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202

主题

大同

三晋第一观(天台山赵杲观)作业贴

[复制链接] 查看:20484 | 回复:280
发表于 2013-6-17 23:17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天台山位于代州城西南23公里,山势陡峭,峰峦迭障,古树参天,绿荫深谷间,隐藏着大大小小的天然石洞,自古为隐逸之土栖居之所。相传,在春秋战国间,赵襄子为了向北扩张领土,将他的姐夫、当时占领代地的头领骗到今天代县的夏屋山杀害。赵襄子的姐姐听到自己的丈夫被害,也就摘下头上的笄子自杀
了,代国的丞相赵杲一看国破家亡,便带领一些大臣和其她姬妾逃了出来,到天台山隐居,修道成仙,后人就将赵杲隐居的地方称为赵杲观。北魏太延年间,又在天台山建立佛寺,称天台寺,这里成为佛教道教杂居的地方,人们习惯于旧称,仍将天台寺和其它一些道观统称为赵杲观。 赵杲观建在天台山峡谷深处,赵杲观,亦被人称为天台寺,位于代县县城西南23公里天台山沟掌里。
相传,春秋末期,晋国赵襄子灭代国,代君夫人自杀,代国国君的其它姬妾跟随赵杲外逃,隐居于天台山石洞中,后来成为僧人,隐居在这里,名为天台寺。由于人们怀念赵杲,乃以赵杲观为名。

赵杲观,创建于北魏,明代万历年间曾予重修。寺庙分为南北两部分,南有大佛殿、古南洞、石室三楹,是佛教僧侣居住处。北部是观音阁,内有天然石洞,外建五层楼阁,依崖开凿卯洞梁架结构与崖石交接构成,构造精巧。阁内,有铁索,可攀索而上。阁东是九仙女洞,再往东南是3层楼阁,亦可以覆铁索而上,名为“仙阁梯云”。分南北两部分,即北洞、南洞,主要建筑群在北洞。
北洞中区建大殿三间,另有垛殿、配殿及违驮阁等建筑。殿东有“朝园洞”,园门正对的山壁间有长三角石缝,石缝内为天然石洞,石洞之外,建有五层楼阁。楼阁梁架均架于崖壁间,木石交接,构建奇巧。入洞攀铁索,可登上楼阁。
朝园洞之南的峰峦高处,建有三层楼阁。高阁凌空,绝壁下悬,壁间悬十数丈铁索,可供攀缘而登楼,名为“仙阁登云”。楼阁前建屋宇,后依石洞,楼檐与石洞相配,木石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上层石洞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道教二教主塑像,中层塑关帝像,远望俨然仙宫胜境。阁楼前塑有赵杲泥像,泥像依崖作檐,头顶距石崖仅寸余,故有“赵杲观,离天二指半”的谚语。

三晋第一观(天台山赵杲观)作业贴
37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59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6-17 23:17 2 只看该作者
赵杲观赵杲与老子同为中国道家鼻祖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隐士和道家丛林制度的创始人。相传公元前475年,在春秋战国间,赵襄子为了向北扩张领土,将他的姐夫、当时占领代地的头领骗到今天代县的夏屋山杀害。赵襄子的姐姐听到自己的丈夫被害,也就摘下头上的笄子自杀了,代国的丞相赵杲一看国破家亡,便带领一些大臣和其她姬妾逃了出来,到天台山隐居,修道成仙,后人就将赵杲隐居的地方称为赵杲观。亦被人称为天台寺,位于代县县城西南23公里天台山沟掌里。明代万历年间曾予重修。自建以后,香火日渐兴隆善男信女不断,几百年中为“观”不“关”广开山门,渐渐的容纳儒释道于一体。既为观又为寺,而观所尊奉的是道教之“仙”,寺所尊奉的是释教之“佛”,至于庙一般所尊奉的则是“神”了素称“天台十八洞”,“三晋第一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关“赵杲”之谜,至少是在明代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以前,人们还都一直没有破解开它。目前仍然完好保留在北天台山赵杲观中的明万历十一年《重修仙观碑记》里,记载说:“代郡之观多矣。城外有三清之观焉,东有凤凰之观焉,南有赵杲之观焉。彼赵杲者,不知何向之臣。考之经传,询之碑文,无所取证。”这里写得明明白白,直到400多年前,人们并不清楚“赵杲”为何许人。文献碑石无所证,但来自民间的各种推理和揣测还是有的。就在明万历十一年这块《理修仙观碑记》之中,撰碑文者一方面说对“赵杲”其人无所稽考,同时则又记述当时当地之人,已有推测“赵杲”为“汉世之贤相”的说法。除了赵杲,据传说,与赵杲同到北天台山的,还有一个叫“曾孩”的仙女。

