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4505

主题

商丘

推荐]西安168个著名景点 转贴

[复制链接] 查看:8366 | 回复:19
发表于 2007-10-17 20:1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东方亮起太阳升,中国有座西安城。

  东西南北四大街,钟楼鼓楼在其中。

  清真大寺化觉巷,碑林孔庙藏石经。

  柏树林街卧龙寺,关中书院育明清。

  藏密黄教广仁寺,董仲舒居下马陵。

  山高有灵东岳庙,饮水思源甜水井。

  “八办”风雪七贤庄,“西安事变”举新城。

  土地神祇城隍庙,环城公园林道静。

  (一环内)

  

  道教圣观八仙庵,皇家花园兴庆宫。

  太平公主罔极寺,秦庄襄王韩森冢。

  唐开远门桃园路,汉影山楼枣园东。

  梨园旧址大白杨,仿唐乐舞振新声。

  (二环内)

  

  朱雀门对明德门,电视塔邻唐天坛。

  密宗一行大兴善,乐游原上寺青龙。

  太极宫墙西五台,玄武门里第十中。

  辛家庙南斡儿垛,奉元安西王府城。

  大小雁塔南门外,北关接着大明宫。

  西郊项羽烧阿房,半坡遗址河东。

  天禄石渠汉书馆,黄门口即西安门。

  含元麟德唐太液,火车站北门丹凤。

  长安牡丹甲天下,雁塔金榜夸题名。

  彩霞紫云曲江池,《大唐追梦》园芙蓉。

  太白南路木塔寺,丈八北路鱼化寨。

  汉太液池柏梁村,高低堡子建章宫。

  新石器址米家崖,薄后窦后汉杜陵。

  灞水西岸轵道旁,刘邦入关降子婴。

  二世胡亥西曲江,寒窑宝钏五典坡。

  七万九千七百米,新开门香入夹城。

  长安南墙山门口,唐城北墙铁二中。

  灞交会上水腰,草滩三桥古闻名。

  (三环内)

  

  兴教寺埋唐僧骨,白鹿原上堆霸陵。

  丝绸之路走西口,长乐未央拥汉城。

  秋风渭水秦咸阳,凤鸣岐山周丰京。

  紫气东来唐长安,龙首原南隋大兴。

  沃野千里膏腴地,天府陆海上等国。

  秦中自古帝王州,十七王朝建都城。

  滈泾渭穿南北,沣涝灞贯西东。

  荡荡“八水绕长安”,纡余委蛇分经营。

  四关险塞固形胜,被山带河流金城。

  古有“关中美八景”,今辖九区四县城。

  太白积雪六月天,草堂烟雾龙象生。

  曲江流饮歌画船,雁塔晨钟报晓声。

  灞柳风雪长相思,骊山晚照锦绣岭。

  咸阳古渡渭城曲,华岳仙掌朝阳峰。

  (三环外)

  

  华夏文化发祥地,长安区看好风景。

  五楼村遗新石器,客省庄存龙山风。

  郭杜仓颉造字台,祝村姬满穆王陵。

  灵台灵沼镐京观,丰镐遗址沣西东。

  周车马坑张家坡,毕原文武周公冢。

  汉昆明池斗门镇,石父石婆天河星。

  刘恒劳军马不前,亚夫兵壮细柳营。

  唐杜氏茔司马村,明十三陵大府井。

  少陵原西杜甫祠,将军陵园杨虎城。

  华严宗源华严寺,樊川八寺烟雨中。

  “铁顶武当”太兴山,香积寺源净土宗。

  终南神秀南五台,翠华云雨太乙宫。

  子午栈道大义谷,沣峪温泉翠微宫。

  高冠瀑布祥峪乡,八座名山绣画屏。

  (长安区)

  

  临潼文物甲天下,骊山名胜贯古今。

  原始村落赠姜寨,名医扁鹊戏水东。

  女娲炼石老母殿,李耳奉供殿长生。

  栎阳古镇秦国都,飞泉激瀑寺石瓮。

  秦始皇陵兵马俑,“第八奇迹”世界名。

  焚书坑儒洪庆谷,鸿门宴道通新丰。

  举世罕见铜车马,特级佛宝庆山帐。

  幽王褒姒烽火台,玄宗贵妃华清宫。

  (临潼区)

