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1727

主题

其它

夜行者—XTAR TZ50手电评测报告

[复制链接] 查看:15044 | 回复:55
发表于 2011-4-7 01:53 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炸弹人 于 2011-4-10 11:35 编辑


图四(一档:812LM 二档:481LM 三档:271LM 四档:116LM)
       当加上加长管后,我们看到一档位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每次测试光通量都超过了800LM!这是非常惊人的。用凤凰涅槃来形容它都不足为过!但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我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散热!由于铝的热传导还是很快的,位于银铜金之后,他们的热传导系数分别是:银 429、铜 401、金 317、铝 237,而纯铝合成6061型铝合金后的导热系数则为155。
       导热系数的大小表明金属导热能力的大小,导热系数越大,导热热阻值相应降低,导热能力增强。 在金属材料中,银的导热系数最高(表),但成本高;纯铜其次,但加工不容易:金就不用说了,谁会用金来做散热?一般的散热材料都用铝合金,这是因为铝合金的加工性好(纯铝由于硬度不足,很难进行切削加工)、表面处理容易、成本低廉。但随着散热需求的提高,综合运用各种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已是大势所趋。有部分散热片采用了纯铜或铜铝结合的方式来制造。例如,有的散热片底部采用纯铜,是为了发挥铜的导热系数大,传热量相对大的优点,而鳍片部分仍采用铝合金片,是为了加工容易,将换热面积尽可能做大,以便对流换热量增大,TZ50灯头散热就是套用此法。但是此种方法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将铜与铝型鳍片充分地连接,如果连接不好,接触热阻会大量产生,反而影响散热效果,从前面拆开的情况来看TZ50这部分的结合还是不错的。
      所以当增大电压后就是SST-50发热量暴增,配合铝合金的导热能力,热量很快传遍这个电筒,5分钟左右时间就觉得很热了,为了保护您的手电,建议此时应当停止工作一段时间让其冷却降温。目前也还不知道有什么筒身能够很好的解决SST-50灯泡大发光量时的散热问题!还是建议使用单节铝电池驱动好了,就算长时间工作筒身也不会觉得热!

3、续航能力测试
    我想这也是大伙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吧!因此我决定在晚上23:30的时候开始拍摄,因为这时候的光污染比较小了,并且使用刚充满电的电池,以尽量挖掘TZ50的续航能力,这真的很考验人和电池耐力的活啊!
    测试方法:单节XTAR 18700铝电池,使用第一档位,平均每十分钟拍摄一次。


三33
图一

      第一次拍摄,达到了503LM,这是是满电状态下的第一次点亮,由于MP1充电器的优秀表现,使18700电池得以进入非常棒的工作状态,灯泡亮度很高。第二次拍摄后亮度降至431LM,12分钟内降了72LM,平均每分钟将6LM,这个下降幅度是整个过程里最高的,之后TZ50工作正常,散热控制得很好,完全可以忽略那点热量。

图二
      00:31到00:41这时间下降幅度最小,平均每分钟只下降0.5LM。热量保持在很低的一个状态。
发表于 2011-4-7 01:53 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炸弹人 于 2011-4-11 01:56 编辑


图三
      由上图相信大伙已经了解到TZ50的续航能力,一节XTAR18700铝电池在那么大的亮度输出的状态下还能不间断的工作了130分钟,直至终止测试的时候还有160LM(215LM X 75%光照面积)左右可用亮度,而且还留有电量,在户外TZ50能有这样的续航能力已经相当不错了。
      一定要提醒的是尽量不要使用两节电池,因为SST-50灯珠的发热量真的很大,基本超过5分钟筒身就很热了,如果一定要坚持使用两节电池,最好就是每工作5-10分钟就冷却筒身一次。不过我个人觉得TZ50使用一节电池就已经很完美了。

4、防水测试
     防水等级反映了仪器设备防潮和防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户外活动中,免不了处于高湿或多尘沙的恶劣环境中,仪器设备的密封和防水能力对于保证仪器的安全运转和寿命就至关重要,IPX是国际通用的防水级别认证体系。在户外,潜水,等诸多仪器设备上都被用来标注该产品的防水级别,是最常见的技术指标。户外常见装备中头灯,GPS,手表等涉及电子的仪器通常也都是用IPX来标注,这些指标共分为0-8的9级。
       0级 无保护
      1级 可以消除垂直落下水滴的有害影响
      2级 对与垂直方向在15度以内落下的水滴有防护作用
      3级 可以消除与垂直方向在60度的喷雾状水滴的有害影响
      4级 可以消除从不同方向飞溅水滴的有害影响
      5级 可以消除对各方向喷嘴喷射水流的有害影响
      6级 可以消除对各方向喷嘴强力喷射水流的有害影响
      7级 顶部距离水面0.15—1米,连续30分钟,性能不受影响,不漏水
      8级 顶部距离水面1.5—30米,连续30分钟,性能不受影响,不漏水
由于IPX8要求在1.5M以上的水中测试,本人无法完成!所以只能选择了IPX7等级的测试方法。

