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63

主题

淮南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复制链接] 查看:3424 | 回复:125
发表于 2024-5-9 12:57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7 00:40 编辑

         年初到武夷山,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到大红袍景区看看。这次自驾武夷山之行,不能再错过,到达武夷山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四人来到大红袍景区,亲眼见识了闻名中外的大红袍母树。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大红袍景区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中心部位的大峡谷"九龙窠"内。峡谷东西向,谷地深切,两侧九座危峰分南北对峙骈列,峰脊高低起伏,犹如九条巨龙,人们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九龙窠"。谷地与岩崖峭壁上遍布劲松修竹,绿意葱葱,茶园碧绿,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散布其中。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大红袍景区因出产武夷山最著名的大红袍茶而得名,景区的景点之一就是大红袍茶树,它位于岩腰的盆式茶园内,共6株,外有红色栏杆加以护卫,因而倍显珍贵;岩壁上镌刻“大红袍”三字。据说大红袍是由蓬莱岛的鹤的种子形成的,留在武夷山的悬崖上。“大红袍”名称来历,公元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读 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还有一个传说,从前,天心寺庙和尚使用这些茶树的茶来治疗皇帝的疾病,皇帝把状元穿的红袍放在茶树上表示谢意,于是红袍把茶树染成了红色。大红袍枝叶浓密,叶梢向上斜伸,叶子宽椭圆形,叶尖下垂,边缘向内,叶子的颜色是深绿色且有光泽,如果他是一个新的芽,他将带来紫红色。每年早春茶树发芽时,远远望去,整棵树都红得像火一样,仿佛穿上了红袍。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有武夷山最大的寺庙天心永乐禅寺,有被传为神茶的大红袍。大红袍景区主要景点有:牛栏坑、永乐禅寺、大红袍、三花峰、磊石岩、马头岩、悟源洞、杜辖岩。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9 12:59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4 10:56 编辑

         早上8点钟,吃过早饭后,我们乘公交赶到武夷山风景区北入口。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桥下这条河就是武夷山的母亲河崇阳溪。清晨的崇阳溪,呈现出一幅自然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8:20,到达武夷山北入口检票口。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同样,要坐景区交通车前往大红袍景区。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9 13:00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7 05:58 编辑

           8:40,到达大红袍景区验票点。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进入景区,这里是一条深长的谷地,峡谷两侧是九座嶙峋突兀的峰岩,犹如九条巨龙腾空欲飞,因此得名“九龙窠”。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沿着幽谷铺设了一条石径,这就是"岩骨花香漫游道"道路两侧涧水长流,茶园碧绿,芬香沁人,景色幽美。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9 13:01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7 06:01 编辑

           徒步漫游此道,不仅可以欣赏几处特色的景点,而且道的两旁及周边是整个武夷山最好的茶叶产区,因此被当地人称为“最贵最浪漫的路”。绿油油的茶园,如同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展现出无限生机与活力,令人陶醉。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肉桂”武夷岩茶中著名品种之一。肉桂又名“玉桂”,原为武夷名丛之一。在清朝中已负盛名。肉桂除了具有岩茶的滋味外,更以其香气辛锐持久的高香而备受人们的欢迎。据行家评定肉桂的桂皮香明显,香气久泡犹存;入口醇厚而鲜爽,汤色澄黄清澈,叶底黄亮,条索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水仙”是武夷山茶树一个品种的名称,武夷水仙是以品种来命名的。原来自水吉之大湖,传发现于祝仙洞下,故名为“祝仙”,因当地“祝”与“水”同音,后惯称为水仙至今。武夷山茶区素有“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的说法。水仙最大的特点就是茶汤滋味醇厚武夷山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逐使水仙品质更加优异,如今树冠高大叶宽而厚、成茶外形肥壮紧结有宝光色,冲泡后香含兰花叶浓而醇,汤色深橙耐冲泡,叶底黄亮朱砂边,为武夷岩茶传统的珍品。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9 13:02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6 23:37 编辑