赵杲观能以其博大容纳三教于一体,尤其在北洞殿中同塑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三像,而且历经或尊彼或灭此推崇不一许多年代,直到“文革”前还能够完整的保存焉,确象从北魏太武皇帝手里,在佛教史上所发生的著名的“三武之祸”,也没有波及到这里,而每一次大规模的禁佛,都意味着寺院及其佛像的大规模破坏。仅说,赵杲观所创建的北魏太延期间,佛被道斥己很明显,可是在观中还能塑以佛像。是既不扬道也不贬佛,首法跟佛法一起弘扬的结果。


赵杲观赵杲观作为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素有雁门悬空寺的雅称,其悬的程度要在悬空寺之上。它不但悬得壮观,而且还险得动魄,有的如冉冉升天之形,有的如白蛇徐徐入洞之状,任人浮想联翩称妙道绝,古人选此地筑观造庙,真可谓慧眼独出匠心别具。
寺庙分为南北两部分,北洞内容以道教为主,南洞内容以佛教为主。在这里,三教互补并行不悖,各自弘法其真各自张扬其道,正如《重修仙观碑记》所言:“鸿儒游此地而谈经,则诚正治平之道行焉;释子游此地而焚修,则慈悲禅定之理得焉;道士游此地而悟真,则修养飞升之术明焉。”南有大佛殿、古南洞、厂室三楹,是佛教僧侣居住处。北部是观音阁,内有天然石洞,外建五层楼阁,依崖开凿卯洞,梁架结构与崖石交接构成,构造精巧。阁内,有铁索,可攀索而上。阁东是九仙女洞,再往东南是3层楼阁,亦可以履铁索而上,名为“仙阁梯云”。赵杲观建筑特点为洞窟悬空结构,可与北岳恒山互为补壁。“天台十八洞,洞洞皆胜境”,尤其是位于滴水洞上方40米处半山腰的罗汉洞,堪为深山洞窟一绝。

北洞中区建大殿三间,另有垛殿、配殿及违驮阁等建筑。殿东有“朝园洞”,园门正对的山壁间有长三角石缝,石缝内为天然石洞,石洞之外,建有五层楼阁。楼阁梁架均架于崖壁间,木石交接,构建奇巧。入洞攀铁索,可登上楼阁。朝园洞之南的峰峦高处,建有三层楼阁。高阁凌空,绝壁下悬,壁间悬十数丈铁索,可供攀缘而登楼,名为“仙阁登云”。楼阁前建屋宇,后依石洞,楼檐与石洞相配,木石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上层石洞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道教二教主塑像,中层塑关帝像,远望俨然仙宫胜境。阁楼前塑有赵杲泥像,泥像依崖作檐,头顶距石崖仅寸余,故有“赵杲观,离天二指半”的谚语。“朝园洞”的贴壁叠罗汉式五层塔楼建筑,更是闻名遐迩。这座稀有古建筑物的珍贵与令人惊叹,在于它的选址及造型完全没有落入俗套,虽然规模不大,然而景致堪称独到。

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朝园洞”与“仙阁登云”之间的东山壁间又有一洞,洞内建殿三间,塑仙女像九尊,称其洞为“九女洞”。赵杲观的另—部分在山南半壁间,亦为天然石窟,石窟内有“自在庵”,塑有观音及罗汉像,并存有画像石8块,绘有观音老母救八难的故事图像。整个赵杲观依崖建物,因洞造寺,将险峰陡壁增添上人工建筑,鬼斧神工,匠心独具,真可谓是仙宫佳境。正如古人所说,赵杲观“临幽谷,倚奇岩,山清水秀,洵代郡之胜境,人间第一蓬莱也。”

三晋第一观(天台山赵杲观)作业贴
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6-17 23:17 3 只看该作者


三晋第一观(天台山赵杲观)作业贴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6-17 23:17 4 只看该作者


三晋第一观(天台山赵杲观)作业贴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6-17 23:17 5 只看该作者


三晋第一观(天台山赵杲观)作业贴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6-17 23:17 6 只看该作者


三晋第一观(天台山赵杲观)作业贴
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6-17 23:17 7 只看该作者


三晋第一观(天台山赵杲观)作业贴
发表于 2013-6-17 23:17 8 只看该作者


三晋第一观(天台山赵杲观)作业贴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6-17 23:17 9 只看该作者


三晋第一观(天台山赵杲观)作业贴
发表于 2013-6-17 23:17 10 只看该作者


三晋第一观(天台山赵杲观)作业贴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