身一瞧,眼前一片金辉,光芒四射。原来这是绫缎在阳光下熠熠闪亮,衬得碧水丹山更加旖旎。大脚仙用手一摸,岩壁上烫热炙人,他慌了,急忙去收布。然而,那一条条绫缎已熔进了光滑的石壁中,连大脚仙按布的仙掌也永远嵌进了岩壁上。“如今石上留仙掌,十指青葱积绿苔。”说的就是仙掌峰的景致。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仙掌峰右边就是隐屏峰,位于武夷山九曲溪中段,隐藏在午林渊深处。云雾迷朦,峭拔千寻,直上直下,方正如屏,故名。坐筏观山,只能望见它突出林端的半壁,唯有登上溪南的晚对峰,才能看到它的全貌。淳熙十年(1183),53岁的朱熹隐屏峰下,建“武夷精舍”,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在武夷精舍的岁月,朱熹的精神生活是充实的,读书穷理,乐在其中,教书育人,泽被天下,其最重要的著作《四书章句集注》就在此完成。在朱熹的影响下,四方学子,接踵而来。一批理学名家也相继在武夷精舍附近择地筑室,武夷山因此被称为“道南理窟”。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溪南有一峰突起,周围光溜溜的和谁都不相连,像是一根呆柱子孤单单的擎着天地,人们叫他“天柱峰”,又似一尊倒扣的酒坛,又名“酒坛峰”,也有说像一把茶壶,是武夷山水一壶茶寓意的完美展现。传说:远古的时候,武夷山九曲溪畔住着一位善良的老农,人们称他为“田父”。他酿的米酒,三天三夜都飘着酒香。一日八仙云游到武夷山,忽闻酒香扑鼻,于是,寻香到了田父家中畅饮,并且一连几日不肯离去,铁拐李更是喝上了瘾。等到赴瑶池的蟠桃宴会时,铁拐李不喝瑶池玉液,而是拿出随身带的葫芦独自喝起武夷山米酒来。异香熏飘天庭,引得众仙馋涎欲滴。王母命铁拐李和酿酒大仙到武夷山买酒,田父把家里剩的酒装成一个大缸送给了他们。铁拐李本来腿脚就不便,来回急急奔波早已累得走不去了,只好让酿酒大仙先送酒回去。等到铁拐李赶到,正想大喝一场过过酒瘾,酒坛里的酒已经被众仙喝得精光。铁拐李大怒,举起拐杖朝着酒坛打去,只听“咚”的一声,酒坛裂了三道口,滚下瑶池落到九曲溪边,就成了眼前的酒坛峰了。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筏过老雅滩,便进入了“五曲”。溪岸的石壁上不仅刻有朱熹的《九曲棹歌》的第五曲诗句:“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还有“五曲幼溪津”的石刻。幼溪是明代名臣陈省的号,当年陈省在五曲畔的隐屏峰下以云窝为庐13年其间,对摩崖石刻情有独钟,在五曲、六曲岩崖间留下了以“云”为主题的石刻20多幅,是全国迄今为止以云为题材的最系列、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每方石刻的落款,都刻有“幼溪”,“幼”字最具特色,它的右偏旁“力”字均不写出头,是陈省有意刻成“刀”字。其寓意是陈少司马的身心早已归隐山溪,寄予他磨砺意志、蓄势待发的情感。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前面来到九曲溪上我们唯一要穿过的五曲桥。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溪南的山峰被称为“更衣台”,又称“文峰”,为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相传魏王子骞等十三仙沐浴于九曲溪后在此更衣,然后飘然直上毗邻的天柱峰,再径直升天而去。元朝文学家刘说道诗称:“昔闻有群仙,共浴清冷水。直上千仞岗,云霞蔽其体。亦欲脱垢衣,飘然挹仙袂。”(《更衣台》)岩上有“更衣台”、“玉皇大天尊”等摩崖石刻。更衣台顶古有昆石山房,系明万历年间武夷山籍士子蓝润彩所构建,以奉母而居。已废。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随竹筏时而掠过浅滩,时而泛游深潭,悠悠地穿过五曲桥。在九曲溪的北岸,有三块岩石的崖麓紧凑相连,岩势前后三叠,形似没有帽翅的乌纱帽,俗称纱帽岩。其正名为三教峰,意指儒、道、释三教鼎立,荟萃于山中。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2-8 19:10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3-9 11:39 编辑

         览尽山光水色,随筏飘飘然来到“四曲”,另有“飞翠流霞”四字。朱熹的《九曲棹歌》的第四曲诗句是这样写的:““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大藏峰”位于九曲溪四曲溪南。这是一座巨大的岩峰,海拔406.8米,相对高度223米。峰壁紧逼河床,拔水而立,耸拔斜覆如檐,岩溜皆滴落水中,叮咚有声,恍如琴音。大藏峰岩体硕大,横亘数十米,陡峭千仞,洞穴密布。后面那座是"鸣鹤峰",相传曾有白鹤翔集,仰天长唳而得名。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大藏峰半壁有两个较大岩洞,一上一下,相去不远,上为“鸡窠洞”,下位“金鸡洞”,内有千年稻草与船棺、虹桥板等珍贵文物,可望而不可及。峰下碧水澄泓,波平如镜,名“卧龙潭”。