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41

主题

其他

李亚军徒步走中国

[复制链接] 查看:55088 | 回复:128
发表于 2012-2-21 00:02 81 显示全部帖子
        在老李那里休整了几天,走起路来精神状态似乎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为了尽快走到丽江,到达这个众说纷纭,神采绚丽般的古城。那里的大研古城,束河古镇,虎跳峡,拉市海,泸沽湖,玉龙雪山都是那么令我神往,等待着热爱旅行的我去探秘。
        经过一天一夜的急步行走,于第二天早上9点多钟走进丽江,来到丽江却找不到丽江古城在什么地方。在这个到处都充肆着现代化建筑的城市里转了老半天也没有找到那座神奇的丽江古城。走到一座山脚下,山顶上有一座电视发射塔,向人一打听原来丽江电视台就在那电视发射塔的下面。于是我按照老李的建议去找丽江电视台咨询一下有关丽江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格,以此来引起丽江媒体对我的关注。
        爬上山顶,一进入电视台就看见一位中年男子正在用手机打电话,我也没有打搅他,直接向电视台的值班室走去,可是这时候值班室刚好没有人,我就只好在门口看看有关于丽江电视台的简介。中年男子打完电话后过来跟我打招呼,在知道我是徒步旅行者,并想了解一下有关于丽江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格的情况后。让我等一下,他进入办公室去找了一下资料,也没有找到更好的纪念品给我,但是找到了一盘原装正版的《好梦在丽江》的CD送给我。还安排了两位记者带我到丽江古城去走一走。
        原来丽江古城就在这山的脚下,从山上一眼望去整个一片的碧瓦青砖,那古老建筑,那传神般的古城就在脚下。向更远的地方望去,那里依然是现代化的钢筋混泥土建筑,古城被现代化的城市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丽江古城更像是丽江的城中城。
        一走进丽江古城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座古城也因为旅游开发的必要条件经过了美化和修饰,这些修饰多少缺少了一些真实感。当年的丽江古城真的是这样的风采吗?到处充肆着酒吧和从沿海城市采购来的旅游纪念品。
        在古城中有两位记者陪着我一起游玩,那种感觉还真的很不错,一位记者一个一个景点的向我介绍,一位记者负责给我拍摄记录。一路上引来许多游客的好奇,他们纷纷向我围了过来,问我是哪里人?都去过什么地方?已经走破了多少双鞋子?一共走了多少公里等等?并且要求我跟他们合影,还拿出笔记本让我给他们签名留念。一时之间搞得我整个人都晕晕乎乎的,幻想着自己已经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经过一家叫“橘子红了”的酒吧时,老板请我进去小坐一会。走进去跟酒吧的老板和客人们聊了一会天,这时天色已晚,两位记者要回电视台交稿子去了,在老板仇裴的一再挽留下,这天晚上我留在了酒吧。
        “橘子红了”酒吧的老板仇裴是上海人,当天晚上仇老板还介绍了酒吧的房东纳西族人和师傅给我认识,和师傅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对相机真的是爱不释手,他告诉我们明天在丽江茶马古道上的束河镇有一个丽江民间摄影协会的摄影展,他可以带我和仇裴一起去参观一下。
        第二天早上8点多钟从床上爬起来,和师傅已经在酒吧的大厅等我们很久了。出了丽江古城,和师傅拦了一辆的士,直奔束河古镇。和师傅为了给我喝仇裴逃票,告诉古镇的门卫说我们是给古镇摄影展送帖子的,于是我们都没有买古镇30元的门票就顺利的进入了束河古镇。
        当我们进入古镇博物馆时,我被那一幅幅美丽、壮观的摄影作品给惊呆了,平生第一次参观摄影展,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摄影作品,每一幅都那么经典,感觉自己真的是太幸运了。
        经丽江摄影家协会会长王振方先生的邀请,我们一起来到束河古镇的一家茶马站餐馆,吃的都是茶马古道时期的食品,汤锅鱼和用石头烤熟的饼,吃着这些古老的食品,我们这一大帮人似乎又回到了茶马古道事情的生活了。
        用餐期间,我跟几位丽江的摄影家一起交流了起来,这让我学习到了许许多多关于摄影方面的知识,我想如果能够给我一部单反相机的话,我也将会成为一位很优秀的摄影师了。这时丽江摄影家协会的会长王振方就开始警告我了:“好男人什么都可以玩,但千万不要玩摄影。在摄影界有句俗话说,如果要让一个男人变穷,那就给他一部照相机和一本摄影杂志”。一开始我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几位摄影家给我解释之后,我才渐渐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吃晚饭,丽江的几位摄影师约我们一起在古镇走一走,因为古镇刚刚开发,游客稀少,走在古镇里非常惬意,而古镇的客栈和酒吧也非常有创意,真正的享受着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游玩古镇的时候,几位摄影师都纷纷要求要跟我这个徒步旅行者一起合影留念。其中我跟一位叫陈春缘的纳西族摄影师最聊得来,据他所说在丽江出售的很多画册和明信片都是他拍摄的作品,他还用纳西文字在一张明信片上写了一段话送给我:走进了丽江,即是走进了大香格里拉的门户,即获得了很高的精神自由世界,好样的哥们!临别,他告诉我明天可以带我一起去丽江的一些地方去摄影。好的,哥们明天见!
