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072

主题

再登长白山望天鹅

[复制链接] 查看:2763 | 回复:8
发表于 2007-10-21 21:1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走过阳光明媚的春天,度过山花烂漫的夏天,在2007年秋高气爽、晚秋冬初的日子,我和《大庆纵情山水》户外的9位朋友登上了望天鹅。这是我第2次登上望天鹅。我在以前的关于长白山的文章里说过,长白山是人生必登的大山之一,望天鹅是长白山的重要景区,望天鹅是我们户外运动必选的登山好线路,如果户外运动爱好者到东北,没去长白山天池、望天鹅,没去过“东方马其诺防线”二战终结地东宁要塞,实在是人生的遗憾。
我在今年7月11日在长白山大侠杜飞的带领下穿越过望天鹅,领略过长白山无限风光,站在长白山天池,你看不到长白山的远景和远眺天池的壮观景象,只有站在望天鹅山顶,你才可以看到苍茫的群山、林海茫茫,可以感受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山河壮丽。我本来在秋天的最后日子计划去圆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的梦,第4次去内蒙,去拜敖包、昭庙,喝马奶酒,吃手把肉,赏锡林九曲,看克什克腾的石林。已经准备就绪,但是就在十一前大庆的晶晶来电话,要我去长白山望天鹅,说是十一去,后来又推到十一之后。秋天去望天鹅我有许多顾虑,天冷、下雪,长白山寒冷的夜晚可不是好玩的,我们现在多数人的装备不是高山帐和羽绒睡袋。但是,晶晶是个固执的人,那种满族女真贵族格格的认真,她说去就肯定得去,在长白山林海里一旦迷路,可不是好玩的,杭州的王牌558已经失踪8天了,最后我不得不放弃去蒙古高原的计划,决定去望天鹅。既然已经决定,让我带路去望天鹅,我做了充分准备,首先是关于望天鹅线路的图上作业,其次是一切物质准备工作。
    11日晚9点我踏上了去望天鹅的旅程,上车一看是算我是10人,有5人是女的。这在户外运动登望天鹅的历史上可能是,第1次女的这么多,高兴的是其中有5人是我的老战友了。上车后我和他们的老大哥天涯客商量行车路线和穿越路线。没想到行车路线我们想的是完全一致。但是在穿越路线上我们有分歧。天涯客主张望天鹅、长松岭、红头山3山连穿,我没去过另外2座山,如果让我做向导,我真的做不了。我在7月穿越望天鹅时很省心,跟着走就行了,当时我带着指南针,杜飞两次和我核对方位。我也留心了望天鹅的方位,但是实际穿越可不是你带着GPS就能找到穿越的最佳路线,有人把243称做是神秘的243,243只不过是穿越的第1起点,那么第2穿越起点和穿越途中的修正点不对,你也找不到最佳线路,比如被我称做“小木屋路线”是驴友用GPS打点,创造的线路,但是用4天时间。杜飞线路用3天时间,用最短时间,走最安全的路,看最美丽的风光才是我们户外穿越追求的境界。经过讨论由于时间所限只能穿越望天鹅。
    12日下午3:30,我们到达穿越的第1起点243,到达的时间太晚了,因为是秋天太阳落山的时间还有1个半小时,在天还亮的时候尽快的穿越,到天黑还能到达。但是我在林海里似乎看到了希望,因为秋天树木已经落叶,在第2转弯点的较高处,因为树木稀疏我看到了望天鹅主峰,我让天涯客打开GPS,测望天鹅,证实我的判断是对的。这时我看看表,已经是将近4点,我的反映马上是这样的速度到峰顶晚6:30前到不了。我看看罗盘,方位显示,前面的山梁是上望天鹅的最近路线,也许这条线路是最短的路,因为我在7月11日走的时候,在林海中看到了黑瞎子和野猪的粪便和脚印,这支队伍女的占一半,不宜在山下的密林久留,必须加快速度脱离密林,所以决定走这条近路。路是近,但是实在不好走,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几乎80多度的陡坡,用绳索把人吊拉上去,然后是走60—70度的陡坡,根本没有道路,经过了荆棘丛、又过了很长时间的灌木丛,走过了与丹东凤凰山老牛背相似的山脊,最后是一段很长的低矮云杉覆盖的山脊,几乎是脚踏不到地面。晶晶说,这是什么路啊,我好象是在树上走。又有人问上次你走的是这条路吗,我让天涯客再次用GPS测点,证明方向没错,我又把罗盘指向望天鹅,方位没错。但是路是真的难走,我们又用了2小时时间,但是越来越接近山顶,风就越大,寒冷饥饿,最后我和天涯客、晶晶商量怎么办,天涯客说不能再走了,于是决定在一个小山窝被风处露营,由于地方小,支上3顶帐篷已经是再没有下脚的地方了,我们决定先吃饭,由于饥饿这顿饭吃的很香,紧接着支帐篷,10个人只能是分别住进3 顶帐蓬。在帐篷里人多挤着暖和。我住进帐篷后无论如何睡不着,我那种自疚自责的情绪一直浮在心头,我一个当了20年兵的老兵,将一支队伍置于一个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地方,实在是个失误。我只是记得不能把队伍置于在野兽出没的死生之地,却把队伍置于在左右是悬崖死生之地,这里也有一个好处,野兽很难驻足,避开了野兽。我的第2个错误是不应该在天黑赶路,一旦出了危险怎么办?好不容易到了天亮,天涯客出来拍照日出,我很快出来看路线,经过观察,方向没错,用罗盘测方位也没错,再判别周围的山峰还是对的。看看没起床的其他2个帐篷,一个帐篷卡在几棵大树的树干中间有一个人登着大树睡了一宿,另一个帐篷,被绳索拦着,虽然人在帐篷里但是脚已经在空中悬着。但是大庆“纵情山水”户外的人都很乐观,还是嘻嘻哈哈的,非常乐观,没一个人埋怨。
