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993

主题

重庆

三年骑全国,还剩六个月(万里走单骑之全国大学巡讲)

[复制链接] 查看:150888 | 回复:548
发表于 2010-12-5 12:16 11 只看该作者
我考
还有送相机的  
。。。
发表于 2010-12-5 13:33 12 只看该作者
楼上有同学问道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先比较简单和概括地回答一下。
最初,是上学的时候,大四,几件事的发生,令我突然感觉对大学很失望。然而又不能失望,所以当时想写本书,想以自己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为学弟学妹们传递一点经验教训方面的启蒙和点醒。可书写到一定程度时发现,这个时代书生不读书,也就是学生们除了对付考试和应付考试以外的书,就不读了。所以当时令我感到有点文化困难,我们这个时代太缺乏和需要文化和精神了,而靠文化的本身去传播,又显得那么得力不从心……几经波折,想到可以骑车,骑自行车,全国大学巡讲,以卖这本书支撑这条路,以这条路成就这本书。
发表于 2010-12-5 13:35 13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较全面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来个“正名”。
因为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既然正名,我想先为《论语》正一下名,顺便也顺带一下道家、墨家、法家诸子百家吧,还有佛家,就是传统文化。这下话题,扯大了,甚至有些过分。但我认为,在这帖子的开头,“正”这些,有必要,有意义!
   欲“正名”,纵“歪名”。就先从“歪名”说起。
   就《论语》本身而言,孔子在《易经•系传》上就有两句话说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以现代观念来讲,意思是人类的语言不能表达全部想要表达的思想。《道德经》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意识是说,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这就告诉我们,《论语》并不足以代表全部的孔孟思想,因为有些思想,文字、语言是表达不出来的。有的还必须有切身的实践经验才能悟到。而我们研究孔孟思想,必须要从《论语》着手。所以我们看到的《论语》本身,就有它的局限性。
   接着,也许是从朱熹同志的注解开始从实体文字上来“歪”论语。明朝以后,朱家皇帝下令以四书考选功名,而且必须采用朱熹的注解。因此六七百年来,所有四书五经,孔孟思想,大概都被限制在“朱熹的孔子思想”中。这个就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值得参考,但不能完全相信。
   然后把眼界调近,来到近代,就是我们的“五四运动”有个口号,叫“打倒孔家店”。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个性解放。孔孟里面是有一些东西限制了这个“自由、独立”,可做人做事,总该要有个根基、原则吧?一些规则是可以突破,进而改变,可如果一个人没有原则,也就没有了人格。看像欧美这些地方,它虽然有“自由、独立”这种东西,可他们是有依托的——有信仰(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为21.4亿信徒)!可我们中国如果把孔孟等传统文化打倒了,就没有信仰了……
   同时,“五四”时期还有一个口号,是“科学与民主”,这似乎又成了“打倒孔家店”的必要因素之一,可并非一定得如此。引1:‘勒尼可夫 Paul Reznikoff(美.医学家):科学与宗教(注:儒教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的宗教)应该无冲突,因为它们的目的完全不同;科学寻找「什么」,宗教寻找「为什么」。’引2‘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美.物理学家):科学只能确定怎样,而不能确定该怎样。其范畴之外,各种价值的判断仍是必需的。’
   还有,反孔孟还粘带有反科举、八股文、提倡白话文这一套。也不见得完全对。先说科举,科举不论怎么变态,可它终究在整体上、制度上是平等的,他不会考虑你的户口、应届生、往届生等等因素,只要真有水平,(基本上)就能考上,全国人民都平等。现在就不一样了,对吧。再说八股文,听说这东西确实难写,挺折磨人;可我还听说,只要八股能写好,什么四六体、作诗、填词,就都是小儿科!像张居正这类的翰林,八股写的都是很牛的。再说,科举选拔人才的数量极少。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多一点,每次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明清也就维持在每次二、三百人的样子,可读书人还是很多的!所以必须有个东西“卡”一下,这个“卡”人的东西不论是八股还是九股还是诗词歌赋甚至小学作文,肯定得罪人,肯定被骂!所以我们不要怪八股,要怪首先该怪自己水平不够。
   多说一下白话文——按照这个思路,繁体字改为简体字也是这个意思。改完之后,中国的教育普及了,知识普遍了,对世界知识的吸收能力增加了,无可否认,这些对于国家的进步有贡献。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有危害。什么原因呢?中国文化库存里几千年来的文化都借着古文保留着呢,而接受白话文学教育的人们看不懂古文和繁体字,或很吃力,当然就打不开这个仓库。我个人就有这个体会,前些日子,友人送了我一套《瑜伽师地论》,玄奘法师的真传,好书,可真看不懂啊……
   当然,“打倒孔家店”还有一些细节上的故事,比如“缠足”。其实“缠足”这种封建礼教是始于南唐(公元937年-975年)(一说在五代,时间差不多),李后主令宫女窅(粤音妖)娘用布帛缠足,使脚成新月形状,以便在高六尺、用黄金制成的莲花台跳舞,此后宫内外一直仿效,成为风俗。而这种与孔孟毫无关系的事件也与其纠缠在一起,可见孔子,不仅代表一家之言,他更是一面旗帜,想推到传统,就必须先推倒它;而要将传统文化复辟的话,孔子这面大旗也一定要高高举起。
