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454

主题

吉林

山水集安、北埠丹东——寻古探幽边陲行

[复制链接] 查看:42713 | 回复:36
发表于 2020-12-4 11:53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说在前面


乘暑期出游之余趣,国庆偶有闲暇,兴之所至,遂携妻共赴集安、通化丹东。寻古探幽,追寻高丽古国之遗迹。


说句实话,时空跨越,对高句丽的历史不甚了了,呵呵。


据说,中、韩、朝对高句丽的研究差异巨大,立场迥异。


韩、朝竟然属于全民研究,专家、百姓观点趋于一致。


而中国则属于象牙塔式探究,只有少数学者偶尔介入,而大众多属于略有知晓或是漠然视之。


而我和一些人一样,属于一知半解都没有达到的历史爱好者,哈哈。


查看历史图谱.


公元640年,同时代有:


唐(李世民)、吐蕃(松赞干布)、薛延陀(郁都君山)、高昌(麴智盛)、南庭(叶护可汗)、北庭(乙毗射匮可汗)、吐谷浑(勤豆可汗)....


不知道高句丽是在哪个国家里?


公元430年,南北朝时,同时代有:


宋、夏、北燕、北凉、北魏、西秦、柔然、吐谷浑。


彼时,高句丽又在哪里?


哦——


公元前37年,西汉元帝时,同时代有:
西汉、高句丽、扶余国、大昆靡、小昆靡、匈奴、乌桓、鲜卑......
公元前37年,高句丽在纥升骨城 (桓仁)建都,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集安),公元427年,迁都平壤,公元668年,为唐与新罗联军所灭,传28王,历时705年!
真的,尽管去过吉林龙潭山,百度过几次高句丽,知道有一处吉林集安洞沟古墓群,也听说过桓仁、集安、平壤曾联合申遗......
但是,对于高句丽的理解,应属于小学科学常识的普及程度,仅此而已。
不想介入政治的纷争。只是感兴趣那一段历史。
于是,国庆长假,携妻经通化远赴集安、丹东!
一路乘坐火车,快乐的旅程!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2-4 11:53 2 只看该作者



沉睡中的磐石站



“无座”的二车(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于 2020-12-4 11:53 3 只看该作者
  



细雨中的梅河口站(图片后更换的)



集安,我们来了

集安古迹---古高句丽遗址一瞥


发表于 2020-12-4 11:53 4 只看该作者
  



(1)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号称海东第一古碑。高句丽19代王碑刻。系洞沟古墓群中著名碑刻。发现于清末。碑身为角砾凝灰岩粗凿而成,方柱形,高6.39米,幅宽不等,四面环刻汉字,隶书。此碑系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为其父亲19代王好太王所立。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传说,好太王功绩及当时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倭人之间的关系。


碑前禁止拍照,只好远远地拍几张。


好太王碑建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 414 年 ) 。


追溯起来,这个时期的国家有:东晋、夏、后秦、西凉、北燕、北凉、北魏、南凉、西秦、柔然、吐谷浑和渐渐形成的吐蕃......


自古铸鼎立碑,是为醒世记事。像向来碑刻铭文,但求标高证远。


碑文:
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馀,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生而有圣德。。命驾巡幸南下,路由夫馀奄利大水。王临津言曰:"我是皇天之子,母河伯女郎,邹牟王。为我连葭浮龟。"应声即为连葭浮龟。然后造渡,於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不乐世位,因遣黄龙来下迎王。王於忽本东冈,履龙页升天。顾命世子儒留王,以道兴治,大朱留王绍承基业。沓至十七世孙,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二九登祚,号为永乐太王。恩泽洽于皇天,威武振被四海......
扫除不,庶宁其业。国富民殷,五谷豊熟。昊天不吊,卅有九,晏驾弃国。以甲寅年九月廿九日乙酉迁就山陵。於是立碑,铭记勋绩,以示后世焉。其辞曰:
永乐五年,岁在乙未,王以碑丽不息人,躬率往讨。过富山负山,至盐水上,破其三部洛六七百营,牛马群羊,不可称数。於是旋驾,因过襄平道,东来候城,力城,北豊,五备海,游观土境,田猎而还。百残新罗,旧是属民。由来朝贡。而倭以辛卯年来渡,每破百残,新罗,以为臣民......



您一生戎马,一切,已归于沉寂---好太王墓地
发表于 2020-12-4 11:53 5 只看该作者
  




记载成就,颂扬功绩---好太王碑

多数学者认为高句丽始祖邹牟王出自北夫余 (扶余是以现吉林市为中心的两汉时期最强盛的民族政权)。高句丽始祖由扶余南下至浑江流域的卒本川(现桓 仁五女山城 )创立了高句丽政权。


好太王名谈德 , 是故国壤王的儿子。 " 生而雄伟 , 有倜傥之志 " 。公元 391 年 , 只有 18 岁的高安继承王位。好太王在位 22 年 , 高句丽国家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 军事力量强大。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 ,开拓疆土 。


公元 395 年,王以碑丽不归口口 , 躬率往讨。


公元 396 年,王躬率水军讨伐残国。


公元 398 年,教遣偏师观帛慎土谷 , 因便抄得莫斯罗城,加太罗谷男女三百余人 。


公元 399 年 , 百残违誓 , 与倭和通,王巡下平穰。


公元 400 年 , 教遣步骑五万 , 往救新罗。


公元 404 年 , 倭不轨 , 侵入带方界 , 王躬率征讨。


公元 407 年 , 教遣步骑五万 , 攻打百济。 ; 斩煞荡尽。


公元 410 年 , 王躬率大军讨东夫余。
发表于 2020-12-4 11:53 6 只看该作者
  

(2)将军坟
将军坟,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建于公元五世纪初,为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共七层,边长31.58米,高13.1米,用石条 1100多块,极其宏伟壮观。其中最大一块长5.7米,宽1.12米,厚1.10米,重约32吨左右。