    吃过早饭我们整理行装,继续前进。当快要到山顶时又一次发生问题,我上次上望天鹅快要到山顶时,方向和这次变化差了90度,天涯客用GPS测说是右边山头,当过特种兵的迷糊说不对,右边的山头矮,应该是左边的山头,我后悔走生路,我仔细观察山顶的地貌,左边应该是望天鹅,觉得还是迷糊说的对,到我们快到望天鹅山顶时,证明迷糊一点也不迷糊啊,他是对的,我们继续前行。到一个拐弯处,天涯客看到山下一处有一台汽车,让我拿望远镜看,我用望远镜看是小木屋,这是以前我看不到的,因为现在树叶已经落了,现在看的清楚。继续前进到了一个山梁拐弯处,我看到了望天鹅的草坡,这会儿。证实我们确实是一步弯路也没走,我们走的是望天鹅石砬子后面的路,而且是一条近路,我们终于到了望天鹅峰顶。在最高处有9月16日图们和延吉的驴友在石砬子上面留了一个矿泉水瓶子,里面有他们的留言和一元钱。我们在山上呆了2个小时,山上晴空万里,蓝天白云,远山苍茫的林海,近处山岭逶迤,黄色的落叶松还有赫色的树叶,红色的野果,往北方看去是长白山天池峰顶银灰色的山峰,要比我们7月来时更恢弘壮观。
    在望天鹅我们休息了近2个小时,补充了营养,开始向15道沟景区前进,上山难,下山更难。我挑选了尽量避开荆棘丛的路下山,但是比上次更不好走,V型峡谷里已经结冰,石头上很滑,瀑布也能看到冰。到下午4点我们终于走到了峡谷的出口,在一片比较开阔的古道上露营。当我们吃过饭,享受那成功的喜悦,那时才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这会儿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我钻进睡袋,很快睡着了,到10:30 左右,我被一种奇怪的叫声惊醒,这种叫声类似狗,但是人类接触最多的是狗,我马上辨别出那是野兽的叫声,因为我的单位曾经和动物园是一墙之隔,那时我听到过这种叫声。我仔细辨认方向,先是东山,后是西山。最后我听到东山的叫声比较近,我不得以,拿出麻雷子,点燃,声音在山谷里很响,野兽的叫声没了,又呆了一会,又叫了起来,我又一连放了4个麻雷子。还不错,后来野兽声音越来越远,第2天在伐木场,我们谈起这件事,当地人讲,那是豺,豺和狼是相近的野兽,所以称豺狼。大约0点以后我又睡着了,到凌晨3点我被冻醒了,估计当时的气温能是零下16度左右。第2天早上,我一早起来,看到天涯客比我还早,他悄悄和我说,我还得回到望天鹅山上,我的腰包落在山顶了,我问是什么东西,他说有4000多元钱,还有GPS和一些必须品。我一会背着背包反穿越回去,你们明天到243等我。我说,这样你稍等一会,大家都起来都找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你的腰包,如果没有再回去找,你反穿越回去我不同意。吃过饭,大家经过仔细查找,确认确实没有,又把大家的相机看一遍,确认丢失地点。天涯客坚持要一个人返回山顶,我坚决不同意,最后僵持不下,我提出按户外规矩办,全体表决,大家同意我的意见,由迷糊陪同天涯客轻装带水和吃的,返回山顶找东西,其他人休整。我非常佩服大庆“纵情山水”的驴友,我把他们领上一条最不好穿越的路,他们无怨言跟我走,在天涯客丢失重要东西时,他们能同意我的意见,等天涯客,迷糊这个小伙子自愿陪天涯客返回山顶。这种团队精神令我十分感动,这才是一支队伍,一支团结的坚强的队伍,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我愿意和这样的队伍走到天涯海角。几个小时后天涯客和迷糊顺利返回,吃过中饭我们上路,走出了峡谷,进入15道沟的主河道。第2天我们到伐木场露营时,吃到了我们认为是比任何时候、任何大餐都要好吃的土豆炖白菜。实际上伐木场的夜晚是最寒冷的一夜,我们的帐篷上的是霜,看不到是水。第3天我们经过望天鹅地质公园景区,走出重重叠叠的大山,我们成功的越了望天鹅,在穿越望天鹅的历史上,将永远铭刻着他们的名字:天涯客、晶晶、妖女、听雨、苞米花、山水永恒、小鱼儿、小月、迷糊。这次我们积累了望天鹅秋天穿越的经验,找了一条新线路。
发表于 2007-10-22 08:49 2 只看该作者
看来玩的很好以后我也去
发表于 2007-10-24 17:24 3 只看该作者
:)
发表于 2007-10-24 21:36 4 只看该作者
长江大哥的精彩文字又把我带回了望天鹅。期待更精彩的下一次。
发表于 2008-5-25 19:38 5 只看该作者
很想去,想再细问一下,加你QQ了,要加我啊!653734215谢谢
发表于 2008-5-26 00:39 6 只看该作者
上点照片啊---------
发表于 2008-5-31 04:20 7 只看该作者
心动不如行动
筹划起来吧!!
发表于 2008-6-17 14:24 8 只看该作者
照片才是王道...
发表于 2008-6-19 10:58 9 只看该作者
上图哈。。。吼吼坐等!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