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47127

主题

户外美食

青海小吃

[复制链接] 查看:6940 | 回复:20
发表于 2007-7-11 21:23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清蒸牛蹄筋
       清蒸牛蹄筋是青海特色菜肴之一,在清真饭馆里被列为地方风味菜。此菜淡嫩不腻,质地犹如海参,颇有高原乡土味,在内地很难吃到它。俗话说:“牛蹄筋,味道赛过参”。
      
       加工牛蹄筋的过程十分考究,需要有高超、熟练的烹饪加工技术。牛蹄筋加工比较费时间,先将牛蹄留皮褪毛,烧烤洗净,削除焦黑外皮,用硷水略泡,反复刮洗,使皮为金黄色,先人锅煮烂,再上笼蒸,剥去骨骼,蒸到筋质烂透,皮亦熟绽,即可配料烹饪菜肴。切筋为条,加胡椒、花椒、精盐、酱油、辣椒粉拌匀,装碗成形再蒸,待料味渗进筋内,扣碗上桌前浇鲜牛肉汤,并撒香菜、蒜末等。蹄筋淡黄柔软,吃了不需剔牙。如与海参同烩,另配笋片、蘑菇、水木耳等,俗称“十锦海参”或“十样锦”,色味俱全,鲜美异常。
      

杂碎汤
       杂碎是经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四蹄等部件,俗称“下水”。经营者一般为回民,当东方微显晨曦时开始营业,上午9时前关门。杂碎铺门前有红纸灯笼高挂,引人注目。
   
        吃杂碎的人讲究起早,认为早起“杂碎品种全,清汤酽,抗寒保暖延寿年”。品种全,指羊牛五脏头蹄俱全,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食的部件;清汤酽,指原汁汤,掺水少;起早,指运动对身体的补益。杂碎的各种部件,青海民间把胃叫“肚子”,或称“散袋”、“花袋”;肠子分肥段、瘦段;舌头呼“口条”;蹄肉叫“腱子”;头肉叫“头皮”等。吃时,先用汤泡饼或馒头,喝完再要,不受限制。然后再指名要爱吃的品种。蹄筋的柔,口条的嫩,头肉的烂,肚子的脆,肠子的细软,件件均可挑选。杂碎汤香味浓,汤肥而不腻,肉烂而不泥,营养丰富,滋补强身。
   

手抓羊肉
        为高原各族人民的一种独特的风味吃法。手抓羊肉有清蒸、红烧之分,羊肉块比内地的肉块要大1-2倍,佐料及做法与内地相似。
   
      大通的手抓羊肉一般是就地宰杀,剥皮入锅,只须1支烟的功夫,一大盘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已端上待客。羊肉块大、肉厚,上插锋利藏刀,主随客便,愿吃哪块,自己用刀割吃,不用筷子,只用手抓。手抓羊肉肉赤膘白,肥而不膻,色泽诱人,虽然调料极其简单,只有一点椒盐,却也别具风味。

爆焖羊羔肉
       用出生半月左右的羔羊肉烹制的菜肴。这是大通地区民间传统的名贵菜肴。剥了皮的羊羔清除内脏后将肉洗净,切成1至2寸见方的块;锅内烧热青油,至油冒烟时,倒入肉块爆炒;待肉皮炸为黄色,加面酱、辣椒、姜粉、花椒粉、盐、趁油热时反复翻炒,等到肉块呈现红色,调料已渗入肉中,加少量凉水,封严锅口,用文火慢煨;水快干时,肉也完全焖熟,即可出锅上盘。
      
羊肉烧茄条
      也称“肉末茄子”。用新鲜羊肉和长茄子烹制的菜肴。选新鲜羊肉剁成肉末,下锅炒到肉末粒粒成型时,放入盐、姜、花椒粉、酱油等佐料;选新鲜长茄,先放在猛火上熏烤,达到外皮焦干后切条,油炸;然后和羊肉末在一起翻炒,再放入蒜泥、高汤,焖煮片刻,使茄条变柔软后,即可出锅入盘。
      
