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袅袅 于 2011-5-26 16:33 编辑 5月8日,行色匆匆,就着洒满天际的阳光行进在天子峪岩场的路上。这是一条来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路,但每一次的感觉却都不一样,工作之外的生活我总是希望如这般的洒脱和充实,待到老矣或是迟暮还能从尘封的记忆底勾出些微的欢乐片段,咀嚼、消化、回味,然后裂开缺牙的嘴,抖着孱弱的腿,微笑。。。 天子峪岩场的开辟完全是这几年户外徒步的结果,因为走的多了,所以看的清了,位置也好,朝向也罢,交通也行,岩壁也棒,综合在一起就是一句话,接近性不错。然后我们用3年的时间改造和丰富了这里的户外生活。 天子峪的传统公交路线是从长安客运站4-08起步,曹村西下车,而后A个甘蔗车,在颠三倒四的晃悠中缓缓上路。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在前往岩场的路上表现的尤为深刻,三年前徒步2个小时前往岩壁见的痛苦早已被半个小时的晃荡所取代,抛却了路上的烦恼,更多的汗就抛洒在了天子峪的岩壁和快挂之间。 |
本帖最后由 古袅袅 于 2011-5-26 17:04 编辑 一直都觉得红色衣服入镜且上相,然后在那犬牙交错的花岗岩中如花朵般黯然绽放。说到花岗岩,不得不细致入微的介绍下秦岭,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南北宽达100至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至2500米。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是褶皱(主要)断块山。 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为中国东部超过3000米的少数山峰之一。山顶气候寒冷,经常白雪皑皑,天气晴朗时在百里之外也可望见银色山峰。山顶有古冰川遗迹。秦岭北邻渭河平原,其间有大断裂,为北仰南倾的断块构造。主脊偏居北侧,北坡陡而短,南坡缓而长。水系也不对称。 山间多横谷,为南北交通孔道。宝成铁路沿嘉陵江河谷穿过山地。秦岭山地对气流运行有明显阻滞作用。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因此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秦岭以北为著名黄土高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钙质。秦岭山地、白龙江流域尚保存连片森林,并有珍贵动物和植物。佛坪为大熊猫产地之一。商洛地区的核桃、岷县的当归等均以高产优质著称。陕西境内的秦岭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西翼的三支为大散岭(海拔2819米)、凤岭(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东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为华山(海拔2154.9米)、蟒岭山、流岭和新开岭。山岭与盆地相间排列,有许多深切山岭的河流发育。秦岭中段主体为太白山(海拔3767米)、鳌山(海拔3476米)、首阳山(海拔2720米)、冰晶顶(又名静峪脑,海拔3015米)、终南山(海拔2604米)、草链岭(海拔2646米)。山体横亘,对东亚季风有明显的屏障作用,是气候上的分界线,又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中华民族最引以为骄傲的古代文明,确得益于这样一座朴实无华的由巨大花岗岩体构成的山脉,而我们也正是守着这巨大瑰宝的幸福一代。の43434 |
本帖最后由 古袅袅 于 2011-5-26 17:16 编辑 秦岭七十二峪之中怕走了三分之二,也许专门前行,也许无心路过,只是年头久了,出行多了,积酿起来也算是走遍了秦岭的山山水水,用双脚丈量了尺尺寸寸。自古就有秦岭七十二峪的说法这源自毛凤枝所著<南山谷口考>一书,秦岭七十二峪指秦岭北坡东起潼关,西至宝鸡较大的峪囗,大多河水源于分水岭,有比较长的川道,自古有小路通行,最有名者有蓝关道,子午道,骆傥道,陈仓道等.至于较小的峪囗.沟囗多达数百,不计于此.七十二峪自东向西分布如下: 潼关7个峪口 分别是:善车峪 西峪 太公峪 桐峪 麻峪 蒿岔峪 潼峪 华阴10个峪口 分别是: 蒲峪 杜峪 黄甫峪 华山峪 仙峪 瓮峪 竹峪 大敷峪 方山峪 葱峪 柳峪 华县6个峪口 分别是:东涧峪 西涧峪 小夫峪 桥峪 沟峪 石堤峪渭南2个峪口 分别是:奓(zhā)峪 箭峪 蓝田7个峪口 分别是:扯袍峪 东汤峪 小洋峪 岱峪 辋峪 道沟峪 清峪长安区16个峪口 分别是:土门峪 石砭峪 太峪 蛟峪 天子峪 抱龙峪 高冠峪 子午峪 祥峪 沣峪 皇峪 白石峪 大峪 白道峪 小峪 库峪户县11个峪口 分别是:甘峪 乌桑峪 黄柏峪 化羊峪 烧柴峪 涝峪 紫阁峪 潭峪 粟裕 鸽勃峪 太平峪 周至7个峪口 分别是:耿峪 竹峪 西骆峪 黑峪 就峪 田峪 赤峪 眉县6个峪口 分别是:斜峪 大黑峪 小黑峪 滑峪 西汤峪 泥峪。 长安区的天子峪是我们开发的第三个岩场,线不在多,有人则灵,西安的户外近年犹如井喷,而蕴含其中的技术型户外却少之又少,合着国内的大形势,以及人们对极限运动的不理解和不认识,满山遍野只是那拄着枣木杆,背着孙子书包的老人闲暇的信步,守着这么资源丰富的宝藏却只能是浅尝辄止。我们不算是先行者,但至少希望能以我们的微薄之力,燃起老陕户外的星星之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