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6

主题

大同

杀虎口城堡 昔日的西口古道

[复制链接] 查看:13913 | 回复:482
发表于 2015-1-12 10:03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大同笨笨猫 于 2015-9-2 02:48 编辑

杀虎口城堡 昔日的西口古道


杀虎口古堡,就是几百年来被山西人咀嚼烂熟的“西口”,它位于今晋、蒙两省区交界处的右玉县西北杀虎口乡,距县城35公里,与内蒙古一墙(古长城,俗称边墙)之隔,是塞内塞外的往来通道。而我们称杀虎口为“西口”,实际只是近300年的事。其实,杀虎口的历史要长得多。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参合陉、参合口之称。明代边患严重,此处为有效抵御蒙古铁骑入侵或出击蒙古老巢的主要孔道,改称杀胡口。而清代江山一统,蒙汉边贸频繁,各族和平相处,遂改“杀胡口”为“杀虎口”。



早在明洪武年间,杀虎口的长城出入口上就建有关门,俗称大栅子。与长城连为一体,上建关楼,下设千斤大闸,白天启闸行人,夜晚放闸宵禁,是北国之扃钥。关楼上还悬有一匾,上书“杀虎关”三个大字,据传是康熙帝的御笔。到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于长城南百余步之处,筑杀虎堡一座,万历二年(1574)又用砖包筑整个堡墙,成为异常坚固的军事堡垒。城堡周长二里,只开南门,并筑瓮城。当初西城墙和南门外还分别置三门大铁炮,炮口直视关外,防守十分严密。万历四十三年(1615),又于杀虎堡近处另筑新堡一座,名平集堡。新堡亦周二里,高低与旧堡同。后又在平集堡与旧堡间东西筑墙,中辟东、西门,称之中关。这样,旧堡、中关、新堡连环为一体,唇齿相依、犄角相援,构成一组周围约三里许的复杂的军事防御工程,将杀虎口牢牢锁死。据史料记载,堡城建成之后,明及历代王朝均在此重兵驻防,严密扼守。明朝常驻兵千余,并设守备衙门。清设驿传道署、巡检司署、中军都司署,驻马兵二营,步兵八营。直至民国年间,这里仍有重兵驻防,修筑有多处工事。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为控制贯穿城堡的呼同(呼和浩特至大同)公路,在此修筑炮楼,设有卡子。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于“反修防修”的考虑,这里还修筑了大量地道和战壕等军事工程。可见,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这里一直是中国北方的一处边防要塞、战争的桥头堡。



大约从明末清初起,缘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走西口哥哥们的频繁往来,杀虎堡逐渐成为边陲集贸重镇。



作为军事要塞和商贸重镇的杀虎堡,独特的历史经历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当我们登上古长城,放眼四野,万里长城高大雄伟,东西蜿蜒;数水交汇处,文物星罗、遗址棋布,真是塞上风光这边独好。



杀虎堡一带众多遗迹中,现今最为可观者尚有杀虎堡、长城与烽火台等近20处。其中堡城经450多年的风雨冲刷和人为破坏后,至今残堡尚存,关隘依旧,是最能见证当年繁华历史的。现旧堡内已无人居住,被当地人开垦成农田。遥想当年鳞次栉比的店铺、摩肩接踵的商旅,令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


杀虎口和杀虎堡历经沧桑,至今仍为山西西北门户和东达大同、北出呼和浩特的必经之地。地利之便,再加上遍地的古迹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此处已得到当地政府的合理保护和开发,近几年来,成为四方游客凭吊、观赏的热点。当年险关要塞、商贸重镇、塞上风光,正以另一种形式重放异彩。

6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90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 10:08 2 只看该作者
杀虎口城堡 昔日的西口古道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 10:08 3 只看该作者
杀虎口城堡 昔日的西口古道

1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 10:08 4 只看该作者
杀虎口城堡 昔日的西口古道

1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 10:08 5 只看该作者
杀虎口城堡 昔日的西口古道

1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 10:09 6 只看该作者
杀虎口城堡 昔日的西口古道

1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 10:10 7 只看该作者
杀虎口城堡 昔日的西口古道

10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 10:10 8 只看该作者
杀虎口城堡 昔日的西口古道

1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 10:10 9 只看该作者
杀虎口城堡 昔日的西口古道

8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 10:10 10 只看该作者
杀虎口城堡 昔日的西口古道

1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