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41

主题

西南

云端行走,龙眼穿越(2009年7月)

[复制链接] 查看:23142 | 回复:181
发表于 2009-7-23 15:5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aigo826 于 2013-10-18 17:10 编辑

   


曾经我以为只是很辛苦,没想到是一场磨难;曾经我以为自己足够坚强,没想到是如此不堪;曾经我以为这只是一次体验之旅,没想到竟是一次心灵之旅。

没有九寨的清秀,没有黄山的巍峨,却兼有繁花似锦的浪漫与乱石嶙峋的苍凉,从绿地走到白雪,从阳光灿烂走到大雨如织,一天有四季、一里天不同。

花海中徜徉,云之端漫步,山之颠远眺,帐蓬中听雨,迷雾中彷徨,垭口前崩溃,蚂蟥区狂奔。幸福象花儿开放,痛苦象梦魇一场。




我来了,我走了,你依然在那里。

一次邂逅,终生难忘;几天相守,从陌生到难离;此番一别难再见,相隔千里,只留想念。

D17.5
轻松的第一天

行程:六哥家至海子沟大黄棚子营地。

海拔:31503950

时间:740-1630

早6点半起床,虽然昨晚耳边嘈杂半梦半醒,但大家都因憧憬而异常兴奋,简单吃了早饭。吃饭间忽然就冒出了一堆人,西装、冲锋衣、黄胶鞋,参差不齐,动作麻利地把我们堆在地上的大包和他们的衣物用绳子捆在一起,就那么往背上一甩,每个大包都至少40多斤吧,也谈不上什么背负系统,却感觉毫无负担,他们就是我们请的背夫了。一群敦厚朴实、乐观简单的人,一路给我们依靠、保护、温饱,还有欢乐。但就是这样一群牛人最后也连摔跟头。

7点40分,我们出发了。10名队员,11名向导和背夫。我忐忑并兴奋着。

进海子沟没有逃票,进山费120元。

海子沟景区风景秀美,有大片的草地和清澄的大海子。三三两两的游客,骑马走步悠哉游哉。在回成都路上堵车的时候碰到一拨自驾游的,都好摄影就聊了起来,说是去四姑娘了,去了海子沟,风光很美还给我看了他们拍的照片,问我,我说去龙眼了。龙眼在哪里?在海子沟往里。

在海子沟大家纷纷拍照。桂林同学欢快地象只小狗,见到标示牌就要拍照,我也跟着多拍了几张,还顺便给桂林上了堂摄影速成课。这时候大家还都衣着齐整神采奕奕。因知道今天比较轻松,我后面背个35+5的冲锋包,装了2升水、长焦、头灯、电池、药、食品、军dao等杂物一堆,前边挂个胸包,快挂上吊着DV、对讲机,显得很专业的样子,后来看照片自己都想笑,无知无畏啊,“你新驴吧?!”我自己都想问问自己。

刚进景区不久天外飞鹰同学就不知是因为高反还是体力不支还是因为昨晚没休息好,肥鹰早早折翼,携背夫一名绝尘而去,未留下一张照片。可怜的人!也可惜了我那4瓶琅琊台原浆,少了这个开心果我们队伍也少了很多乐趣,遗憾啊。另有镜子大姐,四十多岁,刚见面我一直怀疑这么高的强度她能否走下来,但没想到一出发她一直走在队伍最前边,还只拄着一把雨伞,闲庭信步我惊为天人,不禁自惭起来,看看自己年纪轻轻全副武装还拄双杖。不幸的是,二个小时后队伍又停了,大姐也退出了。

户外不能只靠兴趣、勇气,还是需要一定外力和实力的。因第一次走高原,底气不足,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长跑、拉练,配备装备,除了保温、防水衣物,药品、护踝、护膝、雪套(本来是想防蚂蝗的,结果根本不起作用)、头灯两个、对讲机二机四电、双杖,虽然有些是多余的,但双杖我认为是最有用且最必要的,不能想象如果没有双杖我能否走下来,或者要摔很多个跟头。

因重新分配背夫,队伍耽搁了一阵,石头英明,安排他俩同帐,据石头说一开始就很看好他俩。但我认为象这种高强度线路,为对队伍和队员负责,挑选队员还是应该苛刻些,该劝退的还是要坚决劝退。在最艰苦的时候,谁也停靠不上谁。这不仅痛苦而且危险。

