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3564

主题

百岳朝山第三站:大云山巡礼

[复制链接] 查看:4430 | 回复:6
发表于 2007-11-21 13:17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大云山巡礼

大云山位于安宁八街乡中所东侧,这里山峦起伏,与晋宁县交界。汉语中,“大”的读音da也念作dai,所以后人也把此山称作待云山。山上有座寺,以前称“大云寺”,现在则称“待云寺”。


在八街新建的三和寺山门有明奘法师的一付对联,“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我原以为这付对联应出自已荒废的待云寺,要么纯属巧合,或者暗示着这附近原先存在着这么一座云月自在的宝刹丛林。20071117,这是我第三次探索待云寺了。


这次随行一共14个人,下午108分从上河东出发,约一个多小时就来到大云山下的山谷口。这次特意在谷口那家孤独茅舍停留专访。一位后山村放羊的姓普的老倌醉熏熏地与我谈起了待云寺的传说。


他说,以前这山上的待云寺僧众如麻,淘米的米缸水从山上流淌而下到村子都还是稠的。寺里有一次吃饭,在饭中吃到一截手指,才发现少了一个和尚。


独门独户的这家人是从昭通的永善县迁徙过来的,一家四口,靠种植包谷和土豆为生,家里还养蜂养鸡养狗。为他们全家拍照留念并送了一瓶白酒后,大家继续上路。半个多小时后,穿过密集的荆棘,大家来到了待云寺废墟。


这次又有了新的发`现,李华在茂密的紫茎泽兰中发现了待云寺残破的纪念碑。从斑驳模糊染着苔绿的石碑上依稀可辨认出这些字眼:“康熙元年”“大云山层峦叠嶂鸟道松荫”“大云禅师”“大觉禅师”“住持僧海觉”“元统元年”“亦有辨才之徒更兴法嗣”“从此灵山著色”“经始于乾隆乙巳岁十一”等。也许非要把两截断碑合二为一,进行精细碑拓,才能推知该寺建寺历史概要。或者查考《安宁文史资料》第四辑王家弼写的《大云山与大云寺传说》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故事吧。


现在我们大略知道该寺始建于清朝,一位弃官不做出家为僧的和尚选定了大云山,在此修建了大云寺。该寺与晋宁县晋城的盘龙寺同属一禅宗法脉,当时僧众盈门,香火旺盛,三教合一,人才济济。不知何年,逐渐衰败,寺僧寥寥,疏于管理,苗人屡拆,檩梁砖石,尽皆被盗。大云寺气术已尽,渐废于历史的云烟之中。


想当年,那位大德高僧扬手一把菜籽,随风洒满整个大云山岭,法力殊胜,震惊乡野。于是宝刹从无到有,门徒如云,如今“便断碣残碑,只付与苍烟落照”,正应验了佛家四大皆空的思想,一切事物都有“成住坏空”的过程,即便是我们的生命最终也得要交还给自然。那废墟堆中的那棵桂花树,才是历史最好的见证者。它目睹了兴盛衰亡的这一切,每年花开花落无人知晓,它的清香仅留给那找对时节的孤独探访者,仿佛在诉说佛的妙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那土坯、那础石、那残碑、那桂树,都是属于那山的。站在废墟堆旁的我们,在凭吊怀古之后,该怎样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呢?
   
       离开大云寺遗址,我们爬上大云山,沿山岭大道豪迈地行走,这是一天最开心的时候!下山时,大家迎着灿烂的夕阳,争相为村姑挑柴禾,快乐是如此之简单啊!



黑风老妖孔云峰

2007-11-21/11
21分鹤居

[ 本帖最后由 黑风老妖 于 2007-11-21 13:27 编辑 ]

ddd004.jpg

ddd003.jpg

ddd016.jpg

ddd009.jpg

ddd012.jpg

ddd022.jpg

发表于 2007-11-21 13:46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岭岩羊 于 2015-3-10 00:35 编辑

那个大石板是纪念碑么  看着像圆的  呵呵  春风得意

发表于 2007-11-21 14:16 3 只看该作者
哈哈,那里都有“黑风”的脚印:)
发表于 2007-11-21 15:21 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风云雷电 于 2007-11-21 13:46 发表 那个大石板是纪念碑么  看着像圆的  呵呵  春风得意



墓碑?
发表于 2007-11-21 23:10 5 只看该作者
虾米墓哦?
发表于 2007-11-26 20:05 6 只看该作者
太好玩啦!
发表于 2013-9-29 13:41 7 只看该作者
顶贴...................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