  

  蓝田日暖玉生烟,猿人遗址公王岭。

  蔡文姬墓三里镇,《辋川图》碑二十景。

  峰峦回旋悟真寺,彩塑连环水陆庵。

  汤峪温泉疗肌肤,蓝关古道屏要冲。

  (蓝田县)

  

  山富水丰“金周至”,“第一福地”属秦岭。

  仙游寺唱《长恨歌》,楼观台颂《道德经》。

  太白绝顶拔仙台,八云塔美秀天空。

  源清流洁黑河水,曲折引进西安城。

  (周至县)

  

  资优物阜“银户县”,高冠谷水激圭峰。

  译经圣地草堂寺,全真道观重阳宫。

  祖庵碑林蒙汉文,回文诗碑钟楼行。

  渼陂湖水最佳处,空翠堂来思“诗圣”。

  (户县)

  

  秦川黄壤白菜心,奉正原隆如高陵。

  李晟墓碑公路桥,三阳寺塔学校中。

  汉东渭桥白象村,米堆石器新遗踪。

  “泾渭分明”马家湾,汉魏唐宋老县城。

  (高陵县)

  

  陕北高原信天游,秦巴山区岭南风。

  关中平原八百里,陕西处处有名胜。

  半坡骊山华清池,鸿门秦陵兵马俑。

  文庙龙门司马祠,桥陵华山东线行。

  昭陵乾陵马嵬坡,汉武大帝霍去病。

  塔庙大佛法门寺,咸阳宝鸡西线行。

  蓝田猿人水陆庵,楼观沣西车马坑。

  兴教香积草堂寺,长安南线一日行。

  汉城唐宫三原庙,人文初祖黄帝陵。

  摩崖造像药王山,长安北线一日行。

  “天然历史博物馆”,人文自然好景观。

  华夏精神之故乡,世界千年古都城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7-10-17 20:13 2 只看该作者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
    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 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 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7-10-17 20:13 3 只看该作者
西安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始建于晋,初称尊善寺,隋文帝开皇二年扩建,更名大兴善寺。印度僧人曾住寺内译经。唐玄宗开元年间,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元畏、金刚智、不空到此寺传授密宗,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 
    大兴善寺唐开元年间,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和尚先后在寺内传经讲佛。不空和尚曾在印度广求密宗经典,集各家之长,他在大兴善寺主持译务,翻译佛经5OO余部。还为大唐皇帝举行灌顶仪式。又在京师一带广集各寺院的梵文佛经,集中妥善收藏和研究,对佛学经典的整理研究和弘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代宗时不空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称三代国师,死后谥号"大辩证广智不空藏和尚"赐钱万贯,在寺内 建不空舍利塔。"不空和尚碑",至今仍保存在"碑林"中。 大兴善寺现存都是明代建筑。进山门,东西两旁有钟楼及鼓楼,天王殿内,居中是弥勒佛,为宋代木刻,两侧站立着四大天王。门内前有金刚殿,后为大殿,大殿供释迦牟尼佛像,两侧有十八罗汉。最后为千手千眼观音殿,观音殿两侧有五楹配殿,寺的后院是法堂方丈。上悬清朝光绪皇帝亲书"觉悟众生"匾额。寺院至今保留着唐代转轮藏经殿遗址,高出地平面1米,略呈方形。
    大兴善寺既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家寺院,也是一处旅游观光胜地。在繁华而喧闹的古都西安,大兴善寺古柏森森,遮天蔽日,给以无限的幽雅与肃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7-10-17 20:14 4 只看该作者
西安钟楼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这就是西安人引以为自豪的钟楼。它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这座正方形砖木结构建筑物,自地面至楼顶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每边长35.5米,高8.6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竞均为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现在券洞早已封闭;在钟楼周围另辟圆形环道。钟楼的设计构造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外部的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式不只是增加建筑形制的美观,而且缓和了雨水顺檐下落时对建筑的冲击力.描梁之端的斗拱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形成均匀负荷。四角攒尖的楼顶按对角线构筑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稳重庄严。楼上琉璃瓦的板瓦之间扣以筒瓦,以铜质瓦河固定,更使建筑稳固结实,成为浑然一体的建筑艺术珍品。整体拆迁:钟楼的二楼西墙上,嵌有一方《钟楼碑》,记述了这座巨大建筑经历过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整体拆迁。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它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距目前所在位置约1000米。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虽然明代初年扩建了长安城,但那时人们大概圃于习惯心理,初建 钟楼时没有与扩建后的城市格局相适应。过了两个世纪后,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俄贤的主持下,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据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本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完成这样一座庞大建筑的拆 迁装建,即使在现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既需要高超的建筑安装技术,又需要严密精细的工程组织,这项完成于16世纪的特殊工程,实在是我国建筑史上值得自豪的创举。