长寿王之陵---将军坟



将军坟
发表于 2020-12-4 11:53 7 只看该作者
  


(3)丸都山城


丸都山城位于集安城北的高山上 , 与国内城相距 2.5 公里 ( 千米 ) 。是高句丽早、中期的著名城址之一。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 , 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 , 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 , 互为都城 ,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 , 为世界古代都城史书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丸山城始名 "尉那岩城"。文献记载 , 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于国内 , 筑 "尉那岩城"建安二年 ( 公元 197 年 ), 高句丽与同臣属于曹魏的公孙氏政权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战争 , 高句丽溃败 ,国内城被毁。建安三年( 公元 198年) 高句丽第十代王山上王加固扩建尉那岩城 , 修筑大型宫殿 , 尉那岩城更名为丸都城。公元 209 年 ,山上王移都于丸都 , 至此 , 丸都山城的整体布局基本完备 , 成为高句丽时期唯一一处以大型宫殿址为核心规划整体布局的山城王都。


丸都山城是凭借自然山势的走向构筑城垣 , 城墙高低起伏。在山崖陡峭险峻处筑低矮城垣或不筑,山脊平缓处 , 高筑城垣 ,使城外高培绝壁 , 防御能力增强。山城北高南低 ,形若向南倾斜的 " 簸箕 "。城垣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 周长 6395米。


高丽古城---丸都山城
发表于 2020-12-4 11:53 8 只看该作者
  


(4)洞沟古墓群


洞沟古墓群是高句丽墓葬。1966年实测时有古墓葬11 300座,大多为中国东北古代高句丽民族于公元3~7世纪留下的遗存。墓群现划分7个墓区,自东而西为长川墓区、下解放墓区、禹山墓区、山城下墓区、万宝汀墓区、七星山墓区、麻线墓区。墓葬大体可分为石坟和土坟两大类。相对而言,石坟年代较早,是高句丽人固有的埋葬方式;土坟年代稍晚,既有高句丽人接受汉文化影响后形成的,也有在高句丽居住的其他民族的墓葬。石坟可分为积石墓、方坛积石墓、阶坛积石墓和阶坛石室墓;土坟可分为封土石室墓、方坛封土石室墓和封土洞室墓。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成行,其中不乏营造宏大的王陵。重要的有将军坟、太王陵、千秋墓等。墓群中还发现30余座内容丰富、色彩绚丽的壁画墓,主要有舞俑墓、三室墓、冉牟墓、长川1号墓、五盔坟4、5号墓等。高句丽采石场是高句丽大型建筑石材的主要来源地。洞沟古墓群分布广大,内涵丰富,堪称高句丽历史文化遗产的宝库,对于研究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古代东北疆域史和东北亚文明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发掘墓葬l000余座,出土文物数千件,其中许多重要墓葬曾经维修,还为著名的好太王碑新修建了碑亭。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丽人的祖坟---洞沟古墓群


鸭绿江古称霸水,汉为皆水,益州水等。唐朝始称鸭绿江,鸭绿江为满语Yalu ula(读音:鸭绿乌拉)的音译。“yalu”一词在满语中本是“土地的边端,疆界的分野”之意。Yalu ula其语意是“边界之江”。其二:“鸭绿”为这条河流中生长着的一种被称为“鸭绿”的鱼。这种鱼在现鸭绿江上游的长白镇到临江一段仍有生长,只是其满语的读音写为“雅罗”鱼。江是因鱼而得名。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流径长白、集安、宽甸、丹东等地。向南注入黄海,全长795公里,是中朝两国的界河。鸭绿江流径丹东市约300公里。此段江面宽阔,两岸风光秀丽,在入海口一带,盛产大


银鱼。


鸭绿江造桥历史很早,可上溯到辽代,20世纪初,鸭绿江上始建铁桥,先 后在丹东和朝鲜新义州市建了二座。第一座建于1909年,是座开闭式桥梁。1950年朝鲜战争中被美国飞机炸毁,桥墩至令犹存。第二座桥建于1940年,为铁路、公路两用桥,全长940米,属中朝两国共管。它是中国朝鲜两国的交通要道,也是游人观光览胜的景点。鸭绿江风景名胜区因鸭绿江及鸭绿江桥得名。


鸭绿江因为水的颜色而得名,那碧绿的江水,犹如雄鸭脖颈的莹绿,先人们便称其为鸭绿江,沿袭至今,在早以前,鸭绿江的古称为马訾水。鸭绿江古称坝水,汉称为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因其水色青绿、恰如鸭头而得名。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流经长白、集安、宽甸、丹东等地,向南注入黄海,全长795公里,是中朝两国的界河。鸭绿江流经丹东市约300公里。此段江面宽阔,两岸风光秀丽,在入海口一带,盛产大银鱼。鸭绿江造桥历史很早,可上溯到辽代,20世纪初,鸭绿江上始建铁桥,先后在丹东和朝鲜新义州之间建了二座。


鸭绿江为中朝界河,1950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部从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最先秘密入朝。一军、十六军等42万志愿军从集安口岸入朝作战,为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发表于 2020-12-4 11:53 9 只看该作者
  



中朝国界~鸭绿江畔



遥望异国~心系中华
发表于 2020-12-4 11:53 10 只看该作者
  



秋江水寒鸭先知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