羊肉小串
      用精羊肉(即瘦肉)为原料烹制成的青海风味菜肴。将洗净的羊肉切成1寸1分长、7分宽、2分厚的片;放人碗内加花椒粉、姜末、盐、料酒、味精、酱、草果粉、葱等腌渍入味,然后用细竹签穿起来,每串约5-6片。将油锅中的青油烧至七成热时。下羊肉串炸至微黄色卷缩时捞出;沥去油,装盘,浇上用醋、酱油、蒜末、辣油调成的调味汁即成。
     
羊筏子肉团
      又称筏子。宰羊后用清洗干净的内脏烹制。因其外形与黄河上古老的水运工具羊皮筏子相似,故名。宰羊后,将洗净的羊的胃壁脂肪膜(俗称包肚油或网油)作包裹皮;把肝、肺、肾、脾等切成小丁剁碎,拌入盐、姜粉、花椒粉、胡椒粉、葱花等佐料,掺入少许面粉及油搅匀,摊在脂肪膜上,卷成5——7寸的长卷;再用洗净并用碱、醋清除了异味的小肠来回密密地捆扎成一长圆形肉团,两端封口,入锅煮熟;再上笼蒸15分钟左右,即可下笼切吃。吃法一般有3种:一是切片后蘸醋、酱、蒜泥、辣子吃;二是切成块放在碗中,浇上热羊肉汤,调以蒜泥、香菜吃;三是切成较厚的片,在热锅中倒入少许青油,焙烤至外皮酥黄时食用。在回族、撒拉族群众的待客筵席上,筏子肉团是一道全套羊肉内脏的特制菜肴。其味醇香四溢,鲜美可口,虽油不腻。民俗有“先来的筏子比后来的肉香”的说法。
  
羊肚汤
       青海各类宴席上常见的菜肴,亦是本地的大众名菜。
       原料及做法:将新鲜羊肚洗净后,放入80摄氏度水中烫几分钟,捞出,用刀将内外黑皮刮净,用清水漂洗,切成连三刀,放碱面揉擦,放入开水锅略煮,取出后再用开氽一下,去净碱味,洗成白色。再放人水中煮开,加人葱、蒜、姜等,至其煮烂,捞出切块。再放到清汤内,加入葱、蒜、姜、盐、胡椒、味精等,煮开,撇去浮沫,放入芫荽,开锅后,倒入汤盆,滴香油数点,即可上席。
     此菜肚块软嫩酥烂,汤醇味美,清淡可口而无膻味,既开胃增食,又物美价廉。
     
羊肉蘑菇片
       原料及做法:选用新鲜羯羊前肩或后腿肉,切成薄片,用精盐、花椒粉、姜粉、酱油拌调均匀。将淡黄色肉厚的蘑菇,在热水中泡透至松软伸展,拣去杂质,洗净泥沙,切为两半,继续用水泡到体胀发软。锅内放入菜油加热至起烟时,爆炒羊肉片。待肉片炒至粉红色或白色时,将蘑菇入锅,并不断翻炒。再注入适量已澄清的泡蘑菇水,用文火炯炖,待汤汁浓缩至半,起锅,滴人香油数点,即可食用。
      
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是用新鲜的羊肉,切成拇指大的薄片,串穿在铁扦子上,浸蘸酱油、精盐、姜粉、辣椒粉、花椒粉、八角粉等佐料配制的调味液,放到特制的长方形烤炉上用火焙烤,并不断翻动,随时刷抹调味液,烤到表面脆黄,肉质熟透,香味浓烈时即可食用。烤好的羊肉,趁热吃嚼,肉嫩味香,使人经久难忘。
      
       烤羊肉不仅味美爽口,营养丰富,而且诱人食欲,容易消化。故有“宁吃烤肉一两,不吃煮肉一斤”的俗语。黄昏时节,万家灯火初上,到处可见烤羊肉的个体摊贩。近年来,县上各大宾馆、大饭店,都把烤羊肉串做为一道地方风味菜肴。专供宾客在餐桌上品尝。