发表于 2012-2-24 18:05 82 显示全部帖子
        第三天早上起来,看见橘子红了酒吧的歌手阿宽抱着一把吉他正坐在大门上方的窗台上唱着那首他自编自唱的歌曲“橘子红了吗?可以摘了吧!”,引来不少游客的照相机镜头。少许,摄影师陈春缘也过来了。吃过早餐,我们出门了,陈春缘是一个非常敬业的摄影师,无论何时何地,任何的场合他的相机包他都会背着他的相机包。边走陈春缘边给我介绍起丽江旅游资源的发现。1996年2月3日17时14分18秒,在云南省丽江县发生7级强烈地震。这次强烈地震的发生使得丽江受到国际关注,世界教科文组织来了,才使丽江成为今日世界知名的古城之一,古老的纳西族人民那股古老的气息依然还存在着。
丽江分为大研古城、束河古镇和新城。丽江的主体是大研古城,这也是人们在很多影视和摄影作品中经常见到的熟悉的丽江。大研古城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泉水环绕连接每家门庭,开门即河,迎面即柳,形成高原水乡“家家临溪,户户垂柳”的特有风采。束河古镇在丽江古城西北方向四公里,不大,背山而面水,却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最早的栖居地,是云南通往西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无论是大研还是束河,都仿佛一个活生生的人:道路是古城的骨架,河流是古城的血脉,水源是古城的眼睛,桥梁是古城的关节,四方街是古城的心脏,纳西庭院是古城的骨肉,而白墙青瓦则是古城的皮肤。纳西人在这里快乐地延续着数百年来的日常生活,保持着他们一贯的人生哲学:像蚂蚁一样的工作,像蝴蝶一样的生活。
        走出丽江古城,我们来到了拉市海,拉市海位于丽江城西面8公里处的拉市坝中部,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 ,"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拉市海如镜的湖面倒映着玉龙雪山,越冬水鸟安然栖息,或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构成高原湿地特有的气息。
        离开拉市海,我们前往玉龙雪山。陈春缘向我讲起了“一米阳光”的传说,美丽的纳西女子开美久命金和朱补羽勒盘深深相爱,却遭到男方父母的极力反对,伤心绝望的开美久命金殉情而死,朱补羽勒盘冲破重重阻挠赶来,已是阴阳两隔。悲痛之中他燃起熊熊烈火,抱着情人的身体投入火海,双双化为灰烬……
 开美久命金死后化为“风”神,她在玉龙雪山顶上营造了一个情人的天堂:没有苦难、没有苍老、无比美好的玉龙第三国,专门为失意的情人步她的后尘。开美久命金和朱补羽勒盘是纳西传说里最早殉情的一对恋人……
 后来,民间逐渐相传,在丽江玉龙雪山顶上,每到秋分的时候,上天就会撒下万丈阳光,在这一天,所有被阳光照耀过的人们都会获得美丽的爱情和美满的生活!可这招来了善妒的“风”神的嫉妒,因此,每到这天,天空总是乌云密布。人们的所有梦想都被那厚厚的云层所遮盖。风神善良的女儿,因为同情渴望美好生活的人们,就在那天,偷偷的把遮在云层里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幸福的阳光剪下一米,撒在陡峭的悬崖峭壁上的一个山洞中,让那些爱情的勇者,让那些对爱情执着同时又不惧怕困难和危险的人们,可以在那天得到那一米阳光的照耀,而因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下午我们来到玉湖村,玉湖村坐落在玉龙雪山下的一个纳西族的村落,海拔2900米。陈春缘把我带到一家农家小院,纳西婆婆和小院主人的妹妹接待的我们,十分热情,让我们在他们的客厅休息,还给我们准备晚饭。
        第二天清晨,吃了主人家自己做的酥油茶和大面饼,八点十分,我们开始一路向玉龙雪山走去,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当天天气也不算很好,玉龙雪山的主峰一直隐在云雾之中。从玉湖村到玉龙雪山脚下的蚂蟥坝有一段距离,大概需要走二个多小时。我们跟着早晨牵马上山的纳西牧民,经过一片草原,清晨的草原是雾蒙蒙的,远处看起来就是被云包裹着的大地。
我们走在崎岖的山间小路,走过干枯的草坝子,趟过潺潺的小河,路过层层叠叠的灌木丛,穿过一片又一片的松树林,翻过一个又一个的坳口。 越接近玉龙雪山,风就越大,一些坳口处,狂风呼啸,冷得刺骨。
山路是一条很窄又很难站稳脚的茶马古道。是马帮走出来的路, 一路上会遇到很多岔路口。起初我很好奇陈春缘是怎么来方向的。他告诉我看马蹄印。一路走走停停,我们顺利的到达徒步营地——荞麦地。
      沿途风景是越来越壮观,但是路也越来越险。路上会碰见一些骑马上山采药的山民。我很怀疑这些马匹细长的腿是怎么在这高海拔的山坡坡上走出这么些路来的。但是看着云南特有的矮小身材的颠马,载着纳西山民悠哉悠哉的往上爬,着实很稳当。比起我们这双人脚走这样的路,更显得安全。
  中午我们走到了云杉坪,这里就是玉龙雪山著名的景点殉情谷。陈春缘给我讲了殉情谷的故事。这里是以前纳西族青年,因为家族不允许的婚姻,一起殉情跳崖的地方。 传说年轻的男女在此殉情的话,他们灵魂就会进入玉龙第三国,得到永生的幸福。在以前,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结合的有情男女,就会带上一些粮食,到云杉坪生活一段时间,直到把粮食吃完,然后相拥在一起,跳谷殉情。想来,在他们殉情前的那一段时光,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福,至少,在那短暂的光阴里,有一种相濡以沫的微微暖意吧。因为爱得刻骨铭心,所以才甘于舍弃这世间所有的繁华,转向于另一个世界。
  不过殉情谷的风景比之前沿途的风景看上去更多几分神秘。这里已经感觉离山顶不远了。可以清楚的看山顶上的积雪。我们在殉情谷吃了带来的干粮补充好体力继续往上。
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到了一号营地流沙坡。云好像被踩在了脚下。这里是一段只有不足一米宽的小砂石头路,悬挂在悬崖边上。往前走了一段悬崖路,到了牦牛坡,有一个牧民在这里放了很多牦牛,在悬崖的草甸上吃草。我们就坐在牦牛坡上的悬崖边看风景。往下看去,感觉自己随时都会滑下去,跌入山谷。云雾很浓,看不清山下遥远的村落。
   下午两点多钟我们开始下山,下山的时候逐渐夕阳西下,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天黑之前我们丽江古城。
发表于 2012-2-26 14:48 83 显示全部帖子
俺是发财猫 发表于 2012-2-25 09:08 看过。顶起。

谢谢你一向的支持。
发表于 2012-2-28 01:41 84 显示全部帖子
        第三天早上早早的起床吃饭,陈春缘要带我去虎跳峡采风。经过2个小时摇晃,11点到达桥头镇虎跳峡售票点,踏着山村的坡道走了一截,有几个当地人跟了上来,是当地的马帮,诉说沿途的艰辛,力劝我们雇他的马匹。山路没走多久就可以看到美丽的玉龙雪山了,绕过一个山梁,远远地望见前方的山坳里有一面红旗。陈春缘说,那便是纳西雅阁。纳西雅阁,确实是观看玉龙雪山的最佳点,无论从高度、远近、角度都是最佳位置,雪山十三峰像一字排列,巍峨耸立......
