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驳谬论---某TB 关于羽绒的胡扯概念--我服了--亲,忽悠就不能专业点

[复制链接] 查看:20434 | 回复:108
发表于 2011-9-5 00:23 41 只看该作者
呵呵,那可能是我排汗量大,冬天睡袋头面部、胸部、脚部都有不少凝水,搓板垫的凹槽里也全是水珠。
发表于 2011-9-5 01:38 42 只看该作者
北地烛火 发表于 2011-9-5 00:23 呵呵,那可能是我排汗量大,冬天睡袋头面部、胸部、脚部都有不少凝水,搓板垫的凹槽里也全是水珠。 ...
呵呵,那可能是我排汗量大,冬天睡袋头面部、胸部、脚部都有不少凝水,搓板垫的凹槽里也全是水珠。

呼吸凝水是最高的,有个因素是呼吸大量水蒸气,与外部冷空气快速融合降温形成凝水。

而毛孔散发的汗因其主要是缓慢释放的水蒸气,同时因睡袋内部(羽绒间)温度并未下降到过低温度(过低温度人体自己会控制出汗量)会均匀释放到空气中。

但是因为是均匀释放,并不会对局部羽绒有强烈的作用。长期积累会造成睡袋蓬松度下降的问题。

(这就要说必须翻过来暴晒,而不是阴干,因为长期积累意味着持续许多天的户外运动,而这里能提供暴晒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阴干的话,来不及)


这时候就必须考虑外部进水的问题。

前面说了,人体散发的水气中,呼吸占了大头,出汗小头(尿炕不算)。而出汗是会随着温度而调节的,但是呼吸不会调节。
这时候,汗水会均匀的散布在整个睡袋内部空间,并随着体温蒸发逐渐散发到空气中。

汗水不会滋滋的冒,所以不会有部分睡袋过分的受潮而严重损失蓬松度降低保暖性到危险状态。

这时候就要看主要矛盾了。----外部水滴

更加明确的说,就是结露的水滴。

结露的水滴可以在一瞬间波坏某地区的羽绒蓬松。形成冷点

冷点的危害大家心知肚明,就不多解释了。

主要会形成水滴的部分就在外账内凝结水。

前面说了,24小时人体散发水气足足有1升,主要是呼吸。 那么,呼吸产生的水就会凝结在外账上,并顺着外账延伸流到帐篷最低端,通常就是睡袋脚部。

这时候还包括做饭的水气,燃料,空气中原有的水分,融化的外账雪水生化的水气。

这时候,即使只有几毫升的凝结水,集中滴落在面料上,都会造成冷点。而且很难依靠体温烘干粘黏的绒丝。

必须解决主要矛盾。

所以,防钻绒涂层面料和高海拔睡袋的防水面料就变得比较具有现实意义。(至于使用GTX或者EVENT,就是锦上添花了)

但是这些问题多出在超轻设计以及高海拔产品中。



发表于 2011-9-5 01:54 43 只看该作者
johnlubao 发表于 2011-9-4 02:28 装备版这么多年了,讨论问题的水平不仅没长,反而还降了不少。现在亮骚,鉴定,装B是主题东西算是见了不 ... ...
johnlubao 应该说汗气的问题还是有的,否则也不会有VBL(Vapour Barrier Liner)这类东西

这个概念没听过。(也许是英文太差,只能看翻译的中文资料)。

但是应该是有类似的说法的,也就是睡袋不能压胶,使用隐形车线工艺完成立衬缝合,防水渗入和针孔钻绒。

应该也是为解决首要矛盾--外部渗水 而采取的折衷办法。

另外,关于呼吸水气凝结,这方面可以参照通常没有睡袋带毛帽口,而采取棉帽口的方式(某品牌胡勒乱设计就不说了)。

另外,某石采用 夹克帽 为超轻睡袋设计也是有这方面因素在的。


驳谬论---某TB 关于羽绒的胡扯概念--我服了--亲,忽悠就不能专业点 驳谬论---某TB 关于羽绒的胡扯概念--我服了--亲,忽悠就不能专业点
发表于 2011-9-5 01:58 44 只看该作者
johnlubao 发表于 2011-9-4 02:28 装备版这么多年了,讨论问题的水平不仅没长,反而还降了不少。现在亮骚,鉴定,装B是主题东西算是见了不 ... ...