   还有一点,就是打倒“孔家店”在一定层面上也并不怎么错,因为可以这样说:打倒孔家店,但不能打倒孔夫子。孔夫子很伟大,他的许多观点都是全人类认同的,何况孔家店也不是孔夫子开的,是后人打着他老人家旗号开的,其中难免 “假冒伪劣”与“走私贩毒”。这就得看我们“识不识货”才行,就怪不得孔夫子。他老人家,哪里顾得了身后那么多事?
   稍稍总结一下,咱们从现代人的眼光看一看儒家的这一套东西,究竟有没有用,就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它对人的影响究竟是良性的方面多还是恶性的方面多。我倾向于良性的多。且看历史上有名的巨贪,魏忠贤——宦官出身,和珅——御前侍卫出身,索额图,明珠——御前侍卫出身,等等,都不是读“圣贤”的书上来的;而文天祥、于谦、张居正、纪晓岚等这些能臣名相,却都是通过八股文考上来的。所以看来学习“圣贤”之精神,有用。把历史放近,近到眼前,看看我们现在的官员还有大学生们,很少有人学了这些……
   “五四”之后,马克思“来了”。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在成为主流思想之初就显现出了它对儒家的优胜。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共产主义是要给他们带来美好的未来;对于文化知识界人士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完整的世界观是一种生气勃勃的思想。我们知道,马克思想主义在政治上主张(武装暴力)革命,在思想上强调理性批判,因此,新思想、新社会、新事物等等都是受到鼓励和支持的。它的魅力和价值以及对儒家的优胜点也在这里。
   然而当马克思主义彻底占领这片大地之后,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它成了真理。因为“真理”这玩意儿,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当我们奉某主义为真理时,它作为人生的终极寄托和社会运动的原则,会牢牢地控制个人和社会的命运,从而破坏我们的生活。
   不讨论马克思,论多了不和谐,还是拿儒家为例。儒家之所以曾使人们产生那样大的厌恶感,是在于它被“独尊”了。一旦将思想定于一尊,用一种学说强行统一人们的思想,影响就会非常之坏。原来互相辩论,思想是良性的,是活的,一旦从民间进入庙堂,被供起来,就成了死水了。这是最大的问题,是后来者的问题,不是孔子之过。
   回头看看我们的百家,其实都是好东西。儒家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墨子是讲平等的,他反对儒家的不平等,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从墨家那里,我们可以继承的是平等、互利、博爱。如果说墨家更关注社会,那么道家则更关注人生。老子讲人生智慧,庄子讲人生态度。道家留下的人生态度是真实、自由、宽容。而法家关注国家,主张“以法治国”,所以法家留下的是公开、公平、公正。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谁也不该独尊,同时谁也不该全盘继承。因为如何治国,如何做人根本就是一个没有定论的东西,也是多元化的东西。
   回到马克思主义……很无奈的,它被“独尊”了。为了更方便“独尊”,它甚至做了“破四旧”这类的事。更牛的,让和尚、尼姑还俗,还有一绝招,让和尚和尼姑结婚,很牛。这对我们传统文化的打击是空前的,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都要厉害得多。可当时倒也没出现“信仰危机”这类的事,原因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信仰,他们信马克思主义。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之后,中国人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慢慢走上了大解放之路,资本主义官僚主义随之如雨后春笋。紧接着,马克思主义似乎在(民间)消失了。当然,有人说我们现在信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我倒可以重新解释一则成语:说从前有一只鹿,有人说这是一匹马,大家说不对;然后他说这是一匹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大家就说,这个,真是这么回事儿。现在什么又成了真理了呢?似乎是考大学,毕业后找工作、赚钱、买房、买车、娶媳妇、生孩子;培养孩子上大学,然后找工作、赚钱、买房、买车、娶媳妇、生孩子……总之,没有信仰了……所以,是学习西方还是复兴中国传统的文化便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就我个人观点来看,西方的东西,和我们的文化隔阂太大,不好融入,还是我们自己的好。先秦诸子的思想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泉,只要把水桶放下去总能打到水。他们是永不枯竭的泉水,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所在。还有,佛学,也许是世界上最精深的学科——还是个人观点。
   不过还应注意的是,无论复兴或舶来哪一种文化,都不应该使它成为“真理”。其实,哲学上对真理存在的质疑在古代就有,如古希腊怀疑关于真理标准的论证。还有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批判便是:哲学上追求终极真理是完全不可能的。美国哲学家罗蒂(R.Rorty)把这一批判进一步推进,认为哲学充其量不过是个人自我完善的工具。总之,不应该有“真理”,不应该有“凡是”,应该有“自由”!
  好了,这下算是简单地,为传统文化正完名了。有人也许会问,在这贴旅游性质内容的论坛里,摆了这么一坨东西,有意义吗?有意义!要知道我走的这条路是“全国大学巡讲”!是要为大学生们讲课,讲什么,或者说演讲的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容的背后的底蕴是什么,得说清楚。
  