糌粑
       糌粑是酥油拌炒面的藏语音译,它跟酸奶一样使人们难以忘怀。藏区的炒面,在加工方法上与内地的炒麦粉有所不同。它是先炒青稞后用小磨加工成粉的,所以具有奶粉般的异香。由于调入了高脂肪、高蛋白的酥油、曲拉和奶茶,所以糌粑不仅酥软香润,而且营养丰富。糌粑是徒手拌制的:在一只小小的龙碗里,碗底是茶,茶中是油,油上是堆尖的炒面,用右手食指沿碗边慢压炒面,边压边搅,再合拢四指,轻扣碗心,边转边搓,不一会儿,就拌成一块可以入口的油面团,这就是糌粑。
      
麦索儿
       把半青不黄尚未变老的青稞或小麦穗头揪下挽成小把,放到锅里煮熟,手工脱粒,簸去杂物,用手磨磨成寸丝状,装进碗里,浇上熟菜油,拌入蒜泥、葱、香菜、盐等,现配上凉拌菜,即成为新鲜可口的小吃。原为青黄不接时度荒的食品,后形成为尝鲜的风味小吃。
       麦索儿的另外一种吃法是喝麦索儿拌汤,味道也十分鲜美。
        
馓子
      店铺或摊贩中常有出售。
      用料及做法:用头箩白面,少加食盐和调料,油水调和,揉成面坯,然后搓成面条状,环绕排满盆中,满洒菜油,待面条醒透、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即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揉开,层层叠叠,九曲十弯,然后放入油锅内炸片刻,出锅后玲珑金黄,清香酥脆,久藏不坏,既可作干果待客,又可作礼品赠送亲友。
      
蜂尔里脊
       先将猪里脊肉剔除筋膜剁成肉末,加盐、味精、鲜姜末、料酒等搅匀,挤成肉丸;再将鸡蛋清加水粉搅匀,制成蛋清水粉糊.放入肉丸挂糊;然后在热油锅中炸至金黄色。经反复划散炸熟后装盘,立即浇上烧沸的用高汤、味精、鲜姜末、水淀粉、酱油、盐、白糖、醋兑成的芡汁,淋上香油。即成。此时热肉丸浇上烫芡汁发出似蜂鸣的声音,故称蜂尔里脊。若喜食酸辣味,做芡汁时可将白糖换成辣椒。

甜醅
       青海民谚说:“给嘴解馋,甜醅当先。”甜醅,是青海各族群众喜欢的一种传统风味甜食,具有清凉、甘甜的特点。入口软绵可口、清爽自然,散发出阵阵酒的醇香,食罢则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般,令人回味无穷。
   
      甜醅的创制,同河湟谷地汉、藏、土族人民酿造酿酩?酒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它与酩??酒同源异流。酿造酩??酒入缸前的程序和甜醅的酿制基本一致,只是酒曲配制不同而已。追溯其源流,则历史久远了,唐代的人们就已食用它,或用它招待宾客。杜甫《客至》曰:“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旧醅,便是酒醅,酒醅也是甜的,而且酒味香醇,浓郁芬芳。大通人喜食甜醅,可谓古风犹存。
   
       青海高原是耐寒早熟的青稞的故乡,甜醅也多用青稞作原料,加工制作简便。方法是把青稞浸潮碾去外皮,用清水洗去杂质麸皮,入锅煮熟,直到青稞表层裂口开缝,即沥出冷却,将酒曲碾成粉,调撒均匀,装到坛罐陶器中密封,覆盖保温物保持恒温,发酵数天后,便可开启食用了。
   
         甜醅具有极佳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据一位食品营养专家介绍,它对人体的滋补保健作用,不亚于风行华夏的“八宝粥”。夏天吃可以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健脾暖胃,补中益气,催发食欲。
      甜醅原料易得,酿法简单,且养份天成,青海人对它嗜之难舍。
      
