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4589

主题

焦作

后山行 猫路-天生桥-鹅屋-万佛寺-瑛姑峡-丁家岩[山西壶关桥上乡]

[复制链接] 查看:26217 | 回复:204
发表于 2014-3-10 06:2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8264户外保险频道

普通登山

¥60/
  • 开始时间:2014-03-15 至 2014-03-15 商定
  • 活动地点:壶关县
  • 集合地点:
  • 性别别: 不限
  • 活动性质: AA
  • 报名截止:2014-03-14
32 报名人数 28 剩余名额
32 人 通过 查看通过人员
  • 睿峰890
  • 风往南吹6304
  • Just农民
  • 牯岭人
  • 焦作山水郎
  • 深秋的叶
  • 华熙
  • 海棠依旧518
  • 恋秋的红香叶
  • 258471916
  • 壹剪梅
  • 色即是空-豫
  • 晓熹
  • 绿ぁ荷
  • 阳光、青葱
  • 释怀/_Ⅱ╮
  • 清贫驴
  • 五十斤
  • 9876543abc
  • 653551526
  • 路宽gg
  • 艾诗鬘
  • 1136071641
  • 牛牛哥哥
  • 老擀
  • 静夜思mgx
  • 柔至刚发111
本帖最后由 柔至刚发111 于 2014-3-13 18:54 编辑

1:早上6点解放路碧海云天门口集合,迟到罚款2:自己购买保险,本活动纯AA
3:864报名后需给领队电话确认 领队 柔至刚发:13569183030(无人接听可短信留言)
4:早、午餐自理一天线估计到家晚上8点多以后
后山行 猫路-天生桥-鹅屋-万佛寺-瑛姑峡-丁家岩[山西壶关桥上乡]
17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4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10 06:27 2 只看该作者
行走路线:
桥上乡-猫路-鹅屋乡-天生桥-鹅屋乡-师家背村-万佛寺-老鸦砣-英姑峡-隐龙谷-南掌村-丁家岩村。整个行走路线为环线。

行程距离:
二天全程24.9KM,其中包括从鹅屋乡到师家背村上口4.5KM的机动车。(另外,走错路及重复路大约有3公里左右)。如果完全正确地按照路线行走,全程大约在16KM左右。
第一天行走:10.4 KM,行走加休息,耗时约7小时(包括走重复路及找路时间2个多小时)
第二天行走:14.5KM,减去4.5KM的车行路程,实际行走距离为10KM。行走加休息,耗时约6小时(包括走重复路时间约40分钟)

线路评述:
本线路为比较轻松的2天线路。如果出发时间比较早,可以1天走完全程。
全程除了第一段上猫路大幅度拔高,大部分行走路线比较平缓,基本无大的拔高。全程总拔高:1489M,最大高度:1471M 。后山行 猫路-天生桥-鹅屋-万佛寺-瑛姑峡-丁家岩[山西壶关桥上乡]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静夜思mgx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10 06:28 3 只看该作者
步行起点:
桥上乡、沙滩桥或天桥村。从桥上乡沿着S327省道西行约1KM。
进猫路的入口有2条路,一条路是不到沙滩桥的一条水泥铺就的三马路,距离沙滩桥大约500米。走三马路要经过一个叫天桥村的小村庄,然后从村里穿出来过河谷上山。
另外一条路就是过三马路入口再西行500多米后,从沙滩桥下的河谷下去,沿着河谷走。这条路要近一些,但其实不能叫路,河滩里没有明显的路,只要在河滩里向上走就行。不过河谷中荆棘丛生,乱石嶙峋,需要在河滩上的乱石中跳跃前进,行走很是艰难。
二条路最终在河谷里会合,汇合后从河谷的右侧开始上山。
猫路的上山入口比较难找,山下小路纵横交错,我们在山脚反复找入口找了2个多小时,二次从猫路的上山入口处经过都没发现,夏季草长路隐,冬季草衰时节,估计路就显出来了。如果不是问了一个在田里耕作的老乡,然后恰好遇上3个回鹅屋的当地山民,估计我们还要在山下摸索很久。

