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67

主题

淮南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复制链接] 查看:2490 | 回复:156
发表于 2024-5-19 00:0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9 01:00 编辑

         竹筏漂流,是福建武夷山旅游最富特色之处,素有到武夷山“不坐竹排(竹筏),等于白来”之说。这次武夷山之行,特意乘上竹排,我们在武夷山九曲溪的蜿蜒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缠绵,在溪水的清澈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清灵纯洁,在溪旁的风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妙曼……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世间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2米,长约9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流,因此武夷山九曲溪,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溪流”。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轻快的竹筏漂荡于山光水色之中,如同走进童话世界,令人心旷神怡。两岸的景物随着竹筏慢慢向后移动,波光潋滟,群山并走,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武夷山九曲溪源于峭峰深谷之中,在幽谷中蜿蜒曲折几十里,“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九曲溪漂流从星村镇码头到武夷宫睛川码头,全长约9.5公里。两岸景致也随之变化万千,山光水色相映衬,构成一幅“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的天然图景。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9 00:08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9 01:18 编辑

         中午12:00,我们八位游客从星村码头穿好救生衣,登上了竹筏。“竹筏”,顾名思义就是由竹子制作的筏子。然而现在的所谓竹筏,已经采用竹子形状的PVC塑钢来替代原来容易腐烂的竹子,使其更牢固更稳定,安全性也更好。并抬高了放脚的部位,且竹筏底部是全密封的,鞋子比较不容易被打湿了。不过我们乘坐的椅子仍然是竹子做的,游客要全程坐在上面。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雨中的九曲溪,雾气缭绕在群山间和溪面上,反而有着灵动而神秘的意境与美感。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从星村竹筏码头出发,首先进入的是浅滩,这里溪流宽阔,溪水澄碧透澈,水底的石头和游动的小鱼都清晰可见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清澈的溪水是武夷山的灵魂,乘坐在古朴竹筏荡入山光水色之中,如融入神话般的境界,令人心旷神怡,两岸的景致慢慢向后移动。波光潋滟,群山竞走,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9 00:09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9 10:10 编辑

         每只竹筏上两个筏工,各站立筏头筏尾,手持长约6米竹竿撑筏而行。坐在竹筏上多少有些原始乡村的风情。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对面岸边是过去星村的老码头,古有连接码头的古马道(如今已因政 府修建九曲花街被拆)。早在宋朝,星村茶业就已兴盛。至明清,星村所产贡茶达全国的四分之一。特别是进入清代,星村茶行林立,茶蕼遍处,商贾云集。也就是在那时期,一条从星村过风水关,经江西的车盘镇至蒙古边境,辗转到恰克图城的国际茶叶商路由此形成,史称茶叶之路,即现在的万里茶道。有文字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每日进出古镇星村运转茶叶的竹筏数百条。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九曲溪漂流始于九曲,而止于一曲,二弯为一曲,一共九曲十八弯。朱熹的《九曲棹歌》的次序是乘坐上水船逆流而数的,而坐竹筏逆流而行,危险性较大,所以现在游九曲是从星村渡的平川开始,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即星村镇至武夷宫这段溪流。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再看前面有一山峰突兀展现在眼前,这就是九曲溪北的“灵峰”。灵峰海拔424.4米,相对高度222米,重岩耸峙,巍然云际,岩顶呈圆弧形,远望像一高一矮两个并立的圆球。每当佛晓,常有白云在半腰漂游,忽聚忽散,分和不定,苍翠的山峦,隐现在云雾之中,故又名“白云岩”。在灵峰半腰,有一条巨大水平岩洞,有依洞而建的古寺庙,名"白云禅寺",傍崖临溪,半藏半露,形如一座悬空寺,是武夷山崖寺之一。从九曲溪筏举目观望,可见白云禅寺嵌建崖半,如同空中楼阁。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9 00:11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9 08:51 编辑

