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736

主题

朋友说这地方太难呆了.

[复制链接] 查看:10802 | 回复:93
发表于 2011-6-15 21:41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灵水五虎 于 2011-6-17 23:19 编辑

朋友说:这地方过了美国还要飞5个小时,岛国,黑人居多,估计大家看完图片后会觉得的确难呆.

                                              概况

  国名:巴巴多斯(Barbados)
  国名释义:西班牙语意为“长胡子”。
  独立日:11月30日(1966年)
  国庆日:11月30日(1966年)
  首都:布里奇敦(Bridgetown),人口约10.8万(1996年)。
  货币:巴巴多斯元。
  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晚4小时;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
  国鸟:鹈鹕。
  国徽格言:自豪与勤劳。
  人口:27万(1997年)。其中非洲黑人后裔占90%,欧洲人后裔占4%。

       语言:通用语言为英语。

       信仰: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16世纪以前,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和加勒比族在此居住。1518年西班牙人登岛。10多年后葡萄牙人入侵。1624年英国将岛划分为其殖民地。1627年英国设总督管辖,并从西非贩来大批黑奴开辟种植园。1834年英国被迫宣布废除奴隶制。1958年加入西印度联邦(该联邦于1962年5月解散)。1961年10月实行内部自治。1966年11月30日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独立后,民主工党(1966~1976,1986~)与工党(1976~1986)分别执政。自然地理:431平方公里。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东端,西距特立尼达岛322公里。巴巴多斯岛原是南美大陆科迪勒拉山脉在海中延伸部分, 大部分由珊瑚石灰岩构成。海岸线长101公里。全岛最高点海拔340米。岛上无河流,属热带雨林气候。 气温通常在22~30℃。
  国家元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由女王任命的总督代表。总督克利福德斯特朗赫斯本兹爵士(SIR CLIFFORD STRAUGHN HUSBANDS),1996年6月1日就任。
  主要节日:巴巴多斯的主要节假日有:元旦、耶稣受难日、复活节、五一节、圣灵节、解放日、丰收节联合国日、独立节、圣诞节和节礼日。


127_副本.jpg

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6-15 21:41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水五虎 于 2011-6-20 21:02 编辑