潭水深不可测,当年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中小白龙出水,就是在这个地方拍摄的。乘筏从潭上漂流而过,但闻人语,棹声回荡与空壁深潭之中,意境幽远。巨岩、深潭、幽穴新城一组三绝奇观,令游客赞叹不已。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溪北有仙钓台与大藏峰隔水相望,孤峰峭耸,昂首云天,岩体如翘首东向的艨艟巨船,而转换角度审视揣摸,它又像是一位戴笠披蓑临溪垂钓的仙翁,故名“仙钓台”。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大藏峰对岸还有元代皇家“御茶园”的遗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武夷山一带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团状的“研膏”茶制造,这便是最早的武夷岩茶。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小九曲”位于御茶园北面,这里巨石罗列嵯峨,石上有峭壁,有穹崖,有裂罅,有洞穴,还有几竿翠竹,低垂水上,乘筏洄游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一样,左盘右旋,极尽天然曲折之妙,小九曲因此得名。其中一块岩壁上勒有“小九曲”三字,相传是朱熹的真迹。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过小九曲,就是“题诗岩”。题诗岩的岩壁上刻满题字、题诗。传说号称“高阳酒徒”的许碏曾题诗其上,故名,诗曰:“阆苑花前是醉乡,踏翻王母九霞觞。群仙拍手嫌轻薄,谪向人间作酒狂。”但已磨损不见痕迹。还有多处岩刻,如实记录元代官吏视察御茶园、进行茶事活动的史实。还有明代官员监督鼎新武夷精舍工程的岩刻以及记游题刻等十数方。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2-8 19:11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2-22 11:00 编辑

         三曲和二曲交汇处的石壁上有“三曲”刻字。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同样题有朱熹的《九曲棹歌》的第三曲诗句:“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其中的“架壑船”就是船棺,这是古人的一种葬具,在诗歌里,朱子不知其年代何时,但现在,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可以解答。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偶尔,一叶竹筏从溪面划过,船夫挥动着竹篙,船儿轻盈地穿梭在溪水之间。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溪右边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岩"、"船场岩"。小藏峰峰体奇耸,峭壁直削,是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峰名小藏藏何物?万仞悬崖架两船。”“两船”指的是悬架 在小藏峰东壁的两只三千八百多年前古越人的“架壑船棺”。其实,武夷山风景区除此之外,还有几处遗存船棺的地方。但小藏峰的“架壑船棺”尤以凌空悬挂的惊险之势而形成称奇千古的胜观。泛舟九曲,仰望峰顶,但见千寻绝壁隙间纵横交错地插了“虹桥板”,上搁“两船”半在隙内,半悬于空中,风雨不毁,令人叹为观止。据考证,船棺大约出自距今3400多年前的青铜器的时代,它是古越族人的一种葬俗。如今,世人也不知道当时的人如何将船棺放置于这千仞绝壁之上的,可谓是千古之谜了。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二曲和一曲交汇处的石壁上刻有“二曲",朱熹的《九曲棹歌》的第二曲诗句是这样描写的:“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从浴香滩南下,至铁板嶂,此段溪流为二曲。二曲最出彩的景观,自然要数那亭亭玉立,与大王峰隔溪而峙,成为武夷山象征的玉女峰。玉女峰,有兔耳岭的怪石奇观,泰山之雄伟壮观,是武夷山典型的柱状山之一,峰壁有两条垂直节理将柱状体分成高度递增的三块削岩,宛如比肩俏立的玉女三姐妹。三块削岩间前者石壁突出,中间峰顶则古木苍翠,而最高的一块刚好面向大王峰,当地人戏称为:三妹大肚子,二姐爱插花、三妹爱大王。玉女峰素称无径可攀爬,但在峰壑半壁却留下了先人生活的遗迹;玉女峰也是武夷山最秀丽的山峰,现已是福建省中心标记。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奇妙玲珑的“印石”、“香梳石”等巧石点缀在玉女峰周围。峰右一块浑圆的山岩称“勒马岩”,是玉女的“梳妆台”,上刻“镜台”两字有 5 丈多宽,是武夷山上最大的石刻。九曲溪在此汇流成潭,传说是玉女沐浴之处,取名“香潭”。