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870

主题

尼泊尔

尼泊尔徒步纪录—ACT+Poonhill+Mardi Himal

[复制链接] 查看:12423 | 回复:5
发表于 2024-5-17 12:4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Day0 Kathmandu - Besisahar

晨曦微露,我们便打车到了当地的车站Gongabu New bus Station,临近尼泊尔德赛节(类似国内春节)车站挤满了拎着大包小包急切归家的当地人。许久未感受过国内的春运了,这下尼泊尔好好体验了一把。小哥帮我们把包丢上车顶,坐上看似要报废的当地大巴车,伴着远处冉冉升起的鸡蛋黄和车里喜庆的节日音乐,我们的行程就这样摇摇晃晃地开始了。这辆local大巴的车门一路都是开着的,以便乘务员沿途招揽客人,类似云南那边的客车招手即停。山里一堵车就会有不知道哪冒出来的人,上来弹琴唱歌或者卖小吃。


春运堵车加上大烂路,颠到我的腰椎开始抗议,约莫八个小时后终于抵达 Besisahar 。随后我们在村口的Jeep车站买了第二天去Chame的车票,3000卢比每人,5小时大烂路,和雨崩的天价车票比划算很多。

Day1Besisahar-Chame-Sadak

大部分队伍是从Dharapani开始徒步的,由于act很多地方都修了公路,本着不想吃太多灰的想法,我们直接坐车到Chame。清晨我们坐上前往Chame的车,原本只坐六人的车挤了七人,后面车斗里还坐了几个,真真尼泊尔特色。我们的司机小哥被挤到角落,一路单手操作车技惊人,一旁的法国姐姐辣评有四个driver。沿途经过几个检查点时,车斗里的几个向导还会提前下车步行。前座法国大爷疑惑道他们为什么这样,法国姐姐一脸习以为常的答coz it's not allowed,喜剧效果再次拉满。将近五小时的山路,五脏六腑颠的到错位,我们必须紧紧地挤在一起,让身体左右晃动的幅度小一些。但上下前后还是难以避免,好多次我都跳了起来,脖子有严重落枕的感觉。法国姐姐14年就走过mct+act,酷爱雪山和瀑布,对沿途的雪山如数家珍。她立志把安娜纳普尔纳地区的线路都走完,这次准备走一条从koto出发的支线。正直颠到我精神恍惚灵魂出窍之际,车子终于抵达Chame。由于不想在这个看不见雪山的山谷停留一晚,我们寻一处扑满阳光的木屋吃饭,然后前往Pisang。

这段路大部分和车道重合,每辆车从你身边驶过都会掀起一场小型“沙尘暴”。我们沿着河谷前行,时而走在岩石凿出的羊肠小径里,蓝绿色的河水跟随着我们的步伐哗哗地奔跑。

走了没多久就能看到Lamjunng himal,一座6983m的雪山。由于出发较晚,没走几小时天色渐暗,沿途有些苹果园长满了拳头大小的苹果(act这一路基本都能买到苹果)。日落时分,遇一苹果酒庄园,精疲力竭但由于住宿贵的离谱,只得咬咬牙继续往前。

黑夜降临之际我们到达了Sadak,Pisang旁一个小村子,一侧就是巨大的安纳普尔纳二峰。这边住的人不多,免费的双人间独卫。饥肠辘辘的我们放下包就跑到dining room边烤火边等晚餐。有一窝猫猫喵呜喵呜地围着火炉玩耍,于是拆出一罐金枪鱼与之分享。饱餐一顿后我们便早早休息,期待明天一早的日照金山。


Day2 Sadark-Upper Pisang- Braka

清晨睡眼惺忪地拉开窗帘,无暇的雪山披着一件浅金色的薄衫伫立在我的眼眶里。道完一句Namaste,钻出睡袋穿上厚衣服,我们扛起三脚架和相机爬上楼顶拍素材。待日照金山将眼睛和取景器喂饱,我们回到餐厅把剩下的器官填饱。拿出从加都背来的欧包,掰成几瓣,一些放在牛奶里泡软了吃,另一些把中间掏空塞上昨晚剩下的金枪鱼肉,硬是吃出了羊肉泡馍和肉夹馍的感觉。