                                                          生活日记
                                                       (PANN  NING)
       习惯就是件让人觉得改变以后比较难受的事情,下班以后每天没什么事,去海里游泳成了一件越来越习惯的事。如果某一天天气很不好。或者赶上下班的时候下雨,不方便游泳就会觉得心理上有些不适应。这种习惯延续到最近,竟然让人变得上瘾。海滩时有风浪,浪大的时候有一、两人高,翻卷而来、把海底的沙也抽上来,平时清彻的海水夹杂着沙,扑面而至,一浪接着一浪,一波更比一波高潮,伴着巨响,声势吓人,令人望而却步。好几次,兴冲冲的去海滩的路上,遇上比我们动作更快的会计,正往回走,会计会好心的告诉我们,插黄旗了(警告游客下水有风险,红旗就是严禁下海游泳了),让我们别去了,心有不甘之余到海边亲眼看了黄旗以后也就悻然而归。
        好象身体每天都长一层需要在海里游泳才能消的毒,没能游泳就回去让人心理都有些不舒服,“皮肤病”演变成了“心理病”,总觉得少了什么。到后来,也就试着黄旗的时候也下水,一开始没经验,加上那浪一个接一个,个头一个比一个大,心还是很虚。被拍了好几回。最惨的是被拍到海底的沙地上,结实着陆。只是这种着陆不是那种有安全感的着陆,而是相反。
  因为有过被浪拍的经历,也收敛了几天,看到黄旗就不敢下水了。苦于平时也没什么娱乐,不去运动。憋办公室一天的难受会和因为没有得到海水的诱惑叠加,由此产生的冒险冲动很快使那些被浪拍的经历变得模糊起来。事实上越过那近岸的几层浪,外海固然也是浪涛汹涌,不过游泳的时候随波逐流,并不会上你觉得有太多的不适。在偶尔的一次偿试后,如偷吃禁果般,有种侥幸的快感,好在没管这黄旗也出来游了,这不没事吗,游得还很爽!慢慢的黄旗也照游不误了,对于红旗我们则保持了相应的敬畏,毕竟安全第一,过于冒险并不值得。再上瘾也还没到饮鸠止渴的份上。
  离沙滩一里地远的外海有座灯塔,平时偶尔也看有人游到那里,馆里的会计是很喜欢游泳,不是黄旗的时候她每天都要游,最近准备回国了,更是早上晚上都游上了,这的海水条件确实是很好,这份执着是可以理解的。她每次游的时候都是游到灯塔再回来的。她告诉我们:灯塔下面就是条巨石堆垒成的大坝,下面有很多海鱼在游弋,那些鱼都很漂亮,五颜六色,如果赶上太阳没被云挡住的时候,视觉效果一流。渐渐的我们也不满足于只在近海来回的运动了,去那里看看鱼成了一个很大愿望。
  随着我们对水性的进一步熟悉,在好奇心、虚荣心、自信心等等的作用下,终于开始了远征——至少当时对我们来说是的。去时惴惴不安的感觉记忆犹新:寂静的四周没有一个人,海水被一种未知的担心演变成淡淡的恐惧,这一刻,对于这海而言你和一条鱼有太多的区别,都是自然界里简单的生命体罢了;可是我所拥有的人的思维还是能告诉我,区别在于鱼不会因游泳而有什么意外,人却有可能。最后是理智以及那些长久以后在近海来来回回的游弋垫定的身体素质,构成了一种有力的心理及生理动力,拼了!我知道越是紧张体力消耗越大,除了放松自己别无它途,在外海我体会到了什么叫置于死地而后生。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忘记了自己的社会属性,只有自然属性。
  后来的我们对穿过那些大浪去往外海有了办法,当大浪迎面而来,你不能躲,也不能跑,最好的办法就是迎上去,把身体扎向它下面的海水平流层里,这样受到的冲击反而相对小很多。灯塔也成了常去的地方。馆里有些人觉得我们太拼了,有些不理解。一开始就连自己也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我自己都有些迷茫。到底是因为别人曾经去过,我们也应该去一趟的虚荣作祟?还是只是不甘于每天这么在近海来来回回的巡游?或者只是一种对没有束缚畅游的渴望?好象都有,可是对于这么一件愉快身心的事情,冠以这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多少显得不合时宜,貌似不需要这么复杂的理由。前两天游弋在海里又是四周无人,在一个接着一个的浪里飘荡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之际一句话冒了出来“因为灯塔在那里!”
  再后来想起了这句话的出处:万科的王石经常去登山,别人问他这么大年纪了还去折腾这些干什么?我记得他说了一句:“因为山在那里!”
  我想是这样的:因为海在那里!因为灯塔在那里!





12654_副本.jpg

发表于 2011-6-15 21:41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水五虎 于 2011-6-20 21:04 编辑

                 

5555555

http_imgloadCAG4UH4T11474154_副本.jpg

发表于 2011-6-15 21:41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水五虎 于 2011-6-15 22:32 编辑

555555

12354687_副本.jpg

发表于 2011-6-15 21:41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水五虎 于 2011-6-15 22:32 编辑

555555555

http_imgload225489_副本.jpg

发表于 2011-6-15 21:41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水五虎 于 2011-6-15 22:35 编辑

555555555

125_副本.jpg

发表于 2011-6-15 21:41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水五虎 于 2011-6-15 22:36 编辑

55555555

http_imgload11474147_副本.jpg

发表于 2011-6-15 21:41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水五虎 于 2011-6-15 22:41 编辑

55555555

1265_副本.jpg

发表于 2011-6-15 22:42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水五虎 于 2011-6-15 22:50 编辑

555555

12887_副本.jpg

发表于 2011-6-15 22:44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水五虎 于 2011-6-15 22:51 编辑

5555555555555

126_副本.jpg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