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屮__c 于 2016-3-19 20:50 编辑 数一数,此刻我已经有四套锅了,除了钛锅贵一点,其他三套性价比都很高! 对于户外活动使用,我一直持有够用就好的观点,故而在我三年驴龄的经历中,一直使用性价比较高的硬质氧化铝的锅,使用的体验也能满足我的需求,可以说应该一直用下去,毕竟锅难用坏! 按照此理,那为何又会购入另外两套锅?究其根本,是在年前牛背山之行中,我第一次上到了3660海拔的地方,而综合体能感受,除了轻微头疼和晕眩,并无其他反应,故而决定自己户外的方向可以走出去,走向川西走向西北等地!而这些地方的线路,并非此前所参加的3天之内可以完成,而是升级到了5-10天或者更久!而本人已经当了很多年的胖子,也在此前的重装活动中一直表现为收尾状态,甚至被小伙伴称呼为 “专业收队 ” !这一称呼其实是说我走得慢而已,相距队伍中专业收队这一重任,我的个人能力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可以说一个队伍的收队的重要性仅次于领队,担任收队要求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出色,且体力要非常经得起拖才行,或者说负责的领队在前队带路行走,会给中队在分岔路口或难辨认的地方留下记号,倘若aa活动的中队并不认真负责的时候,并未延续保留这些记号,此时收队便要担负起后队的领导性作用! 言归正传,我一直信奉的户外徒步的原则是循序渐进!在确定自己4000内海拔的地方高反并不严重或者不影响到行程后,已经不满足于3日重装的活动,迫切的需要更长时间的活动来填补我的行欲!于是乎鳌太线,这条我当初中毒的线路,这条四千海拔内的线路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的首选!再此感谢黄石版版主发起的端午鳌太活动并接纳了我加入活动的申请!在定下活动后,我开始阅读大量的攻略贴,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这个时候,轻量化一词改变了我从前徒步的想法。 轻量化,顾名思义,就是以轻一点为中心点出发!再想一想此前参加过的重装活动,特别是第二次武功山那次,负重56斤,D1沈子村—白云客栈,D2白云客栈—沈家大院,这个行程下,作为新手参加,那次虐的可谓不要不要,尤其是第二天,从早上八点多走到了晚上九点半才到达营地,到达营地后直接躺在地上,半个小时后才开始动弹,落后了队伍近3个小时时间!这样的经历是独特的,回味性也是非常强,但却是把人虐的很惨。我也不想再有这样的经历了,更不想成为了队友常说的我把超市背上了山上!故而在了解轻量化这一思想后,我迫切的换掉了装备,这也导致今年开过年以后直接是大放血!花了不少银子,一点私房钱都花了,在这里,长叹一口气吧! 有了轻量化思想后,从三大件开始:背包,帐篷,睡袋 ;其次是小东西:地垫,头等,锅具,炉头等。 今天要谈的就是新入手的一款铝锅!至于为什么在入手钛锅之后还会入手这样一款铝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太矫情!
其实糊锅就糊锅吧!看看自己学习了食品轻量化之后,并没有需要煮饭的安排!但非处女座的我,矫情的越发处女座了,加上不想在户外煮水喝有异味和油脂,果断入手了这套超轻铝锅! |
本帖最后由 屮__c 于 2016-3-19 21:14 编辑 首先发一张我四套锅的全家福 左起:超轻铝锅,钛锅,铝锅1,铝锅2 今天的测评主要是针对新入手的超轻铝锅,其他三款暂且作罢。由于在快递处拆开包装后直接拿着锅体回家,直到测评才想起来,盒子上也是有一些数据说明的,然而现在已无法找到,那此处自然省略了。
![]() ![]() ![]() ![]() 大煲:168*75MM,1.4L 小煲:140*70MM,1.0L 大煎锅:178*32MM 小碟/小煎锅:146*30MM 材质:极阳氧化铝 适合2-3人使用,配件齐全。整套净重265g |