呼吸作用水气凝结此图极明显

老马~~~

驳谬论---某TB 关于羽绒的胡扯概念--我服了--亲,忽悠就不能专业点
发表于 2011-9-5 02:01 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ohnlubao 于 2011-9-5 02:04 编辑

回复 梧桐的灰烬 的帖子

One of the well-known dangers which comes with time spent in extreme cold can be moisture coming off the body and getting trapped in the insulation of your clothing or sleeping bag. And it's not just when you're sweating. Insensible perspiration is always coming off the skin and in time amounts to a considerable volume of water.

The resulting damp insulation is much less efficient and makes you feel cold when the moisture starts to evaporate. But worse than this, the freeze-point is often in the middle of the insulation and the build-up of ice progressively reduces warmth and adds weight.

These days polar explorers and high altitude mountaineers often use VBL's (Vapour Barrier Liners) to minimise this problem. A non-breathable layer inside the main insulation traps the escaping moisture, so that the insulation stays dry and ice free.

The downside to VBL's is that they can feel clammy. But if used with wicking thermal underwear inside (or a pair of socks in the case of VBL socks), the discomfort is slight and more than outweighed by the increase in overall warmth and efficiency.

懒得翻译了,可以自己用GOOGLE翻译看看。这类东西国内听说过的人估计很少,但的的确确存在。 Western Mountaineering和PHD等这类小厂都有相关的产品~~~~~
发表于 2011-9-5 02:16 46 只看该作者
johnlubao 发表于 2011-9-5 02:01 回复 梧桐的灰烬 的帖子One of the well-known dangers which comes with time spent in ext ...

你说这个就明白了,简单说,一层无纺衬或者类似的东西。

内森那家伙 还曾经用过极薄的P棉来代替这个。

简单说原理。

水气透过羽绒空间,直透到睡袋面料,并凝结在内表面,从而打湿羽绒。 那么,在内表面与羽绒之间做已成衬里,当水蒸气凝结在内表面的时候,衬里就会吸附水珠。从而使水珠不会打湿羽绒。

某石样品间有类似的东西,使用P棉来代替无纺衬。

这设计目前在某石工厂生产线上的产品中,没有使用的,(比如MHW等等)。除了小三厂,大概没几个会用吧。

这层衬里还有个作用就是进一步防抓绒,不过其实是瞎掰。 会严重塌陷的是95+,900+的绒。 那面料钻就会弱。
发表于 2011-9-5 02:20 47 只看该作者
johnlubao 发表于 2011-9-5 02:01 回复 梧桐的灰烬 的帖子One of the well-known dangers which comes with time spent in ext ...

另,这个做法和轻量化相背离。可能是没被大厂采用的一个因素
发表于 2011-9-5 02:24 4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梧桐的灰烬 的帖子

国外厂商做VBL一般都是做成独立的产品,而不是与睡袋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提高灵活性,毕竟VBL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

PHD的VBL
驳谬论---某TB 关于羽绒的胡扯概念--我服了--亲,忽悠就不能专业点


WM的VBL
驳谬论---某TB 关于羽绒的胡扯概念--我服了--亲,忽悠就不能专业点
发表于 2011-9-5 02:29 49 只看该作者

梧桐的灰烬 发表于 2011-9-5 02:20 另,这个做法和轻量化相背离。可能是没被大厂采用的一个因素

个人认为在现阶段,如果真是到了需要使用VBL的环境,轻量化的概念已经大大被弱化了,试想极地和高海拔环境里,即使没有VBL,你的个人物资可能就有几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那么区区几百克的重量在这个基数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 大厂之所以不用,是因为这个市场实在是太小了,一年估计也卖不出去多少。
发表于 2011-9-5 02:30 50 只看该作者
thelegendof1900 发表于 2011-9-4 02:05 这个沙发 坐的很舒坦。。。学习了

DRYLOFT 似乎 因为重的原因 很少被采用了。

实际上,目前大部分睡袋面料防水只有2000 透气做的很高,只是不很讲究数据而已。

超轻的防绒涂层透气更高,(你吹个事事)

不知道DRYLOFT是否还有新一代产品。从现在看,其特性已经不占优势了。

另外,DRYLOFT也不能太强的减少汗水凝结于面料内表面的问题(温度差,纤维吸附)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