今天我们准备从Pisang走一条upper trail 到Manang,这条线顾名思义就是要爬坡。常规路线是沿着下边的河谷走,基本是走车道。这条upper trail 则是一路爬升到海拔3660m的地方,一路视线开阔,可以望见河流森林瀑布崖壁雪山这般层叠的景致,私以为是ACT路上最最精华的一段。爬升至高处时,我终于看清了安纳普尔纳二峰那张人脸,当地人都说二峰似人脸,之前在下方走时很难将其具象化。这一路雪山环抱,除了安纳普尔纳,Pisang峰就在徒步道路的后面。

走了不久,看到一个green lake的牌子,于是随缘一路下到底去看了看这块静谧的翡翠,有点类似九寨沟的五色海—— 藏匿在松树林里的一片波光粼粼的蓝绿色水面,湖底躺着一些枯树枝。在享受完这片意外的惊喜后,崩溃的发现我们需要重新翻上前方需要仰头才能发现的高路。

大约下午三四点才抵达Ngawal这个村子,这个村子有几条支线分别是前往5320m的Kang la或是去到Chulu base camp。村子正对着雪山,推荐在这住上一晚第二天再前往Mannag,这个位置目测早上能看到日照金山。而我本着今天赶路,明天一步都不想走在Manang躺尸的想法继续前行。然而在我们走了足足十小时,饥肠辘辘的在夜色中抵达一个小村子Braka(距manang约1h路程)后,精疲力尽只想躺下。

最后有个小插曲,在找到做饭很好吃,room free的藏族阿妈的guest house前,第一家guest house 满身横肉的男老板开出了2000卢比的天价房费,气的我转身就走。虽然我们住的这家没有独卫,但房间宽敞床也很大。我们要了份经典尼泊尔大套餐和藏面,除了套餐给续了饭和菜外,面也给我续了一大碗。我们像驴一样背着大包走了一整天,这会烤着火喝着热汤,这大抵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了。

Day3 Braka-Manang

今天的主题是休整。一觉醒来,电子设备和人都续满了能量。身后7555m的安纳普尔纳3号峰早已醒来,等着同我们问好。餐厅里阿妈正在为我们忙碌早餐,昨晚约好了7点的mushroomm pizza 和热牛奶。(尼泊尔速度大家都懂,早餐最好是前一天预约好。)


非常非常推荐ACT一路的pizza和藏面,藏族人做饭真的可以的。我们昨天摸黑到的这家只有一间客房,餐厅很大,阳光充足,墙上挂满了自家人游玩的照片,看着主要是做茶馆的,价格也很local。此时,在我面前散发诱人香味的pizza,它被铺满了野生菌,混着牦牛奶酪的菌子再加上香脆的饼底,一口咬下去,每每回想起都不禁吞咽口水。由于pizza所有原材料不需要从外面运进来,价格美丽,一般在600卢比左右。我俩早餐吃一个pizza比面包片划算更顶饱。饱餐一顿后,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个美味且温馨的guest house,小走一段路,我们到达Manang镇。

这个海拔3540m的镇子好不热闹,路边摆了好多卖藏饰小摊,络绎不绝的人群里时而穿插着来往的牛羊。穿着人字拖短裤羽绒服的老外;操着一口纯正美英的向导;大口豪饮矿泉水的背夫,大家都在此休憩。综合了google的评价,选择了Tillicho Hotel,木制的房间古朴干净,床单被套看着是一客一换。双人间独卫,两面都是窗户可观雪山,海拔7454m的Gangapurna就在身后。1500卢比还是超值的,毕竟这样的雪山观景房在国内可能翻十倍都不止。


