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6

主题

太原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复制链接] 查看:6227 | 回复:5
发表于 2017-1-10 10:5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guoym 于 2017-1-10 14:57 编辑

      石岭关古称“白皮关”,“石岭镇”,位于阳曲县大盂镇上原村北二里的地方,东靠小五台,西连官帽山。山势峻险,关隘雄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太原通往代、云、宁、朔的交通要冲,素称太原忻定出入之门户。
      据史籍记载:唐
武德八年(625)突厥骑兵曾逾石岭寇并州。宋开宝二年(969)宋太祖征伐晋阳,辽国军队增援北汉,赵匡胤命何继筠将兵赴石岭关拒之,宋、辽曾为争夺石岭关,浴血拼战。金天会三年(1125)冬,金军南侵北宋,西路统帅粘罕(宗翰)曾出兵克石岭取太原。元末,孛罗扩廓曾战于此关。直至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民国26年)秋,日本侵略军也先攻破石岭关而沦陷太原。      
     石岭关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
阳曲县志》记载,“明筑土城戍守,万历年间改筑石城”。据实地考查,城方围1.25公里,原有内、中、外门三道,每门相距约150米。内门洞顶筑有“观音阁”,外门洞顶建有“三义庙”(敬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石城于1920年(民国九年)修建平遥至忻州公路时拆毁,三义庙尚存部分遗迹。时下古关内、外两门均毁,仅存中门,名曰“耀德”,系万历二十四年(1596)所建。门洞长10.3米,宽3.9米,高7.4米,石砌门台,砖券拱门,十分坚固。城墙底宽3至4米,顶宽1米,高5至6米,依山曲折筑砌。折北向又有残墙150余米。原由太原前卫镇抚千户朱龙,泽州柳树店巡检司巡检杨萌寅任委官,组织山西各州县匠夫共885名建成。石岭关不仅雄伟,且有风趣。在中门北口西侧土台上,有罕见的高8米,围1.4米的木瓜果,早在清代就有记载,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被狂风所折,1937年日寇将树干砍了当柴烧。然而,古树有灵,于次年春天根部发芽,始成今之大树,连年结果,为太原一奇
      金
元好问《石岭关书所见》:轧轧舟车转石槽,故关犹复戍弓刀。连营突骑红尘暗,微服行人细路高。
已化虫沙休自叹,厌逢虎豹欲安逃。青云玉立三千丈,元只东山意气豪。
     石岭关,岭横东西,路纵南北,历为太原通往忻代云朔之要道,给人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感。往昔关洞门细窄阴暗,引道坡陡弯疾,加之官兵把守,戒备森严,给行旅交通造成困难。金元好问诗云:“轧轧舟车转石槽,故关犹复戎弓刀。连营突骑红尘暗,微服行人细路高”即为当时情景之写照。1920年(民国九年),创建公路时,将石岭关洞门凿通。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公路交通事业,根治古关险道坡陡弯疾,交通故障多发的蔽端,将石岭关道路裁弯取直,降坡拓宽,腰斩石岭关城,结束了古关石岭交通难的历史。
      石岭关向东经峰东村新建的文殊寺旁的采石路下小沟沿路一直向前,经采石场进山沟,十八盘直达小五台山。该山最高海拔1914米,由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护而立的台顶,得名小五台。
      小五台山山峰挺拔奇崖峻峭,山花野草姹紫嫣红,名贵药材争奇斗妍,
野生动物出没林间,八角亭玉宇苍穹独成一绝,唐大中石窟造像文物精粹,绘就了小五台山地结灵气,蕴藏了小五台山文化内涵。小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活动场所和文殊菩萨道场,也是大禹治水系舟的“系舟信雨”地。 驱车到阳曲县石岭关下,可见东北方向一道兀立挺拔、郁郁葱葱的山脉呈现面前,这就是小五台山。山脚下是峰东村。登山时,坡陡路峭,碎石山路尚不难爬,但进入荒湮已久、荆棘没头的盘山古径中则是不到五台非好汉了。脚下,厚厚的枯枝腐叶,每迈一步必须拨开重重的灌木圪针,旁边则是深不见底的沟壑,这时可以感慨:敢问路在何方?  中台山腰有文殊寺遗址,该寺依山壁建于2层楼高的石基之上,攀上石基看到的是白云洞。白云洞亦称发云洞,据说常有白云从洞中飘出。这是一个自然生成的山洞,进深20米左右,山洞里有一尊文殊石坐像,相传是唐以前所刻。洞口有3级石阶,石基座上两边各分布着3个柱墩石,显然洞口原来有建筑,阶下还有两座结构精密的旗杆石和杆顶石斗,洞顶和周围散布着数通石碑,石崖上还有字刻,多为明、清时代修缮记载,白云洞便是系舟信雨求取甘霖之所。转过白云洞,是三四间石窑,中有一门,匾额刻有文殊寺字样,门前有一个深达十几米的旱井,可见古时寺中人烟繁盛。寺中有3进院,环绕皆是2层石窑洞,间或能看到成堆的彩塑佛像碎片和许多残缺的石碑。文殊寺有石窑四五十间,远在唐宋明时香火旺盛,那时,每年四月初四举办文殊寺佛会,白天晚上人流不息,可惜后来逐渐衰落。一匾残碑上感慨万千的文字:此吾乡之神境也,本不宜令荒凉若此……虽然荒凉破败,但当年风采仍可略见一斑。
      小五台山最高海拔1914米,五座台顶犹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而起,巍然而立,上傲苍穹。小五台山集人文历史、古典故事、佛法智慧,自然生态、隽秀山峰、幽深峡谷为一体,人文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据当地人祖祖辈辈传说,太原别称龙城,龙角则在小五台山,金代大诗人
元好问《过晋阳故城书事》中就有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之句。
      小五台山又名读书山,据
《阳曲县志》记载,金代大诗人元好问的父亲曾隐读于此。山下峰东村还有文殊寺下庙,约在大明嘉靖年间重修,有文殊殿、龙王殿、观音殿、关帝殿、戏台、过厅、钟楼、古楼、僧房、石窑等建筑,部分在日军侵华时损毁。当年香火旺盛,求雨者南来北往,人流不息。 阳曲县,是全国66个中国传统文化旅游大县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等待开发,其中在该县与忻州市交界的地方,有一道在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山脉,神话里叫系舟山,今名小五台山。
       市内乘车路线904十余分钟一趟三元-阳曲火车站或县政府站下车-换乘黄寨到石岭关的公交1小时一趟二元-直达石岭关终点下车。
       进村看关楼-看碉堡-看金岭寺-看三义庙-向东出发经峰东村-文殊寺下寺-采石场路-采石场-小五台山山谷入口-经十八盘-最后到达小五台山顶-文殊寺上寺-返回石岭关-全程约15公里-乘班车返回阳曲-904返回市内。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Free_Show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1-10 12:27 2 只看该作者