焜锅馍
        青海各族人民常吃的馍馍千姿百态,品种繁多。如花卷、油包、油饼、曲连、锅盔、油香、炉馍馍、馒头(祭祖用的大馍馍)、焜锅馍馍等等。它们是逢年过节串亲访友经常携带的传统礼品,也是每饭难离的主食。其中最受人欢迎也是最普通的,是焜锅馍馍。
   
       焜锅馍馍是在金属的焜锅模具中烤制而成,故群众习惯将它简称“焜锅”。焜锅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油,抹上红油、姜黄、香豆粉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红、黄、绿各色交织的面团(藏、回族同胞在和面时,有时掺进鸡蛋和牛奶),揉成和焜锅形状大小相同的圆柱状,放人焜锅内,埋在用麦草为燃料的灶膛或炕洞内的火灰里,焜锅壁较厚,传热缓慢,麦草燃料火力均匀,热度适中,半个小时后即可出锅。烙出的焜锅馍馍,外脆内软,绽开如花,色彩鲜丽,异香扑鼻。它的特点是制作省时、省事、简单,松脆好吃,携带方便,经久耐贮。
      
熬 饭
       青海习俗菜肴。在煮过肉的汤中(羊肉汤最好),放人煮熟的白萝卜片、粉条、熟洋芋块、小块羊肉、猪肉、炸熟的肉丸子等,加盐、花椒粉、姜粉、五香粉等调料,烧沸即可食用。汉族一般在中秋节、除夕作为晚饭。
      
灌 肠
       食物名。宰猪杀羊时所灌制的面肠、肉肠、血肠、肥肠、肝肠统称为灌肠。
   
       血肠 食物名。宰猪杀牛、羊时,在用干净容器盛接的新鲜干净血液中加入盐等调料,搅匀,灌入洗净的肠子,煮熟即为可食用。
   
      肉肠 风味肉食品。用切碎的肉丁、炒熟的面粉、肠油和葱花、盐、花椒面、姜面等调料拌和后,装人洗净的肠子,慢火煮熟即是。汉族、土族和农业区藏族农民杀猪时用猪肉、猪肠制作,称为“起码”(藏语音译,意为“肉肠” )。回族、撤拉族群众则用羊肉、羊肠制作。
  
       面肠 风味食品。将豌豆面粉和葱花、盐、花椒粉、姜粉等调料和匀调成糊状,灌入洗净的牛、羊、猪肠子,煮熟即可食用。
   
      肥肠 汉族食品。用猪大肠装制。先将猪肠洗净,再将白面加猪胃肠油,切碎拌和,掺少许葱末、盐末,从带油的大肠细段边装边翻,约3尺左右为一截,然后炖熟。有的汉民也叫“起玛”,最粗的一段叫“黑驴儿”。
   
       肝肠 民族食品。将羊肝切成丁,加适量羊油和调料,然后灌羊肠,煮熟。

      羊肥肠 又称油肠。食物名。 新宰羊油为主料加拌碎肉丁,装人洗净的羊肠,煮熟即是。
     
羊肠面
      羊肠面是青海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它以羊肠为主料,并伴以热汤切面共食。做法是将羊的大小肠管洗净,肠壁油不剔剥,装入葱、姜、花椒、精盐等为佐料的糊状豆面粉,扎口煮熟,并在煮羊肠的汤内投入已煮熟的萝卜小丁、葱蒜丁混合的梢子汤。食时,先喝一口热羊肠汤,而后切豆面肠为寸段一小碗,再吃一碗梢子汤浇的面条。
   
       羊肠面汤色淡黄,肠段洁净,肠肥粉白,面条金黄,葱末浮上,萝卜丁沉在碗中,肠段细脆馅软,面条悠长爽口,夏天吃凉,冬日可吃热,实属实惠之小吃。现在大通集市上羊肠面添料加香,竞争者争奇斗胜,技艺不断改进,更加得到人们的喜爱。
     