Manang是可以喝到现磨咖啡的,但不巧这天停电,没wifi没咖啡,只得洗完澡后出门遛弯。我们爬上后山看了看小李几年前拍的那张神图的湖Gangapurna lake(见下图)。这个湖在遭遇泥石流后便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灰绿色的湖面比先前逊色了很多。回去的路上,在小卖部买了些苹果,10卢比一个迷你苹果,酸涩的口感却也是没改良前苹果本身的味道。

Manang休整日还可以去ice lake(往返约4-5h),或是前往一些洞穴、寺庙、和冰川,从这里出发有几十条支线可选。而我只想躺着,于是爬上顶楼餐厅晒太阳看雪山,要了杯homemade juice和一块apple pie。艰难的啃完硬的像石头的苹果派后,我才想起今天停电pie不是现烤的。

晚餐要了份manang local dish自制面片汤,十分治愈肠胃。似是改良版藏面,配了牦牛肉和各式新鲜蔬菜还搭配了迷迭香等调料,汤底浓郁鲜美,不禁又感慨一遍藏族人好会做菜。而远处被日落余晖染的金黄的安纳普尔纳2号峰,透过餐厅的玻璃窗映入我眼眸。

Day4 Manang-Tillicho base camp

经过一天的休整,这日清晨待金色的阳光照耀窗外的雪顶,我们便前往餐厅用热牛奶泡了点自带的燕麦片简单果腹。

出发前,我们先去Safe drinking water station装了2L水,这里顺带介绍下徒步用水。众所周知尼泊尔水质很差,我们在加都是用桶装水来煮水喝的。徒步路上的用水除了在客栈买矿泉水或者开水外,还有两种更经济更环保的选择。一种是用滤水袋过滤山泉水喝,另一种就是Safe drinking water station,这样的安全饮用水站在Annapurna保护区里设有很多,稍微大点的镇子上都有。30卢比左右1升水,价格有浮动,与海拔成正比。饮用水站的设立是为了帮助尼泊尔减少不可降解的塑料瓶的使用,这个项目由新西兰资助建设的。这一路并不总能遇到干净的水源,一般看到水站,我都会把水袋装满,以防万一。

今天这一路的风景与前几日大相径庭,告别低海拔郁郁葱葱的山谷,地形随着海拔的上升变为干旱的岩石地貌,而前几日壮阔的森林则被荒芜山坡和崎岖悬崖上生长着的矮小稀疏的灌木丛替代。一路欣赏着身侧的风蚀地貌—— 一个土制工艺品群落。

走过一段之字形爬坡穿过一片小针叶林,我们达到了中午的休息点Siri Kharka——海拔4060m的小村落。要了份炒饭和饼,我们坐在落地窗前晒太阳,后面是巨大的Chulu峰和Gungang himal,远眺还会收获一座造型独特的Manaslu。

有些徒步者会在这停留一晚,第二日轻装来回T湖。本着看湖须趁早的原则,我们在此填饱肚子后继续前行。这里的山体沙化很严重,到达T湖大本营需要经过片流石滩,呈45度倾斜的贫瘠山体上盛满了碎石块。一些道路自岩壁上凿出,鬼斧神工。这一段路雨季会非常难走,道路湿滑泥泞且伴有落石。好在秋高气爽,顺利的通过这段路后,我们踏上今天最后一座吊桥到达海拔4150m的T湖大本营。

正值当地旅游旺季,好多客栈都住满了。最后被一家客栈老板推荐到了他妹妹新开的guest house。房间很干净且有独卫,700卢比一晚。并且惊喜的发现她们的菜单是一路上见过最便宜的,隔壁桌几个欧洲来的嬉皮士拿着菜单重复good price。烤着火等待着晚餐,点了最喜欢的mushromm pizza 和藏面。她家的pizza饼底烤的不太行但野生菌非常多,藏面里的蔬菜也特别多。美美吃完这餐,待脚和全身都暖和起来,便回房休息。养精蓄锐,毕竟明天有800m的爬升等着我们。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5-17 16:28 2 只看该作者
高山大川与人文,超经典线路
发表于 2024-5-22 10:33 3 只看该作者
Day5 Tillicho base camp-Tillicho lake-uper khangsar