  巨钟轶闻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7-10-17 20:14 5 只看该作者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明代万厉七年至三十七年建起十三级八面砖塔,高四十七米,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底(1939 )朱子桥将军捐资补修宝塔,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因淫雨连绵宝塔崩塌。
     据史载:元魏二年(555);隋仁寿二年(602);唐贞观五年(631);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唐高宗显庆年;武则天长安四年;肃宗上元元年;德宗贞元六年;宪宗元和十四年;懿宗咸通十四年,均以极其隆重的仪式迎请至宫内供养。宋代法门寺也曾恢复到最大规模。明、清两代法门寺虽有所衰,地方官民信众仍尽力整修。
     新中国成立后,法门寺香火渐盛,道场兴隆。一九八四年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将法门寺交由佛教界管理。一九八七年政府决定重修宝塔,清理塔基时发现了自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封闭的唐代地宫,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喜获释如来真身舍利及上千件法物宝器,法喜遍满,普天同庆,从此法们寺揭开佛元新页。
     一九八八年法门寺成功举办了国际性的“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并正式对外开放。十余年来在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指引下,在澄观、净一法师的带领下,在佛教四众的努力下,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长廊角亭、钟鼓楼、禅房、寮房等访唐工程。一九九八年对宝塔地宫进行装饰,使其庄严再现,体现无上法门,体现无尽法界,结合历史,宗教信仰,社科艺术等内容为一体而又是供养佛指舍利的大曼荼罗坛场,再现唐密曼荼罗之精华,使法门寺成为中国佛教首区。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7-10-17 20:15 6 只看该作者
茂陵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年)是今山西省临汾市人。他出身贫贱,父亲是一个衙役,母亲卫少儿是婢女。后来,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成为武帝的宠妃,舅父卫青被武帝拜为大将军,母亲卫少儿便经常出入皇宫。据说,霍去病生下不久,卫少儿抱着他入宫去探望妹妹。路过武帝殿前时,这个婴儿突然放声大哭。因伤风正卧床休息的武帝猛然间听到哇哇的哭声,惊的出了一身冷汗,伤风竟不治而愈了。武帝十分高兴,忙召卫少儿入内,并抱着孩子去玩了一阵。当得知孩子还没有取名时,武帝就为他取了一个非同一般的名字“去病”。直到今天,霍去病墓上庙宇的香火仍然常年不断,一些人指望他能“免灾去病”。公元前117年)是今山西省临汾市人。他出身贫贱,父亲是一个衙役,母亲卫少儿是婢女。后来,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成为武帝的宠妃,舅父卫青被武帝拜为大将军,母亲卫少儿便经常出入皇宫。据说,霍去病生下不久,卫少儿抱着他入宫去探望妹妹。路过武帝殿前时,这个婴儿突然放声大哭。因伤风正卧床休息的武帝猛然间听到哇哇的哭声,惊的出了一身冷汗,伤风竟不治而愈了。武帝十分高兴,忙召卫少儿入内,并抱着孩子去玩了一阵。当得知孩子还没有取名时,武帝就为他取了一个非同一般的名字“去病”。直到今天,霍去病墓上庙宇的香火仍然常年不断,一些人指望他能“免灾去病”。
    霍去病18岁时,因武艺超群被任命为侍中(负责保卫皇帝安全的官员)。他曾6次挂帅出征塞外,抗击匈奴,屡建战功,打通了河西走廊,保卫了西北边境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被汉武帝拜为骠骑大将军。为了奖励他,武帝命人为他修了一所毫宅。霍去病却推辞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种为国忘家的精神为后世所称颂。然而这位杰出的青年军事家在战场上仅仅驰骋了6年,24岁时便不幸病死于祁连山。武帝悲痛万分,下令边界上5个郡的匈奴移民,穿上黑甲,护送霍去病的灵柩回长安。霍去病墓冢用土石叠成,象征祁连山,同时还雕刻各种巨型石人、石兽作为墓地装饰。
    至今祁连山下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这位汉代名将的传说。在兰州五泉山,人们说,当年霍去病兵马途径这里,干渴难忍,于是霍去病以剑戳地,泉水涌出,留下了5个泉眼,以后此地便叫五泉山。在祁连山麓的酒泉,人们说,当年霍去病大败匈奴,攻占此地,汉武帝亲赐美酒犒劳霍大将军。霍去病没有一人独享,而是把御赐美酒倒入泉中,与三军将士共享,从此便有“酒泉”这个地名。
       霍去病墓前现有石人、猛兽食羊、人与熊、小猪、跃马、伏虎、卧象、蛙、蟾、石鱼等形状的大型石刻16件,其中“马踏匈奴”雕刻最为有名。根据文献记载,这件石刻原来放在墓前,可能是该墓的主像。