尕面片
       尕面片,这种面食源于野外。古代的青海僧俗民众,不论从军、远戌、当差、股役、驱赶牲畜、经商贩运、游方挂单,还是充军发配,在茫茫原野上,风餐露宿的时候,除了一口锅以外,不可能携带更多的炊具。那时的军队为了轻装,尤其是这样。士兵们在沙场上,靠着一只铜刁斗,夜里用它敲更,白天用它做饭。他们把光板皮袄就地一铺,就不必带案板了;拿三块石头就地一支,就不必砌炉灶了;用手指捏扁面团,就不必找擀仗了。就这样,面团经过压平、拉长,再揪断,就成面片了。下锅后,就地折上两根粗壮的芨芨草当筷子,一顿快餐就草草下肚了。这就是尕面片的由来。如今的尕面片,早已登堂入室走进了千家万户。按形状来说,有“雀儿舌尖”、“指甲面片”之类;就配料来分,有“蘑菇面片”、“羊肉面片”、“菜瓜面片”等。
      
拉条
       拉条是面片的延伸,制作时不揪捏而拉抻。青海面馆里的大师傅,能根据顾客的需要,把这种面条拉成圆形、扁形、宽条、细条等各种形状。为了手拉不断,下锅不糊,粗细一致,长短匀称,先得讲究揉够醒透,使面团富有弹性,分条时一般抹上青油,然后才是轻、巧、匀快的手上功夫。拉面出锅以后,可以与牛肉汤,灌卤汁,拌杂碎,或者用肉汤冲泡几次,再加上肉丁佐料之类。夏天,如果把拉条拌成各色凉面,那就更能发挥出它那润滑柔软、性韧耐嚼的特色。
      
狗浇尿
        又称狗浇尿油饼。本地较流行的一种面食。用青油煎的薄饼。有只加一点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两种。将小麦面和好揉匀、擀开,撒上香豆粉,浇少许青油抹匀,卷成长卷。再顺面卷方向探成螺丝状,切成小段,逐个压平擀薄。在烧热的烙馍锅中倒上约半两青油,将饼放进,沿锅边浇上一圈青油,并不停转动薄饼,使其火色均匀。待饼上了火色,立即翻过来,再沿锅边浇一圈青油,并不断转动饼子,煎熟即可食用。50年代以前,当地居民厨房灶台上多使用陶制的小油壶盛放青油,烙饼时,用小油壶沿锅边浇油的动作,犹如狗在墙根撒尿的姿势,故称“狗浇尿”。
     
酿皮
        酿皮是用麦面加工的食品。本地出售酿皮的摊贩到处可见。
   
        做法:在麦面中掺和一定量的碱面,用温水调成硬性的面团,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再放在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去淀粉,直到面团洗成蜂窝状的软胶样时为止。这软胶样的面团煮熟后就是面筋。洗出的混悬状面糊水,待沉淀后,倒出浮水,将沉淀面糊舀在铺有蒸布的笼中,蒸熟成一厘米薄厚的圆形饼,即为酿皮。吃时切条加调料拌食。另一种制作方法是把面糊舀入特制的铁盘中,用水浴煮熟,从盘中剥离出来,供切条吃用。前者为蒸法,后者为馏法。馏的酿皮,金色发亮,薄细柔脆;蒸的酿皮,色褐沉着,浑厚肥大。二者色形各异,但味道大致相同。
     
牛肉干
       五香牛肉干不仅是招待贵宾的上品,而且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它既便于携带,又宜于长期存放,可供家宴或旅游途中食用。
   
       五香牛肉干的主要原料,是青海高原特产的新鲜牦牛肉。制法是将鲜肉剔除筋皮,以净肉加白水煮熟后,再切成长一厘米、宽一厘米、厚半厘米的小块,加人花椒粉、咖喱粉、味精、料酒、糖、盐等佐料干炒,最后再烘干、装袋。由于制作方法考究,成品色鲜,营养丰富,即保持了牦牛肉的风味,又有香气浓郁,滋味鲜美,久吃不腻等特点。近年来,到青海的客人和旅游者,争购青海牛肉干,当做一种有青海乡土特色的食品。
      
