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35

主题

西北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复制链接] 查看:13255 | 回复:28
发表于 2011-6-7 09:0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当在火车上一觉醒来看到窗外那黄色的土山,稀疏的草木便知道兰州不远了。
火车进站了连忙给张兄发短信,被告知已经到了东出口等我了,然而当我出站才发现兰州火车站有两个出口,我是在西出口出来的,连忙走到东出口,远远地就看到张兄站在那里望出口张望着。张兄依然像初中一样仙风道骨的,依然还记得当年在十四中快一班中间最核心的四个人我张兄嵩哥沈经常讲些无聊笑话的时光,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初中毕业后我和张兄虽有联系但从未谋面,8年之后再相见竟然是在西北兰州,沧海桑田昨天今日,很多事情细细想来真的很有意思。
本来想一下火车就买当天晚上去嘉峪关的车票但是不幸只有坐票只好改变计划买明天的车票了。既然来了兰州张兄当然就要尽地主之谊了,于是在兰州的大清早请我吃了这次西北之行最好吃的一样东西兰州拉面。兰州拉面当然要在兰州吃才是最有味道的,后来在西宁的时候听一个哥哥说西北的拉面之所以好吃一是因为本地小麦的原因二是因为这里的拉面里面放了一种碱,而这种碱也只有西北才有。吃之前张兄问了我一个问题,他问我拉面要几细的?这个问题是我从南吃到北所从来没遇到过了,顿时不解,张兄说那就三细吧。困惑中点了点头,反正能吃到嘴里就行管他几细呢。后来才知道在西北拉面按粗细分为好多种,一般最吃的是二细三细韭叶子其他的还有很多但是都没听人家点过,反正被称为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兰州拉面简直好吃的不行了,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饿的时候总会想到兰州拉面,每每想起,唾液腺就开始没出息了……兰州的拉面最贵不加肉的普通版是3.5元,据说这是市政府规定的。因为拉面是兰州人生活的一部分,有一阵价格高了市民不愿意了还纷纷去市政府反应。当然这些都是张兄给我说的“内部消息”。
本来想在张兄的学校兰大里逛逛呢,结果赶上人家10月份百年校庆到处都在施工,所以在学校招待所里放下行李便开始了兰州一日游。
因为兰州城夹在两座大山之间,城中还有黄河流过,所以兰州市区不大,而且东西狭长。兰州本身没有什么景点,更多的时候兰州是作为大西北的一个交通枢纽而不是一个旅游城市。城里最著名的应该是白塔寺和中山桥了。
白塔寺最让我吃惊的是他的门票价格,学生票只有3块钱,对于一个颇有点规模的公园来说太便宜了。其里面本身并没有多少好玩的,除了白塔寺外风化的石狮子还有山顶那标志性的白塔。站在山顶远远地望着东去的黄河还有日渐繁华的兰州城,兰州的污染有些严重,天空总是灰蒙蒙的,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多少中国人。
白塔寺公园旁边就是著名的中山桥,这是真正的黄河第一桥,据说原来不叫中山桥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中山桥,桥下就是黄河了,许多揽客的快艇还有羊皮筏子在这远道而来的朋友最近距离的接触黄河。张兄不善水性看着羊皮筏子我也有些许担心,所以我和张兄就坐了一趟快艇,我们也在黄河中潇洒一回。
本来中午打算尝尝兰大的食堂怎么样呢,结果张兄又让我尝到了一样只有在西北才能吃到的美食--手抓羊肉。本来以为是像新疆的手抓饭一样既有肉又有饭,结果上来一看竟然是一大盘白煮羊肉,沾着辣椒醋别提多香了,即使是什么都不沾那原汁原味的羊肉味也足以馋倒我这个外来的人。不一会儿的功夫一斤半羊肉就被我们一扫而光。饭桌上还喝了当地人最爱喝的一种茶--三炮台,茶叶冰糖玫瑰花还有杏干,一直到我们吃完饭那块巨大的冰糖还没化开,本着节约的原则带回宾馆午休时间再慢慢品尝。
话说我们早上有点累了所以本来的小憩变成了午休,还休过头了,到甘肃省博物馆的时候已经3点多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人真少啊,而且售票员连证件都不看就直接给我们票了,这里要感谢一下共产党,让全国所有的博物馆还有革命教育基地都免费了(临潼博物馆那个垃圾除外)。
甘肃省博物馆个人觉得一点都不比陕西的差,展品充分的展示了甘肃悠久的历史和丝绸之路那灿烂的文化,另外甘肃还是中国出土恐龙化石最多的省份,那巨大的马门溪龙把长长的颈部一直伸向房顶,还有盗蛋龙剑龙,不知道侏罗纪时期的这片大陆又是怎样一种景象,估计只能从好莱坞的大片中找到答案。