今天原计划是往返T湖后回客栈吃完早餐,一路干到Yak。

凌晨四点,我们带着头灯从客栈出发,村子里一路灯火通明。几分钟后便达到山脚,我们穿过小溪,开始爬升。翻过眼前这座山头,约莫800m的爬升,在山的后面便是Tilicho Lake。抬头望见前方有零星的光,我们出发还算早,走了一段后向下望去,陆续出发的人群,连成了一条长长的灯带,将蜿蜒的山路点亮。休息时关掉头灯,抬头望向那片星罗棋布。这个位置没有去年在尼汝看到的星星多,也没有银河,但久违的满天星斗还是让眼睛过了把瘾。

行程过半,远处天际渐白,周遭的山体被接连擦亮。当眼前壮丽的雪峰被涂抹上金黄,我们来到了通往T湖的最后一段之字形绝望坡。耗费了一小时爬上坡,我们终于抵达雪线。从未见过这么厚的雪的我,立即放下包跑上一个雪坡来回打滚。

此处到T湖还需走一段路,洁白无瑕的路面上竖着一些彩色长杆以指示方向。约莫又过了20分钟,我们终于抵达了那片最大密度的蓝色。或许是在国内看过的海子太多,对这片饱和度过高的蓝色没有太多的欢喜。

于是我们休息片刻后便返回,此时阳光照耀雪地,通行的小径结起了一层薄冰,行走变得缓慢起来。行至一处雪坡,有人选择坐在雪中向下滑,众人纷纷效仿。从未滑过雪的我并不知如何控制速度和平衡,最后整个人四仰八叉地冲到底部,随身物品散了一地。又向前走了没多久,小李问我Gopro在哪,我摸了摸口袋又全身上下翻了一遍,没有。顷刻浑身上下寒意四散,想到那张128G的内存卡里还有许多在猫本上学时的视频都未导出。我们立即返程寻找,来回走了好几遍,甚至又返回T湖去找,都没找到。全身无力地下山,脑海里复盘了几百遍,始终觉得Gopro就是在滑雪的时丢的。

到了山下,我们决定碰碰运气,于是挨个客栈问,没想到还真问到了。Gopro被一个向导捡到了,的确是在滑雪那处捡到的,其实我们当时回去找时看到他了,就差几分钟。利益驱使他们捡到gopro时并未吱声。我们只能拿5000换。因为这样的被利益驱使的恶,我们在山上多耽误了三个小时,延误了行程又损失了路费。到达khangsar已是日暮,坐在餐厅看着远处的Manaslu从金色变为粉色,整个人慢慢平静下来,总归是失而复得了。

Day6 Khangsar - High Camp

由于前一日被耽误了行程,今日又是暴走的一天,我们要按原计划到达high camp。这段路与来时不同,走高路直接切到Yak Kharka方向,不回Manang。

我们在被秋风染成橘红色的灌木中穿行,遇到一些废弃的石头房子,向下望去有一片牧场,成群的牦牛和山羊正闲散地做着咀嚼运动。视线顺着牧场继续向下,蜿蜒的河流穿过大地,金黄的梯田散发着丰收的喜悦,奇异的白蚁丘状土丘遍布山谷。

而远处是壮丽的岗加普尔纳和安纳普尔纳群峰。抵达山顶后,迎接我们的是一大段陡峭的下坡路,我们一路下至河谷,走过吊桥来到对岸。从这里开始一路上坡,正午时分我们到达Yak Kharaka,据说这个地方有岩羊和雪豹出没。随缘进了家空闲的客栈吃饭,惊喜地发现这里家有烘焙,于是离开时买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作为下午爬上4900m的补给。这里海拔4050m,也就是说还有900m的爬升等着我们。