         白云岩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被称为"鼓子峰"。峰顶山岩因形似乌纱帽,被称为“纱帽岩”。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九曲水流颇为平缓,清澈见底,两岸青岩陡峭,怪石嶙峋,有一状如蛤蟆张口却无下巴的“蛤蟆石”颇为奇特。相传曾有一只蛤蟆于此地成精,为祸一方,雷公见状劈掉其下巴,以示惩戒。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从这里可以望到远处的武夷山主景区最高峰,海拔717.7米的“三仰峰”。三仰峰由三层单斜岩层构成,由于红层东侧翘升,向西倾斜,形成三峰叠起,翘首向东的三座巨峰。高者半隐在云雾中为大仰,次者为中仰,再其次为小仰,故名“三仰峰”。眺望三仰峰,宛如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形为旌旗招展,骏马凌空,十分雄伟壮观。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石磨峰“,不过觉得它更像一块的巨无霸“汉堡包”,千年汉堡包,岂能不长毛?!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继而又见三石分立于峰顶,像 “品”字,故又称“品石岩”,也有叫“笔架峰”。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9 00:13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9 09:03 编辑

         我们津津有味地观赏着九曲溪两岸云雾飘渺中的群山。那重重叠叠的山连绵起伏,就像一条巨龙奔腾而去,座座山峰手牵着手,背挨着背,也形成绿色的屏障。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乘竹筏随波飘游了一段宽阔的溪流,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星村古时称为“平川”,自古为儒者寓居讲学之佳处,有静可书堂、万卷书楼、武夷山房、聘君宅等多处儒学古迹。这里稻黍飘香,农舍错落有致,鸡犬之声相闻,俨然一派世外桃源景象。恰如朱熹《九曲棹歌》中所写:“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竹排随波逐流,向右折北行,溪流变窄、水流变急,两岸悬崖峭壁,不知名的花草、树木顽强地生长在缝隙间,或斜上或倒挂或平生,千姿百态应有尽有。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岩边有两块重叠在一起的岩石,一块伏在水中,只露出一个小小的脑袋和圆圆的脊背;另一块略小一点的,则爬在它的脊背上,伸出长长的脖颈,望着水下,好像要潜入水中。这一上一下的两片岩石,活象一对在溪边嬉戏的灵龟,故人们便将它们命名为“上下水龟石”。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八曲与七曲交汇处的石壁下洞里,  刻有"八曲"二字。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另一头刻有朱熹《九曲棹歌》第八曲的诗句:“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9 00:14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9 09:11 编辑

          九曲溪上,奇石翠峦,秀水明清,时而潮平岸阔,时而山近河窄,清流湍急。在艄公们的竹篙声中,我们的竹筏顺流而下,时而穿梭峰下,时而游经竹林,仿佛置身于仙境,真是:“千峦万壑曲中流,欸乃声声画间游。怪石万状青峰起,碧光闲影云悠悠。”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双乳峰”武夷山三十六峰之一,位于八曲溪北,为一对连麓并立的山峰,形体相似,丰满圆耸,因而得名。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巡按、监察御史赵孔昭游览此处时,嫌峰名不雅,遂易名“并莲峰”,并题刻于半壁。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苍屏峰是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该峰方正如屏而岩体苍赭,故名“苍屏峰”。峰壁刻有名道士杨三阳题写的“洗新仙颜”。民国29年(1940年),台湾少年团回崇安县慰问寓居武夷山的台胞时,曾在此留下岩刻:“打倒日寇,保我中华。台湾少年团到此一游。”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过苍屏峰,可见矗立在七曲北岸的“北廊岩”。北廊岩因横立的巨壁像一条独长的走廊,故而得名,耸立在北廊岩后面的是“天壶峰”。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由此经北至老鸦滩为六曲。六曲是九曲溪中最短的一曲,但其景色又为最胜,被称为“武夷山第一胜地”的天游峰既在此。天游峰高出群峰,巍然耸立,峰顶常有云雾弥漫,登峰顶,犹如天上游,故名“天游峰”。峰顶有“一览亭”,纵目四望,溪、山全势一览无余,这里也是看日出、看云海的最佳处。天游峰临江的一面,是高达500多米,宽约1000多米的“晒布岩”,阔大平整,是一座刀削斧劈的巨大岩壁。晒布岩整个山体就是一个完整的石头,独石成山,在武夷山景区它是最大的岩石。由于长年雨水的冲刷,使得岩壁上布满条条流水痕迹,条缕分明,形如仙人晒布。仙掌峰岩壁上有明万历年间隐居云窝的陈省书刻的四个擘窠大字"壁立万仞",书法雄健。"仞"为量词,古称7尺或8尺为一仞。"壁立万仞"既形容仙掌峰的高峻峭拔,又比喻武夷山文化内涵的高深。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天游峰右边就是隐屏峰,位于武夷山九曲溪中段,隐藏在午林渊深处。云雾迷朦,峭拔千寻,直上直下,方正如屏,故名。坐筏观山,只能望见它突出林端的半壁,唯有登上溪南的晚对峰,才能看到它的全貌。淳熙十年(1183),53岁的朱熹隐屏峰下,建“武夷精舍”,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在武夷精舍的岁月,朱熹的精神生活是充实的,读书穷理,乐在其中,教书育人,泽被天下,其最重要的著作《四书章句集注》就在此完成。在朱熹的影响下,四方学子,接踵而来。一批理学名家也相继在武夷精舍附近择地筑室,武夷山因此被称为“道南理窟”。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9 00:15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9 09:15 编辑