因为是第一天,我一直对自己的高原反应提心吊胆,还好除了稍有气喘感觉疲劳外一切正常,据六哥讲高原上体力耗费是平原的3倍。决定明天减负。

4点半到达营地。向导们开始在棚子里做饭,一会儿只见浓烟汩汩而出。扎完帐蓬,把速干衣脱了,换上保暖内衣、抓绒衣,外边再套上冲锋衣,预防高反保暖很重要。然后进棚子去看他们做饭,黑漆漆的棚子里,一侧木架子放家什,一侧通铺,里边还有一间屋子。架起的大铁锅底下是柴火,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只坐了一会儿我就给呛得泪眼婆娑,赶紧出去大口喘气。石头和小雪却在里边安然无事,很享受得烤着鞋和脚丫子。

一大锅米,一大锅水,水开了米还不熟,就用竹簸箕一样的东西压在米里,往外舀米汁,差不多舀了半桶,然后继续煮,我们就喝米汤,浓浓的,暖暖的,喝起来挺舒服。米好了就开始炒菜,只见大厨从地上捞起一把铲子,又从柴火堆里揪了一把草,把铲子抹了抹就算干净了。今天还算丰盛,一个炒鸡,一个山菜炒肉,后来几天除了又美美地吃了一顿炒肉外,其他都只喝奶或开水打发了肚子。只是,饭菜味道实在一般,那米饭,形同稀粥,味同白腊,总之我只吃了一口,其他队员还多少都吃了些,我就拿出了从青岛带来的杠子头火烧,蘸着辣菜汤往下咽,一边盘算着后边的几天怎么过,我带的6个火烧够吃几顿的,但可喜的是,接下来的几天,我的肚子很配合地一天只需要一个火烧,还是被迫的。那些盛饭、菜的家什也让人很没有食欲,也就是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否则我绝对以为是给别的动物用的。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这些毛病全改了,对这些黑漆漆的锅充满了好感,甚至幻想着里边能装满美食,当然幻想终究只能是幻想。后来的几天,我和亲爱的向导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再加上肚子的渴望,一碗水你一口我一口,也喝得不亦乐乎,环境是可以改变人的。

吃完饭,我还对自己的高反问题不放心,天又下起了小雨,就早早地进了帐,因说明天要翻一个垭口(海拔4600米),会比较辛苦,真正的考验要来了。减负,把暂时用不到的统统放进大包。西部天黑得晚,GPS显示日落时间是20点12分。天空中飘起了雨丝,钻进睡袋和桂林听着雨聊着天等天黑。这次我用的-12度轻型羽绒睡袋,发现是很明智的,虽然开始比较热,后来睡袋受潮保暖性降低,刚刚好。

可能身体还不太适应高原,一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估摸着天该亮了,看看表,2点半。就这样捱到天亮。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9-7-23 18:51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igo826 于 2009-7-31 23:04 编辑

进山。

去过龙眼的都会提到这个日本人常驻的营地。

荼蘼、石头、桂林

aigo、荼蘼

花哥与六哥等。

荼蘼

石头与小雪

桂林

拍完纪念照继续进发。

第一天感觉很休闲

拄着雨伞的镜子大姐,可惜我只有这么一张背影。

大海子旁。

路过一处牛棚

狡黠荼蘼

海子边小憩,依次是桂林、青青衣、帕索和狗。

荼蘼与桂林

湖面澄清,野花满地。

发表于 2009-7-23 18:51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igo826 于 2009-7-31 23:26 编辑

大山离我们越来越近


看起来象是世外桃源,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想:如果能住在这里多好。但实际上用不了几天就想逃离。








石头、小雪

aigo

腊肉炒山菜

点烟

做饭、盛饭的家什

涝米饭,旁边是个手摇鼓风机。

先撇出汤,继续煮。高原上米饭做法。

营地客人
发表于 2009-7-23 18:52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igo826 于 2009-7-23 18:54 编辑

     D2。7.6   第一次遭遇垭口

    行程:大黄棚子营地至热水沟营地。

    海拔:3950米至3496米,热水垭口海拔4600米。

    时间:7:30-16:30。

    今天的主要印象是艰难地爬垭口,漫长的下山路,秀美的热水沟风光。

    这是我第一次爬垭口,知道这才是我此行的真正考验,我想如果我能顺利度过今天后边就不担心了。

    出了营地不久就开始爬坡,还好坡都不是很陡,给人以心理和生理上的缓冲。出发不久就有一个不小的海子,和一群放养的牦牛,证明还没有深入大山腹地。花哥拍牛我拍他。当时有点担心我穿着红色冲锋衣会激发牛的斗志,还好它们见我们拍照害羞地走开了。