来到甘博不得不看的就是这里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其实他的原名应该叫马超龙雀或者铜奔马,东汉时期的一件艺术珍品,虽然后来去嘉峪关的时候一个人给我说甘博的那件作品是件复制品,真的肯定保险库里藏着的,但即使真的是这样也丝毫不影响他的艺术价值,这可以说我见过的最美的一件青铜作品了,你无论从前后左右任何一个角度来看他,那匹马都那样的矫健俊美,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都异常完美而匀称,而最令人惊叹还是马蹄下踏着的那只飞燕,那些无名的艺术家用他们那夸张和浪漫的手法把这样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简直塑灵了、塑活了、塑绝了。
因为去的太晚了,以至于还没有完全参观完人家就下班了,给这次兰州之行多少添加了些遗憾。晚饭张兄继续款待我,他让我尝尝兰州的串。一个字--辣,两个字--很辣,三个字--非常辣。吃遍大江南北还是大全肥牛好啊!串大实惠好吃……
在这里再次感谢张兄的热情招待,什么也别说了回济南咱再吃,算我的!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中山桥白塔寺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黄河母亲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羊皮筏子
发表于 2011-6-7 09:07 2 只看该作者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马踏飞燕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发表于 2011-6-7 09:08 3 只看该作者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手把肉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八宝茶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牛肉拉面
发表于 2011-6-7 09:15 4 只看该作者
在一开始订的计划中,刘家峡就是个备选景点,但是考虑到一天在兰州没什么地方去,于是就决定将备案提上日程,出发刘家峡。
坐车开始的时候很不顺因为找不到汽车站了,本以为汽车西站在火车西站旁边,结果一到火车西站立刻傻眼,那种规模的车站估计30年前就已经不用啦,幸亏西北人民十分热情再加上路途不远十分钟就赶到了汽车站,从这时起幸运就开始眷顾我了。刚到车站就有一班去刘家峡的车要走,而且剩下的座位不够前面那一拨人的,所以很幸运我买到了那张票。
沿着黄河一路西进就到了刘家峡,因为之前没有看过关于刘家峡的游记,所以直接就去了刘家峡接待处,一打听原来想去参观水电站是要自己有车才行,哎正在盘算着拍几张照片就回去之时,旁边的几位游客看到了我的学生证,问我是山东人吗,我说我是济南的,原来他们是潍坊的来兰州办事,而且是从潍坊开车到的兰州,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人家热情的邀请我一起参观水电站,感动啊!开车下到坝下面沿着一条铁路隧道往里走,这条铁路是当年修刘家峡的时候为了运送大型设备而专门修建的,水电站内部管理及其严格,有武警严格把门,里面禁止照相连我的相机包也因为过于大而禁止带入。还是第一次有幸参观水电站的内部,巨大的水轮机变压器,还有哄哄的机器转动声。偌大的水电站里面只看到我们几个参观的人,因为大部分都已经自动化了,想想研究生就要学习这方面了,心里很是激动啊。
刘家峡水电站是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并建设的,在那样一个各方面资源都很落后的年代,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耗时十年之久,可能现在看来这个水电站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的一些水电站了,但是在当年,这也是一项倾全国之力的工程。