guoym 发表于 2017-1-10 10:50 石岭关古称“白皮关”,“石岭镇”,位于阳曲县大盂镇上原村北二里的地方,东靠小五台,西连官帽山。 ... ...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石岭关关楼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石岭关村门牌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关楼内车辙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关城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清晨沧桑的石岭关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裸露的城墙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五道庙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五道庙各位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烽火台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石岭关官帽山微波站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远眺大山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阎锡山抗日碉堡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碉堡周围的战壕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关内民居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苍凉的美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金岭寺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金岭寺内部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金岭寺的佛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金岭寺全貌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远处的官帽山微波站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远处的官帽山微波站

发表于 2017-1-10 12:57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uoym 于 2017-7-26 15:42 编辑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净海师傅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小五台指示牌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沟内石塔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半山腰的采矿洞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回望石岭关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十八盘第一站半山腰石洞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小五台山顶的松
发表于 2017-1-10 14:47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uoym 于 2017-7-26 15:44 编辑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文殊寺的大钟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白云洞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过街石洞望北台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寺内全貌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文殊菩萨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古代遗存石洞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山顶远眺石岭关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残存的佛像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无名氏题词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无名氏题词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残存的佛像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佛头样的蜂巢
[attach]41232769[/attach]
开心户外队旗在小五台飘扬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开心户外队旗在小五台飘扬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文殊寺古钟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石洞
大盂石岭关小五台之行
回望小五台
发表于 2017-2-24 17:45 5 只看该作者
guoym 发表于 2017-1-10 10:50 石岭关古称“白皮关”,“石岭镇”,位于阳曲县大盂镇上原村北二里的地方,东靠小五台,西连官帽山。 ... ...

支持好友精彩活动分享!
发表于 2017-3-8 20:57 6 只看该作者
支持好活动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