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8823

主题

济宁

国家地理

[复制链接] 查看:5246 | 回复:26
发表于 2012-12-16 21:2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清明上河图 于 2012-12-16 21:42 编辑

作者的序 济宁远山户外老板黄经理介绍,8264户外资料网不错,我就来了,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的放不下。我是摄影爱好者,摄影和旅行密不可分,09年出去转了一圈,写个游记,想不出什么好题目,就叫它国家地理吧,反正是沾地理的边,大家凑合着看,也算是我对8264网的一点心意。

国家地理

距去年国庆节去壶口瀑布差一个月的时间再次来到壶口,有了新的发现,水大了,而且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

200994与邹城的影友一行24人,踏上了去沙漠草原的征程。

因为要先去壶口所以我们的线路就从西安开始,此去西安要跨过河南山西两省,要一整天的时间,影友们就在车上聊天看录像打发时光,这次的交通工具比较大,空着好多座位可以放行李,连霍高速车不算多,中午在河南的巩义服务区吃午饭。

在济宁没出发前就看了当地的天气预报,说是那里未来三天要下雨,与影友老林老李紧急磋商之后认为摄影也是赌,那么就赌一把。在巩义就感到了天气闷热,要下雨的样子,希望老天来场透雨,以便第二天有个好天气,下午2点多到达河南渑池,初看这个名字就联想到了是不是与什么虫有关系,果不然经查的确有关,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这里距离西安300公里。357分到达陕西界的潼关,潼关县是陕西的东大门,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同车的影友张雪元是位诗人,到潼关勾起了他诗性大发,他写到:岭前坡头临暮风,万里黄河拐向东,谷底尽处柴门隐,山上远处酸枣红。

车子右边的黄河一直伴随着我们前行,水不小,看的出是最近下过雨的痕迹,到晚6点多,车子才开进西安市区,这时的市区正是下班高峰,艰难的到达了住宿的地方,简单用过晚饭,就去了市区的主要景点---大雁塔,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气势恢宏、古朴雄伟的唐代著名古塔。此塔是玄奘大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以示区别,人们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据介绍除了大雁塔的闻名,这里又有了新的景观那就是喷泉,在大雁塔的下方,由高向低建有多处喷泉,广场上不断传来大喇叭的声音:提醒游客和市民注意9点开始,不要靠近,连续不断的喇叭吊足了我们的胃口,到9点时各喷泉开始喷发,着实壮观,其实喷泉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西安市把大雁塔和喷泉结合起来形成一道风景,是个看点。

说是不让靠近,周围的群众早把各个水池围住了,估计有上千人,其中有不少老外来凑热闹。时隐时现的大雁塔和现代化的喷泉把广场点缀的分外好看。大约20分钟喷泉结束,周围的群众陆续散去,我们打车去了鼓楼,西安有鼓楼和钟楼有“晨钟暮鼓”之说,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五年(1740)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

现在的西安交通状况很紧张,因为这里正在修地铁,预计两年内完成,拍完夜景回宾馆,因为没有记清宾馆的位置,绕了许多冤枉路才回到宾馆。据这里的的哥介绍当地市民害怕惹事很少有人回答你的问题。

第二天一早我们又要赶路了,去壶口要400公里,且是山路,路上要走多长时间没人知道,沿途尽是崎岖的山路,倒是路边的高速公路的修建使我们的旅途不显寂寞,这使我想起了那年去西藏的路上,也是青藏铁路建设时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现代化的施工设备,使这样的环境的公路建设建起来已不在话下。到是外行人看公路的设计始终搞不明白,它怎么知道在山这边掏个洞山那边就能接的上?有的说是有一个大沙盘设计者在上面指点江山,也有的说是勘探人员实地勘察的。这对外行来说的确是个哥德巴哈猜想。