据说: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个洪水泛滥,巨蟒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后来,从远方来了一位叫大王的勇敢青年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沙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从此,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一天,天庭玉女驾云出游,被武夷山美景所迷,并下凡与大王相亲相爱。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密告了玉皇,玉皇大怒,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定要与大王结为夫妻。铁板鬼便施展妖法将他俩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山岩横亘在两恋人之间,日夜监视他俩。这就是现在的铁板嶂。从此,两人只好凭借镜台,泪眼相望了。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武夷山"大王峰"又名"纱帽岩",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大王峰位万年宫西侧,雄跨九曲溪口,是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峰。大王峰海拔530米,上丰下敛,气势磅礴,远远望去,宛如擎天巨柱,在武夷三十六峰中,向有“仙壑王”之称。峰顶古木参天,有天鉴池、投龙洞、仙鹤岩、升真观遗址诸胜。据说: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个洪水泛滥,巨蟒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后来,从远方来了一位叫大王的勇敢青年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沙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从此,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一天,天庭玉女驾云出游,被武夷山美景所迷,并下凡与大王相亲相爱。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密告了玉皇,玉皇大怒,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定要与大王结为夫妻。铁板鬼便施展妖法将他俩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山岩横亘在两恋人之间,日夜监视他俩。这就是现在的铁板嶂。从此,两人只好凭借镜台,泪眼相望了。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大王峰下的"水光石"有“ 一曲”石刻。水光石又名"睛川石",铁板嶂下,临溪而立,高约数丈。每当晴天的傍晚,西斜的夕阳映在岩壁上,澄莹碧绿的溪面就会印上它那明晰的倒影,故名“水光石”水光石壁上也是刻满了字,有朱熹的《九曲棹歌》的第一曲诗句:“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还有赵师岩题刻的“九曲溪”等等。其中尤以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冬应召北伐时,途经武夷山时题写的摩崖石刻最为著名。题刻的全文是:“大丈夫既南靖岛夷,便当北平胡虏。黄冠布袍,再期游此。”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一曲将尽之处,是一组肖形的溪石所组成的景观,石上有题刻“石门”。石门比拟为“龙门”,其中一块石头形同红鲤,跃跃欲试,希冀飞腾,俗称“鲤鱼跳龙门”。此为古时乘舟逆游九曲溪,初进一曲之处,景物寓意游程吉利,前途发达。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过了一曲,溪流变窄,竹筏穿进树木茂密,绿荫遮日的森林中。溪水清莹澄澈,竹筏经过,时而浪花飞溅,两岸竹树茂密,有如泻翠泼绿,满溪碧透。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九曲溪不愧武夷山旅游的精髓之所在,山水人文气息绵厚隽永,千百年来披裹着一袭缱绻飘逸的书卷烟霞和自然天成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九曲溪的浅滩、深潭、曲水、悬棺、玉女......古往今来引得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14:00,到达武夷宫睛川竹筏码头,用时1小时40多分钟结束了漂流九曲溪行程。
福建行,第六站:行走武夷山、漂流九曲溪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