    不断地上坡,然后下坡。好象上坡就是为了下坡,下坡就是为了上坡。人在旅途,下坡路总是轻松的,但与目标背道而驰,上坡路总是艰辛的,但离目标越来越近。下多大的坡就意味着要爬更大的坡。也不知道后边还有多少个坡。

    队伍前后拉开了距离,帕索两口子依然走在最前边,远到看不到影子。小雪骑马也很快不见了踪影。我和花哥因拍照落在了最后。我想快走几步赶上去,但马上气喘吁吁,便只好老老实实地跟在后边慢慢走。于是,越走越慢,越走越累。

    在成都的时候,飞鹰安慰我:别担心,我肯定在最后边。是,他太靠后了;我就望着镜子大姐想,再怎么的我至少能走在你前边吧。结果大姐也不给我机会;看看队伍里还有三个女同胞,我又偷偷在心里嘀咕,青青衣?不行,老驴一头,事实上,穿越的五天除了在营地,我就没怎么见到过她。小雪?身材娇小,我走一步她得走一步半,但据说也走过不少地方。果然,除了翻耙子桥垭口的时候因高反呕吐外,一路也是风风火火。就剩荼蘼了,据这小妞自己讲她也是第一次走高原。但是,后来她太让我失望了,几天下来居然象逛街一样,不急不慢不摇不晃,不象我前仰后合左摇右摆的。谁能和我做伴呢?女的一个也指望不上了。那些男的更是个个南征北战,尤其花哥,30分钟游1000米不用休息,穿龙眼沟这么暴的线路,都背着国家地理包、D700、24-70/2.8,绝对强人一个。但人总有看走眼的时候,感谢花哥,一路给我精神上的依托。

    我对走垭口的强度是有思想准备的,我对自己的体力是相当自信的,曾经背个30多斤的包在崂山走一天不说如履平地也是气定神闲,但真正走在4000以上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腿软胸闷气喘,肺里象塞了团棉花,使劲吐气使劲吸气,山上安静得很,诺大日的山谷真空一样,只听见鞋子踩踏碎石发出的咔嚓声,和自己牛一样的呼吸声。队伍一路都没安排休息,也可能我把别人的休息时间都用来赶路了。总之只记得我是一刻不敢停,喝水就边走边从水袋里吸。开始是走一段拄着杖站一会儿,后来是走几米就要停下来大口喘气。相机早已经收到包里了。气都不够喘哪里还有力气端相机?但这一点我至少强过花哥,他5天里的多半时间相机都是在包里的,包是在背夫背上的。

    石头过来问我:听得到自己呯呯呯的心跳声吗?我说只有呼呼呼的喘气声。噢,那就没事。听了我很欣慰。

    15点,终于到达垭口。我感觉心里一下踏实了,问六哥,后边都是一路下坡了吧?六哥的回答很艺术,“这里是今天海拔最高的地方,后边都是下山的路”。是啊,上山的时候也有下坡路可走。想起六哥在开准备会的时候说过“我会负责你们的安全,但我不会为你们的安全负责”,山里人都是文化人!

    按规矩,在垭口我们每人放一元钱磕三个头,请山神保佑我们平安出山。

    下山的路虽然偶有爬坡,但终归海拔越来越低,强度很快降了下来。我就象吃了钙中钙,腿也不软了,气也不喘了,一气下五楼不费劲儿。说平原一只虎高原一条虫。

    随着海拔的下降,红景天、高山杜鹃、野花、野菜、野草依次出现。风景越来越美,心情越来越美。垭口,我走过来了。

    在下到半山腰的地方,几个向导在等我们。并指给我们看,明天,我们就是翻过那座山。我抬眼望去,沟对面,一座山左右望不到头,上边看不到顶,因为在雾里边。登时我又有点腿软头晕。我说你逗我玩,他嘿嘿笑了。山里人爱开玩笑,但这次是真的。

    给他们散烟抽,发现他们个个巨爱吸烟,感觉不吃饭可以不抽烟不行似的。只要一停下来就吸。给他们递烟从来不会拒绝。而我因为担心高反,本身确实气都不够喘,五天少抽了好多烟,只在低海拔营地休息地时候才点上颗。高海拔抽烟也特别节省,一支烟平时几口就没了,现在好象总也抽不完,有时我抽几口抽不动了一看还老长,就转手递给身边的背夫,他们也不会嫌弃,山上烟是稀缺资源。这次我带了一条烟,连抽带分,到下山也没抽完。我的香烟还发挥了另外一个作用,香烟换食品。今天由于精简物资,包里只有压缩饼干和牛肉粒等,牛肉粒早分完了饼干不想吃,下山时终于饿了,看到背夫包里有玉米肠,就要了根,随手扔了包烟给他们,结果他们过意过去又给了我几包吃的。哈哈,等我吃完了再和你们换。