在宜川吃过饭,往壶口赶,天色渐阴,等到了那里已是下午4点多了,旅行社给了40分钟的拍照时间,显然不够,影友们手忙脚乱,这时下起了小雨,有心眼的影友带了雨伞,苦了没带的,今年的黄河水大,以至于去年站过的地方,已经是水漫金山了,上游显然拍不到理想的,下游方向一个新的大瀑布已经形成,影友老李说去年拍的彩虹今年拍个下雨的也不错。好不容易硬把影友拉上车,雨开始下大了,去延安方向还是山路弯弯,特别是下雨天气,怪不得导游老是催着走呢,司机小王很辛苦胆大心细,在雨天里把我们安全的送到延安,这让我想起了战争时期热血青年投奔延安的情景,路上再难再艰苦也要到延安。吃饭的地方在火车站附近而住的地方不在这里,但也靠近铁路,夜晚火车不断的呼啸而过,幸亏是双层玻璃,雨还在下,心情不免沉重起来。

由于早上要赶路,早饭当天晚上预先准备了,每人两个蛋两个馒头一包榨菜,雨还在下,雨点敲打在车窗上,透过车窗往外看,景色还不错,晨雾飘在山腰,这次走的是包茂高速,到榆林地带,城市的楼房,熙攘的人群一下子没了踪影,开始进入沙漠地带,一望无际,很是萧条。在路边停下车,登上一个高台,向东望去,可以看到榆林北部的镇北台,去年在镇北台下拍摄,今年换了个角度,那是一座耸立在大漠的建筑,四周荒无人烟,登楼远望,视野清晰。

下午2点到达库布奇沙漠,雨停了下来,简单吃过午饭,这里是一个人为的景点,不时有游客进进出出,这里是沙漠的边缘,向北那就是看不到头了,换上沙袜,开始进入沙漠,初登沙包,以为是堆砌出来的,但稍稍望里走,沙漠浩淼一望无际,由于刚刚下过雨,沙子的表层是湿噜噜的,而下面5厘米之下则是干燥的,远处的黑云在压着沙漠的尽头飘然而过,虽然没有太阳照在沙漠上泛出金灿灿的光芒,也没有像照片上有一支驼队缓缓而来,但赶上什么也只好将就了,当地人说,如果深入的到里面去看看,那景色绝对不一样,但像这样的旅游团队谁又会拉着你进去呢,虽然下过雨,似乎没有沙子飞扬,但嘴里面还是有细细的沙粒,换镜头也要格外小心。往里走了也就是二三里的样子,明显的感到沙漠其实很可怕,如果是探险和驴游那是要做好充分准备的,因为在这样的地方容易产生恐惧感和寂寞感,好在我们是初步的试探,一旦今后有机会,还是要往里深入的走走。

拍完沙漠,我们一行上车,赶往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是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塞外名城,原分为新、旧两城。旧城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相传是土默特蒙古部首领俺答汗及其夫人三娘子所建,初时谓之库库和屯,明廷命名为归化。新城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命名为归绥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绥远省,设归绥市。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又称召城。在晚上8点多,才进入呼市,夜色中的成吉思汗广场,那高大威猛的雕塑被灯光衬托的分外抢眼,新建的体育馆也坐落在路旁,我们在一家火锅店吃晚饭,吃的是羊肉火锅,几天来的肚子里缺油少水,今天算是补上了,这里的火锅味道的确与我们这里的不一样,是羊肉的品质以及这里的做菜的手艺,就像我们到微山吃鱼那味道就是不一样。吃过晚饭,去宾馆休息,本想拍拍呼市的夜景,但雨下的挺大,也只好放弃。

第二天一早,雨还在下,呼市的街头热闹起来,赶路的做买卖的送孩子上学的,人们按照自己的生活规律进行,那里会管站在路边焦急的看着天空的我们在想什么,车放在了汽车站里面,费了好打的劲才挤出来,冒雨去了呼市的大昭寺。

