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40088

主题

8月28日登对桩石——山就是山

[复制链接] 查看:2960 | 回复:7
发表于 2011-8-31 22:08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对桩石,四面环山,中间为小盆地,占地约15平方公里,位于鞍山市区东南15公里处的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这里系千山山脉、千朵莲花山南麓,以峰秀、石峭、谷幽、松奇、花盛而著称,四季景色各异。

  这里几千年前的名字叫葫芦峪,又因有卧佛而改名卧佛峪。后因南北两座山峰上各竖立一石柱遥遥相对,故称其为上对桩和下对桩,山下的两个自然村落也因此得名上对桩石和下对桩石。2003年行政区划合并,上、下对桩石统称为对桩石村。对桩石村还因盛产南果梨而闻名,南果梨祖树就在该村。

  对桩石风景区最壮美的景观,当属后山上的“锅鼎石”。自从有了这个村子,“锅鼎石”就坐落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绿树环抱的高山之巅,有五、六块圆形大石堆在一起,其中三块大石支起一块扁形巨石。由于大石垒叠如锅鼎,故称之为“锅鼎石”。沿着崎岖的山坡步行20多分钟,到达山顶。可见这几块大石每块都有两层楼高,而顶端扁石上足可站十余人。“锅鼎石”下有多处空隙,虽陡峭,但能容人通过。“锅鼎石”四周树木茂密,其间常有松鼠和喜鹊出没。登上顶石眺望,山下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对桩石风景区以她那源远流长的南果文化为依托、山青景美石秀为内容,具有极其巨大的商业旅游开发价值。她以独特的风韵、小巧玲珑的英姿让八方来客流连忘返。

    对桩石有一著名的天然奇观——冰洞,冰洞温度长年保持在0℃-10℃。即使在夏季,洞内也结冰,有时流出的水中还带冰碴。据大孤山镇有关人士介绍,洞内水质清澈,还有珍贵的娃娃鱼游弋。冰洞绝对是盛夏避暑的好去处,不过别忘了要穿棉衣!

    8月28日,我跟随结伴而行户外群一起有幸攀登了这座传说中的险峰,开始心理有些忐忑,毕竟一个夏天没怎么爬山了,对于连续攀爬5个小时的山,心理真的没底,但是对山的眷恋,对户外的渴望,让我无法拒绝这次绝好的出行,于是在28日的清晨,我们顶着雾气,开始了一日的行程。

车行一路,可可谓是路途坎坷,修路让我们兜了很大一圈,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依然没有减轻我们的渴望,在旅程的一半,听雪飘姐说,我们新加入了一个伙伴,据说是叫110的,一路自驾追了上来,我不得不佩服这位仁兄对户外的渴望啊。一路欢声笑语,我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也对这个群体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次穿越,让我感觉一定是一次不同的经历,一次新的挑战。

    下车后,我们在一个商店门口集合,大家整理了行装,在此等待其他人的到来,闲暇无事,举目四望,忽然发现对面的山上有一组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奇形怪石。仔细辨认,我想那就是传说中的“锅鼎石”吧,别说样子真的是有如锅鼎,我不得惊叹大自然的伟大,是何种力量将这些大石垒砌而成。望着满山的奇石我的内心不由得有一种莫名的向往,也许这里就是心灵的归属。在短暂的行装整理过程中,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雪花姐”。看上去,雪花姐属于那种和蔼可亲的类型,让人没有那种拘束感。在雪飘和彪子的带领下,我们的队伍中午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初始上山,我们并没有觉得如何的劳累,没有登山那种初期的疲劳感,一路攀行,虽然山路险阻,但是在大家融洽的欢声笑语中,居然顺利的登上了第一座顶峰,望着高大巍峨的巨石,让我们感觉到人类的渺小,我们总是在幻想着征服大自然,可是当我们真正的融入大自然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人类是何其的渺小。几层楼高的巨石横担于山间,不滚落,不动摇,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屹立于群山,就像这居住在这里的村名,千百年,不论贫穷困苦,都不成离开自己的家园,因为那里是他们的根,是他们无法离去的根。巍峨的巨石,或两两相依,或几块而一组,形态各异,群山被绿树所笼罩,那恶毒的日头也只能望山而兴叹了。在茂密的林间穿行,彪子一路领队,雪飘姐井井有条的组织,让这只队伍在相互间的帮助下,在相互间的团结中,一路稳稳前行,这样的感觉让人没有了任何的危险感,因为在你的身边总是有一种可以依赖的感觉。在山巅间穿行,我们终于来到了第一桩石,在这里,我们进行了短暂的停留,因为在这里已经聚集了另一个团队的人,望着高高的巨石,山顶一个人拿着绳索帮助其他人登顶,人站在巨石之上,无法看清人的面孔,举头仰望,似乎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望着那高高的山顶,我实在没有那份勇气去攀登,不是我不喜欢,其实我十分喜欢攀登的感觉,只是,对于未知的路途,我想我还是保留一些体力吧。在对桩石处,给月亮和雪花姐拍了几张留影,耳边一直传来领队的呼喊,他们怕队伍混乱,有的人会跟着另一个队伍走错路线,于是我在忙乱中照了几张照片后,就飞快的转身跟着领队回转,继续我们今天的旅程了,也许是越怕什么,越会发生什么吧,在我们刚走没多远,我就发现月亮和雪花姐丢了,在身后的呼喊声中,我知道,看来两位姐姐一定是跟错队伍了,在雪飘姐和收队的寻找下,我们终于把这两个人找了回来,总算是有惊无险啊,不过想想,在如此负责的领队带领下,我想就算是走丢了,也会找到的。一段小插曲后,我们疾行终于赶上了前行的队伍。雪花姐视乎为了刚才耽误时间而有点自责吧,居然没有休息就一路前行的追上了前面的队伍。在这里,山路已经不能说是路了,我们几乎是在山石之间穿行,没有泥土的小路,到处都是巨大的山石,大家小心的等着脚下的巨石坡面,抓着树枝,行进在山间,一路攀登,就在快要登顶的时候,雪花姐和另一个姐姐居然发生了中暑的现象,这无疑给收队郭二大哥一个考验了,郭二大哥并没有任何的焦急,不停的安抚着雪花姐,让她们好好休息,切莫着急,一边联系前面的彪子,告诉他们放慢速度。雪飘姐也放慢了速度等着我们这支队伍。在经过短暂的休息,两位姐姐似乎有了些许力气,于是月亮拿起了雪花姐的背包,大家开始缓缓行进,最终大家终于追赶上了雪飘姐,大家在山顶的巨石间进行了短暂的休息。听着他们的闲聊,我站在巨石之顶,举目四望,群山之间巨石林立,一人高的绿树在山间是那么的矮小,穿行的登山者,如果不是呼喊都无法发现行人的踪迹,高山、绿树、白云,奇形的巨石,多变的云彩,在高山之巅,行成了一副水墨搬的山水画。远处是鞍山这座老城,高楼大厦和群山相比,是那么的渺小,望着城市的高楼,我不由得有一种,一览群山小的感觉。站在山巅,我突然明白了,我此行的目的,我是来看风景的,把这大自然的美刻画在记忆深处,把大自然的情,留在心灵深处。