如果来了刘家峡不去炳灵湖(就是刘家峡水库建坝而行成的湖当地人叫炳灵湖)炳灵寺,那应该说是相当遗憾的。去了一咨询才知道大船上午十点就已经开船了,现在想去炳灵寺的话只能包快艇了,一个船9个人855块钱。我们一合计又叫了旁边的两个人一起合租了一艘快艇前去炳灵寺,人家看我是个学生,邀请我搭车的就拿了我100嘿嘿。炳灵湖一开始的水是黄色的,后来渐渐的变成了绿色,随着快艇的疾驰,两边的景色也在变化着。一会儿是黄色的土山,一会儿有覆盖上了绿绿的草,一会儿整个山又变成了红色,一会儿山有呈现出变化多端的形状。本来以为一个水库能有多大,没想到我们快艇在浩渺的高原平湖上生生的跑了55分钟,随着一个90°的大转弯,炳灵寺就在眼前了。
炳灵寺建于南北朝时期,现在寺庙早已不存在了,剩下的是一些不朽的石窟雕像。许多佛像都已经残缺不全了,据说这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的那场浩劫,当地回汉两族之间的纷争,因各自的宗教信仰不同,得势者往往要摧毁对方的宗教崇拜偶像。唉,凡人之争,佛亦遭难。172号窟的佛像高达27米,是炳灵寺石窟中最为高大的一座,如今已是遍体鳞伤,正在修复中现在。虽然还搭着层层的脚手架,却仍默默地注视着沟对岸的那座寺庙——炳灵寺。站在石桥上向下俯视,能看到一条不深的山沟蜿蜒伸向水面,水位高的时候这里会被淹没。如果没有刘家峡水库,水位会下去很多,站在此处,看到的则是黄河在山脚下流过。河上的行船人驶经此处,抬头仰望,应可见半山之上炳灵寺巍峨的身姿。晨钟暮鼓,悠悠扬扬,那是何等的气概。现在带着几分荒凉的小积石山,在隋代曾是一个繁荣的商船停泊之处,也是古“丝绸之路”南去吐蕃的必经之地,经济发展和不同文化的交溶造就了炳灵寺。随着古“丝绸之路”衰亡,炳灵寺也渐渐地失去光彩。贫困和战乱,更是几乎毁灭了这里。
参观完之后坐船回去,这时大家早已经没有一开始的兴奋劲,吃的吃睡的睡了。不过很幸运我没睡,竟然看到了皮划艇队的训练这也算一个收获吧。
哎要不说老乡就是好呢,上岸之后问我是不是回兰州要是回的话就一起把我捎回去了,这种好事当然不能错过啊,于是一路上聊着天开着玩笑就回兰州了。晚上的火车,前往嘉峪关!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刘家峡水电站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炳灵湖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发表于 2011-6-7 09:16 5 只看该作者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7.jpg

8.jpg

9.jpg

发表于 2011-6-7 09:43 6 只看该作者
每次坐火车总能认识新朋友,总能找到跟你聊得很投机的人,本来以为从兰州到嘉峪关只是睡一晚上就可以了,没想到相对着的上铺也是个年纪相仿的人,不过我是出来旅游他是回家。当然又是胡侃了好久,总之也算是缘分吧他在沈阳上大学,然后共同的话题就从东北开始吃饭喝酒还有打架,然后又开始是旅游青岛又成了共同话题。他还帮我设计了一下甘肃的西行路线但是因为早有计划所以没有按他的来,下次有机会吧。
半夜被一对要下车的母子吵醒,这两人已经在车厢引起公愤了,半夜三点下车安静的下去就行了还要在车厢里说这个说那个,5岁以下的小孩坐火车不光对孩子是种折磨对大人和一个车厢的乘客来说,更是一种折磨。早上起床后,睡眼惺忪的望了望窗外,离开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窗外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初升的太阳将金色的阳关洒满整个山岗,山顶终年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山下是一望无际的隔壁,是不是出现了一片金黄色的向日葵给苍凉的隔壁平添了一丝生气。偶尔出现的一个工厂,及时的提醒着你这里也有被现代文明侵蚀的痕迹。阳光,蓝天,雪山,向日葵在这样一个早晨一股脑的向你袭来,瞬间将你空虚的心房全部填满。
酒泉到了,那哥们就下车了。本来以为去嘉峪关的人会很多,谁知道90%的人都是到酒泉的,最后一节车厢里剩不下几个人了,而且基本上除了我都不像是去旅游的。一下火车就忽的一下子出现了好多人围在我的周围问我要不要包车,我用很肯定的语气说:我坐4路!嘉峪关其实挺小的,一出站就看到了4路车站牌急忙冲过去上车。坐了大约有15分钟吧,忽然担心这个车到底到不到啊,一看站牌终点站是城楼,可是嘉峪关叫关城才对啊,急忙问旁边的大叔,告之路线没错他也去关城晨练跟着他就行啊。哈哈又是个热心人,结果他又给我讲一大早坐4路车有多幸运说等4路车就跟等死一样,你知道它会来但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回来,太精辟了!