    西汉各代皇帝墓前都没有放置石刻,惟独的霍去病和出使西域的张骞墓前发现石刻,可能是霍去病在临终前向汉武帝提出请求才这样做的。汉族是没有在墓前放置石刻这一风俗的。最早的墓前石刻在霍去病和张骞墓前发现,可能是因为他们生前长期在西域战斗与生活,受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影响,接受了西域风俗中陵前石刻可以“镇墓”这一观念。到东汉以后,这种观念被整个中原地区所接受,陵墓前放置石刻于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霍去病墓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7-10-17 20:15 7 只看该作者
西安古城墙(明代)
西安的古城有四门:西门名安定,北门名安远,东门名长乐,南门为永宁。城墙的每道门都有三层门楼:阙楼、箭楼、和正楼。阙楼在外,箭楼在中,正楼在里。箭楼与正楼之间为瓮城,站在瓮城墙头很容易使人想起“瓮中捉鳖”这句成语。
    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1370-1378)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周长13912米。墙体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厚度大于高度,建筑稳重坚固。自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为游客直观了解古代战争提供了珍贵的人文景观。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40元
位置: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门都可登城
    西安的南城墙长有3442米,以城门为中心点,向东延西两侧延伸。墙顶宽绝对15米,平坦而洁净。两侧又筑有带垛矮墙,亦称女墙。上面不仅可以散步、观光、徘徊、消遗,即使在上面跑马、比武,也不失为理想之场地。这20多公里完整的古城墙,不仅反映了一座古城的形像与面貌,也是一个国家和人类的财富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7-10-17 20:15 8 只看该作者
唐昭陵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礼泉县城东北20多公里处。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从唐贞观十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的二十九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她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昭陵首开中国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河,是唐代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昭陵保存了大量的唐代书法、雕刻、绘画作品,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昭陵墓志碑文,堪称初唐书法艺术的典范,或隶或篆,或行或草,多出书法名家之手。欧阳询、褚遂良 、李治、王知敬、殷仲容、赵模、高正臣、畅整、王行满、李玄植的书法,都以其独特的风格,争奇斗艳,成为中国书法艺苑中光彩耀人的奇葩。“昭陵六骏”浮雕,构图新颖,手法简洁,刻工精巧,鲁迅先生曾称其“前无古人”。昭陵陪葬墓壁画,多为唐代现实生活的写照,又不乏浪漫主义色彩,其用笔,或奔放泼辣,或遒劲有力;其用色,或简洁明快,或细腻精致,人物造型无不形神兼得,栩栩如生,堪称唐墓壁画之上乘。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大量彩绘釉陶俑,工艺精湛,造型优美,色彩绚丽,亦为全国罕见。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被公认为垂范千秋的皇帝楷模。他任人唯贤、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顺应历史发展的政策,开创了社会安定、吏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思想文化日益繁荣、民族关系友好和睦的一代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昭陵的陵址是唐太宗亲自选定的。是太宗皇帝与长孙皇后的合葬墓,昭陵开创了唐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坐北朝南的地宫建在南面山腰的峭壁间。昭陵有内外两城,外城遗址已难考证,方形的内城依山蜿蜒,四面各有城墙和城门。陵山正南的山梁上有内城朱雀门遗址,门内当年建有献殿,存放李世民生前服用器物。北门曰玄武门,又称司马门。原有14个"蕃酋"的石雕像和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等浮雕,六骏以浮雕的方法,刻画了马的不同姿态、性格,有的是在战场奔腾驱驰的形象。有的是驯服地等待拔箭的神情。
以九峻山顶峰为扇轴,昭陵陵园周围60公里,面积30万亩,呈扇面状向南面东西两翼展开,167座功臣贵戚的陪葬墓东西绵延13公里,南北10公里,这是中国历史上面积最大的皇帝陵园。
昭陵的陵址是唐太宗亲自选定的。是太宗皇帝与长孙皇后的合葬墓,昭陵开创了唐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坐北朝南的地宫建在南面山腰的峭壁间。昭陵有内外两城,外城遗址已难考证,方形的内城依山蜿蜒,四面各有城墙和城门。陵山正南的山梁上有内城朱雀门遗址,门内当年建有献殿,存放李世民生前服用器物。北门曰玄武门,又称司马门。原有14个"蕃酋"的石雕像和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等浮雕,六骏以浮雕的方法,刻画了马的不同姿态、性格,有的是在战场奔腾驱驰的形象。有的是驯服地等待拔箭的神情。
以九峻山顶峰为扇轴,昭陵陵园周围60公里,面积30万亩,呈扇面状向南面东西两翼展开,167座功臣贵戚的陪葬墓东西绵延13公里,南北10公里,这是中国历史上面积最大的皇帝陵园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7-10-17 20:16 9 只看该作者