       九龙窠是一条受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发育的深长谷地,谷地深切,两侧长条状单面山高耸、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对峙并列。独特的节理发育,使峰脊高低起伏。两侧山峰形成的自然屏障,保持了山场内温和的气候的同时,也阻挡了日光对茶叶的直接照射。这一区域多岩谷陡崖,遮荫条件好,谷底清泉细流,夏季日照短,昼夜温差大,冬季岩谷抵挡冷风,气温变化小。阴雨天气来到九龙窠的话,云雾弥漫,宛如林中仙境,如此说来也不为过。同时山场内土壤均为风化岩石,通透性好,酸度适中,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对面岩壁上可以望见一片岩石,俏似一群威风凛凛的狮子矗立镇守着九龙窠方向,故称”狮卫陇“。与之相对处,有高低错落的五座山峰,在峰顶俯瞰似五头大象,当地称”五象朝圣“。古云:狮象守谷口,风水往里走”。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狮卫陇岩壁上面刻满了历代文人对武夷茶的赞美,其中“岩韵”“晚甘侯”尤为出名。“岩韵”作为武夷岩茶的精髓,于05年集康熙字体刻于岩壁之上,用来赞颂武夷岩茶妙不可言的浑厚底蕴。“岩韵”旁边是宋代范仲淹所写《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的前四句:“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斗茶歌》彰显了武夷茶的悠久历史。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晚甘侯”是武夷茶的美称,典故出自唐代后期著名散文家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书云:“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晚甘”即描述武夷茶的回甘,饮后口中徐徐甘甜,“侯”是尊称,孙樵将武夷茶拟人化,称作“晚甘侯”,可见当时武夷茶之尊贵。下面的石刻是朱熹的咏武夷茶 》:”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根手自栽。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蜂蝶未全来。红裳似欲留人醉,锦障何妨为客开。咀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朱熹就是这样,常常陶醉在武夷秀色之中,将茶作为抖擞精神、荡昏涤寐、脱俗醒心的长物,终生品啜不辍。将种茶、采茶、制茶、品茶,当作自己著述、讲学的一种调节,充分显示出了伟人的平易近人之处,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9 13:03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7 06:04 编辑

          再往前走,这里立有一个“九龙茗丛园”石碑和雕塑。 这个雕塑告诉我们:岩茶的采摘标准,两叶一芽。九龙茗丛园散步于九龙窠的的峡谷两侧,茗园就山势垦成,或依幽谷,或傍山崖,遍植集观赏和饮用于一体的武夷奇茗27种,寓有三九吉庆之意。九龙名丛园的石碑上镌刻有这27种名丛植株名,其最著名者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金观音、铁罗汉、白牡丹、白瑞香等。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武夷岩茶岩茶佛手,大约因叶面宽大而得名“佛手”佛手民国初年由安溪茶商引种于武夷山,制岩茶外形肥壮,色褐绿乌润,有明显雪梨香, 汤红味浓,叶底粗大。岩茶佛手作为武夷岩茶引进品种,以其独有的雪梨香和韵味在岩茶品种里面独树一帜, 同时有一定的市场。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武夷岩茶老君眉的外形呈现出弯曲的眉型,因此得名“老君眉”老君眉其成名来自于红楼梦中中贾母提到的老君眉,关于这种茶的来源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其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白毫银针茶,另一种解释认为其是福建武夷山的名丛,而根据最新的研究认为这种茶就是武夷山的名丛,该茶的汤色深色鲜亮,香馥味浓,能消食,解腻的特点符合红楼梦中描述的特征。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毛猴的水仙茶叶色泽金黄,外形条索紧实、卷曲成条,类似于猴子的武夷山腰身,因此得名为“毛猴”。毛猴的武夷岩茶茶呈红褐色,清澈透亮,散发出浓的岩茶草木香气。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武夷“小红袍”,是中国名苑中的奇葩,有“茶中状元”之称,更是岩茶中的王者,堪称国宝。在早春茶芽萌发时,从远处望去,整棵树艳红似火,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大红袍和小红袍的区别只在于小红袍是从大红袍的母株上无性繁殖下来的,两者的价格差距也是很大的,现在市面上的基本上都是“小红袍” ,但是大家都习惯统称“大红袍”。真正的大红袍我们一般人是喝不到的,因为就那几颗老树上的才能真正叫做大红袍。小红袍该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茶素、黄酮醇类和嘌呤碱类化合物等多种营养物质,饮后品饮对降低血压、血糖、胆固醇和防治心血管病有明显调节作。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半天妖”也叫“半天腰”,茶叶品种。武夷五大名枞之一,原产于九龙窠三花峰的半山腰。原名“半天鹞”,其名来源于明朝永乐年间。“半天腰”属无性系灌木型晚生种,叶色浓绿,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红色,因高处气温稍低,萌芽且迟些,所以大都在5月上旬采摘,“半天妖”适合制做乌龙茶。“半天腰”茶叶外形紧结,条索紧实,色泽青褐,因生长环境独特,无地表污染,只有飞鸟蜂蝶上得去传授花粉,故香气清淳馥郁,蜜香幽远绵长。“半天妖”汤色金黄清澈,滋味浓厚,回甘润喉,岩韵明显,泡后茶叶叶底软亮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9 13:04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7 06:05 编辑