呼和浩特,这座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塞外古城,是我国北方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辖区内遍布各种历史古迹和宗教寺庙,早在明清之际就因为境内召庙(召在蒙古语里是寺庙的意思)云集,被人们雅称为召城,呼和浩特主要的召庙遗址有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大召(汉名为无量寺,蒙语意思为大庙)、席力图召(汉名为延寿寺,蒙语意为首席法座)、五塔寺、百灵庙等,另外,在呼和浩特市内还分布着红山文化、大窑文化遗址、黑城遗址、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等古代文化遗迹。

拍了一会,天晴了,庆幸我们有福气,我在寺外找了个制高点拍了大昭寺全景,呼市北面的阴山被一朵朵白云缠绕,这叫腰带云,这里真是个宝地啊。当地导游介绍说,呼市没有东北的寒冷,只感觉到有东北初冬的寒意,我追问一句:你知道为什么嘛?导游说:先生你说,我告诉她,那是因为呼市的北面是连绵不断的阴山,把寒冷阻挡在山的北面,而且从地形上看,阴山不只是一座山,而是起伏连绵,这才是呼市冬天不太冷的真正原因,我告诉她把这句介绍放到你的解说词里下次用。哈哈,开玩笑了,其实导游是知道的,只是她的介绍没有突出重点。

汽车行驶在山道上,路边饭店的招牌上这样写道: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意思是在往前走,就是大漠了,吃饭困难了,在这里这样的招牌名正言顺,因为的确如此。走了很长时间才翻过连绵的阴山,出了山口豁然开朗起来,真正进入草原了。

这里是希拉穆仁草原,应当说也是草原的边,修建的蒙古包是供游客住宿的,远不如真正牧民的原始蒙古包,这里草不多,也许是来往的游客太多,踩踏的不成样子了,牛羊基本上看不到,也许是过往的游客的惊吓,但这里吸引人的地方是附近的天鹅湖,尽管受到了附近矿上的大量用水的干扰,湖水已经不多,但从露出的痕迹看的出,这里的湖面曾经很大,即便是这样,还是吸引了大批的鸟来此觅食嬉戏,鸟太多了,一群群的飞起落下,有成万只得样子,老林的长头逮住了,从下午2点多到达湖边,老林就没停下拍摄,因为要等日落,我们几个,边拍边等,从太阳老高一直等到太阳落下,草原上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暖阳阳的,到了傍晚,气温下降,等来的晚霞不错,我感叹道,在这里拍晚霞那是全景式的,无遮无挡,不像我们在城市要被楼房和建筑物影响,尽兴的拍摄,谁也不想回去,直到天完全黑了下来,才开始往回走。回到驻地尽管饭菜凉了,但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遗憾的是没有吃到烤全羊,不是我们回来晚了,没赶上,是因为导游介绍的烤全羊价格太高了,1980元,一只20斤的羊,算了吧,遗憾就遗憾吧,总比花了钱在那里后悔来的好。晚上驻地安排了篝火晚会,唱歌的跳舞的,广东的游客撤着嗓子在喊叫,晚上住在蒙古包5个人一屋,有点冷,早上4点起床去拍日出。

拍日出的点,是头天下午看好的,在一个小山包上,山包上面有一个用石头垒砌的敖包,把它当前景,这时东边露出了一丝光亮,上面是蓝色的下面是红色的,非常的神圣,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逐渐清晰起来,我们拍完日出,草原的活动就结束了,要赶往呼市,车子的电瓶不行了,从镇上调来修理工用了好长时间才修好,从呼市到平遥要下高速走山路,很不好走,在一个叫山阴的县城重新上了高速,夜里1点多,才到平遥,住的地方离平遥县城的城门不远,第二天早上起雾了,我6点多去拍了雾中的平遥城,平遥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现在的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19971231日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初看平遥感觉和我省的周村有些相似,但规模要比周村大了许多,县城内也是被许多商铺做买卖的占领了,商业味道很浓,想必当年是当年繁荣的再现。去的时候网上介绍这里的牛肉很好吃,以为是当地的炒作,但到了那里李哥买了一斤尝尝,味道的确不一样,平遥牛肉,制作历史悠久,加工工艺独特。其成品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醇香可口,营养丰富。