步行终点:
桥上乡、丁家岩村。从英姑峡下山的台阶路很漫长,台阶山路到南掌村的一棵千年大榆树下就结束了,从南掌村到丁家岩村,全部是水泥路面。
丁家岩村在S327省道的边上,往来交通极为方便,去壶关或林州安阳的车很多。站在路边几乎一会就能等到过路车。
后山行 猫路-天生桥-鹅屋-万佛寺-瑛姑峡-丁家岩[山西壶关桥上乡]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10 06:29 4 只看该作者
1、鹅屋
鹅屋的名字听起来比较令人难忘,这里也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曾有金鹅在此筑巢,所以得了个如此浪漫的名字。鹅屋乡在当地被称为壶关县的“小西藏”,位于两省三市交界处。两省指山西和河南,三市指长治市、晋城市、河南的林州市。据说过去, 长治市壶关县鹅屋乡有个欢迎客人的习惯:看客人是不是从“猫路”爬上来的,如果是,他们会非常热情地宽待的。因为这里以前交通极为不便,到壶关县城必须绕道外地。
鹅屋乡岭峻峰险,谷深崖陡,山峦起伏,沟壑迂回,土地贫瘠,气候恶劣,干旱少水,无矿无藏,以及四面太行山断裂形态所造成的巨大落差,直至90年代仍然要假途晋城市的陵川县才能到达。从本县县城出发造访一个本县的山村,竟然要行程150公里、途经两省三个地市的三个县,这恐怕是笑谈吧!然而,这确是真实的!不过近些年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交通已经大有改观。
鹅屋山横亘近百华里,大大小小16个行政村、172个自然村星罗棋布地分散在整个鹅屋山梁之上,黄崖底、长尾双、老鸦砣、师家背、恶石掌、土风沟。。。。。。,等等听着名字就令人神往的美丽而默默无闻的小山村。
鹅屋乡因为地势比较高,所以夏季非常凉爽,我们在山下热的要命,到了鹅屋,温度顿时低了下来,晚上睡觉要盖被子,早晨起来穿单衣还冷飕飕的。山里空气清新,无苍蝇蚊子等恶心的飞行物。不过鹅屋乡虽然是乡政府所在地,人口也比较多,但是缺水比较严重,据说村民吃的水都是从山下的桥上乡运上来的,每车20元。因为整个鹅屋山巅之上地面水储不住,地下水找不到,旱井打不下去。
黄崖底是其中离县城最远、交通最不方便的行政村。元末天下大乱,中原大地战火连天,为躲避战乱,中原百姓走进了太行山,来到了黄崖底,借助山间的岩洞御寒躲兵。据说,朱元璋因兵败曾在此躲避,沟壑里的躲兵窑大小有七八处。后来,躲得人多了,便有了简易房舍,这就是最初村落的雏形。从鹅屋乡到黄崖底村,大约20公里左右, 要攀越一条很险的崖壁小道“石钟路”,本次因为时间原因,未能去黄崖底一行,甚是遗憾。从河南辉县的天柱沟,可以翻山到黄崖底,攀越石钟路以后,能到鹅屋乡,途中要经过一个很美丽的水库“柿园水库”(水库属于河南)。黄崖底两边高耸入云的山峰,分别被当地人命名为簸萁山、老子山等等,环列在黄崖底村四周。这里还曾是清末民初山西省药材巨商冯金羊贩卖党参的“党参之路”,驼队从壶关县树掌镇出发,经过申掌、淅水、鹅屋牛洞上、黄崖头、黄崖底,将党参运往河南省滑县道口药材集散地,经道口装运后,然后到达汉口,再运至杭州,直到海外。这里还有很多很多古树名木,尤其有北方罕见的红豆杉。古兵寨还在山颠耸立着,陪伴着黄崖底村人朝朝暮暮。
大山的阻隔,也保留了鹅屋最本色的世界: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如黛的山峦、葱翠的林木等。特殊的地质地貌、淳朴的民俗风情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形成了以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这里有华北最大的天然石拱桥——天生桥,优美传说的天然石头挂钟——石钟,有被唐代杰出诗人王维誉为“此物最相思”的植物——红豆,有顺着山谷蜿蜒蛇行的陡险山涧幽径——猫路,有始建于宋元时期的石窟式佛教寺院——万佛寺等等。后山行 猫路-天生桥-鹅屋-万佛寺-瑛姑峡-丁家岩[山西壶关桥上乡]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10 06:31 5 只看该作者
2、猫路:
据传说当年杨六郎兵败壶关到此,后有追兵,前面悬崖,无路可走,焦急中有猫在崖壁上跳跃前行,杨六郎遂沿着猫的行走痕迹攀越悬崖逃过追兵,而终有此路。其实猫路就是在悬崖上盘旋而上的一条台阶路,此路原本是山民走出的很窄的羊肠小道,79年鹅屋人民公社和桥上人民公社同时发起修路,上下齐头并进,把原来的羊肠小道修成了可以挑担子行走的台阶路。据当地山民说,当年桥上乡烧的煤,都是从猫路由人工挑下去的。此路之所以出名,估计是因为一个几乎可以媲美“感动中国的马帮邮递员王顺友”的壶关邮政局邮递员赵月芳,10多年如一日,在这条山路走邮路,他似乎是某一年的山西十大新闻人物。
“猫路”经过79年的修整,已经不复当年的艰险,甚至相对于太行的很多天梯,险峻程度都不可比拟了。但因为路程比较长,行走比较累,而且两边风光很好,所以还是很值得一去。
后山行 猫路-天生桥-鹅屋-万佛寺-瑛姑峡-丁家岩[山西壶关桥上乡]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10 06:32 6 只看该作者
3、天生桥
天生桥是太行山大峡谷中独特的景观之一,它位于猫路之南,英姑山峰顶。是迄今我国北方发现的最大的天然石拱桥。天桥飞跨于南北两座危崖之间,跨度50米,高200米,宽5米,厚度10米以上,呈天然石拱桥状。远远望去颇似一座巨大的山门洞开。其形状、构造与古今中外人造砖石拱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乃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世间奇观。
天生桥是喀斯特地貌的产物,这里是石灰岩分布比较广泛的地区,大自然形成了很多的溶洞,这些溶洞经过亿万年的风化瓦解,终于坍塌了,但也有特殊的溶洞存在,周边都坍塌了,仅仅保留了顶部的天花部分,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天生桥”。这样的天生桥,在云贵高原很常见,但在华北地区就很罕见了。
后山行 猫路-天生桥-鹅屋-万佛寺-瑛姑峡-丁家岩[山西壶关桥上乡]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10 06:33 7 只看该作者
4、