    休整片刻,继续下山。顺着泉水一路下行,注意到在某个有水的地方,有个没盖的金属瓶子,背夫们就用它接了水喝然后又放回原处。从垭口算,500米的下降我们大约走了一个半小时。下山的路有些泥泞有些滑,再加上爬垭口体力消耗太大,14点10分拍完最后一张照片,收起相机当天再没拍。

    16:30,我和荼蘼最后到达营地,他们已经在切肉做饭了。

    营地没有平整地面,我们就把帐蓬扎在一条细细的土路上,路边都是高高低低的杂草,就用脚踩了踩,象是电影红高梁一样。据说这是一条野牛去热水温泉喝水的专用通道,路上满是牛粪,我就把大陀的踢了踢。扎好营那边就有人在喊吃饭了。拿上锅、火烧,吃了五天中最饱的也是唯一吃饱的一顿。

    吃完饭,觉得又累又困,就想睡觉,到河边洗脸刷牙刮胡子,没镜子盲刮,又不习惯用刀片,感觉不对,一摸,出血了。

    钻进温暖的睡袋,在手机上做了简单的记录,就用手机放歌听,“两峰交会的垭口,是风的故乡,每当月落在大地,我静听风吼”,我的垭口没有风声只有喘息声,我的垭口没有豪迈只有疲惫,齐秦与我没有共鸣却让我疲倦不堪的身心感到阵阵舒畅。外边雨时缓时急,雨点打在帐蓬上、落在草叶上,悉悉索索响在耳边。我舒展身体,枕着双臂,望着帐顶。此刻,1700公里之外,家人一定在为我在荒郊野外野人一样的生活而担心,岂不知我现在虽然疲惫却很惬意。每次出行,我不担心自己,却总是为家人的惦念而不安。

    想睡却睡不着,拉开内帐探出头去抽烟,现在我对高反问题已经不再恐惧了。天黑了,桂林打着头灯回来了,他们刚开会讨论了,明天很轻松,只走二、三个小时,在半山腰上扎营,山花烂漫溪流淙淙。我说太好了!明天,幸福的一天。但是,我高兴得太早了。
发表于 2009-7-23 18:55 5 只看该作者
图,占。
发表于 2009-7-23 19:17 6 只看该作者
占位置 看大片。。。
发表于 2009-7-23 19:38 7 只看该作者
听六哥说起了你们,还烧了3床被子一条睡袋吧
发表于 2009-7-23 19:51 8 只看该作者
图图呢!!!???!!!!
发表于 2009-7-23 22:52 9 只看该作者
恩,7月中旬时候也听六哥说起五天强行军走龙眼的趣事乐~~~~
发表于 2009-7-29 22:55 10 只看该作者
D3.7.7   绝望坡;上甘岭;满天星
行程:热水沟营地至耙子桥平台。
海拔:3496米至4500米,耙子桥垭口海拔4687米。
时间:8:30-17:00。

