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63

主题

淮南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复制链接] 查看:2736 | 回复:76
发表于 2024-5-17 08:5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7 23:25 编辑

          此次自驾赣闽行到武夷山,我带着三位驴友,再次走了一次武夷山“一线天”。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武夷山的一线天,是国内最长、最高、最窄、最暗和最奇特的一线天景观,可以称得上是“一线天”中的战斗机我曾经到过国内黄山、三清山和神农架等地的一线天景点,与武夷山的一线天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到大巫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武夷山一线天位于武夷群峰的西南端,是武夷的最奇的岩洞,素有“鬼斧神工”的称号。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7 08:56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8 00:07 编辑

         10:20,我们乘景交车到达一线天景区,竖立在一线天入门处有“一字天景区”石碑。还有宋代蔡公亮与友游一线天写的七言绝句石碑:“洞门天造匪人镌, 锁钥浑无几许年。 一字光中长不昧, 眼明便可见青天。”蔡公亮,字子明,号仁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理宗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进士,尝官至天理司直。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走进景区,但见山峰林立,树木茂密,环境清幽。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科学分析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岩性比较松脆。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产生轻微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这种垂直的节理,也就是微小的裂隙,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就逐渐地扩大,延长。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逐渐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于是,三洞并列,一线见天的自然奇观就出现了。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从标示牌上得知,一线天海拔225.4米,高50 米,长度176米,里面的步道约1米宽,最窄处仅有0.3米。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7 08:57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7 23:38 编辑

         前面一座巍然挺立绵长雄伟的巨石山峰,其高千仞,其长数百丈,宛若城廓,名“灵岩”。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岩端倾斜而突出,覆盖了岩腹3 个毗的岩洞:右为“伏羲洞”,中为“风洞”,左为“灵岩洞”三洞贯通,洞中栖息着难得一见的白蝙蝠,在阴暗的岩洞里,蝙蝠在自由地飞翔,不小心身上会带些蝠粪(福分)回去。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探一线天奇观,须从右边的伏羲洞起步, 我们首先走进了"伏羲洞"。武夷山山民把岩顶隙比拟为八卦之首“亁”卦中的首画“一”,遂将洞名与八卦的创造着联系起来,称为“伏羲洞“。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传说很古很古的时候有位最古老的大神,名叫伏羲,他生性善良,勤劳勇敢,善于采麻搓绳, 织网捕鱼。有一年伏羲来到武夷山见九曲溪两岸人民的生活很苦便想到要是他们能采麻织网,抓鱼捉鸟,改变生活。于是, 他就在一座山崖下选择了 一个岩洞住了下来,白天教人们采野麻,搓麻绳,晚上就教人们织鱼网、 鸟网还教人们怎样下网去抓鱼,怎样张网去捕鸟。可是洞里晩上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没法织网呀!怎么办呢?他想到要是能在山崖上打开一个天窗,让那明晃晃的月光射进来就好了。 他拿定主意后便举起手上的羽扇吹了 一 口仙气就驾云上天来到玉皇大帝的武库里借了 一把玉斧就马上返回山顶。高高地举起玉斧砍下去只听得“咣当二声‘就将这座山崖劈成了两半。从此,伏羲就借着从裂缝射进洞来的月光,常年累月,不分白天黑夜地教人们学习打麻搓 绳,织网抓捕的手艺。不知过了多少时日,终于使九曲溪两岸的人们都学会了谋生的手艺。打那以后,人们的生活就逐步好了起来。一天,九曲两岸的人们聚集起来,担着捕获的鱼和鸟来感谢伏羲,可是伏羲却说:“善良勤劳 的人,好日子全靠双手换来,不用谢了。”说完便化为一股青烟飘走了。 为了铭记伏羲的恩情,后人就把那个伏羲住过的洞叫做“伏羲洞”,这座山就叫做“一线天”。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7 08:57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8 00:12 编辑

