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2184

主题

宁德

三次徒步见证桐山古道一座古茶亭的变迁

[复制链接] 查看:12258 | 回复:178
发表于 2017-7-26 18:41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太姥霞客户外 于 2017-7-26 18:53 编辑

三次徒步见证桐山古道一座古茶亭的变迁
福建福鼎南濒大海,北接浙江泰顺,历来是闽东一带物产丰富、商贾云集的大县。因为与泰顺隔山相望,语言(与泰顺闽讲同属闽东话)风俗相差无几,因此自古以来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泰顺南部的乡镇与福鼎的商贸活动非常频繁,泰顺人将山货挑往福鼎,再从福鼎挑回被称为“南货”的海产品。福鼎县治设在桐山镇,人们习惯上称福鼎为桐山。
桐山古道自泰顺县城始,出县城后东南行,经察溪、上洪、洪岭头、大安、三魁、碇步头、墩头、吴家墩、排岭,进入福鼎县境,然后过南溪,上菰岭,下浮柳,最后抵桐山,全程160华里,按传统计算为16铺。


三次徒步见证桐山古道一座古茶亭的变迁
2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7-26 18:41 2 只看该作者
古道上的茶亭简易而实用,与之相连的往往有几间附属建筑,算是旧时代供旅人歇宿的客栈。那时茶亭的东家常年为旅人提供免费茶水,这在乡间这是一种善举,因而得到了普遍的尊重,主人也乐此不疲,算是一种难得的心灵享受吧。凉亭一般设在离村落较远的地方,只供旅人临时避雨歇脚用,附近有天然水源可供饮用。在那以肩挑步行的年代,古道旁的亭子是酷暑盛夏的凉风,是寒冬腊月时火笼,是暴雨骤降时的华厦,是旅人临时的家。


三次徒步见证桐山古道一座古茶亭的变迁

9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hanwen
  • 谷幽兰
  • 韦护
  • 举手之劳
  • 品品香
  • 8264th山鹰
  • 悠然居夏
  • 仁真卓嘎
  • 408130717
1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7-26 18:42 3 只看该作者
菰山位于桐山镇的北面,近2000米,是过去雅阳人南下桐山的必经的第二座高山。从位于菰山北面峡谷底部的南溪村沿古道一路拾级而上,遥遥10华里,层峦复层峦,山岙又山岙,块石山路似乎蜿蜒无尽头。等你气喘吁吁登上山顶,回头北望,原来恁大的南溪水库成了羹勺大小的水窟。想象当年的挑夫,肩负百多斤的货物,他们的双脚如何轻快得起来!

三次徒步见证桐山古道一座古茶亭的变迁

9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多杰扎西
  • 谷幽兰
  • 韦护
  • 举手之劳
  • 秦屿郎
  • 共赏人
  • 品品香
  • 悠然居夏
  • 仁真卓嘎
1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7-26 18:44 4 只看该作者
2015.02.07 福建省福鼎太姥霞客户外群组织徒步闽浙桐山古道 当时路过的“蓝家亭” 附近浮柳村畲族蓝氏家族捐建的古茶亭

三次徒步见证桐山古道一座古茶亭的变迁

9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多杰扎西
  • 谷幽兰
  • 韦护
  • 举手之劳
  • 秦屿郎
  • 共赏人
  • 品品香
  • 悠然居夏
  • 仁真卓嘎
1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7-26 18:46 5 只看该作者
2016.11.06 福建省福鼎太姥霞客户外群再次组织徒步闽浙桐山古道  当时路遇附近浮柳村畲族蓝氏家族重修“蓝家亭”

三次徒步见证桐山古道一座古茶亭的变迁

9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多杰扎西
  • 谷幽兰
  • 韦护
  • 举手之劳
  • 秦屿郎
  • 共赏人
  • 品品香
  • 悠然居夏
  • 仁真卓嘎
1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7-26 18:46 6 只看该作者
2016.11.06 福建省福鼎太姥霞客户外群再次组织徒步闽浙桐山古道  当时路遇附近浮柳村畲族蓝氏家族集资重修“蓝家亭”

三次徒步见证桐山古道一座古茶亭的变迁

1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7-26 18:48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太姥霞客户外 于 2017-7-26 18:49 编辑

2017.06.17  本人再次组织驴友重走闽浙古道 再次路过已经修复的“蓝家亭”

三次徒步见证桐山古道一座古茶亭的变迁


1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7-26 18:48 8 只看该作者
2017.06.17  本人再次组织驴友重走闽浙古道 再次路过已经修复的“蓝家亭”

三次徒步见证桐山古道一座古茶亭的变迁

1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7-26 18:49 9 只看该作者
2017.06.17  本人再次组织驴友重走闽浙古道 再次路过已经修复的“蓝家亭”

三次徒步见证桐山古道一座古茶亭的变迁

1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7-26 18:51 10 只看该作者
李白《劳劳亭》诗云:“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是古时送别之所,在诗人李白的眼里却是天下最伤心的地方,但是隐藏于浙南闽北大山里的亭子,却寻不到多少文人雅客这般多情的影子,倒是随处可见浸渍着挑夫商贩苦汗的路石,在默默诉说往日的甜酸苦辣……


三次徒步见证桐山古道一座古茶亭的变迁


16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