6点半起床,晨曦中的热水沟迷漫在变化多端的云雾中,仙境一般,我看呆了,赶紧跑回帐蓬拿出相机,云却散了,等了半天悻悻而归,大山里的天气就是这样让人捉摸不定。
好象没吃早饭,临出发想灌点热水,就问谁有。花哥很纳闷地问:刚才我喊了半天谁要热水你怎么不答应?旁边荼蘼恍然大悟:他听不懂你讲话!我真,郁闷了!一路上因听不懂重庆话只觉得少了很多乐趣,光看他们一帮子几哩呱啦欢声笑语不断,我却象个傻子一样不知所谓。在从成都到日隆的车上,旁边镜子大姐也不断用纯正的重庆话和我说话,我听不懂又不好意思老问,反正她都是些对风景感叹之类,我也就嗯嗯啊啊地应和。没想到现在居然又吃了这亏。我认为他们中尤以花哥的话最难懂,好象除了当晚“欢迎你,远方的朋友”外我再没听懂其他。以后再不跟外地队伍出行了,外宾的感觉真不好。没办法,从荼蘼那里倒了半瓶水,再加上我原来水袋里的半瓶,一瓶水二三个小时也够用了。
走吧,8点半出发,先去一个人畜共用的温泉,其实就是一个小水坑,野牛经常来这里补充矿物质。坑边上满是新旧牛粪。帕索两口子泡了脚,石头泡了澡,我们嫌麻烦又想赶路,9点半折回头来向山上进发。
开始的一段比较陡,穿过树林曲折向上,回头望人都在脚底下。一个小时后来到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美,实在是美!红的、黄的、蓝的,一簇簇一片片,向导还指给我们认川贝,花哥就用手连根刨出(我想后来花哥五步一歇的时候一定后悔当时为此耗费的体力,嘿嘿!),拍照,吃掉,我也吃了两粒,有点清凉有点苦,味道不错。除了帕索两口子远得不见影,我们六个人说说笑笑边走边拍尽享花海美景,小雪后悔说应该带件婚纱来的,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婚纱照。美丽可见一斑。虽然海拔在不断攀高,但美景当前我们快乐到忘我。
翻过一个坡又是一个,慢慢地花少了,坡还是一个接一个,没花了开始专心走路,坡还是没完没了,远处的坡顶淹没在云雾中,越走越清晰,终于上来了,一抬头前边还有一个。如此反复。向导告诉我们,这里叫绝望坡,有点意思,但我们兴奋劲没过,并不以为然。按时间算也差不多该到营地了。
从前边传来消息:今天不在半山腰扎营了,直接到耙子桥平台,水要省着点喝。我想这没什么,翻过垭口就是,昨天已经翻过一个了,六哥已经说过了昨天是最辛苦的一天。完全没概念,完全对接下来的艰苦,不,痛苦,没有预料。这时11点多点。
水不能大口喝了,小口喝。
花完全没了,只剩下草。坡还是一个接一个,绝望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绝望坡既不陡峭也不险峻,多数时候比较平缓,不需要走之字,向着坡顶直着走就行。就这样温柔的折磨。
我问向导,还有几个坡?他只是笑着摇头。我开始有点焦虑。
12点31分,来到草坡与石坡的交界处。回望不见来时路,云雾从脚下升腾,间隙中透露出对面的远山,我想现在应该身处昨日淹没在云中的山顶了吧。焦虑加疲惫,我转身拍了最后一张照片,相机入包。
草坡走完是碎石坡。植被丰富的地方氧气也充足,接下来又开始气喘如牛了。
有了昨天的经验,我就不急不慢地在后边走,当然和我一样慢的还有花哥。我是走得慢但不怎么停,他是走走停停,就这样一会儿他在前边一会我在前边,谁也不说话,只顾埋头走路。
水已经不敢小口喝了,一次只吸几滴,只到喉不进胃。有时控制不好多喝了一点我都恨不能吐回去。
对讲机里又传来不好的消息,原定宿营地的小海子因地震干涸。六哥上次来是07年。是继续往前走,翻一个4900米的垭口到下一个营地龙眼沟平台?但也不保证有水。还是下垭口后就地扎营派人出去找点水来救急,休息一晚明早继续前进?所有人没了主意。六哥派出几路人马找水,先解燃眉之急吧,队员们都快脱水了。
六哥又通过对讲机问大家大包里谁有水,我说在一个红色派格包里还有2瓶红牛。但17个人的队伍,也是杯水车薪。
这时候我反倒平静了,没有希望也就无所谓绝望了,二个选择无所谓哪个更差。横竖是一天,爱咋地咋地吧,反正累不死也渴不死。
14点11分,火星一样的垭口就在眼前。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但坡度很大,直走是不可能的,体力耗费是曲线的数倍。我估计再有一个小时怎么的也就走到了。不急了,急也急不得。干脆坐下来好好休息。坐着没事我又拿出了相机,留个纪念吧。花哥这时已经走在了我后边,象头赶不动的老驴。荼蘼和一位向导陪着他。花哥形象太惨了,弯着腰低着头,脑袋快够到腰带了,后来我一看照片就忍不住笑。对不住了花哥,在你痛苦到想哭的时候我却想笑。后来他告诉了我一个爬坡独门秘笈,只看脚不看路,千万别抬头。实践出真知啊!