         筏过老雅滩,便进入了“五曲”。溪岸的石壁上不仅刻有朱熹的《九曲棹歌》的第五曲诗句:“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还有“五曲幼溪津”的石刻。幼溪是明代名臣陈省的号,当年陈省在五曲畔的隐屏峰下以云窝为庐13年其间,对摩崖石刻情有独钟,在五曲、六曲岩崖间留下了以“云”为主题的石刻20多幅,是全国迄今为止以云为题材的最系列、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每方石刻的落款,都刻有“幼溪”,“幼”字最具特色,它的右偏旁“力”字均不写出头,是陈省有意刻成“刀”字。其寓意是陈少司马的身心早已归隐山溪,寄予他磨砺意志、蓄势待发的情感。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溪南有一峰突起,周围光溜溜的和谁都不相连,像是一根呆柱子孤单单的擎着天地,人们叫他“天柱峰”,又似一尊倒扣的酒坛,又名“酒坛峰”,也有说像一把茶壶,是武夷山水一壶茶寓意的完美展现。传说:远古的时候,武夷山九曲溪畔住着一位善良的老农,人们称他为“田父”。他酿的米酒,三天三夜都飘着酒香。一日八仙云游到武夷山,忽闻酒香扑鼻,于是,寻香到了田父家中畅饮,并且一连几日不肯离去,铁拐李更是喝上了瘾。等到赴瑶池的蟠桃宴会时,铁拐李不喝瑶池玉液,而是拿出随身带的葫芦独自喝起武夷山米酒来。异香熏飘天庭,引得众仙馋涎欲滴。王母命铁拐李和酿酒大仙到武夷山买酒,田父把家里剩的酒装成一个大缸送给了他们。铁拐李本来腿脚就不便,来回急急奔波早已累得走不去了,只好让酿酒大仙先送酒回去。等到铁拐李赶到,正想大喝一场过过酒瘾,酒坛里的酒已经被众仙喝得精光。铁拐李大怒,举起拐杖朝着酒坛打去,只听“咚”的一声,酒坛裂了三道口,滚下瑶池落到九曲溪边,就成了眼前的酒坛峰了。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与天柱峰相邻的山峰被称为“更衣台”,又称“文峰”,为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相传魏王子骞等十三仙沐浴于九曲溪后在此更衣,然后飘然直上毗邻的天柱峰,再径直升天而去。元朝文学家刘说道诗称:“昔闻有群仙,共浴清冷水。直上千仞岗,云霞蔽其体。亦欲脱垢衣,飘然挹仙袂。”(《更衣台》)岩上有“更衣台”、“玉皇大天尊”等摩崖石刻。更衣台顶古有昆石山房,系明万历年间武夷山籍士子蓝润彩所构建,以奉母而居。已废。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前面来到九曲溪上我们唯一要穿过的“五曲大桥”。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随竹筏时而掠过浅滩,时而泛游深潭,悠悠地穿过五曲桥。在九曲溪的北岸,有三块岩石的崖麓紧凑相连,岩势前后三叠,形似没有帽翅的乌纱帽,俗称纱帽岩。其正名为三教峰,意指儒、道、释三教鼎立,荟萃于山中。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9 00:16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9 09:26 编辑