         再往前走,看到的是屹立于谷中的一座顶部略呈圆形的小峰峦,称为“龙珠”。两侧是犹如九条巨龙高低起伏的峰脊故此又称“九龙戏珠”。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凤凰单丛”是武夷岩茶品种中自然花香最清高、花香类型最多样,滋味醇厚甘爽、韵味特殊的珍稀高香型名茶品种资源,因其“单株采摘、单株制茶、单株销售”的生产技艺而得名,凤凰单丛茶汤独具“天然花香、特殊丛韵”,被誉为“茶香之王”,蜚声海内外 。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九龙窠的溪水在谷底欢快地流淌,波光粼粼,清澈透明,仿佛一条蓝色的丝带在绿色的林间穿梭。溪水从山间倾泻而下,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成群结队的小鱼在清澈见底的溪水里,悠闲自得地追逐着,嬉戏着。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9 13:05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7 00:29 编辑

          “即使是茶叶,也有梦想,放手就能成全它。”提示游客不要随手采摘茶叶。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岩壁上有“武夷山下落春花,岩壑幽香坐饮茶。不唱人间哀乐曲,骑麟飞上玉皇家。”的石刻。这是清末学者林昌彝为赞美武夷山所作,描绘了一幅春花烂漫,清幽雅致的归隐生活情趣图。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继续前行来到“晚甘亭”。四根石柱支起的一座四角亭,比较简陋,游人可以在此休息。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晚甘亭旁的山崖上有“九龙瀑”垂下,铺就一幅晶莹剔透的水帘,给幽静的带来一份灵动的清新。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9 13:06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6 17:38 编辑

          九龙窠两侧峭壁的溪水在峡谷中汇合成涧流,在九龙亭前跌落而下化为白瀑,注入深潭,瀑流称九龙瀑,深潭称九龙潭。潭旁岩壁上有摩崖石刻曰“九龙涧”。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这里种满了一片片名丛,一层层的茶园,是一个春色满谷,春意盎然的“茶仙界”。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不见天”—— 武夷佳茗一奇观。在九龙涧的小道边有奇岩,上突下嵌,面东背西。山泉在其下展成瀑,聚为潭,古之山民在岩下种茶数株。其茶享“高山之阴,日阳之早”,加之空气清新,阴凉湿润……所以品质优异。文人墨客喻之为“不见天”,后有喜弄墨者便勒字于其傍。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9 13:07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7 22:16 编辑

          来到令人惊叹的“石乳洞天门”。天门是一道巨大的裂缝,横贯整个山峰,仿佛是天上的门户。站在天门下,可以感受到一股强烈的震撼和敬畏之情,仿佛自己正站在天地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石乳洞天门,谷中有高耸山峰,这就是九龙窠的“喊山台”。武夷山“喊山祭茶神”活动,是从宋代开始传承的武夷山茶农一种传统习惯。喊山时间选择在惊蛰天降雷雨之际,负责监制贡茶的官员和当地官员等登台喊山、祭祀茶神,礼毕,鼓声震天、鞭炮齐鸣、红烛高烧,台下茶农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茶发芽!”。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举世闻名的“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谷底靠北面的悬崖峭壁上,六株古朴苍郁的茶树,枝繁叶茂,已有340余年历史,被称为大红袍母树。2007年7月,最后一次采摘自340多年母树的20克大红袍茶叶,被送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此后,就不再制作母树大红袍茶叶了。母树左侧的石刻“大红袍”三字是时任崇安县令(1941年-1944年)吴石仙所题,由石匠黄华友于1943年所刻。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大红袍,属乌龙茶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为了保护大红袍,人们甚至为其投保了一亿元。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除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被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 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1972年,尼 克松访问中国时,当时的中国赠送他四两的大红袍母株茶叶。由于尼 克松不知大红袍母株产量少而极为珍贵,曾私下抱怨小气。周总 理后来为此对尼 克松解释,说:“主 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把大红袍由来告知,尼 克松听后对此肃然起敬。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在大红袍茶树的右侧,有一房舍,过去是炮制大红袍的茶房,现在是守护国宝大红袍的警卫人员的值班室。大红袍母树,一斤树叶价值500多万,全天派兵看守,这个奇特的故事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大红袍茶叶的神秘和珍稀性让人惊叹,而它的保护和传承更是一项重要任务。无论您是茶叶爱好者还是寻找神奇故事的冒险家,大红袍茶叶都将带您踏上一段充满传奇的茶道之旅。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前面的路通向4公里多远的水帘洞景区。由于怕误了预订的中午的九曲溪漂流,我们只好原路返回到大红袍景交站点,前往星村码头。
自驾赣闽行,第四站:福建武夷山,游览大红袍景区
2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