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清晨离开尼泊尔蓝毗尼园,又经苏诺里口岸回到印度境内。 再次进入印度,与尼泊尔相比印度似乎也还不错,这可真是典型的骑墙派心态。 从蓝毗尼到舍卫城,区区206公里的路程,又整整开车8小时,平均速度25公里/小时,真让人既绝望又无奈。 可能是距离喜马拉雅山太近的缘故,最近几天来几乎每个清晨与上午都会遭遇浓重的大雾,这天清晨仍不例外。而且温度很低,需要穿厚羽绒服御寒,这样的气候状况多少让我们感到意外。 午后经过一个加油站时,天空终于放晴,普照的阳光让我心头感到一丝轻松与暖意。 路边的农田里种满了榨糖用的甘蔗,葱郁可人。农妇在油菜田里干着农活,而牧人则在悠闲地放牛。乡野风光总是让人既感到亲切,又耳目一新。 |
舍卫城 舍卫城是古印度恒河中游北岸拘萨罗国(又译憍萨罗国)都城。在佛教史上,佛陀曾在位于此地的祗园精舍居住说法长达二十多年,因此闻名遐迩,成为佛教八大圣地之一。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对舍卫城记载如下: “室罗伐悉底国。周六千余里。都城荒顿疆场无纪。宫城故基周二十余里。虽多荒圮尚有居人。谷稼丰气序和。风俗淳质笃学好福。伽蓝数百。圮坏良多。僧徒寡少。学正量部。天祠百所。外道甚多。” 清晨我们前往祗园精舍游览,先到访央掘摩罗塔。 央掘摩罗又译做央掘魔罗、央仇魔罗、鸯窭利摩罗、央崛鬘、指鬘。相传他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的相国奇角之子,其幼年到婆罗门处学法,但老师怀疑央掘魔罗曾经奸淫自己的妻子,圣怒之下欲害死央掘摩罗,遂授予他邪教升天秘法,若能杀死1000人并把他们的指骨作成项链,死后即可升到天堂。于是央掘摩罗出城杀人,杀至第999人时竟欲弑其慈母以足1000之数。佛陀知其愚行于是前来制止,央掘摩罗见佛陀仗剑欲害之,后经佛陀说与正法,央掘摩罗于是改过忏悔,皈依出家,终证罗汉果位。同时也给后人留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 央掘摩罗塔的旁侧即是给孤独长者(即须达多)塔。 给孤独长者原名须达多,是波斯匿王的大臣,也是舍卫城中的一位富豪,他乐善好施,人称“给孤独”。近代考古学者依方位推测此塔为玄奘大师记载的给孤独塔,此地原为其住宅所在地。 |
祗园精舍 祗园精舍的全称为“祗树给孤独园”,简称为祗园、祗林、祗陀林、陀林、祗桓、祗桓精舍、逝多林等。它位于舍卫城的南郊,是除了竹林精舍外佛陀传法的又一重要场所,是佛陀驻世时规模最大的精舍。 祗园精舍由拘萨罗国富商给孤独长者(即须达多 Sudatta)发愿建造。给孤独长者是当地豪富,为人善良,常周济贫困者,尤其是孤独老人,因此人称其给孤独,意思是“给予孤独老者”。他看到城南郊的一处园林清雅幽静,风光秀丽,正是建造精舍的佳处,遂与园林主人祗陀商议此事。祗陀是波斯匿王的太子,为让给孤独长者知难而退,于是告知“汝将黄金铺满园地,我方肯卖。”给孤独长者听以为真,于是耗尽家资,将金箔铺满了园地。祗陀太子为之感动,最终将这座园林供奉给佛陀修建了祗园精舍。随后佛陀在此度过了24个雨季。
在祗园精舍诞生了殊胜的《金刚经》与《楞严经》,而且佛陀在此开示《阿含经》、《贤劫经》、《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大宝积经》、《阿弥陀经》、《文殊师利般若经》等经。
|
勒克瑙 勒克瑙(Lucknow)是印度北方邦首府,同时也是勒克瑙县的行政中心。勒克瑙城市人口约350万人,在北印度它是仅次于德里的第二大城市。 据印度神话传说,勒克瑙由《罗摩衍那》中英雄罗摩的弟弟拉克希曼所建。它最初叫曲女城,公元7世纪戒日王朝统治时期时一度为首都所在地。1256年,一批穆斯林民众迁居此地,他们请一位名叫勒克瑙·巴斯的工程师为他们修筑城堡,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1819年,以勒克瑙为首府的阿瓦德土邦在英国总督的怂恿下宣布脱离莫卧儿王朝独立,成立阿瓦德国。1856年英国吞并阿瓦德国——这一事件成为印度反英大起义的导火索,1857年起义者在勒克瑙与英军进行了英勇斗争,围困英国总督府达87天之久。
巴拉·伊玛目巴拉(Bara Imambara) 巴拉·伊玛目巴拉(Bara Imambara),也称为阿斯菲清真寺,是勒克瑙的一处历史建筑群,由阿萨夫·乌德·道拉(Asaf-ud-Daula)由于1784年建造。 |
巴拉·伊玛目巴拉的修建始于1784年,当时发生了一场极具毁灭性的饥荒,而修建这一宏伟建筑群的目标之一是在饥荒期间为该地区的人们提供就业机会,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以工代赈”相仿。据说为延长工期,普通百姓白天修建工程,而贵族精英们则在夜间予以拆毁。就这样建建拆拆,1791年终于完工了。 该建筑群的西侧是规模宏大的阿斯菲清真寺,斑驳的墙体述说着历史的沧桑。 该建筑群折射出莫卧儿王朝建筑设计与装饰风格的成熟,穹顶尺寸大概为50x16米,高度超过15米,没有梁支撑天花板,是世界上最大的拱形建筑之一。 屋顶上方的空间被建造成三维迷宫式结构,通道通过489个相同的门道相互连通,颇为奇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