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1727

主题

装备轻便化的概念,渊源,趋势及其他 [组图]

[复制链接] 查看:5816 | 回复:29
发表于 2005-5-12 16:5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1. 装备轻便化之概念<br /><br />    我们经常看到GG们背着硕大的背包,哼哧哼哧地从我们面前走过。夕阳下望过去留给我们一个孤独的剪影。实际上,我常常在想是否我们电影看的太多?以至在想到户外的时候,我们常常和一个巨大的可以完全把人覆盖的背包联想在一起。沉重的背包不仅拖慢了你的脚步,疲惫了你的双眼,更为严重的是,它造成了你的依赖。<br /><br />    你把任何东西都塞到背包里,试图应付所有的状况。而你的装备你从来不曾深入了解他们,也没有想过怎么优化和组合他们,你只是想当然地把他们全塞到背包里面,而不管你要去干什么。然后,你绝望地躺在满满的背包面前,痛苦地思考也许你需要一个更大的80L的大包,不,也许要100L?幸运的是,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他们背包的重量。并开始做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br /><br />    怎么才算轻量化?这很难量化,所从事的活动不同需要的装备也大不一样。一般的山野穿越所需的装备也许只要5KG,但进行登山可能会达到20KG,因为携带了绳索,主锁,快挂,8字,冰锥,雪锥,岩锥等大量技术器材。但是,我们可以如下考虑,装备的轻量化有两个方面:<br /><br />    A.Enough的原则,保证必要功能的情况下携带尽量少的装备。这一原则取决于你的经验。<br /><br />    B.Lighter的原则,同样功能的装备携带更轻的那个。这一原则取决于你的钱包。<br /><br />    所以,我们说在从事的户外活动中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携带尽量少,尽量轻的装备的意图和实践,就是装备的轻量化。Enough&amp;lighter 的结果会导致 LIGHT&amp;FAST。<br /><br />    2. 装备轻便化的渊源<br /><br />    装备轻便化并不是新鲜的东西1884年著名的户外爱好者George W. Sears 发表了Woodcraft一书,书中写道:轻量化,越轻越好,这可以使你用最简单的东西得到健康,舒适,和快乐。在他的装备列表中包括一个背包,一个睡袋,一个帐篷,短斧,垃圾袋,炒锅,渔具,衣服和两天的食物。这一切只重8KG不到。然后,上个世纪50年代。<br /><br />    著名的Emma ,Gatewood奶奶,ULTRALIGHT的先知和圣母在60多岁高龄的时候独自穿越2000多英里长的Appalachian山脉,而她所携带的装备和食物不到10KG。她穿着帆布鞋,披着用来做地席的雨披,用一块塑料布来搭帐篷,用军用毛毯代替睡袋,她还携带有毛线衣,夹克,急救包,瑞士军刀,一个小锅,针线,肥皂,毛巾。<br /><br />实际上她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背包,只是个自己缝制的单肩驮负的大袋子。Emma的事迹使她成为了所有ULTRALIGHTER的偶像。<br /><br />    接着,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Ann 和 Myron Sutton 发表了The Applachian Trail: Wilderness on the Doorstep一书,他们在书中这么说,“对一个旅行者的经验的最好测试是他的背包。大量负重的初哥经常在山野中使自己疲惫不堪并留下汗水和泪水。老手会遵循轻便的原则,他是一个旅行者而不是驼畜,老手的标志是只带足够的东西而不是所有的东西。他的秘密在于尽可能控制装备和食物的重量。”然后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MOONSTONE的创建者Fred Williams背着不到8KG的包用4天半时间横跨俄勒冈州的Three Sisters荒原。<br /><br />    而在90年代的时候,Ray Jardine做为一个PCT THRU HIKE的爱好者和ULTRALIGHT的信徒,写出了堪称ULTRALIGHT的圣经的里程碑式的指南:Beyond backpacking.。这本书极大促进了ULTRALIGHT 运动的发展,RAY在书中彻底颠覆了我们的一些户外观念,他写到:Excuse me, but just about everything youve been doing up til now is wrong.RAY只用5KG不到的重量穿越2600多英里,他那种变态方式被称为著名的RAY WAY。RAY的那种HIKING方式尽量依赖环境而不是装备,这需要对自然环境的充分掌握和非常高的户外技巧。RAY JARDINE的ULTRALIGHT的理念深深影响了户外装备界。