大概过了3.5h终于到达4525m的Thorang Phedi,一个被崎岖的山峰环绕的小村,Pheid在尼泊尔语中意为山口的底部,也就是说这里离High Camp只剩下一段500m的之字形陡坡。在此处狼吞虎咽完巧克力蛋糕小憩片刻后,我们继续上行。


High Camp只有一家客栈,我们在爬升途中看到一些陆续下撤的队伍,诚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4900这个海拔的,所以不用担心旺季会没床位。这里的住宿条件会比之前的差,公共卫生间,wifi,充电,毛毯都要收费,但考虑到海拔,已经非常好了。

Day 7 High Camp-Thorong La pass -Muktinath

Thorong La是世界上最长的垭口,海拔5416m。凌晨四点,我们在餐厅吃完早饭后出发。蜿蜒而上的山路有些狭窄,道路一旁的山体被皑皑白雪覆盖,幸而出发的早,路面还未结冰。

在黑暗中沿着狭窄的山沟攀登,前方只有头灯照亮的一小片光明。于我这种极度怕冷的人而言,考验不是海拔的上升而是周遭寒冷的风。走了没多久,防风面巾被呼吸产生的水气结成了冰只得摘下,让耳朵鼻子和脸颊暴露在外。刺骨的疼痛让人清醒,只能用双手捂住脸缓步前行。

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映上雪面,我们快到达陡坡的顶部,回望来路,远处的雪山耀眼地伫立。而到顶只是第一步,最后一段通往垭口的路又长又臭。待阳光完完整整地洒满雪地,我那冻僵的四肢和器官也开始缓缓回温,又在雪地里行进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抵达了垭口,同时也预示着ACT的行程进入了尾声。

垭口往后是漫长而陡峭的下坡路,有许多山体滑坡造成的断裂带。这里便进入木斯塘地区,地貌与之前截然不同,更为贫瘠干旱,似西藏阿里。山路沿着山脊和冰碛蜿蜒而下。远处出现许多新的山峰,尤其是高耸的道拉吉里峰。待走到膝盖疼痛小腿颤抖,我们终于抵达熙熙攘攘的Muktinath。

D8 Muktinath-Bagar

Muktinath是印度教和佛教圣地。雪山环绕着的 Muktinath Mandir寺有 108 个牛面,圣水从这些牛面中流出。信徒们在进入寺庙前,要先在 108 个水柱和圣池中沐浴。印度教称此地为救赎之地,因为毗湿奴神就是在这里摆脱布林达的诅咒。佛教徒也将其视为重要的朝拜地,据说古鲁仁波切曾在此禅修。

由于痛经,今天计划乘大巴到Tatopani休整一天。Muktinath 到Tatopani 的旅游大巴 1300卢比,终点是博卡拉。在剧烈的摇晃下,大巴驶过一段盘山公路,来到位于Kaligandaki河上的 Jomsom—Mustang的行政中心,塔卡利人和传统盐商的家园。这里可观Tilicho峰、Nilgiri峰和Dhaulagiri峰。

山路崎岖,愈加剧烈的痛经让我只得在午间休息时从车顶卸下背包徒步前往Tatopani。公路上不时掀起的尘土模糊了前路。于是寻一处吊桥过河沿着村庄前行。这里是海拔1000多的亚热带雨林,湿热的空气将我们的躯体蒸煮地汗流浃背,村庄种满果树和鲜花扑满生机。行至一处小屋,院子里种着橘子树和柠檬树。鲜有游客的地方无法用英文沟通,只得手舞足蹈地让女主人摘了四个橘子,给了100卢比。间隙,男主人从后院摘了个保龄球般大的柠檬,热情地切了几片给我们尝,盛情难却万分酸爽。