臊子面
        青海家常面食。将牛、羊、猪肉丁或肉末在锅中编炒,加盐、味精、花椒粉等调料及白萝卜丁和水烧沸;再加进黄花、木耳,打上鸡蛋花,用水淀粉略加芡汁,即成为臊子。将手工擀的或机压的韭叶宽的长面条煮熟,捞在碗中,浇上臊子,再佐以醋、油炝辣子和凉拌的红萝卜丝、青笋丝、辣椒丝或酸菜等就饭。当地习俗,招待客人,过生日,婴儿满月,过百日(本地称百岁)时要吃臊子面,取长福长寿、常来常往的意思。  
                        
     
人参羊筋
        用羊筋为原料烹制的青海地方名菜。西宁饭店厨师赵家勤创制。将水发羊筋拣去杂质洗净,在淘米水中漂白,去膻味,改刀加工成人参形状;在汤勺中加高汤、盐、料酒、葱、姜、味精,将羊筋煨制半小时入味;将鸡脯肉剁成茸,放入碗中加盐、葱姜汁、鸡蛋清、适量鸡汤搅匀;然后把鸡茸抹在每根羊筋上,装盘上笼蒸30分钟取出,浇上用高汤、盐、味精、料酒、胡椒粉调味加水淀粉勾芡的汤汁。此菜造型酷似人参,故名。
     
手抓羊肉
       把羊肉连骨头剁成块煮熟,吃时一手抓羊肉,一手用锋利的藏刀帮助切削,故名“手抓羊肉”,简称“手抓”。是青海牧区牧民群众款待宾客的肴馔,也是日常生活的主食之一。草原牧民煮手抓的方法简单独特,只加少许青盐(有的也不加盐,只在食用时蘸盐),火候恰如其分,水沸即食用,称“开锅肉”,这时血水刚刚凝固,肉熟而脆,鲜嫩可口。西宁和青海东部农业区群众,煮手抓一般要加入花椒、姜、盐等调料。肉煮熟后先品尝一碗放有芫荽的肉汤。吃时还是佐以蒜泥、盐、醋、油炝辣子等。手抓羊肉也是回族筵席8盘中的主菜。

酥合丸  
        用蒸熟的糯米包糖馅成圆子经油炸后制成的青海传统甜味菜肴。因酥软香甜,称“酥合丸”,也称“团圆丸子”。将糯米淘洗干净后,加适量清水蒸熟,待稍凉后放在案板上揉匀,做成小块面团;用白糖、冰糖渣、玫瑰糖、核桃仁、芝麻、红绿丝、生猪板油碎丁或羊板油碎丁拌为馅;将糯米面团压扁,放馅包成丸子;在烧成七成热的油锅中用文火炸成金黄色捞出;装碗上笼蒸半小时取出,扣入盘中,撒上白糖;或在炒勺内倒上少许开水,加1-2两白糖,熬成浓汁淋在丸子上。即可上席。
      
杂碎汤
       用新鲜干净的牛羊下水烹煮成的风味早点。屠宰后的牛、羊、蹄、内脏俗称“杂碎”、“下水”。用牛下水为原料的称“牛杂碎”,羊下水称“羊杂碎”。经营此业者多为回族。事先将头、蹄上的毛用炉火烧燎后,剔除毛根污物,刮洗干净。除去胃、肠中杂物,用清水反复冲洗,网胃、瘤胃、瓣胃经洗涤后,还要用刀刮去肚膜,用碱水搓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以除去异味。洗好的下水于当晚上锅,同时加入用布包好的姜片、花椒、大香、荜、草果等调料,待汤水沸腾后,用文火慢煮,直到翌日凌晨时肉烂脱骨。然后捞出切好,顾客随到随放到碗中,舀上原汤即成。肉有定量,喝汤不限。一般冬季早晨营业,味鲜、压寒。
      
