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6

主题

大同

大同方山永固陵、万年堂

[复制链接] 查看:31214 | 回复:758
发表于 2014-7-22 16:2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大同方山永固陵、万年堂


方山永固陵
    方山陵墓位于大同城北25公里处,与长城相邻。四周群山耸峙,山青水碧,风景秀丽。在南部山顶上,有北魏冯太后墓——永固陵。北魏时期,这里曾经建有灵泉宫和灵泉池,是规模较大的皇家行宫。整个墓室坐北向南,里面设有墓道、前室。雨道、主室等砖砌部分,建筑规模宏大,造型装饰美观,显示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
  方山永固陵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镇川乡西寺儿梁山(古称方山)南部,是一处以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的陵墓-永固陵为中心的大型陵园遗址。整个墓室建筑,形制规整,规模宏大,是已发掘的南北时期最大的墓葬之一。 始建于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历时八年而成,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文帝祖母冯太后死后葬于这里。
  陵址面积为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文明皇后冯氏陵墓一“永固陵”及陵庙“永固堂”、孝文帝虚宫“万年堂”、陵园门阙基址、“思远浮屠”遗址、灵泉宫池遗址以及登山的御道等遗迹。永固陵地表有高大的封土,墓室由墓道、前室、过道和主室组成。主室平面近方形,四角攒尖顶。墓室门框上雕有口衔宝珠的朱雀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是北魏石雕中的精品。
  永固陵陵园按中轴线规划布局,特别是陵园与佛寺相结合,在历代帝陵中很有特色。永固陵是目前唯一能够确认的北魏平城时代皇家陵园遗址,对于研究北魏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的陵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的西寺儿梁山(古名方山)南部。始建于孝文帝太和五年(481),经8年建成。太和十四年(490)冯氏死,同年入葬,称“永固陵”。 其特点是将墓地和佛寺结合起来,这种作法影响到北朝晚期的陵墓。该墓自金代开始,屡遭盗掘破坏。1976年,大同市博物馆等进行了清理。
  冯氏墓园工程浩大,现存有基底呈方形的坟丘,高达22.87米。其前有一座周绕回廊的方形塔基遗迹,再前又有一处平面呈长方形的建筑遗迹。冯氏生前两度“临朝专政”,又是北燕冯弘的孙女,虔信佛教,方山墓地系其自择,这种富有佛教色彩的墓寺结合的布局,可能出自冯氏本意,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北魏礼制的特殊性。墓室在墓□中心处,由墓道、前室、过道和主室构成,总长23.5米。主室平面近方形,长6.4米,宽6.83米,高 7.3米,四壁微向外弧凸,向上内收成四角攒尖顶,顶心嵌一雕有莲花图案的白砂石。过道前后两端各设一重石门,门框上饰有下具龛柱的莲瓣形券面浮雕,两侧龛柱雕有口衔宝珠的朱雀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是北魏石雕的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墓内出有残石俑、铁矛、铁镞、铜簪、玻璃小杯等物和一些陶器残片,墓内还留有金正隆年间和大定年间的题记。
  永固陵始建于太和年间,历时四年,是北魏帝后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永固陵俗称"祁皇坟",底方上圆。地宫由墓道、前室、甬道、后室四部分组成。前室平面呈梯形,后室平面近方形,墓室南北总长十七米多。连接前后室的甬道呈长方形,均用青砖砌成。冯太后棺椁放置在后室。为防盗掘,墓门由条砖封闭,还特意在墓道内堆积大量石块,在甬道内设置封门墙。整个地宫规模宏大,仅建筑墓室砖就达二十余万块。 永固陵陵园建制基本沿袭东汉。在陵前建有石殿,称为"永固堂",是朝祭典礼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 永固陵在历史上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走,所剩无几。 永固陵以它高耸壮观的陵冢,独特陵园塔基成为北魏王朝陵园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方山永固陵是国家级文保单位。山上的文明太后永固陵、魏孝文帝万年堂封土犹在,墓室也基本完好。陵区的永固石室、思远佛寺以及中部的堂殿、东西的廊芜等建筑仍有迹可寻,其南其西的夯土台、其后的陪葬陵犹显现着当年的规模。整个陵区范围或多或少地散布着1500年前的砖瓦等构件,“富贵万岁”和“皇帝万岁”瓦当偶然可见。永固陵正是当年“太和二圣”的真实写照,保护好永固陵是大同历史文化名城和平城魏都保护与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永固陵是一处鲜卑文化和汉文化相融合的集墓葬、园林、佛寺为一体的大型陵园遗址。位于新荣区花园屯乡西寺梁山(古称方山),距市区25公里。是我国现已发掘的南北朝时期最大的墓葬之一,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固陵始建于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历时八年而成,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文帝祖母冯太后死后葬于这里。陵园以冯太后陵墓——永固陵为中心,由万年堂、永固石室、思远佛寺、御路灵泉宫、灵泉池等遗址组成,南北长4千米,东西宽1千米,面积2平方公里,陵园与佛寺相结合,在历代帝陵中很有特色。
  永固陵地表圆形封土高22.87米,墓底为方形,墓室砖砌为多室墓,主室建于封土堆中心,由墓道、前室、过道和主室组成。主室平面略呈方形,四角攒尖顶。历史上多次被盗,现存墓室门框上雕有口衔宝珠的朱雀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是北魏石雕中的精品。
  万年堂位于永固陵东北一公里处,是孝文帝拓跋宏的衣冠冢,也称“虚宫”。始建于公元491年,圆形封土高13米,墓基呈方形,边长60米,由墓道、前室、甬道、后室四部分组成。永固石室建于方山山顶南端,供守陵和祭祀之用,残存的墙垣遗迹分布广阔,可见当年规模之宏大壮观。思远佛寺位于方山南麓二级台地,遗址基座南北长88.2米,东西宽57.5米;分为三层,主要由佛堂、佛塔、山门等组成。灵泉宫为一处行宫,《魏书》载:“太后曾与高祖幸灵泉池,燕群臣藩国使人,诸方渠帅,各令为其方舞。高祖帅群臣上寿。太后忻然作歌,帝亦和歌。遂命群臣各言其志,于是和歌者九十人”。可见,在建永固陵前灵泉宫就已存在了,在灵泉宫旁原有一座灵泉池。
8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2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22 16:31 2 只看该作者
大同方山永固陵、万年堂