万佛寺其实是一个很小的无人住持的野庙,庙建在一个孤零零的小山顶上,四周都是悬崖,颇有些仙风道骨的神秘感觉。从隔壁的山顶上看过去,小庙会给人有孙大圣尾巴变成的土地庙的印象。 据说万佛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寻到元末明初,原庙是在山边的悬崖下依山而筑,凿山为窟,雕了很多的造像,后因兵火而毁。原址目前仅存一个石窟,里面有三尊造像,因为石窟在半空中,也不知道造像是历史遗留还是后人添补的。现在的小庙是异地重建的,离悬崖有几百米的距离,现在小庙的建成年份已不可确知。这庙叫万佛寺倒也名副其实,庙中供奉的神佛五花八门,有佛陀、观音、财神、土地、龙王、弥勒、大肚罗汉、药王,林林总总地,让人数不清,各式造像工艺差别很大,有雕刻的,有石膏模具作的,有手工泥捏的,不过工艺普遍比较低劣,中间有一尊罗汉的雕像比较古朴可爱。镶在主殿墙壁上的成片小佛像,很多已经被损毁,后人修补的工艺明显不如原型,难免让人产生狗尾续貂的想法。小庙要进到最上层,还需要钻过一道窄窄的石缝,胖子过去就比较困难,我背着65升的Bp,几乎是磨蹭着包才勉强过去。小庙原址上方的山崖有水向下流,形成一个滴水崖,不过水量比较小,冬天估计能形成冰瀑布。万佛寺的对面,有一个小戏台,估计是在节日做法会的,里面倒是可以扎下几顶帐篷。
后山行 猫路-天生桥-鹅屋-万佛寺-瑛姑峡-丁家岩[山西壶关桥上乡]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10 06:34 8 只看该作者
5、老鸦砣
一个很小的自然村,民风淳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地寒冷,种植的作物有限,大多是玉米、土豆、小米、麻、红薯等耐寒耐旱作物,生活颇为清苦。不过靠山吃山,山里的山货、野果、药材看起来是不缺乏,靠着这些也能补贴一些家用。山楂、核桃、柿子、野桃、野杏等,分布面积很广,秋天过去的话,估计有口福了。我们在村边的山凹里发现了一些野杏树,摘了一些,酸甜度不错,除了我,其他人都吃了不少。村中有4户人家,其中3户邻里而居,另外一户孤零零地在山的另一方。村中通电,有一个微型小学,一个乡里派来的老师带着全部学生,上的是复式班。老师据说是半个月回去一次,很有些佩服这个山村教师。