大抵经过3小时到Tatopani。许多当地人在此停留,下饺子般地去路旁的温泉中泡上一泡。布恩山线路的上山口并不在此,是离此处半小时路程的Bagar。这里只有零星店铺,只有当地人的地方因此只有尼餐。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旅馆住下,我们借了厨房自己做饭吃,顺便消耗了最后两包泡面。若乘大巴到此可以上山到1700m的Ghara村住宿。

发表于 2024-5-23 12:42 4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信息有用,正好年底去act
发表于 2024-5-24 13:45 5 只看该作者
D9 Bagar -Ghorepani

今天开始便是漫长无尽的台阶路了,我们要从海拔1180m爬升至2880m。在小店补给了些干粮,然后抵达上山口。在ACAP检查站一顿盖章后,我们开始爬台阶。这一路除了当地人的皮卡外鲜有徒步者,在海拔1000多的地方眺望8167m的道拉吉里,蔚为壮观。这一路我们经过几个风景如画的村庄:Ghara, Shikha、Phalate。这些村庄都架电线杆、铺设公路、种植蔬果、畜养家禽生活富足。

每一座小屋都精心布置,鲜花环绕,生机盎然。正值收获的季节,村民们忙着在金黄的梯田中收割麦子,远远望去似一幅灵动的油画。建议在村庄停留一晚,静谧而美好。

村庄虽美,台阶路着实令人头疼。一路骂骂咧咧地攀爬,傍晚终于抵达熙熙攘攘的Ghorepani镇。这里不仅有现烤面包和现磨咖啡,还有香嫩多汁的烤鸡腿。

Day10 Ghorepani-Ghandruk

今天又是早起的一天,迷迷糊糊的抓起床边的衣服一股脑套上,抓着头灯就出发了。从客栈到poonhill观景台大概是40min的台阶路,中间有个门票站需要购买50卢比的观景票。正值尼泊尔春节,一路都是当地人带着全家老小来游玩的。冲的太快,抵达观景台时才东方既白。架起三脚架镜头对着远处道拉吉里的方向。布恩山观景台看到的雪山群从左往右依次是:Gurja peak7193m, DhaulagiriⅣ 7661m,DhaulairiⅤ 7618m, DhaulagiriⅢ7715m, DhaulagiriⅡ7751m, Dhaulagiri 8171m, TukchePeak 6920m, DhampusPass 5258m, Nilgiri 7061m, AnnapurnaⅠ8091m, Annapurna South 7219m, Hiunchuli 6441m, Machhapuchhre 6997m。

在当地人激昂的歌声与欢呼声中,那个红彤彤的咸鸭蛋黄从地平线缓缓升起,随即将人群晕染成愉悦的橘红色。而另一边我们的取景器和眼眸也都翘首等待日光涂抹远处的雪山群。当浅金色的光辉细腻地洒上那片无暇的雪顶,熙熙攘攘的人群开始在大大小小的取景器前合影留念。

在餐厅晒着太阳饱餐一顿后,我们便赶忙出发。行至村口,一阵烤面包的香味扑鼻而来,推门一问,老板告诉我是刚烤好的巧克力可颂,于是快乐的买了两个挂在包上出发了。


今天这一路遇到很多欧洲和日韩的队伍,即便是十几二十人的大团,大家都十分有序地跟着向导前行。一路上穿过许多杜鹃花林,这些高山杜鹃树比国内的还要粗壮许多,相互交缠的枝干将天幕遮蔽。和脸庞一般大的红色杜鹃花会在春季将连绵的山脉点燃。


今天的下坡路着实让人走到腿软,全部都是陡峭的台阶路。在潮湿的山谷里前行,不难想象雨季会有多少挂在枝头的蚂蟥。按照这一路的惯例,走到傍晚都是有福利的,诚然在离Ghandruk还有半小时的坡上,我们看了一场云雾吞吐中的安纳普尔纳南峰和鱼尾峰的日照金山。