酥  油
      从牛奶中分离出的奶油。原始的分离提取方法全是手工操作,先将牛奶煮沸,稍停片刻,倒入专用于打酥油的有盖木桶或牛皮袋中。木桶用搅杆上下搅动,牛皮袋则用手在地上滚动。待奶油自然分离于奶汁后,取出挤掉外部水分,即成新鲜酥油。现一般用奶油分离器提取酥油,操作简单省力。酥油营养价值极高。提取酥油后的奶液称之为“达拉水”,可以饮用。将达拉水在锅中煮沸,形成沉淀物,谓之“曲拉”,属于高蛋白食物。群众日常用来吃糌粑,喝都玛茶,现多用为工业原料,制做干酪素等。
      
酸  奶
      藏语称之为“雪”,是一种以鲜奶为原料的半凝固状的发酵乳制品。做法是将煮沸的鲜奶稍晾后倒入专做酸奶的小圆木桶里,加上前一天的少许酸奶作酵头,围以羊皮等保暖物,在适宜的温度中,乳酸菌大量繁殖,乳糖分解成乳酸,酪蛋白逐渐沉淀凝结成豆腐状的酸奶,有很高的保健作用和医疗功能。晚上吃上一二碗芳香的酸奶,不但解暑生津,延年益寿,而且还有良好的消炎、催眠作用,所以吃酸奶一般在饭后或睡觉前。

待客筵席
       有所谓“肉八盘”或“海八盘”之别。“肉八盘”以牛、羊、猪肉为主。上菜顺序大体是:全盘(即大拼盘的凉菜,不算正式菜肴,供下酒之用)。正式菜肴的头道菜是酸辣里脊(以猪脊柱两侧的精肉勾芡炸成,这是必上的菜,取大吉大利的谐间)。第二道是三烧(大肉块、丸子、油豆腐或羊筋),配上肉菜馅的包子,每人一小碗酸汤。第三道、四道一般是糊羊肉、红烧鸡块。第五道转为甜食,先将两大碗开水放在席面上,客人自动漂洗自己的匙、筷,然后上酿米或酥合丸,配糖饺儿(在新婚筵席上,上此菜时新婚夫妇给客人敬酒行礼,取甜甜蜜蜜之意)。第六道甜食汤羹,如醪糟、葛仙米汤等。第七道、八道为大肉肘子、夹沙肉等。最后是“后四碗”(即四个下饭的菜肴,有小红肉、粉条丸子、素豆腐、炒辣子等,另有一大碗酸汤。以一小碗米饭为主食,这一道菜也不算在八盘之列)。如果八盘有海参、鱿鱼之类的菜肴,就是“海八盘”了。
发表于 2007-7-11 21:42 2 只看该作者
帮你编了下,刚才看的眼花了:)
发表于 2007-7-11 21:44 3 只看该作者
羊肉小串看着不错。。。。

还有酥油,一直都很爱喝。就是容易上火

发表于 2007-7-11 23:10 4 只看该作者
青海ran面青海小吃
青海小吃
腐败生活
发表于 2007-7-11 23:11 5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秀 于 2007-7-11 23:10 发表 青海ran面1672735616727357腐败生活

:Q 真FB。。。
发表于 2007-7-11 23:51 6 只看该作者
对血肠比较有兴趣,还有青海的面片确实太有水准了。
发表于 2007-7-11 23:52 7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_咬 于 2007-7-11 21:42 发表 帮你编了下,刚才看的眼花了:)

排版就是费事,这个很多格式不能自动很好的兼容 :(
发表于 2007-7-12 12:31 8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飞禽走兽 于 2007-7-11 23:51 发表 对血肠比较有兴趣,还有青海的面片确实太有水准了。


看来飞哥就是不一般啊!哈哈
血肠和面肠都不错。我个人比较喜欢面肠
面片要吃就要吃 尕面片(就是面片的大小和指甲盖大小差不多的)

原帖由 小_咬 于 2007-7-11 21:42 发表 帮你编了下,刚才看的眼花了:)

辛苦了!美女
发表于 2007-7-12 17:48 9 只看该作者
秀!
那小子太坏了!
馋的我不行了!
发表于 2007-7-13 12:48 10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都很不错呢.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