         溪北有仙钓台与大藏峰隔水相望,孤峰峭耸,昂首云天,岩体如翘首东向的艨艟巨船,而转换角度审视揣摸,它又像是一位戴笠披蓑临溪垂钓的仙翁,故名“仙钓台”。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大藏峰对岸还有元代皇家“御茶园”的遗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武夷山一带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团状的“研膏”茶制造,这便是最早的武夷岩茶。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小九曲”位于御茶园北面,这里巨石罗列嵯峨,石上有峭壁,有穹崖,有裂罅,有洞穴,还有几竿翠竹,低垂水上,乘筏洄游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一样,左盘右旋,极尽天然曲折之妙,小九曲因此得名。其中一块岩壁上勒有“小九曲”三字,相传是朱熹的真迹。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大藏峰”位于九曲溪四曲溪南。这是一座巨大的岩峰,海拔406.8米,相对高度223米。峰壁紧逼河床,拔水而立,耸拔斜覆如檐,岩溜皆滴落水中,叮咚有声,恍如琴音。大藏峰岩体硕大,横亘数十米,陡峭千仞,洞穴密布。后面那座是"鸣鹤峰",相传曾有白鹤翔集,仰天长唳而得名。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览尽山光水色,随筏飘飘然来到“四曲”,另有“飞翠流霞”四字。朱熹的《九曲棹歌》的第四曲诗句是这样写的:““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过小九曲,就是“题诗岩”。题诗岩的岩壁上刻满题字、题诗。传说号称“高阳酒徒”的许碏曾题诗其上,故名,诗曰:“阆苑花前是醉乡,踏翻王母九霞觞。群仙拍手嫌轻薄,谪向人间作酒狂。”但已磨损不见痕迹。还有多处岩刻,如实记录元代官吏视察御茶园、进行茶事活动的史实。还有明代官员监督鼎新武夷精舍工程的岩刻以及记游题刻等十数方。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9 00:18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9 10:26 编辑

          大藏峰半壁有两个较大岩洞,一上一下,相去不远,上为“鸡窠洞”,下位“金鸡洞”,内有千年稻草与船棺、虹桥板等珍贵文物,可望而不可及。峰下碧水澄泓,波平如镜,名“卧龙潭”。潭水深不可测,当年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中小白龙出水,就是在这个地方拍摄的。乘筏从潭上漂流而过,但闻人语,棹声回荡与空壁深潭之中,意境幽远。巨岩、深潭、幽穴新城一组三绝奇观,令游客赞叹不已。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溪右边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岩"、"船场岩"。小藏峰峰体奇耸,峭壁直削,是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峰名小藏藏何物?万仞悬崖架两船。”“两船”指的是悬架 在小藏峰东壁的两只三千八百多年前古越人的“架壑船棺”。其实,武夷山风景区除此之外,还有几处遗存船棺的地方。但小藏峰的“架壑船棺”尤以凌空悬挂的惊险之势而形成称奇千古的胜观。泛舟九曲,仰望峰顶,但见千寻绝壁隙间纵横交错地插了“虹桥板”,上搁“两船”半在隙内,半悬于空中,风雨不毁,令人叹为观止。据考证,船棺大约出自距今3400多年前的青铜器的时代,它是古越族人的一种葬俗。如今,世人也不知道当时的人如何将船棺放置于这千仞绝壁之上的,可谓是千古之谜了。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武夷天游峰后山,有条峭壁上开凿的悬崖栈道,栈道全程约1000米, 就贴附在悬崖峭壁上盘曲而上,如今已封闭不是常规游览路线,至今只有户外驴友敢走。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天游峰山顶还有一处宋美龄舞厅旧址(峰顶的房子),据说是当年蒋介石为宋美龄在武夷山修建的行宫,但是后来因为西安事变爆发,宋美龄从未到过武夷山。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19 00:19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5-19 09:39 编辑