当年老慈逃难时还对平遥的牛肉赞不绝口呢,想那时慈禧也是赶路饿了,逮什么吃都是好的,但大批的平遥牛肉上到街面难免鱼龙混杂,难辨真伪了。反正到了地方尝尝也就死心了。就这么一上午在县城里转悠着拍拍,时间也差不多了,在县城的家庭式旅馆里耗得时间比较长,旅馆都是古建筑,里面的空调电视那是现代的,总体感觉住在这里很宁静很怀旧,遇到不少来旅馆看房子的,因为距离09年平遥国际摄影展的19号没几天了,到时房源肯定很紧张,所以预先订房,平遥因古城而闻名又因摄影展更加闻名。

出的城来,感觉当年的山西人真有钱,现在的山西人更有钱,晋商票号煤窑这些有钱的字眼和山西人是密不可分啊。现在说什么深圳广东大上海,当年谁会想到在山西那个穷山窝里会支撑起中国的金融大市场呢。我们这里的孔府孔庙孟府孟庙那是沾了圣人的光,属国家行为,个人拿一点,国家拿大头,而山西晋商的房子,论规模论质地那一点也不必这里差,不过话说回来,人家是关上门享清福,而孔家孟家那是要迎来送往,天天要接待,上至皇上大臣下至大小官员,现在的地方官员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要做好接待工作。因为人家是冲着圣人来的,圣人当地的官员要有模有样才不失礼节。

写下这篇游记,是做个小结,走马观花的转了一圈,行程近4000公里,从繁华的西安到荒凉的沙漠从一望无际的草原再到富得流油的平遥,感觉国家之大差别之大,国庆7天长假将临,新疆由于出现了骚乱,估计游客去不了多少,能去的也是胆大的不怕死的,那么像山西 草原这些人文地理环境较好的地方估计是热门景点,加之电影《白银帝国》的上映和红色旅游的升温,怀念伟人和崇拜富人的心理会使这里的旅游人满为患。

                                       清明上河图写于2009917




国家地理

  

大雁塔下的喷泉广场



国家地理

大雁塔其实不高 但很有名气


国家地理
鼓楼恋歌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12-16 21:45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明上河图 于 2012-12-16 21:46 编辑


国家地理
平遥城外打渔人


国家地理
平遥家庭旅馆   喜庆


发表于 2012-12-16 21:48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明上河图 于 2012-12-16 21:49 编辑


国家地理
庙里的师傅懂规矩


国家地理

沙漠里的小树


国家地理
找个小草当前景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12-16 21:51 4 只看该作者


国家地理
机掠过寺庙的机会不多  你在孔府孔庙北京故宫很难看到  难怪那狮子呲牙咧嘴的


国家地理
摆拍了一张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烟瘾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12-16 21:55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明上河图 于 2012-12-16 21:56 编辑


国家地理
传统胶片还是有市场 这不连老外还买呢 别老迷信外国 他们用的相机比我们差
远了 但他们拍的片子比我们强多了 这里面的问题还是观念


国家地理

发表于 2012-12-17 07:37 6 只看该作者
清明上河图 发表于 2012-12-16 21:48 庙里的师傅懂规矩

不错  支持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12-17 07:39 7 只看该作者
清明上河图 发表于 2012-12-16 21:51 机掠过寺庙的机会不多  你在孔府孔庙北京故宫很难看到  难怪那狮子呲牙咧嘴的 ...

拍的不错  支持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12-17 08:01 8 只看该作者
转了不少地方。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12-17 08:59 9 只看该作者
清明上河图 发表于 2012-12-16 21:25 作者的序 听济宁远山户外老板黄经理介绍,8264户外资料网不错,我就来了,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的放不下。我 ... ...

期待更多美图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12-17 15:06 10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