在纳西雅阁吃过中午饭便启程了,经过一段平缓的山路就要开始爬28道拐,28道拐就是一段连续之字型的山路,都是上山的路。到了海拔2670米的顶峰,翻过28道拐就到了徒步虎跳峡的路线的最高点,可以一览虎跳峡的上虎跳的风光。悬崖下是咆哮着的江水,沉闷的声音滔滔不绝,湍急的水流激起的水气从几千米的峡谷冉冉升起,那壮观和震撼,绝非一句美可以形容的。
从这以后的徒步就不再有马帮跟随了。山顶上有个老婆婆,她守着悬崖边的小道,去悬崖边看虎跳石不收钱,如果你照相了就要每部相机收5元钱,陈春缘告诉我这里并不时看虎跳石的最佳角度,再往前走过一个弯的地方角度更好还没人收钱。
         从山顶经过一个半小时的下山路于17点到了茶马客栈,  ,喝了一杯清茶,小憩了片刻。客栈里不断有人进来歇脚,陆续有人离开。 离开茶马客栈,一路多是相对平缓的下坡道,走起来很轻松。一个多小时后,过中瀑布。一群山羊散乱地走来,后面跟着一位牧羊的老奶奶。花白的头发蓬蓬松松的,满脸的皱褶不修边幅地耷拉着,打了补丁、褪了色的褂子,与宽松的裤管一起晃荡着,手里一根大概随手捡来的枯枝则坚定地捣在山路上,寂然无声,西斜的太阳正和善地注在她身上。陈春缘对我说“这里的老人一般不喜欢让拍照,害怕灵魂给摄去了。
在本地湾的中途客栈,逗留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太阳开始躲到哈巴雪山背后,却将暖暖的、亮亮的光毫不吝啬地倾注在一江之隔的玉龙雪山上。离开中途客栈,很快就走到了龙洞瀑布,也叫小瀑布。转过山湾,便是著名的观音瀑布,说是因瀑布旁边有一座状似观音的山峰而得名。过了瀑布,很快前方出现一座山丘。双脚加上双手,才在岩石丛中寻找路径,翻过山丘,一路都是蜿蜒不绝的下坡路。还在山腰,天便黑了,
终于走到了公路上。在公路上绕了几个弯,就到了张老师客栈。张老师煮好了老母鸡招待我们,这一夜睡得很沉很香。第二天六点半爬起来。院子里静悄悄的。峡谷里弥漫了厚厚的白雾,像是下着小雨。
下到峡底就得从张老师栈道走,据说这条路就是张老师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直达江底的路,如不住在张老师客栈,需交10元过路费。但在张老师家住宿,则可以免去过路费。俗话说: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
从张老师客栈到峡底要1个小时这样。 路越走越险,有几处倘若没有绳索攀缘,大概只能索然折返了。终于到了江边,奔涌而来的江水咆哮着激起薄薄的水雾。狭窄的山路平缓了。跟着江水前行,很快绕进一片小林子,抬头仰望,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深沟里有一道瀑布从高空中泻下,撒下漫天水雾。
继续前行,拐了一个弯,踏上一块巨大的岩石,便到了奔腾不息的大江边上。江水在礁石间回旋,浪涛博击于石,翻卷起滔天的浪花,虎跳峡峡谷垂直高差379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石,猛虎跳江之石 ,此处为江流最窄处,仅30余米,江水从两边倾斜而下,如猛虎过山,风驰电掣,水花四溅,山谷轰鸣,蔚为壮观.........
