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36

主题

合肥

东西天目主峰穿越

[复制链接] 查看:10562 | 回复:43
发表于 2008-11-13 11:01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东西天目七峰连穿,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为了这条线路的贯通,N个山径探路迷,累计几百上千次的进山,进行分段探路,终于借助现代GPS工具,绘出了如图。

即便如此,依然是理论上的分段贯通,真正从头至尾一次性连续穿越成功的,根据掌握的资料,不超过20人。  

至于团队穿越,目前唯一一支成功的队伍,是一个13人组队,他们用2天的时间,累计强行军26小时,完成了全线。但这13人中,本身大部分都是无数次进出天目的探路专家。 因此,到目前,很多俱乐部宣称的东西天目连穿,只是部分路段,或者走了4峰。


但我相信,一年半载之后,随着天目七峰路线的不断成熟,将会成为华东地区最为经典的穿越路线之一。
谨在此向所有历尽千难万险进行天目山径探路的英雄们致敬!



本次穿越,将走全程,从西天目上山,历经西天目顶,龙王山,千亩峰,桐杭岗,仰天屏,告岭,大仙顶这七大高峰到达东天目出山。
业内称七峰连穿或者七星连穿,很形象的,7座高峰被直线相连,婉若星座,熠熠生辉。


天目7峰,前半程无难度,强度也低,困难主要体现在后半段,根本没有路。也就是东部,连绵的群山中,植被茂密,连野兽的足迹也不得寻。很多路段得以指南针,GPS的指引下,柴刀开路方能前进。而一旦遭遇天气变化,大雾,大雨,就算有现代化工具,前路迷蒙亦不得行,原先居住在山径两侧的原著民,也因为经济等原因逐渐搬出了大山。因此,就算当地山民,亦没有熟悉全路段的,最多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指路,引路。

而在我们即将行动的10月,是一年中,天目植被最为茂密的时刻,就算有山路也被遮挡了,况且本无路。山径探路者,一般也只是选择冬春行动,那时即便植被相对稀疏,也要靠柴刀开路...这本身的困难被未知放大,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

如果我们本次穿越成功,那有可能是史上第一支在这个季节走通7峰的队伍,况且全队内没有一个队员曾经到过天目。

我所说这些,只是让所有进行穿越的朋友重视明了一点,假如失败被迫提前下撤,也是有几率的。但没关系,我们要的是过程,过程本身,就是驴行的目的,不是么?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期待挑战,这种雄性的激动,让人类延续了几千上万年,并且将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西天目的“摇钱树”农家乐房间。老板马小红(13175038797),夫妻2 人,为人热情好客,房间干净整洁,收费为55元/1人(包2餐食宿)
此行在宁国29晚19.00出发,车走仙霞--孔夫--东安--太阳--乌龟敦--毛坦--汪家--千洪-于潜--西天目(告岭方向)


发表于 2008-11-13 11:01 2 只看该作者
此行西天目景区的徒步起点老屋,墙壁的标语,是整整一代人抹之不去的记忆,也是我们此行风雨交加记忆的开始。。。





发表于 2008-11-13 11:02 3 只看该作者




经过20几分钟的土路暴走,插入西天目景区的三里亭,这也是所有西天目景区各逃票路线汇合的地方,西天目景区门票130元。。
发表于 2008-11-13 11:02 4 只看该作者



  

天目山以“大树华盖”闻名于世,保存有许多古生代孑遗植物,这里拥有世界罕见的大柳杉群落,有树龄12000年以上的世界“银杏之祖”、有国内最高的被称为“冲天树”的特有树种金钱松;且动物种类繁多,林林总总,构成了一座蔚为壮观的森林王国。
发表于 2008-11-13 11:03 5 只看该作者

眼前的这个是五里亭,也叫如斯亭。



“颓废”的阿米 '
发表于 2008-11-13 11:03 6 只看该作者




眠牛亭(也叫七里亭)、风雨的台阶道加一个平均42斤的大包走起来,并不是太舒服,行走累并热,座下却是寒冷。。。
发表于 2008-11-13 11:04 7 只看该作者




全家福
发表于 2008-11-13 11:05 8 只看该作者



  
天目山历来为宗教名山,西汉时即有道士在此修炼,东汉《大藏洞渊集》称天目山为“三十四洞天”,后为佛教临济正宗中兴之地,韦驮菩萨的道场,历代曾有寺院庵堂50余座,最盛时有僧侣多达1000余人。天目山寺庙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佛事往来频繁,日僧至今称天目山为祖山。


高峰  名原妙,江苏吴江人。元至元十六年(1279)由武康至天目西峰狮子岩,静修苦行,倚松结庐,为终身之所。翌年,于岩端石洞,筑如舟小室,名“死关”。坐断万缘,道风日盛。他方异域名士越海踰山前来参拜。至元二十年建造“狮子正宗禅寺”。二十八年,浙运使瞿霆发施大田赡众,高峰云:“多易必多难,吾力不克胜”,坚决拒绝。瞿施心弥笃,僧以此田收入别建一刹,得建莲花峰“大觉正等禅寺”。高峰患胃病数年,起居交际未尝稍废。元贞元年(1259)十二月初一,辞众偈曰:“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示寂后,塔全身于死关。成宗帝赠号为“佛日普明广济禅师”。
发表于 2008-11-13 11:05 9 只看该作者
C#h9NJ^|  





狮子岩以“崖石雄踞,状如狻猊”而得名。岩势突兀,如狮昂首,中有凹处,仿佛狮口,亦称狮子口。据传狮子口是元代高峰禅师参禅和坐化之处。狮子口下,有千丈岩,前临深崖,俯视深谷,惊心动魄。
发表于 2008-11-13 11:06 10 只看该作者
  



从狮子岩向东北大树王方向的道路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