方山永固陵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镇川乡西寺儿梁山(古称方山)南部,是一处以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的陵墓-永固陵为中心的大型陵园遗址。整个墓室建筑,形制规整,规模宏大,是已发掘的南北时期最大的墓葬之一。 始建于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历时八年而成,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文帝祖母冯太后死后葬于这里。
28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22 16:31 3 只看该作者
大同方山永固陵、万年堂

陵址面积为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文明皇后冯氏陵墓一“永固陵”及陵庙“永固堂”、孝文帝虚宫“万年堂”、陵园门阙基址、“思远浮屠”遗址、灵泉宫池遗址以及登山的御道等遗迹。永固陵地表有高大的封土,墓室由墓道、前室、过道和主室组成。主室平面近方形,四角攒尖顶。墓室门框上雕有口衔宝珠的朱雀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是北魏石雕中的精品。
2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22 16:31 4 只看该作者
大同方山永固陵、万年堂

永固陵陵园按中轴线规划布局,特别是陵园与佛寺相结合,在历代帝陵中很有特色。永固陵是目前唯一能够确认的北魏平城时代皇家陵园遗址,对于研究北魏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22 16:31 5 只看该作者
大同方山永固陵、万年堂

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的陵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的西寺儿梁山(古名方山)南部。始建于孝文帝太和五年(481),经8年建成。太和十四年(490)冯氏死,同年入葬,称“永固陵”。 其特点是将墓地和佛寺结合起来,这种作法影响到北朝晚期的陵墓。该墓自金代开始,屡遭盗掘破坏。1976年,大同市博物馆等进行了清理。
18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22 16:31 6 只看该作者
大同方山永固陵、万年堂

冯氏墓园工程浩大,现存有基底呈方形的坟丘,高达22.87米。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自由1973
18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22 16:31 7 只看该作者
大同方山永固陵、万年堂

其前有一座周绕回廊的方形塔基遗迹,再前又有一处平面呈长方形的建筑遗迹。冯氏生前两度“临朝专政”,又是北燕冯弘的孙女,虔信佛教,方山墓地系其自择,这种富有佛教色彩的墓寺结合的布局,可能出自冯氏本意,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北魏礼制的特殊性。墓室在墓□中心处,由墓道、前室、过道和主室构成,总长23.5米。
1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22 16:31 8 只看该作者
大同方山永固陵、万年堂

主室平面近方形,长6.4米,宽6.83米,高 7.3米,四壁微向外弧凸,向上内收成四角攒尖顶,顶心嵌一雕有莲花图案的白砂石。过道前后两端各设一重石门,门框上饰有下具龛柱的莲瓣形券面浮雕,两侧龛柱雕有口衔宝珠的朱雀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是北魏石雕的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22 16:31 9 只看该作者
大同方山永固陵、万年堂

墓内出有残石俑、铁矛、铁镞、铜簪、玻璃小杯等物和一些陶器残片,墓内还留有金正隆年间和大定年间的题记。
1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22 16:31 10 只看该作者
大同方山永固陵、万年堂

永固陵始建于太和年间,历时四年,是北魏帝后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17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