从峡底回到客栈有三条路,一是从张老师栈道原路返回,二是从天梯回到客栈,三是走一线天直接到下虎跳峡的山白脸客栈。再向前就是一线天,所谓一线天,就是上看一片天,下看一条线。滚滚的金沙江就在脚下,如果一脚踩空,掉下去生还的概率是零。
天梯就在一线天上面。顾名思义就是在悬崖上放上一个梯子,是一个90度的人工铁梯,要走一段上山的路才能到天梯。天梯的这段我认为是虎跳徒步第二耗体力的,都是往上爬,天梯有两处,一处天梯台阶很长,但是可以绕行,一处很短,这里不能绕行。 到达天梯客栈,中虎跳峡就算徒步完了。
    我们沿着公路往下虎跳方向前行,大约4~5公里的公路吧,去下虎跳的路上,经过中峡客栈,山白脸和山泉客栈。
说起山泉源客栈还有一段浪漫故事,一位澳洲区妇女在一九九六年来到虎跳峡,就住在山泉客栈,一九九七年故土重游,与山泉老板结婚。
    我们走往大具的新渡口,然后搭车返回丽江。
返回的路上,陈春缘给我讲起了一个虎跳峡的传说,从玉龙雪山的怀抱里走出一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卧虎岭,卧虎岭下有个骑虎寨,这个骑虎寨里有两个兄弟。 一天,两兄弟相伴到山里狩猎,他们在卧虎岭的老密林里,发现了足有海碗口大的老虎脚迹。兄弟俩循着老虎的脚迹追去,他们气喘吁吁地追到虎跳峡,老虎甩了一下震天撼地响尾哨,一纵身就跳过虎跳峡,兄弟俩被虎跳峡江水拦住了路径。大哥胆子大跳过了虎跳峡,而胆小的弟弟,畏缩着不敢跳过去。哥哥发现弟弟不敢过峡,他回过身喊:“弟弟呀,壮着胆子峡沟变窄了,怯着身子峡沟变宽了,壮着胆子赶快跳过来。”弟弟仍怯着不敢跳。哥哥又催促着说:“弟弟,你闭着眼睛,紧紧抓住哥哥伸过峡来的弩弓臂上,哥一拉动你就跳过来。”哥哥边说边伸过弩弓。弟弟在哥哥的急催下,咬咬牙,紧紧抓住了弩弓臂。突然,玉龙雪山顶飘过一缕乌云,哥哥心头产生了邪恶的念头:屋里存积的无价的虎皮,还有能医治百病的熊胆、麝香、鹿茸,这些东西也值一箩金子,假若这一箩金子弟弟不和我均分,我就可以变成大富翁。哥哥想到这里,咬紧牙,使劲拉过弩弓,又把弩弓抵了回去。这一拉一抵,把弟弟推进峡谷里去了。哥哥谋害弟弟的罪孽事情,天空看见了,慌忙扯下乌云遮住了瞪大的眼睛;大山看见了,惊骇得躲潜进云雾堆里。金沙江怒吼了,掀起了雪崩般的惊涛骇浪,它在峡谷里激愤地暴跳着。玉龙雪山的白石神和哈巴雪山的黑石神也惊骇得退缩了三步。从此能相互递送弩箭的虎跳峡,倏地变宽了,人们再也不能跳越过去了,仅留下了一条老虎能来回跑越的峡谷。从这以后,这道峡谷叫做“阿仓拉蹉拉洛过”,意思是老虎跳逾的峡谷,人们为了节省也叫它“拉洛过”,意为虎跳峡。

发表于 2012-2-28 01:42 85 显示全部帖子
        第三天早上早早的起床吃饭,陈春缘要带我去虎跳峡采风。经过2个小时摇晃,11点到达桥头镇虎跳峡售票点,踏着山村的坡道走了一截,有几个当地人跟了上来,是当地的马帮,诉说沿途的艰辛,力劝我们雇他的马匹。山路没走多久就可以看到美丽的玉龙雪山了,绕过一个山梁,远远地望见前方的山坳里有一面红旗。陈春缘说,那便是纳西雅阁。纳西雅阁,确实是观看玉龙雪山的最佳点,无论从高度、远近、角度都是最佳位置,雪山十三峰像一字排列,巍峨耸立......
在纳西雅阁吃过中午饭便启程了,经过一段平缓的山路就要开始爬28道拐,28道拐就是一段连续之字型的山路,都是上山的路。到了海拔2670米的顶峰,翻过28道拐就到了徒步虎跳峡的路线的最高点,可以一览虎跳峡的上虎跳的风光。悬崖下是咆哮着的江水,沉闷的声音滔滔不绝,湍急的水流激起的水气从几千米的峡谷冉冉升起,那壮观和震撼,绝非一句美可以形容的。
从这以后的徒步就不再有马帮跟随了。山顶上有个老婆婆,她守着悬崖边的小道,去悬崖边看虎跳石不收钱,如果你照相了就要每部相机收5元钱,陈春缘告诉我这里并不时看虎跳石的最佳角度,再往前走过一个弯的地方角度更好还没人收钱。
         从山顶经过一个半小时的下山路于17点到了茶马客栈,  ,喝了一杯清茶,小憩了片刻。客栈里不断有人进来歇脚,陆续有人离开。 离开茶马客栈,一路多是相对平缓的下坡道,走起来很轻松。一个多小时后,过中瀑布。一群山羊散乱地走来,后面跟着一位牧羊的老奶奶。花白的头发蓬蓬松松的,满脸的皱褶不修边幅地耷拉着,打了补丁、褪了色的褂子,与宽松的裤管一起晃荡着,手里一根大概随手捡来的枯枝则坚定地捣在山路上,寂然无声,西斜的太阳正和善地注在她身上。陈春缘对我说“这里的老人一般不喜欢让拍照,害怕灵魂给摄去了。
在本地湾的中途客栈,逗留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太阳开始躲到哈巴雪山背后,却将暖暖的、亮亮的光毫不吝啬地倾注在一江之隔的玉龙雪山上。离开中途客栈,很快就走到了龙洞瀑布,也叫小瀑布。转过山湾,便是著名的观音瀑布,说是因瀑布旁边有一座状似观音的山峰而得名。过了瀑布,很快前方出现一座山丘。双脚加上双手,才在岩石丛中寻找路径,翻过山丘,一路都是蜿蜒不绝的下坡路。还在山腰,天便黑了,
终于走到了公路上。在公路上绕了几个弯,就到了张老师客栈。张老师煮好了老母鸡招待我们,这一夜睡得很沉很香。第二天六点半爬起来。院子里静悄悄的。峡谷里弥漫了厚厚的白雾,像是下着小雨。
下到峡底就得从张老师栈道走,据说这条路就是张老师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直达江底的路,如不住在张老师客栈,需交10元过路费。但在张老师家住宿,则可以免去过路费。俗话说: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
从张老师客栈到峡底要1个小时这样。 路越走越险,有几处倘若没有绳索攀缘,大概只能索然折返了。终于到了江边,奔涌而来的江水咆哮着激起薄薄的水雾。狭窄的山路平缓了。跟着江水前行,很快绕进一片小林子,抬头仰望,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深沟里有一道瀑布从高空中泻下,撒下漫天水雾。
继续前行,拐了一个弯,踏上一块巨大的岩石,便到了奔腾不息的大江边上。江水在礁石间回旋,浪涛博击于石,翻卷起滔天的浪花,虎跳峡峡谷垂直高差379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石,猛虎跳江之石 ,此处为江流最窄处,仅30余米,江水从两边倾斜而下,如猛虎过山,风驰电掣,水花四溅,山谷轰鸣,蔚为壮观.........