    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我们一点也不会感到孤独,茂密的丛林,不知名的小花,一直绵延陪伴,听不到鸟叫声,却能感受到绿叶在脸上轻抚,没有水声,却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翻过了一座山,我们已经与大部队分开行进了,穿过了一条小溪,来到了一个片梨园处,这里到处是南国梨,虽然还么有熟透,但是看着诱人的果实,让人总是忍不住采摘几个来充实一下自己的嘴馋。在收队的统一指挥下,大家暂时在这里进行的短暂的午餐,饭后大家躺在梨树下,望着烈日,听着风声,感受着大自然美妙的音乐。望着路边那白色的野花,不禁感叹,虽然没有天女花的圣洁,但是那一朵朵盛开的野花,却有着它的淡雅,平凡不失圣洁,洁白不失靓丽。望着天空飘过的白云,听着微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感受着身下巨石的温暖,看着眼前那一簇簇绿色的果实,这一刻,我感觉到宁静,望着满山的奇石,我想寻找着那些网上登载的一座座奇石,但是看着他们我不知道哪个是他们的名字,一座座奇石在山巅耸立,我忽然感到,其实知不知道名字又如何,人们总是习惯将自己的主观思想加载进山中,给这座山取名,给那座石命名。其实山就是山,不管你给它起了多么好听的名字,总归它依然还得叫山。不管它千奇百态,它依然是山。它就矗立在那里,经历着风雨,穿梭于历史的长河,见证了人间冷暖。其实对于山来讲,我们就是一个过客。就像这一片梨园,今年果似去年好,明年知与谁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管是葫芦峪,还是卧石峪。不管是上对桩,还是下对桩。它依然屹立在那里,不会因为名字的改变而改变。不会因为过客的改变的改变。山就是山,不管你怎么看,它就是山,从不同的角度看着群山,也许我们感觉山在变,其实,它没变,变的只是你我的心。

    山就是山,他永远不会属于任何一个人,山就是山,我们的生命中不会只有一座高山,但是不管我们如何的攀登,山就是山,山就在我们脚下,一次次得穿越,一次次得劳累,山依然那是山。我们依然是过客。一个一生都在追求生命的真谛的过客。

    乌云在天空徘徊,彪子一声呼喊,我们结束了此次的出行。大家在欢乐中前行,踏着泥土的芳香,踏上了规程。对桩石,又一次难忘的行程。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9-1 07:37 2 只看该作者
好片.好人.好地方。
发表于 2011-9-1 08:33 3 只看该作者
好地方,视频制作的很棒
发表于 2011-9-1 15:56 4 只看该作者
文字记录很详细~~~~~~~~~~~~~·
发表于 2011-9-1 18:41 5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活动。
发表于 2011-9-2 11:26 6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的夸奖,标题忘记标明是盘锦户外了
发表于 2011-9-3 15:04 7 只看该作者
文笔不错。祝展鸿走的更远。
发表于 2011-9-3 15:41 8 只看该作者
是盘锦结伴而行,而非展鸿户外,两者区之!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