   下面解读一下最前面引用的《论语》里面的这几句话。
   政治的重心(或者做人做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包括了文字及理论。在理论上讲不过去的事,就是不合理的,一定不会成功。有时我们读历史,看政治的演变,都离不了“名正言顺”的原则。“事不成则礼乐不兴”,没有文化的政权,就没有文化的社会,那么立法的制度就建立不好,法治没有良好的基础,一般老百姓就无所适从了。所以领导的重点,还是思想的领导、文化的领导。这在表面上看起来并不重要,其实影响非常深远。
   说到这里,我们若以思想问题来讲,人类的全部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思想战争史。一直到今天这个阶段,站在哲学的立场来看,全世界人类文化的思想,正陷落在瘫痪状态,空虚贫乏。讲好听点是物质文明在发达;讲难听点是物质的欲望在扩张,蒙蔽了人类的智慧。也许目前感觉不到,再过十年、二十年就可以感到的。因此我们现在对于自己的文化复兴,要作承先启后融贯中西的工作,这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从事文化工作的人,要晓得自己这神圣而艰巨的责任。是谁给的责任?是自己要自己挑的,挑起继往开来的重任,才能搞思想。如果以现实的环境来看,搞思想的人常是穷苦一生,默默无闻。但每个历史的演变,都受这种潦倒一生的人思想的影响。在他本人死后,领导了世界人类。以个人的现实生活来讲,搞思想、搞文化的穷苦一生,对他有什么用?可是他精神生命的价值就是如此伟大和长远!这就看个人的认识,自己选择要走什么路。
   现在引伸孔子提到的“正名”问题与思想文化的重要性,如果到了“民无所措手足”的状况,一般人无所适从,不晓得走哪条路好,那就问题大了。我们不要忽略了这个问题。有些事看来毫不相干,但影响的后果非常大,这就叫做文化思想了。文化思想看来毫不相干,但形成时代潮流,对国家命运的影响非常大。我们甚至可以说文化思想左右了历史。
   所以孔子的结论:“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这个“名”字包括了思想文化的内涵。同时由此可见,思想文化在政治哲学中的重要。而且我们真正的传统思想,事无不可对人言。在理论上,逻辑上绝对站得住,不是空洞的理论,一定可以做得到的。现在思想的风气,都是讲“应用”的思想,不是基本的哲学思想。因此人心愈乱,民风日下。
   所以孔子说为政的道理,首先是思想文化的问题。我们传统文化中对于思想文化和言语行为的原则,就是讲究实践的,说得到一定做得到。这就是中国政治哲学最高的原则;不谈虚无高深的理论,要切实可行。总之,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最重要的,这个思想就归于“正名”的内涵。
   解释完毕(源于南怀瑾老师),回到我身上,来“正”我的“名”。我为什么要走这条路?走这条路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
  1. 对现在的大学、大学生们有点失望。然而失望,又不能失望,因为对大学都失望了,对自己的人生,对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呢?所以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事,为大学生们传递激情,点燃梦想。
  2. 想活的有意义。对这个国家而言,对自己的生命存在而言,真正有意义!
  3. 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对自由的诠释与追求。
  4.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5. 把握和突破自己的命运。
  6. 天下壮观,不看不幸。
  7. 卖我写的,《还你一个真实的大学》这本书。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0-12-5 13:50 14 只看该作者
哈哈,相机在路上已经被送了两部了!不过我也丢了两部……
还有电脑,也丢了两台………………
发表于 2010-12-5 20:10 15 只看该作者
加油!
发表于 2010-12-5 20:28 16 只看该作者
感受骑行生活。。。
发表于 2010-12-5 22:03 17 只看该作者
这还是刚出发,在山西和一位加拿大友人的合影,是我所剩不多的,与别人合影的一张。
发表于 2010-12-5 22:28 18 只看该作者
何为旅行   
旅行不是一次出行   
也不是一个假期   
旅行是一个过程,一次发现    
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  
真正的旅行,真正的旅行让我们直面自我  
旅行不仅让我们看到世界  
更让我们看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究竟是我们创造了旅行  
还是旅行造就了我们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  
生命将引领你去何方?    

何为旅行  
旅行不是逃离生活  
也不是偶尔放纵  
旅行是一种心念,一种自由  
是一种格悟和掌控自由的过程  
真正的旅行,真正的旅行让我们陶醉其中  
旅行不仅让我们感受世界  
更令我们对她有所关怀  
究竟是世界创造了我们  
还是我们造就了世界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旅行  
如果你真的理解自由    

不过,呵呵,我不是在旅行
发表于 2010-12-5 22:31 19 只看该作者
泉州的华侨大学,lz来么?
发表于 2010-12-6 12:58 20 只看该作者
泉州的华侨大学,lz来么?
可以去,不过最好把时间商量一下。825075532我Q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