从峡底回到客栈有三条路,一是从张老师栈道原路返回,二是从天梯回到客栈,三是走一线天直接到下虎跳峡的山白脸客栈。再向前就是一线天,所谓一线天,就是上看一片天,下看一条线。滚滚的金沙江就在脚下,如果一脚踩空,掉下去生还的概率是零。
天梯就在一线天上面。顾名思义就是在悬崖上放上一个梯子,是一个90度的人工铁梯,要走一段上山的路才能到天梯。天梯的这段我认为是虎跳徒步第二耗体力的,都是往上爬,天梯有两处,一处天梯台阶很长,但是可以绕行,一处很短,这里不能绕行。 到达天梯客栈,中虎跳峡就算徒步完了。
    我们沿着公路往下虎跳方向前行,大约4~5公里的公路吧,去下虎跳的路上,经过中峡客栈,山白脸和山泉客栈。
说起山泉源客栈还有一段浪漫故事,一位澳洲区妇女在一九九六年来到虎跳峡,就住在山泉客栈,一九九七年故土重游,与山泉老板结婚。
    我们走往大具的新渡口,然后搭车返回丽江。
返回的路上,陈春缘给我讲起了一个虎跳峡的传说,从玉龙雪山的怀抱里走出一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卧虎岭,卧虎岭下有个骑虎寨,这个骑虎寨里有两个兄弟。 一天,两兄弟相伴到山里狩猎,他们在卧虎岭的老密林里,发现了足有海碗口大的老虎脚迹。兄弟俩循着老虎的脚迹追去,他们气喘吁吁地追到虎跳峡,老虎甩了一下震天撼地响尾哨,一纵身就跳过虎跳峡,兄弟俩被虎跳峡江水拦住了路径。大哥胆子大跳过了虎跳峡,而胆小的弟弟,畏缩着不敢跳过去。哥哥发现弟弟不敢过峡,他回过身喊:“弟弟呀,壮着胆子峡沟变窄了,怯着身子峡沟变宽了,壮着胆子赶快跳过来。”弟弟仍怯着不敢跳。哥哥又催促着说:“弟弟,你闭着眼睛,紧紧抓住哥哥伸过峡来的弩弓臂上,哥一拉动你就跳过来。”哥哥边说边伸过弩弓。弟弟在哥哥的急催下,咬咬牙,紧紧抓住了弩弓臂。突然,玉龙雪山顶飘过一缕乌云,哥哥心头产生了邪恶的念头:屋里存积的无价的虎皮,还有能医治百病的熊胆、麝香、鹿茸,这些东西也值一箩金子,假若这一箩金子弟弟不和我均分,我就可以变成大富翁。哥哥想到这里,咬紧牙,使劲拉过弩弓,又把弩弓抵了回去。这一拉一抵,把弟弟推进峡谷里去了。哥哥谋害弟弟的罪孽事情,天空看见了,慌忙扯下乌云遮住了瞪大的眼睛;大山看见了,惊骇得躲潜进云雾堆里。金沙江怒吼了,掀起了雪崩般的惊涛骇浪,它在峡谷里激愤地暴跳着。玉龙雪山的白石神和哈巴雪山的黑石神也惊骇得退缩了三步。从此能相互递送弩箭的虎跳峡,倏地变宽了,人们再也不能跳越过去了,仅留下了一条老虎能来回跑越的峡谷。从这以后,这道峡谷叫做“阿仓拉蹉拉洛过”,意思是老虎跳逾的峡谷,人们为了节省也叫它“拉洛过”,意为虎跳峡。
发表于 2012-2-28 21:02 86 显示全部帖子
泸沽湖,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摩梭人在这里安静祥和的生活,男不婚女不嫁。走婚对于他们来说是神圣的,泸沽湖是神秘的,丽江也是我在云南省的最后站了。丽江我来了,我把去泸沽湖的遗憾留下了,留下了再来这里的伏笔。
按原来设计的路线,我是准备从走滇藏线进藏的,这样的话我就可以一路见到许许多多壮丽的风光。但这初春之际,自己的体能和体质方面,还有生存能力方面还没有能够达到耐饥、耐渴、耐寒、耐热、耐劳累的能力。再加上自己的装备也无法抵御青藏高原的寒冷,在这里第一次临时调整了一下自己所设计的徒步路线。
我的路线设计是从丽江经过四川攀枝花在进入云南宣威进入贵州的六盘水,开始我的贵州之行。
早上收拾好行装,吃过早饭我就要重新开始一个人的天涯孤旅了。我把从鸡足山带下来的那条哈达挂在了酒吧的装饰品上,就在这里留下我的一点纪念吧。歌手阿宽在我的笔记本上留下了一段话:成功不是唯一的终点,关键的是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享受的一种心境。
进入大山,往永胜方向行走,艰难地在盘山公路上蹒跚着。当晚天空布满了星星,月亮把大地照的通亮通亮的。在山坡上找到一块地方扎营,一看手表时针已经指向了23点。山坡上有几棵不知名的树,树上长着稀少的嫩芽,但粉红色的花朵却已经爬满了枝头,这一夜在春满花香的山上睡得格外的香。
早上起来背起行囊,一路都是都是下坡的路,快到金沙江的时候,从山上往山下看,山下的汽车就像蚂蚁一样穿行着。在这悬崖峭壁上通行的公路真不知道要绕多少弯才能够走到山下面去。
照以往的经验我决定抄小路下山。这一带的山上到处都是砾石,刚走没多远,就在砾石路上滑倒了,看着那山下的公路我依然决定往小路走。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位带着猎狗的老人,老人告诉我这条路不能够走,路上很陡很滑,而且到处都是悬崖,只要一不留神就有掉下悬崖的危险。这时一位纳西族老猎人,对于当地的山形地理非常熟悉,他还教会了我在没有火种的情况下识别一种火草,如何用这种火草取得火种。