本帖最后由 屮__c 于 2016-3-19 21:51 编辑 煮水测试 在收到锅,带回家之后立马做了煮水测试,图片当时没有留存,由于气罐已经用完,现无法重新测试补图,将数据汇报如下: 使用套锅中的小锅装800ml水进行煮水测试 炉头为 Soto SOD-300S/OD-1R ,配合原装挡风板 气罐为家中残余长罐,配合转接头使用 在常温状态下的煮水测试,800ml水直接接至于自来水水龙头,为常温水,因缺乏测温工具,无法测出初始水温为多少,看屋内温度计为18摄氏度。煮水测试摆放在墙角,轻微通风处。 将800ml冷水准备好,点燃炉头,调至最大火力,可听见噗噗的火力声,在一旁有热感。准备好之后,把装满800ml水的锅放置于炉头之上的同时开始计时! 从冷水到沸水翻滚的时间为3分43秒,煮水性能关乎很多因素,无法一一拆分分析,这个数值个人觉得还是挺满意。 而我手里那套钛锅前期在相同环境下测试过煮水800ML的时间,相比较久,为4分05秒,由此进一步证明的确铝锅的导热性能确实优于钛锅! 测试为直观视觉得出结果,并非专业实验室,可能存在误差,该数据仅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屮__c 于 2019-5-8 19:35 编辑 煮饭测试 在煮水测试后,收拾好了锅具和炉头。看着天慢慢的黑下来,不由得想到还有煮饭测试未做!于是乎扒拉扒拉的在柜子里又把这一套装备给搬了出来,还是在原来的位置进行测试! 本次煮米测试为100g大米,根据本人做饭的经验,配合200ml水。由于此前没有用户外锅具做过干米饭,只好现学现卖。 将100g大米配合200ml水浸泡约10分钟,使大米充分吸收水分。然后将炉头开至中火,待其煮沸。由于第一次户外锅具煮饭,我害怕糊锅产生,在煮沸的过程中一直使用勺子搅拌着。在沸腾后关火,加上锅盖,将米闷置5分钟,据说是让热量充分传导至整个锅体,然后开最小火进行小煮,约煮10-15钟后,关火,继续们置5分钟,开锅,香喷喷的米饭即完成。 煮出来的饭香糯可口,和家中电饭锅煮出来的米饭并无差异,没想到第一次就能做出如此可口的米饭,此处应有掌声!将米饭全部盛出,可以看见锅底并无糊锅发生,并且米饭很容易盛出,并无特别粘锅的现象发生,清洗时仅用百洁布和清水便洗去残余饭渍,非常好洗。由此可见,煮饭还是铝锅的强项,倘若此时选用钛锅做测试,肯定在测试一半时候便发生糊锅现象! ![]() ![]() ![]() ![]() |
本帖最后由 屮__c 于 2016-3-19 21:34 编辑 本次测评盖楼至本楼(7楼)止 本套铝锅一共5件组成,分别为大锅、大煎盘、小锅、小煎盘以及锅把手,总重量实测265g,而手中的钛锅仅三件重293g,铝锅轻于钛锅! 抚摸整个锅体,手感光滑,并无突出颗粒物,做工不错!但铝本身很软,在锅把手夹过锅体之后留有痕迹蜀正常。 近年来,网上流传铝锅的危害,大概意思是铝锅在用来制作一些食物时候,本身的铝元素容易溶解到食物中,随着食物进入人的身体,在积累到一定量以后,容易得老年痴呆,易骨折等病症。对于非处女座而又越发矫情的我而言,这一说法无疑增加了购入前的纠结度,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即出行时候携带铝锅和钛锅中的一部分,组合携带,用钛锅做菜,而铝锅仅用来煮饭和煮水。一来避免了铝元素的溶解,二来煮过饭的锅再煮水喝不会有异味以及残留的油渍!不得不为自己的机智点赞!在收到铝锅后,将钛锅的小锅和煎盘挑出,将铝锅的小锅以及小煎盘挑出,配合可以全部收纳到铝锅的小锅之中,尺寸刚好,而重量为259g,很满意! 最后对这款铝锅做个总结: 1、做工不错 2、导热性能不错 3、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4、暂时没发现什么缺点 总的来说,这款超轻铝锅买的很满意,非常喜欢! 本测评到此为止 其中有些数据出自于个人直观结论,非实验室结论,仅供参考 想到了这款铝锅的一个缺点,质地较软! 我的四款锅中,钛锅最硬,两款黑铝锅其次,这款白铝锅最软,有点担心这款锅用久了之后变得凹凸不平,难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