如同EMMA Gatewood,RAY JADINE在ULTRALIGHT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br /><br />    在户外装备轻便化的浪潮中,有两个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是ALPS式登山,一个是THRU-HIKE。ALPS式登山是需要携带所有装备一次性登顶并返回的登山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你无法象蚂蚁搬家一样把东西从一个营地依次搬到另一个营地。这就必须严肃考虑装备的负荷。比如帐篷选用单层的,甚至使用露营袋。THRU-HIKE是在美国盛行的一种连续长途穿越。主要有三条路线,一是长达2000英里的从缅因州到乔治亚州的阿巴拉挈亚山脉的路线。一条是长2600英里的主要沿着西海岸的Pacific Crest Trail。还有一条是3100英里的Continental Divide Trail。<br /><br />    这个运动从上个世纪的30年代开始,许许多多的美国户外爱好者投入到这个运动中,由于穿越的持续时间长,为了最大限度保持体力,对装备的重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两个户外运动的发展使ULTRALIGHT的理念越来越盛行,许多的阿尔卑斯爱好者和THRU-HIKER自己制作,改进ULTRALIGHT装备,同时也促进了许多的户外装备厂家投入研发,生产ULTRALIGHT装备。在许多品牌的产品线下面开始出现专门的ULTRALIGHT系列产品。甚至出现专门生产ULTRALIGHT装备的户外商家。<br /><br />    3. 装备轻便化的趋势<br /><br />    在装备的轻便化浪潮中,得益于科技的进步,我们手上的装备越来越轻。我们来看看各类装备在轻便化中是如何考虑的。<br /><br />    A.背包的去金属化<br /><br />    首先是背包。背包的重量正常情况下要达到2-3KG以上。而其重量的很大一块是其背负系统中的金属框架。所以轻便化的背包首先考虑的是去除或者部分去除金属支架,采用工程塑料代替。而面料,则由高强度的500D的换成较低强度的220D甚至更低强度的30D面料。采用超轻的硅化处理的面料并采用非金属的软背负是轻便化背包的显著特点和趋势。<br /><br /><br />    B.露营系统的简单化<br /><br />    在露营装备中,帐篷采用超轻金属杆,或者减少支点还有采用低强度面料固然可以降低重量。将普通的双层结构改成单层更能非常显著地在重量方面占优。目前BD的FIRSTLIGHT的FREE STANDING帐篷做到1.2KG已经接近极限。从装备本身的层面来讲,这够好的了。但是,从露营技术上说,这还不够。露营系统要轻便化,必须考虑新的思维方式。TARP – 天幕自然就进入我们的视野。露营系统简单化的结果导致TARP和BIVY – 露营袋的推广。而这两者的一个混合物,TARP TENT也应运而生。TARP技术是户外的一项高难度技术。<br /><br />    C.防潮垫的便携化<br /><br />    防潮垫的压缩体积和重量非常受关注。自充气垫的压缩体积越来越小,重量也越来越轻。而ULTRALIGHT认为这可能还不够,他们需要它完全不占体积。可折叠的泡沫防潮垫会成为他们的一个重要选择,因为在折叠后可以考虑使它成为背包的背部支撑。<br /><br />    D.服装的一体化<br /><br />    服装分层的概念被颠覆。SOFTSHELL的出现使防风防水层和保暖层结合在一起,这有效降低了重量,也减少了携带体积。而ZIP-SHIRT的出现又使内衣层和保暖层结合在一起。虽然目前SOFTSHELL和ZIP-SHIRT不一定能让人满意,但它们代表了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向。未来的服装其功能的一体化趋势将会越来越强。<br /><br />    E.炊具的钛化<br /><br />    炊具的重量很可观,但采用钛金属后会大不相同。随着钛工业的发展,为钛金属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可能。钛的导热性能和强度都非常好,重要的是,同时它还很轻。<br /><br />    炊具采用钛金属是ULTRALIGHTER的一个福音。<br /><br />    4.各大厂家轻便装备剖析<br /><br />    A.背包<br /><br />    下面这个是出自国际大厂Gregory的G PACK, <br /><br /><img src='https://image.8264.com/portal/photo/200505/20050512020547.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br />M码,容量48L,重 1.2KG。采用超轻的30D 的G FABRIC面料,背负是一根7001-T6铝竿结合FOAM-X纤维背板。