我只好听从老人的指点,跟着老人往另一条小路走去,当老人指给我看刚才我准备要走的那条路时,我给惊呆了,那整个就是一面绝壁,但从我刚才要走的那条路上绝对是看不到下面的山形地貌,那真是一条相当危险的路呀!特别是我还背着这么重的包。
老人给我指点了一条依然是布满了砾石的小路对我说,这下面就是金沙江了,就送你到这里吧!你要小心点,这山上经常会有熊和猴子出没。
告别老人,我独自一人在这高山上穿行,也不知道多少次踩着砾石滑到在山坡上,多少次差点连人带包一起滚下悬崖,也不知道多少次坐在悬崖上的砾石上慢慢地移动着身子才能够通过危险地段,当身体飞速的往下滑行,我坐在峭壁上只好把背着的包接下来推下山去。
当我下到山下,抬头去看自己从上面下来的路时,受到惊吓的心还没有缓和下来。
山下有一排房子,是丽江金安桥电站中水一局测量队的,知道我从上面的悬崖绝壁上下来的之后给我买来了可乐和火腿肠给我压惊。东北人就是豪爽、热情。
发表于 2012-2-29 00:13 87 显示全部帖子
        经过胆战心惊的重重危险终于走进了永胜县,由于内心中一些情绪的影响,这一夜始终无法入睡,被危险和虚伪的热情洗劫过的心灵空落落的。走进网吧,我不想跟任何人说话,也不想联系任何的人,只是玩起了拖拉机和斗地主。凌晨2点钟,网吧的工作人员给每一个上网的人排了一包方便面和一杯牛奶,挺有人情味的。
        就这样一直上网坚持到第二天早上,内心不稳定的情绪一直都无法控制。中午一位在大理海东镇认识的朋友上线了,她叫宋歌,是孟向东组织的“滇缅公路行”中唯一的一个女孩子,是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的学生。她告诉我,她将有一个新的声援2008的计划,准备从希腊骑自行车到北京。因为她的勇气和追求,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从网吧出来,找到一家饭馆吃了点饭顺着前往攀枝花方向的路又踏上了新的征程。走了10多公里,在一个拐弯处一个加油站的工作人员把我叫住了,让我进去休息一下。其中一位在98年劳务输出到过日本打工的工作人员给我讲起了他在日本的经历,听到他所说到的日本,让我有太多的关于人生的感慨:日本人的富有让我们这些中国人很难承受。在日本,日本人把一些还很好用的电器就丢掉了,丢电视机这类家用电器还要交垃圾处理费,他们这些劳务输出的中国打工者每个月也只有不到2000元的工资,所以到了半夜的时候常常会到丢弃这些家用电器的垃圾场去捡一些电视机来看,而且在日本吃一碗面,折合人民币大概也要60元一碗。日本人的自行车也是很少上锁的,作为中国人的性格,他们这些劳务输出工作人员经常到自行车棚里随便骑一辆看上去比较好的自行车就走。在日本搭地铁大概的费用也是差不多折合人民币60元左右,他们这些中国人在日本搭地铁的时候多半也是翻栅栏进出,因为在日本人们都非常自觉,基本很难见到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即使是在人流繁华的大街上一天也很难见到警察人员。对于这样一个社会体制,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只能是向我了。
        我也是一个爱国者,写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用世态的眼光来审视我所说的日本和一个中国人在日本所经历过的事情。日本人有一些好的东西,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接受和吸收,仇恨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我们不应该一直纠结于以往的事情不放。蒙古和满清入主中原的时候不是一样在中国大肆屠城吗?那些事情不是都已经过去了吗?蒙古和满清入主中原的时候我们的祖辈喊冤都没有地方喊,而日本人想要入主中原只不过是个失败者,我们又何必对一个失败者穷追猛打呢?至少别人日本的精神、经济、科技都比我们中国发达,落后的我们还一直这样对一个失败者穷追猛打不是很让人耻笑吗?我是一个爱国者,希望大家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件事情,仇恨是上一个世纪的事情了,我们不是跟蒙古和满清都已经没有仇恨了吗?