下车不远嘉峪关景区大门就在眼前了,告别了那个大叔继续一个人的旅行,景区门口小店里不断的招呼我存包说里面很大的,忽然想起绿野上一位大哥的话,无论多沉我都要背着我的登山包,因为这是我身份的象征。不理他们直奔售票处。
景区里面的电动车还在招揽着生意,当然我是不会理会这种生意的,一个人沿着新修的路向关城进发,路旁有一大片芦苇水塘,平静的水面映着远处的雪山,路边土黄色的城墙一直伸向远方。进入城内,你会发现城墙很明显的是一段段分开修成的,据说当时修城墙时挨家挨户承包修城墙,修好之后将军会命令士兵对着城墙射箭,如果箭羽射入墙中则证明墙不合格,承包者便会满门抄斩。这种听起来十分残忍的手段却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因为这背后关系着千万中原百姓的性命。
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茫茫戈壁的尽头是巍峨的祁连山,昨日的征战似乎就在眼前,空气中也有些许金戈铁马的味道。可能提起嘉峪关,大家都会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都会想到葡萄美酒的甘甜与夜光杯的精美还有贪杯的士卒豪爽的将军,却不曾想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残酷和无奈。
大漠无际,风云广浮,依黑山而凭祁连,带九泉而坐平川,从汉武大帝数征匈奴到大唐盛世通婚西域,无数的将士在这里挥洒着鲜血与生命。鸣燕急趋,报沙场之如何,残月低徊,悲亭下之离杯。白雪皑皑,照征人之寂影,寒霜奏临,改素颜于玄鬓。烽火连台,是无数的将士将异族抵挡于关外;风彻旗扬,沙场指点,将吐蕃的野心还有匈奴的侵扰拒之关外。正因为它的存在,农耕民族的文明才有了持续和发展。
戍边的战士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和平还是战争,都在承受着我们常人难以承受自然条件的恶劣,生活条件的艰苦还有孤独和寂寞。向他们致敬,一直守护我们的无名英雄。
离开了关城打车前去嘉峪关长途汽车站,汽车站非常小,当然在西部除了距离以外其他的都会显得很渺小,顺利买到车票前往敦煌。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祁连山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发表于 2011-6-7 09:44 7 只看该作者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火车上拍的,日出祁连
发表于 2011-6-7 09:53 8 只看该作者
从嘉峪关到敦煌的汽车生生开了6个小时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因为长途车不光给人捎货还在瓜州和玉门两个小小的车站停了近2个小时。也难怪从嘉峪关上车最后坚持到敦煌的不过5个人而已,人家也是为了生存啊,在西部这地搞旅游混日子不容易。
敦煌是我所到过的最靠西边的地方了,在最早的记忆中,似乎西部总是充满了血雨腥风的江湖味道,正如吴宇森那教堂的飞鸽一样,在这里是大漠孤烟的苍凉,正如双旗镇的刀客还有新龙门客栈的老板娘,在这样一片苍凉的土地上生存总是伴着战斗。
敦煌城市很小的,几乎除了公共设施外都是为旅游服务的。小饭店,宾馆,还有旅行社商店,最繁华的是一条商业街,依稀让我想起了丽江。这似乎就是一个专门为旅行者存在的城市。形形色色的旅人,孤独的亦或是结伴而行的,总喜欢在瓜州夜市上吃点烤肉喝点啤酒,虽然东西很贵,但是既然来了谁还在乎这些呢。
第二天一早趁着天还凉快先去了鸣沙山看看大漠,去之前开始幻想这里是张骞通西域的大道,古代丝绸之路的神秘,古老落寞的一行人,一对骆驼。还没走到鸣沙山大门的时候路边就有人开始向你兜售各种防晒用品和出租鞋套,我只租了一副鞋套,事后证明这是很明智的也是必须的。在沙漠里你可以坐电动车也可以走还可以骑骆驼,既然到了沙漠当然要骑一次骆驼的,我们驼队5个人,在向导的牵引之下缓缓的在沙漠中走着。驼队一路上延之字形翻过一座座或大或小的沙山,长长的脚印在风的洗礼下慢慢的从身后消散,永远陪伴的只有那骄阳下的身影。