         二曲和一曲交汇处的石壁上刻有“二曲",朱熹的《九曲棹歌》的第二曲诗句是这样描写的:“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从浴香滩南下,至铁板嶂,此段溪流为二曲。二曲最出彩的景观,自然要数二曲南岸那亭亭玉立,与大王峰隔溪而峙,成为武夷山象征的“玉女峰”。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玉女峰,有兔耳岭的怪石奇观,泰山之雄伟壮观,是武夷山典型的柱状山之一,峰壁有两条垂直节理将柱状体分成高度递增的三块削岩,宛如比肩俏立的玉女三姐妹。三块削岩间前者石壁突出,中间峰顶则古木苍翠,而最高的一块刚好面向大王峰,当地人戏称为:三妹大肚子,二姐爱插花、三妹爱大王。玉女峰素称无径可攀爬,但在峰壑半壁却留下了先人生活的遗迹;玉女峰也是武夷山最秀丽的山峰,现已是福建省中心标记。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武夷山"大王峰"又名"纱帽岩",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大王峰位万年宫西侧,雄跨九曲溪口,是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峰。大王峰海拔530米,上丰下敛,气势磅礴,远远望去,宛如擎天巨柱,在武夷三十六峰中,向有“仙壑王”之称。峰顶古木参天,有天鉴池、投龙洞、仙鹤岩、升真观遗址诸胜。据说: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个洪水泛滥,巨蟒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后来,从远方来了一位叫大王的勇敢青年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沙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从此,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一天,天庭玉女驾云出游,被武夷山美景所迷,并下凡与大王相亲相爱。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密告了玉皇,玉皇大怒,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定要与大王结为夫妻。铁板鬼便施展妖法将他俩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山岩横亘在两恋人之间,日夜监视他俩。这就是现在的铁板嶂。从此,两人只好凭借镜台,泪眼相望了。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峰右一块浑圆的山岩称“勒马岩”,是玉女的“梳妆台”,上刻“镜台”两字有 5 丈多宽,是武夷山上最大的石刻。九曲溪在此汇流成潭,传说是玉女沐浴之处,取名“香潭”。据说: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个洪水泛滥,巨蟒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后来,从远方来了一位叫大王的勇敢青年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沙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从此,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一天,天庭玉女驾云出游,被武夷山美景所迷,并下凡与大王相亲相爱。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密告了玉皇,玉皇大怒,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定要与大王结为夫妻。铁板鬼便施展妖法将他俩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山岩横亘在两恋人之间,日夜监视他俩。这就是现在的铁板嶂。从此,两人只好凭借镜台,泪眼相望了。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奇妙玲珑的“印石”、“香梳石”等巧石点缀在玉女峰周围。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大王峰下的"水光石"有“ 一曲”石刻。水光石又名"睛川石",铁板嶂下,临溪而立,高约数丈。每当晴天的傍晚,西斜的夕阳映在岩壁上,澄莹碧绿的溪面就会印上它那明晰的倒影,故名“水光石”水光石壁上也是刻满了字,有朱熹的《九曲棹歌》的第一曲诗句:“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还有赵师岩题刻的“九曲溪”等等。其中尤以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冬应召北伐时,途经武夷山时题写的摩崖石刻最为著名。题刻的全文是:“大丈夫既南靖岛夷,便当北平胡虏。黄冠布袍,再期游此。”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一曲将尽之处,是一组肖形的溪石所组成的景观,石上有题刻“石门”。石门比拟为“龙门”,其中一块石头形同红鲤,跃跃欲试,希冀飞腾,俗称“鲤鱼跳龙门”。此为古时乘舟逆游九曲溪,初进一曲之处,景物寓意游程吉利,前途发达。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过了一曲,溪流变窄,竹筏穿进树木茂密,绿荫遮日的森林中。溪水清莹澄澈,竹筏经过,时而浪花飞溅,两岸竹树茂密,有如泻翠泼绿,满溪碧透。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14:00,到达武夷宫睛川竹筏码头,用时1小时40多分钟结束了漂流九曲溪行程,上岸后我们走进武夷宫景区。
自驾赣闽行,第六站:福建武夷山,雨中漂流九曲溪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