       右边岩壁镌有“妖岩”三字。哪“岩”字,是古字,像型字,一般是三个口在上面,是山上面的石头。 “馘”是割下左耳,有“征服”敌人的意思,这大意是“降妖服魔”所处的岩石的意思。据传神仙葛洪曾在洞内除妖,后人刻此三字以纪其事。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伏羲洞内还有晥人的一线天题刻。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一线天分为:左一线天和右一线天。看攻略上说以右一线天最为经典。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7 08:58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7 22:09 编辑

         从伏羲洞而入岩内,到了深处,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就像是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我们先走的左一线天。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线天的由来,民间传说颇多。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开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左一线天,向上攀登路径不是太长,蹬道缝隙宽度也适合大多数一般体格的人,难度不是多大。不一会儿,我们就走出来了。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7 08:58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7 22:21 编辑

         我们回到伏羲洞,又开始爬右一线天。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开始还是比较宽敞的洞穴,沿着石磴走,越走越窄,光线越来越暗,渐到岩内深处,抬头看,岩顶有一裂罅,就象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有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若跨空的彩虹。只是边走边用手扶着石壁,石壁是湿漉漉的,头顶上方时不时滴几滴泉水,时不时来个猝不及防的冰凉越往前走会感到越吃力,因为岩壁两边的间距越来越窄,最夸张的地方仅有30厘米左右,只能侧着身子前进,双肩包是不能背着了,只好用手拎着。还好,没有被石缝夹住。这也是我一生中通过最窄的地方了。右边的一线天路程比较长,如果身处过于肥胖或者行动不便年纪有些大的人,最好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右边的一线天,因为很可能卡在半路,而前后都是人的情况下,救援也比较困难。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经过十几分钟,终于看到前面一丝亮光照入在几棵翠竹上,预示着我们走到洞口了。右边这条一线天的强度,可以用惊险刺激来形容。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走出右一线天,我们沿着崖壁上陡峭崎岖的栈道下山。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7 08:58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8 00:24 编辑

         想到灵岩下,还有风洞灵岩洞没有到,我们就前去一探究竟。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穿过茂密的林间蹬道,向陡峭灵岩下走去。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洞洞穴为不规则的类圆形,直径约6米。一线天罅隙从洞顶横贯而过,洞底之中心上距岩罅49米,为武夷山一线天景观的最高处。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7 08:59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8 00:31 编辑

         洞口的”风洞“介绍宣传牌。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洞口石壁上镌刻楷书“风洞”二字,遒劲有力十分醒目,为宋代景定元年廿六日建安郡人省斋徐自强所书,保留至今。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在另一石壁上还有古人的”到此一游“之类的留字。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中间的风洞也通一线天,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故此叫“风洞”。我想即使是盛暑时节到此,稍坐片刻,也会感到肌骨透凉,宛如一台巨大的天然空调。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7 08:59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7 23:40 编辑

          出了风洞,再绕过一道石廊,就是灵岩洞了。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灵岩洞”武夷山闻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灵岩的较右侧。一线天从洞后壁之外横贯而过。洞高7米,长宽各10数米,洞顶不与岩罅即一线天贯通,左洞壁也不与风通相接,它单独成穴,别具一格。灵岩洞的石隙中曾有岩水浸注,消莹碧绿,色如青玉,人称“圣水井”,今水源无存。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相传葛仙曾祛妖于洞内,并创建灵岩庵于洞前,但早已废圮,故此洞又称“葛仙洞”。岩壁上还镌有”万虑消融“四字。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7 09:00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7 23:51 编辑

         一线天周边森林密布,空气清新,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让人心情非常的舒畅。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一线天南面,与之相对立的石岩,是“楼阁岩”。这是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岩,半壁上有几处洞穴,相传这就是所谓的神仙楼阁。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在楼阁岩左边,又有一岩,名“兰岩”。岩壁石刻纵横。岩下一石,倚于崖壁,石径伸入其间,如同一道关隘,号称“天门”。岩前的乱石堆中还有一个妙趣横生的“螺蛳洞”。
自驾赣闽行,第五站:福建武夷山,重走“一线天”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