兵马俑博物馆90元/人
1974年3约,陕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道5个,坑道内有10道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著粗大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砖墁铺。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著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执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执长兵器。他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一号坑共有27个探方,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一号坑东端以北20米是二号坑,它是由4个单元内的4个不同兵种构成的一个曲尺形军阵,面积6000平方米,估计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兵马和鞍马近500多匹。第一单元即俑坑东边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组成的小方阵。第二单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过洞,是由64乘驷马战车组成的方阵,每乘战车有军士俑三件。第三单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过洞,是由19乘战车和100余件随车徒手兵俑组成的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过洞,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功能守,自我保护力强,反应快速。二号坑的四个单元中就有三个布有车兵,战车占到整个军阵面积的半数以上,证明在秦代车兵仍为作战的主要力量。木质战车因为年久已朽,但车辕、轮等却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尚存在。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它的东边是一条长11.2米,宽3.7米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车马房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共出土陶俑64件。这些陶俑的编组排列与一、二号坑不同。一、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排列。三号坑内武士俑所持兵器也与一、二号坑内武士俑不同。后者配备的有长射程的弓弩,近距离格斗的矛、戈、钺、剑等,而三号坑内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 殳。铜 殳在秦代是一种专门用于仪仗的兵器,在北厢房内还发现有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祷战活动的场所。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
    在我国,陶俑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但那时制作的陶俑体形较小,火候低,制作粗率。而秦兵马俑不仅形体高大,而且制作精细,造型准确,工艺水平极高。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按照发现的顺序,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当时皆被埋在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个木椁装着。出土时,因木椁腐朽,土层塌陷,两辆铜车马都残破严重,其中二号铜车马已碎成1,555片,经过考古工作者和各方面专家两年半细心艰苦的修复,二号铜车马于1983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展出,一号铜车马也于1988年正式展出。
    这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呈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应为古代的“高车”。二号车叫“安车”,分为前御室和后乘室。两室之间隔以车墙。赶车的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乘室前面及左右两侧有三个车窗,后面留门,门窗都可以灵活启闭,窗上的小孔可以调节空气,从中外望。车上有椭圆形伞状车盖。此车通体施以白色为底色的彩绘,二号车配有1,500余件金银构件和饰物,显得华丽富贵。它可能是供秦始皇灵魂出游时乘坐的。一号车上配备有弓弩、箭头、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这说明此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的安全的。
    铜车马是我国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的出土,为考证秦代冶金技术、车辆结构、工艺造型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21 18:21 10 只看该作者
云淡风轻.夕阳闲 发表于 2007-10-17 20:15 唐昭陵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礼泉县城东北20 ... ...

遗憾了,去几次西安都没去昭陵看看,下次补上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