        看看天色已晚,我也准备启程了,经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再挽留,吃过晚饭后就住在了加油站。
        早上8点多钟起床,和工作人员一起吃过早餐就上路了。在路上的感觉要比停下来休整的时候充实得多,体能和思维都得到了发挥,而呆在一个地方休整的时候心情会由于环境的影响和何种诱惑而变得乱哄哄的,走在路上的感觉只有一个那就是下一个目的地,旁骛杂念。在路上“累”是种享受,只有走累了的时候,停下来把包往地上一方,当全身都已经放松了的时候,那种全身舒坦的感觉实乃人生中最顶级的享受,看着眼前的风景,真是快乐无比。
        走在路上,好几辆经过的车辆在我身边停了下来,司机说可以带我一程,叫我上车。我拒绝了他们,坚持着要以徒步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旅程。第一辆是货车,第二辆是油车,第三和第四辆都是面包车。这一天虽然有四辆车让我搭顺风车,但是我都没有心动。走自己的路,让被人搭车去把。
        走着走着,下起了毛毛细雨。这可恶的雨衣只防风和保暖,却不防雨。走到晚上10点多钟,渗水的雨衣已经把我穿在里面的衣服和裤子全都弄潮湿了。这时又累又冷,只想找个地方休息,看见路边有一间洗煤厂空置的房子,进去一看里面黑乎乎的到处都是煤灰,虽然很脏,只要能够避雨,让我能够安营扎寨好好的休息一晚上就好了。在这黑乎乎的雨夜,有一个地方避雨,比什么都强。
发表于 2012-3-1 14:09 88 显示全部帖子
        离家丽江已经5天了,这两天接连的下着小雨,那双连续穿了半年的登山鞋已经裂开了好几道口子,鞋底也已经磨穿了。这双在深圳花了1200多元钱卖得登山徒步鞋早已失去了防水的效果,里面的袜子已经全都湿透了,脚上虽然没有起水泡,但是到处都是红点点,一抬起脚来那火辣辣的痛又开始出现了。
        行走在永胜县至华坪县51公里处,下起了毛毛雨,雨水中夹杂着雪花,雾大得不到前方10以外的东西,经过的车辆全都打开了防雾灯,在一处悬崖路段很多车辆都停在那里不敢再走了。在这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整个就是一个人间仙境,只是人在旅途不敢过多的停留在这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瑟瑟的寒风冷得我全身都在发抖,可在这到处都是悬崖的高山上却无法找到可以休息的地方,只能够拼却全身的力气,忍受着疲惫与疼痛使劲的迈动着步子向山下走去。
        走到了仁里镇,在镇上的一家餐馆刚吃完饭,这时进来一位老人。老人一进来就认出了我,他告诉我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了我的报导,而且昨天在去永胜的车上也看到了我独自一人冒着雨行走在路上。当时丽江电视台对我的鞋子拍了一个特写,说我就是穿着这双鞋子从深圳走到了丽江,一双穿了半年多,行走了近5000公里的鞋子都已经烂的不成样子了,当时很多在一起看电视的人都在讨论我是不是有神经病。对于他们这些人多我的评论我也只能够一笑了之。
        走出仁里镇,翻越一座到处都是悬崖的大山,艰难地在这高原上的山路上蹒跚着,走到荣将镇吃过早点,也就没有再走7公里进入华坪县城了,而是直接往攀枝花方向行走。中午11点就要快走出云南的时候,路边一家汽车修理店的老板娘叫住了我,让我到她店里去休息一下,还给我炒了一锅蛋炒饭,吃饱喝足后继续我的旅程。于2005年3月4日16点26分结束了长达4个月的云南之旅,经丽江华坪县进入了四川省攀枝花的地界。就在走进四川攀枝花地界的那一刻,我近乎沸腾般的疯狂了起来,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近4个月的云南之旅呀,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和艰苦,也包含了多少激情与快乐,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我踏进四川攀枝花的那一刻结束了。
        晚上9点多钟,终于走到了攀枝花的一个小镇,在一家已经关门的超市门前整理行装准备扎营休息,这时围过来一群人,其中一位是超市的店老板,知道我是徒步旅行的后,对我的精神特别敬佩,还泡了一碗康师傅速食面给我吃。
发表于 2012-3-1 17:33 89 显示全部帖子
攀枝花市因为到处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树(又名:木棉花和英雄花)因此而得名。是四川一座新兴的钢铁名城,隶属中央直管。
据说解放前这里环境非常恶劣,山上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很少地方会生长树木,环境非常恶劣,到处都是悬崖绝壁,只有一个叫弄弄坪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据说弄弄坪就是攀枝花最早的地名了。解放后发现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铁矿,从东北调来了大批的技术人员来这里提炼钢铁,由于攀枝花横跨金沙江两岸,周恩来同志到这里考察的时候给这个城市取了一个名字叫“渡口市”,改革开放后因为从小就喜欢攀枝花的邓小平同志来到这座钢铁名城考察,才把“渡口市”改名为攀枝花市——于是中国唯一一个以花命名的城市诞生了。
当我一走进攀枝花这座城市的时候,一路上都是高山峻岭,一路上都是厂矿,我就知道这是一座很不简单的城市,走到格里坪时过往的车辆多了起来,一路上有很多汽车经过,司机们都对着我竖起了大拇指,有的干脆把车停下来,说愿意载我一程,但我都拒绝了他们的好意。其中有一位司机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这几天我都不用洗手了。”
走进这座悬挂在山腰上的城市,金沙江就从城市的峡谷里流经,雅砻江从这里与金沙江汇流后流经长江汇入大海。从城市的广场俯视着金沙江对岸的火车就像看到的是儿童玩具的火车那般小。城市的道路四通八达,城市的建设非常发达,这让我想起了在深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今我孤独的一个人在外四处漂泊,不免有点伤感,此时此刻我最想一个人一瓶酒,就让我沉醉在这梦一般的思绪之中吧。我走进一家小店去买烟和酒,老板娘知道我是一个徒步旅行者后非常的激动和热情,她说这也是他的梦想,但是一直没有勇气去实现。知道我还没有吃饭,马上就给我泡了一碗速食面,还到旁边的饭店里买了半只卤鸭过来,怕我吃不饱,又给我打来了一碗饭。临别时热心的老板娘还执意要送我6瓶康师傅绿茶,说是让我带在路上喝。我说什么都不肯要,你说带6瓶水在身上多重嘛,我说拿两瓶就行了,但是老板娘说6瓶水是66大顺,也是一路平安的意思。她最大的愿望就是2008我徒步走到北京后一定要打电话告诉她我已经顺利到达北京了。拗不过老板娘的热情,我只好把6瓶水全给带上了。