月牙泉就像是茫茫大沙漠中的一滴眼泪,孤独而坚强的存在了千年。泉水碧绿的像一块翡翠镶嵌在金色的沙丘之上,泉边还有茂密的芦苇,微风起处,碧波荡漾,水映沙山像是梦一般的迷。在黄沙漫天的大漠中它存在千年而不干涸,水火不相容的常识也在这里改变。就像歌中唱的一样: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
驼队的其他四人是一起的,他们都是78年79年的那批大学生,现在是各个省农业厅的领导,来这边开会顺道来敦煌玩玩,得知我是一个人的时候,有很客气邀请我一起,下午我们5人同行前往莫高窟。
莫高窟进入非常严格,相机是一定不允许的,包的大小也受到严格的控制。进入莫高窟是需要敦煌研究院的专业导游的,每天只能开放有限的少数洞窟,由导游拿了钥匙开每一个参观洞窟的大门,参观完之后就关闭了,敦煌的保护措施做得非常之好,每个洞窟的参观时间都有规定,为的是怕二氧化碳过多而引起对壁画的破坏,但即使是这样,许多原本光彩鲜亮的壁画也变成了黑色。尽管如此,每进一个洞窟,那几乎覆盖了全部墙壁还有天花板的壁画也足以让你瞠目结舌了。因为莫高窟是不允许带相机进去的,所以只能从外景来拍摄。大约有一百多个洞窟可以参观,但是一般只开放十个洞窟,而九层楼是每次必要开放的。楼上的楼上的那张照片就是九层楼,里面是一尊三十多米高的大佛,外面的建筑是为了保护大佛的。
在我看来每一个洞窟都是浩大的工程,都是需要几年或者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很多年前有人来到这里,带着不顾生命的热情,不顾时刻被掩埋的危险在沙山上筑下自己信仰的石壁,在大漠的残酷和流沙里,作下一生的寄托和许诺。如果不是一个无知的道士去拨开尘沙,它还要在历史的记忆中继续沉睡下去。千年前的古人用智慧和热情让我们知道大千世界并非一归空无,六根清静亦非冷漠无情,他们用虔诚创造的辉煌让无数千百年后的俗人顶礼崇拜。
莫须再过多的赘言飞天的飘逸,佛祖的安详;莫须再去猜度工匠当年如何开凿出这万古圣迹,僧人如何在这大漠的石洞中打坐安息。没有人了解他们的苦行,更无人了解他们的信仰。现在的寺院和僧人都已经在城市的霓虹灯和各种彩色的诱惑下变得无关信仰只流于繁华,更多的信徒焚香点烛已无关吉祥只为暂别空虚的心灵。
告别莫高窟,一同前去中的一个山西农业厅也是晚上的火车去兰州,其他人都是飞机去西安转机,于是我们又一起同车前往敦煌市区几公里外的火车站。短暂的相聚就要告别,福建农业厅的伯伯拿出准备好的铁观音大家分分,很幸运我这个临时团友也有一份,后来大家把没开封的矿泉水酱猪蹄都给我了,说我是一晚上坐着回兰州路上无聊的时候吃。虽然不知道名字还是要感谢他们一下。车站上那位伯伯说他像我这么大的时候还没有旅游的概念,等现在有了身体又跟不上了,现在去哪一个电话就有车接,在单位有点什么事一句话就一帮小弟给你办,趁着还年轻还有激情到处走走吧。是啊,梦想着游遍祖国所有的名川大山,慢慢的实现他。
火车缓缓地开出敦煌车站,车上有人躺着有人坐着也有人站着,铁轨两边没有水塘,没有农田,也没有老式的房子和矮矮的围墙。这里没有一株植物,一条河流,有的是真正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漫漫的黄沙中,不需要在举起相机让影像完整,一切都已了然于心。
告别敦煌。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沙漠中的骆驼刺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月牙泉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驼队

发表于 2011-6-7 09:54 9 只看该作者
{:5_130:}
发表于 2011-6-7 09:54 10 只看该作者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西行漫记-兰州昨天今日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