Day11Ghandruk-Forest camp 2520m

今天我们离开Ghandruk后下到谷底,过河后切入mardi himal线,这一天需爬升1300m左右。我们一路爬升至Landruk(1565m)吃午餐,从这里开始就是mardi himal管理区,每一个村子的物价都是统一的,价格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上涨。这一路视线开阔,可以看到对面ABC的线路。今天除了爬升多之外也是一路上最热的一天,日光强烈地炙烤着我,而陡峭的台阶承接起一个又一个坡让人晕眩。

Forest Camp顾名思义,我们需穿过一片又一片原始森林然后抵达。在挂满松萝的参天巨木中穿行,脚下是汩汩山泉流淌着的苔藓路,景致又与之前截然不同。今天总算是在日落之前抵达了Forest Camp,虽然连续走了很久身体有些疲惫,但眼睛相当愉悦,并开始期待明天-Mardi himal的山脊线段。

D12Forest Camp-High Camp

这两天算是全行程最期待的,虽然尼泊尔7000m以上的雪山很多,而鱼尾峰Machhapuchure只有6997m。但它独特的山型,绵延的山脊线,以及开阔的视野,在我第一次了解到这条线路的信息时就十分神往。


注: Machhapuchure是尼泊尔的神山,禁止攀登。Mardi himal则是它的卫峰,可在base camp近距离观赏到鱼尾峰。


清晨我们从forest camp出发,穿梭在森林中,沿途粗壮的树干上用蓝色涂料标志着方向。这段路有点像雨崩前往冰湖的那片森林。约莫两个小时到达low camp,这里视线开阔了些,终于可以望见远处的鱼尾峰了。

稍作休息我们继续前行,从low camp出发到baldal danda又是一段在森林中的爬升路。忽而前方出现了白色的羊群,它们闲散在树林里,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激烈的脱毛运动

从baldal danda开始,终于不用在密林中穿梭,一路都是开阔的山脊线。遥远的连绵的扑满视线的黄色草坡让我在11月的尼泊尔终于感受到了秋日的气氛。此时云雾在脚下弥散,而雪山在眼前伫立。

早早抵达high camp后,坐在餐厅喝茶晒太阳小憩,边听着一旁烤火的旅者们的闲聊一边感慨此日是全程最闲散的一日。日落时分,当夕阳将鱼尾峰染成柔软的粉色,人们纷纷走出餐厅,借助取景器将此画面烙印。

D13 High Camp-Mardi himal base camp-Sidhing-Phokara

今天又是早起的一天,我们需往返base camp看日出,而后下山回到博卡拉。不想走两小时到base camp看日出的,可以只走一小段到view point。

或许是昨日的日落过于惊艳让这一天的日出逊色了很多,鱼尾峰的日出不如一旁的南峰。于是回到客栈收拾行囊匆匆下山。

抵达low camp后有一分岔路,不走来时的forest camp方向,而是一路下台阶。下到膝盖酸痛之际,我们终于到达sidhing,询问了几处后找到jeep station拼车回博卡拉。

尾记

最后,如果问我这13天的徒步有何意义,我会答毫无意义。它如同电影话剧书籍,只是个让我暂时逃离现有生活的乌托邦,只是让我获得了短暂的放松和一些稍纵即逝的快乐。


徒步并不能让人“变成更好的自己“、“更酷”“净化心灵“、“更勇敢”... 当然不否认这些或许来自于个体真实的感受,但更多的是平台与自媒体共同建构(共谋)的成果。当这些运动与“积极词汇”挂钩被“意义”后,更多是为平凡生存的普通人带来焦虑,说到底它依旧充满阶级性的。除此以外,后疫情时代国内徒步呈井喷式发展,由吸引力经济产生的“有腿就能走”这类叙事,让徒步登山频频出事。因此,除了自媒体以外,平台也并不仅仅是一个中立的毫无属性的线上空间,它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它需要对这些社会现象负责任。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pzhatht
发表于 2024-5-29 17:19 6 只看该作者
棒棒的帖子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