        晚上在攀枝花公园的一个亭子里搭起帐篷睡了一觉。早晨起来在一家餐馆要了一份回锅肉,老板娘看着我的大包,知道我是徒步旅行的后,又煮了一碗汤送给我。坐在旁边的一对母女俩也好奇的跟我聊了几句,问我一共走过多少公里路了,在路上遇到过什么危险没有。我就把自己一路上的经历和见闻跟他们说了一下,使他们敬佩得不得了。母女俩吃完饭,结账的时候顺便把我的钱也给付了,这个世界上好人还是多呀。
        餐馆的老板娘问起我出来徒步旅行有什么意义,我告诉她徒步旅行的意义非常多,走在路上可以了解到各地的历史文化,地里环境,民族风格,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身心、意志和耐力。
        吃完饭,老板娘告诉我公园对面的广场上真在搞一个纪念攀枝花市成立40周年的展览,叫我去看一下,这样了解的东西会更多一些。原来2005年3月4日就是攀枝花市成立40周年纪念日了。看完了40周年展让我了解了许多有关于这座钢铁名城的物产、经济、文化、和民族风格都有了一些了解。攀枝花人是骄傲的,交通不便,他们把大山炸开,修通了公路;没有平地,他们在山腰上建起了城市;没有机场,他们把大山都给炸平了。
发表于 2012-3-2 02:26 90 显示全部帖子
        正准备离开攀枝花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攀枝花广场上看着金沙江峡谷里的火车发呆,一位叫贾会欣的朋友过来跟我聊天,还非要请我吃饭不可,我说:“你要请我吃饭的话,不如赞助我一点旅行费用好了”。这哥们非常爽快的就从钱包里掏出50元钱现金赞助了我,还买了一些水和火腿肠给我,并且还是非要请我吃顿饭再走。
        席间,在云南永胜加油站的站长介绍的攀枝花广播电台的记者李明莉找到了我,希望能给我做个采访,没几分钟她带着他先生和一位记者过来了,给我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专访。采访完后还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了一段留言:
       
李亚军,对你这样一个“脚踏实地”走路的人,我由衷地敬佩!
        你将面对的旅途是充满荆棘、坎坷的,你将经历的路程是艰险的,但也正因为这所有的过程中所充满的不平凡,才足以验证你的坚强和伟大!
        祝你脚下的路能越走越平坦,你的梦想能早日实现!
                                                                一路平安!
                                                      李明莉
                                                    2005年3月7日

        沿着金沙江往会理方向行走,一路上思绪万千,往事、前程、情感、情绪所有的一切全都涌上了心头,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空旷的黑夜带着苦涩的风吹在脸庞,浮华后的空虚一阵阵袭上心头。脑海中不停地出现刘丽华那张甜蜜的笑脸,这是我才发觉自己那铁石心肠般要徒步走遍中国的坚定正在被人们对我的关怀所融化。这对于爱旅行,热衷于冒险的我不是个好兆头。如果要献身于自然的话,是不能够带着情感走在路上的。
        绕着S形峰回路转的高原公路行走着,热辣辣的太阳热的我连续扒了好几件衣服。都已经3月8日了,天气慢慢温暖起来,这将给旅行带来许多方便。
        体能在这段时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仿佛全身有了用不起的劲,也许是我这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在练气功的原因吧,手上的力气没有地方释放,于是我会每走一段路就会负重在做20个掌上压或者指上压。
        走到会理县城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了,吃过晚饭在一个广场上搭起帐篷就睡觉了。
        早上起来,一帮退休的老工人围着我议论纷纷,他们对我的徒步旅行的意义给予了肯定和支持,还说这样一个徒步走中国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呀!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处理来自大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困难、挫折和危险,如果将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或者重新创业的的时候,对于处理一些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话,一定会有一些独到的方法方式。
        一路走一路问着人前往邮局去盖邮戳,路上问到一位叫赵海波的哥们,正好他也是去邮局,盖完邮戳,我把那双穿了半年的破登山鞋和一路上拍得照片还有日记全都寄到了云南省剑川县甸头村李盛春老人那里,让他帮我保管这些旅行中的珍贵记忆。
        从邮局出来,赵海波带着我在会理古城游了一圈,并请我吃了一顿饭,赵海波也是在会理打工的,但是他的人品和人际关系在会理却非常好,我们在一家餐馆要了好几个菜和啤酒,老板娘居然不肯收他的钱。这天晚上,赵海波把我带到他的住处住了一晚。
        早上7点多钟从床上爬起来,从四楼走到三楼把赵海波叫醒,背起行囊就准备出发了,这哥们告诉我,反正今天上午他也没有什么事情好做,愿意陪我走上一小段路,在一家羊肉食馆吃完早餐,经过广播电台的时候顺便进去质询一下会理的历史、文化。
        电台的副主任接待了我们,向我们介绍说:会理在南诏大理国时代属于大理国的国土。后来是因为金沙江从这里流经,所以就把金沙江的内侧划给了四川,外侧还是云南省保留着。
        会理县在古时候就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必经之道,古城墙都保留得比较完整,这里也属于茶马古道必经的一个驿站吧。
        其外,这里的物产也比较丰富,会理石榴曾经上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特产展览的,山羊比别的地方的羊肉都要好,原因是没有其他地方的羊的那种羊骚味。
        红军长征的时候就曾经经过了会理,并在会理召开了会理会议,批评林彪同志。
        红军还在这里跟国民党的军队打过一战,国民党有一个团的军队驻守在这里,红军把会理的城墙炸开了一个大口子就走了,因为红军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了。
        经过广播电台副主任的介绍,让我了解了许多关于会理的信息,我也非常的满足,于是起身道别,赵海波一直陪我走到了会理和会东的交界处,交界处的横排上一组非常豪气的词:高原明珠,紫气东来。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