图一
鱼缸水深0.25M,水温30℃,浸泡时间30分钟,这符合IPX7的防水测试条件。

图二
      经过测试,先把表面水份擦拭干后,再拆开检查发现TZ50除了灯头衔接攻击头和镜片的那个螺圈缝隙内有渗水现象外,其他部位均保持干燥。但是由于螺圈内有防水项圈保护,所以实际上TZ50完全达到IPX7以上防水等级,也已经满足我们一般户外活动的需要了。






发表于 2011-4-7 01:53 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炸弹人 于 2011-4-10 19:21 编辑

四、户外体验
1、体验地点:校园球场
     体验者:炸弹人
     体验环境:气温9-12℃ 毛毛雨
     体验设备:XTAR TZ50手电,18700铝电池一节及对比用汽车一辆
     拍摄设置:M档 光圈F8 曝光时间25秒 手动白平衡6500K


图一
这次用了M档拍摄,较真实的反应TZ50的照射效果。球场长70M宽62M,高亮档位时效果出色,泛光面积很大!很适合多数需要大强度光照的户外活动、骑行及狩猎时使用。

图二
中亮档位比较适合人数多时中长距离的活动使用,因为这个档位续航时间更长,亮度足够,在走动中也不会像高亮档时由于亮度过高而导致眼睛疲劳。

图三
底亮档位,光线就柔和些了,基本在营地内和周边小范围活动都能满足了,另外夜晚垂钓时用这个亮度也很不错。

发表于 2011-4-7 01:53 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炸弹人 于 2011-4-10 19:33 编辑

下面是与车灯的对比:

图一
这是TZ50高亮档与汽车近光灯的对比,除了由于光杯过小外,感觉都是一样刺眼。

图二
肉眼从这个角度来看TZ50除了亮度没车灯高之外的泛光范围及效果并不比车灯差多少。通过对比,真的感慨TZ50确实很强大啊!当然大家都知道,黄光显色更好眼睛看起来更舒服,而白光看起来会更亮些。


发表于 2011-4-7 01:53 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炸弹人 于 2011-4-11 01:57 编辑

2、体验地点:澄碧湖边
     体验环境:9--13℃  小雨

图一
照一照小树,看看有没有小鸟?如果说到狩猎用手电,TZ50肯定值得购买的一支,价格也比较合理,要知道一粒SST-50灯泡就要一百多RMB了。

图二
夜的行者,带着TZ50,就算是前面密密麻麻的小竹林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因为这个时候泛光杯可比聚光杯好用多了!

图三
活动的时候都是下着毛毛细雨,这对TZ50来说都算不上什么,一个好的光源是户外活动不可缺少的装备!
发表于 2011-4-7 01:53 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炸弹人 于 2011-4-11 09:47 编辑


这就是目前我出行的光源组合,TZ50绝对是出行的主力,M20是营地活动灯具,BD营灯在帐内使用。

五、尾声
1、操作体验

      作为一支战术系列的手电,战术的适应性当然在体验之内。但由于尾盖开关按钮键程比较长,对于我个人而言在锁定档位的时候比较费力,但好在档位清晰,响应很快。手感上说,TZ50的重量和体积都很适中,本人是8码的手,握持起来非常顺手,TZ50用来亮骚也很不错!

      不过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TZ50的棱角边缘出比较容易“露白”,除了少许不美观外不影响使用。


发表于 2011-4-7 01:53 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炸弹人 于 2011-4-11 09:41 编辑

2、关于配件

      说到配件,XTAR就只有一条手绳随盒附送,要是有个电筒套就好了。另外我觉得也应该把荧光尾帽和防水项圈配齐,荧光尾帽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更换使用,也方便夜间能尽快找到手电;而防水项圈由于属于比较容易损耗品,再多次旋拧灯头和尾盖之后会比较容易破损,进而影响防水性能,所以这个配件应该必不可少!

      不锈钢五齿攻击头,好用又好看的玩意。可以在避险时发挥积极的作用,户外安全很重要啊!

发表于 2011-4-7 01:53 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炸弹人 于 2011-4-11 09:42 编辑

六、总结
1、优点:可以用短小精悍来形容TZ50是当之无愧的夜行者。
           。高亮度的输出,当电压增大到7.4V的时候光通量就可以达到700LM以上。
           。橘皮光杯配合SST-50,近距离照射光圈中心无黑点,完美泛光,夜间徒步等活动的好光源。
           。恒流电路,稳定安全。
           。6061铝合金筒身加铜制底板,散热快,有效防止电路及灯泡因过热而烧毁。
           。电筒美观大方,手感沉稳,且大小适中,时候男女老少使用。
2、缺点:有,但是不多。
           。内部工艺有待改进。
           。配件需要完善。
3、小贴士:虽然LED灯寿命可达50000~100000小时,但我想绝大部分的手电使用者都用不到2000小时(按5年每天用10小时以上计算)就会打算更新了,所以,大胆而科学地做适当的超频,让手电筒更亮是可以接受的做法,但一定要做好散热,控制好光衰。如果筒身不能很好的解决散热等问题,建议还是不要加压的好!你爱装备,装备才会保护好你!

最后,谢谢大家观看,并多多点评!
发表于 2011-4-7 01:54 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炸弹人 于 2011-4-12 01:38 编辑

本来预留的变成沙发的位置哈哈

发表于 2011-4-7 01:54 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炸弹人 于 2011-4-11 02:03 编辑

没想到连板凳的位置也占了{:5_139:}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