背板可移除,重量可再减少255G。背包包体大量采用网袋,可弹性增加装载容积而不至牺牲自重。出于使结构简单化并降低重量,其肩带和腰带固定不可调。好象,这样的背包已经能满足轻便者的要求了。我们已经注意到大厂家推出的轻便背包的特点,那就是超轻的高强度面料,简单的结构,其肩带和腰带通常和背包一体。网袋和绳网的大量使用,背负减少金属的含量。这样的背包,仍然只是一种充满匠气的产品。<br /><br />做为一个ULTRALIGHTER,他可能会选用下面的东西。Gossamer Gear的 G4 ULTRALIGHT PACK<br /><img src='https://image.8264.com/portal/photo/200505/20050512020506.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br />容量50L,重500G。采用70D RIPSTOP尼龙,加固处采用210D双层尼龙。G4可以说是ULTRALIGHT背包的鼻祖。20世纪90年代,其设计者Glen Van Peski在接受RAY JADENI的ULTRALIGHT理念后经过不断实践,终于给自己缝制了一个满意的背包。那就是G4。GLEN把这个背包的制作方法公布于众,偶尔有兴致了也应来信者要求制作背包。但后来定单源源不断,厌倦的GLEN终于投资做了个公司生产这种背包。这款背包的原则是多用。采用Therm-a-Rest 的Z-LITE做背垫。<br /><br /><img src='https://image.8264.com/portal/photo/200505/20050512020522.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br />肩带和腰带中间是空的可以让你在里面放臭袜子甚至是衣服。<br /><br /><img src='https://image.8264.com/portal/photo/200505/20050512020536.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br /> 包体在你需要的时候可以用来做睡袋。总而言之,尽量使你的每一样东西都处于利用状态。这是款充满创意的背包,以至在今天看到的所有ULTRALIGHT背包上,都有着G4的影子。<br /><br />    B.帐篷<br /><br />    Big Agnes推出SEEDHOUSE的时候,的确让人眼前一亮。SEEDHOUSE ULTRALIGHT 重约1.5 KG 1.5竿,FREE STANDING这顶帐篷采用了30D RIPSTOP 尼龙并有硅脂涂层。<br /><br />    采用了一个Y型HUB,一体式收叠DAC FEATHERLITE 8.84铝杆。这里可以看到BIGAGNES为了减重所做的努力,比如30D涂硅面料,帐竿采用三支点以Y型HUB空中相接。 <br /><br /><img src='https://image.8264.com/portal/photo/200505/20050512020550.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br />但是所有这些努力Black Diamond轻松就做到了,BLACK DIAMOND FIRSTLIGHT,重约1.2KG,采用单层EPIC面料。2根Easton 7075铝杆。无门厅设计。<br /><br />    BD的FISTLIGHT可能到了超轻FREE STANDING帐篷的极至了。<br /><br />    1.2KG为业界设定了新的标准。<br /><br />    帐篷的轻便化无不在面料和竿上做文章,减少竿的总长度,采用轻的铝竿,采用超轻面料,减少总用料量。<br /><br /><img src='https://image.8264.com/portal/photo/200505/20050512020507.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但ULTRALIGHT采用的思维方式跳出了常规。下面这个是什么?TENT?TARP?BIVY?都不是,都是。这是一个混合体。只重500G左右。Six Moon Designs SOLO30D涂硅尼龙面料,无帐杆。采用树挂或者杖支的方式。加上登山杖的重量也不会超过800G。很显然,ULTRALIGHTER更倾向采用TARP TENT。但这对使用者的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r /><br /><img src='https://image.8264.com/portal/photo/200505/20050512020523.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
发表于 2005-5-12 17:35 2 只看该作者
一想到在重量上占最大比例的是包、帐篷、睡袋,偶就很痛苦,好像背着房子在山里转。
发表于 2005-5-12 18:56 3 只看该作者
不太看的懂噢<br /><br />最后一个到是轻了。可山顶来阵风不就给倒了吗?