6、英姑峡(石林)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层岚叠嶂,奇峰耸立,倒也有些张家界的味道,可惜缺水严重。看样子此峡谷原先可能是进行过或者曾经设想过旅游开发,但估计是人来得太少而作罢了。整个峡谷完全荒废,台阶路年久失修,路上杂草丛生,台阶路可能是为了旅游开发而修的,估计最终因为来的游客太少而放弃,于是乎就衰败成现在的模样了。峡谷走到底,就是南掌村,村后的一棵老榆树颇有年数了,千年没有500年应该是有的,枯枝与新芽并发,一派老当益壮的味道。老榆树已经用青石栏杆圈了起来,古树前面还有块文字不甚畅通的打油诗碑文,碑的最下面刻的名字估计是旅游区投资者的大名,看完碑文不禁令人莞尔一笑。 不过峡谷中岩壁上“英姑峡”与“隐龙谷”几个大字篆刻的倒是有些气势磅礴。后山行 猫路-天生桥-鹅屋-万佛寺-瑛姑峡-丁家岩[山西壶关桥上乡]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10 06:35 9 只看该作者
难点及危险点:
全程基本无特别的难点及危险点,唯一在天生桥上观景或照相时要注意脚下,因为夏季树木茂盛,看不出悬崖的边缘到底在哪里,所以千万别踩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下英姑峡谷时,因为台阶年久失修,需要注意上方的塌方处的落石。

途中补给点:
1、桥上乡:
桥上乡已经大规模旅游开发,成熟旅游景点,宾馆酒店很多,具有相当的接待能力,食品、水等补给都没问题,该处可以接待几百人的大部队。价格为旅游点正常价格,有菜单,明码标价。
2、鹅屋乡
鹅屋乡以前的接待能力很差,在我们去之前,传说是缺水,没有旅店(或只有一家),没有饭吃,结果是大相径庭。估计因为走猫路的游客渐多,鹅屋乡的饭店兼旅社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现在不仅有商店,还有旅社饭店,有冰饮料、冰啤酒喝,还有水可以洗漱,有鸡鸭鱼肉,有蔬菜,种类很丰盛。据“鹅屋饭店”的老板说,甚至可以奢侈到洗澡(我们没有体验)。不过每家的接待能力都有限,单独接待能力不超过15人。现在鹅屋的民风已经开放,接待我们的老板生意经不错,人很客气,不过价格不客气。
鹅屋已经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了。鹅屋早上有班车通壶关县城,从鹅屋到桥上的公路已经修通,18公里的山路,直达桥上乡。猫路已经是旅游者或者是个别山民抄近路才会走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10 06:36 10 只看该作者
水源:
除了桥上乡和鹅屋乡等村庄,途中基本无水源补给,补水只有在村里。
猫路下面的河谷是干涸的,但是在猫路入口左面的半山腰上,有天桥村的一个引水渠,可以爬上去补水,此水可以直接饮用。
老鸦砣村没有看见有地表水,村民说有人工引过来的水,似乎只够饮用,洗漱等就比较困难。
万佛寺本身无水,但岩壁下面有滴水,如果有耐心或者有大的盛水器皿,也可以去接一些水来,干净与否就不知道了,烧开了应该能喝。

途中宿营点:
鹅屋乡,可以住旅社,2、30人的接待能力应该可以,不过要分几家完成。也可以搭帐篷。
老鸦砣,住农家很不方便,因为他们没有接待能力,2、3个人还勉强能凑合,人多肯定不行,得自己带帐篷。
万佛寺,可以扎下4、5顶帐篷。无水源。滴水崖的水量有限,还不敢保证四季有水。

手机信号:
全程基本上有手机信号,没有信号的路段比较少。

装备建议:
鉴于此线不是野线,几乎都有现成的山路,所以算是比较轻松的线路,装备要求可以简单一些。线路可以走一天,也可以走2天。如果不准备露营,可以不带帐篷、防潮垫、睡袋等。走2天也可以按照一天线的物资准备,桥上、鹅屋都能有物资补给。不过水一定要准备充分。夏季的话,一天至少3升水。
山路比较长,登山鞋是首选。
2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