从14点11分看到垭口到16点01分下垭口,痛苦爬坡中,无照片。这段路用时比预计多了一倍。在快接近垭口的时候,小雪出现状况,因疲劳加缺水导致高原反应,呕吐不止,据她后来讲连胆汁都快吐出来了。大家除了口头安慰精神鼓励外毫无办法。小雪和石头要退下去,回到热水营地。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太危险,必须翻过垭口到低海拔地方。
终于找到水源了,太振奋人心了!不知道是哪路向导,走了多少路找回的,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们有希望了。人太多,三升水到我们这里只剩下了不到200ML,向导提着水袋飞奔而来,到现在那一幕依然清晰得象刚刚发生一样,80后向导一只手高高提着水袋,生怕一不小心碰到石头,小小的个子由远及近,速度太快有点踉跄,眨眼间就到了眼前。让每个人吸,我说这样不行,一是水量不好控制,二是这样喝也不管用,还是要灌到瓶子里一点一点地喝。荼蘼、花哥、我分到了一点,其余的给小雪和石头送了下去。
喝了水小雪仍然是走不动,两个断后的背夫就轮流背,这一幕感动得我想哭。在那种条件下,我空手走路都快栽倒,恨不能把相机扔掉,背夫人人背着沉重的大包,一天都没喝水,小雪再轻也要近百斤吧。后来我们开玩笑说亏了飞鹰没来,近二百斤的体重,只有就地扔了。
就这样我好不容易挪到了垭口,那一刻满怀悲怆。垭口石头上刻了不少签名,其中就有浙江飞鹰第一次探路时留下的。我毫无兴致。帕索他们因为在垭口上等的太久已经很冷,由我留下来守着对讲机等小雪他们。
16点,所有人上到垭口。开始下撤。六哥接力背着小雪,小雪在六哥背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下撤的速度很快,碎石头象沙子一样,我穿着雪套也不怕进沙,象在丹巴吉林下沙漠珠峰一样,边走边滑,一路下冲。两个背夫嫌荼蘼走得太慢,一边一个架着她的胳膊就向下奔,从我这里看过去,荼蘼象在飞一样。但她显然没有小雪幸福,一边飞一边尖叫。
猛一抬头,又见壮美云海,已找到水源地,我们也不那么紧张了,早到晚到没所谓,我又开始边走边拍。走过一片片大大小小的石头阵,16点50分,我终于看到了先头部队扎起的帐蓬,向导们已经早到了。马上可以喝水了,心情无比轻松。
营地是一块碎石头平地,有一段二十来米的流水,从石路冒出又消失。顾不上找家什,把包往地上一扔,用手捧起水就喝,甘甜冰凉直沁心脾,感觉胜过蒸笼天里一杯扎啤一饮而尽。
安营扎寨更衣,那边已经煮好果珍,继续喝,喝完果珍喝牛奶,好象总也喝不够。想想一天没吃东西,居然不饿。今天老天很给面子,无风无雨,我们享受了难得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一堆人围在一起,没有树枝就用气罐烧水下面,方便面不多每个人只能分到一小碗,以喝汤为主,这我已经很满足了。吃、喝、抽烟、聊天,苦乐融融,大家仿佛忘记了刚刚遭受的苦难。有人问起穿越龙眼的强度,和贡嘎相比怎样,六哥说如果龙眼是五星,贡嘎是0星,1星都算不上,说起今天,六哥说因为上甘岭的缘故,“今天是满天星,已经数不清了!”众人哈哈大笑,六哥就是有文化。我是新驴没去过几个地方,常听别人自豪地谈起曾经爬过二峰、走过太白,好象手持户外资格证一样,就对六哥说以后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拿走龙眼显摆一下,六哥说绝对可以,只是没几个人知道龙眼。
“快看,云海!”不知谁喊了一声。果然云海象大海波涛一样翻腾在我们眼前的山口。大家纷纷抄家伙过去一阵狂拍。只一阵,仿佛一阵风吹过,云没了只剩下了雾。19点半了,累了一天,各自进帐休息。这时天空也飘起了小雨。
不知谁发现那段水流好象往下漫延了,而我们的帐蓬都扎在下游。再一看向导们的,都扎在流水两侧。喊起六哥他们来看,他们觉得没问题,有人在水流前边放了一排石头,这能改道吗?原来是做参照。为安全起见,我们还是把帐蓬往边上移了移。
躺在帐蓬里,身心都安定了,却无睡意。雨下大了,雨点打在帐蓬上砰砰的。桂林说下雹子了,我拉开外帐一看,果然是冰豆子,一粒粒的砸在地上又碎开。感觉很奇特就看了一会儿。然后返身听着鼓点睡觉,可能是海拔高的原因,半夜胸闷憋醒了,拽过睡袋吸了几口水,迷迷糊糊继续睡去。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