发表于 2005-5-12 20:53 4 只看该作者
没有十全十美的&#33;
发表于 2005-5-12 23:25 5 只看该作者
把一知半解的知识强化了一下
发表于 2005-5-13 11:44 6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div class='quotetop'>QUOTE</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快乐乌鸦在2005-5-11 18:00:00说道:
<!--QuoteBegin--><div class='quotetop'>QUOTE</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梧桐的灰烬在2005-5-11 9:22:47说道:
乌鸦老大,看了你的文章,才刚刚理解了了轻便化,我尝试用自己的观点来说一说.<br /><br />&nbsp; 感觉轻便化首先是一种户外活动思想的转变.<br /><br />&nbsp; 以往的观念中,户外无非是大篷车或者森林木屋的替代,携带足够冗余,可以满足可能最大危险性的和最舒适性的要求的装备参与活动.<br /><br />&nbsp; 而轻便化,则是在满足最基本的安全保证下,以最小重量,牺牲少量舒适性和耐久性,来完成活动.当然,新技术往往在保证了最小重量的同时,提高了舒适和耐久.<br /><br />&nbsp; 我的理解是否正确,请各位前辈指正.<br />&nbsp;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 户外活动有很多种类,<br /> 轻便化有两种含义。<br /> 一种是指ULTRALIGHT户外风格。<br /> 这种强烈的风格选用超轻的装备,或者非常的方式完成活动。强调轻便快速。<br /> 另一种是指装备的发展趋势,<br /> 这种趋势和ULTRALIGHT活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br /> 使用轻便装备不一定从事ULTRALIGHT活动,<br /> 往往是新技术的采用和新设计的出现使装备在保证功能的情况下实现轻量便携。<!--QuoteEnd--></div><!--QuoteEEnd-->
发表于 2005-5-13 17:00 7 只看该作者
走过路过,顶下鸦兄的好文
发表于 2005-5-14 16:48 8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顶一个```
发表于 2005-5-14 17:28 9 只看该作者
借用小馬大大最近才剛剛發表過的一篇文章來補充一下<br />用同樣是華人的觀點和文字來看<br />表達會比較有趣一點<br /><br />本文轉貼自[台大不良牛戶外裝備板]並獲原作者:小馬授權刊登,請勿轉錄於商業或營利用途,全文如下...<br /><br />輕量化是相對的, 不是絕對的, 換言之, 某甲背了12kg上山,<br />某乙同樣狀況下只背了8kg, 你能說某甲比較不懂得輕量化嗎?<br />我不這樣認為, 我想大多數有意朝向輕量化發展的朋友們也<br />不會贊同. 原因呢? 原因跟你爬山的目的有關係&#33;<br /><br />case study,<br />目的:<br />我爬山的目的非常單純, 我喜歡山中的寧靜單純, 遼闊的視野,<br />流汗後爬上山頂, 看到美景的滿足感.<br /><br />達成目的的條件:<br />0. 短天數我只挑好天氣上山, 長天數則只要沒有豪大雨或颱風, 則風<br />   雨無阻<br />1. 我在山中不奢求山珍海味,<br />2. 睡覺時只要安全感與保暖度足夠即可,<br />3. 營地活動時絕對不能冷到發抖,<br />4. 行進間一定要安全舒適,<br />5. 我對攝影沒興趣, 但看到美景還是喜歡照個幾張,<br />   登頂後與三角點合照一張也免不了.<br /><br />用輕量化的方式來完成上列條件:<br />1. 我選擇沒有骨頭的肉, 不帶啤酒可樂, 除了幾個塑膠帶外, 決不找<br />   有多餘包裝的食材. 也盡量選擇少水或脫水食物. 此外, 選擇烹煮<br />   時間較短的料理, 可以省瓦斯, 自然瓦斯罐的重量也省下來了, 少<br />   一罐瓦斯就少250g呢~<br />2. 如果是短天數的行程, 如三四天左右, 氣象預報大概都挺準確的,<br />   為了達到[目的], 所以我不會挑選天氣不好的時候上山, 這種狀況<br />   下, 雨布(tarp)就給了我足夠的安全感. 若是每一晚住宿都有山屋,<br />   那tarp更是足夠了, 我可以很輕易的找到背風背雨的那一側來搭tarp<br />   如果是長天數的行程, 氣象預報的可信度就不夠了, 台灣又很容易<br />   下貓狗大雨, 所以我會選擇帶帳棚上山. 難道帶帳棚的人就比較不<br />   懂得輕量化嗎? 以我這個例子來說, NO, 因為此時只有帳棚才能讓<br />   我達到條件(足夠的安全感)<br />3. 嚴選所攜帶的衣服, 每一層該穿哪種衣服, 如何讓所攜帶的衣服互<br />   相搭配來應付行程中所有的狀況? 例如冬季, 我還是會選擇帶pile<br />   或是羽毛衣, 而捨棄較輕的MEC NLP, 為何? 因為我怕冷阿, 所以<br />   我只有三季上山才會用NLP, 冬季我一定要背重一點, 不然只要冷到<br />   發抖, 怎麼欣賞美景呢?<br />4. 行進間的安全舒適除了你的衣服要排汗透氣, 簡單的保暖控溫, 最<br />   重要的就是你的背包和腳下的鞋子. 雨鞋比較輕, 但是我卻無福消<br />   受, 因為我體能較差, 累的時候常常拐到踝關節, 所以我只能穿高<br />   桶登山鞋. 背包則選擇足夠支撐性又適合自己的就好了, 如果你只<br />   會背15kg以內來爬山, 那你買個能背負40kg的重量級背包作啥呢?<br />   當然, 如果你背40kg的背包就是比15kg的背包還要舒服, 那就選擇<br />   40kg的那一顆吧, 背起來比較輕比拿起來比較輕還要重要. 還有一<br />   個重要的輔助設備, 就是登山杖, 且我習慣用兩支. 這兩支登山杖<br />   對我行進的信心與舒適有重大的影響, 所以無論如何輕量化, 兩支<br />   登山杖的重量我一定不會省下來.<br />5. 我這種人最適合功能略多一點的傻瓜機了, 數位的更好, 因為我不<br />   要求影展的畫質, 但也不要把美景拍得太醜, 我也不用帶三腳架,<br />   也不用很多顆鏡頭, 相機內建的伸縮鏡頭就夠了. 我自己是用Canon<br />   S45, 說真的, 我覺得我買錯了, 這款有點太重了, 且有一半以上<br />   的功能我都用不到, 在山上, 我幾乎都使用&quot;風景&quot;的情境模式來拍攝,<br />   偶爾特殊情況使用光圈先決. 有機會我會考慮換成功能更簡單一點,<br />   畫質同等級, 重量輕很多的新款相機吧?&#33;<br /><br />抱歉一下子寫了這麼多有的沒的, 畢竟最近對板上的貢獻太低了, 實在<br />有愧版主一職. 寫了這麼一個case study, 分享給大家, 希望對大家有<br />些幫助.<br /><br />重點只有一個: 你爬山的目的何在?<br /><br />                                                           小馬<br /><br /><br />
发表于 2005-7-8 03:46 10 只看该作者
借鉴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