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6624

主题

走遍中国(原创)

[复制链接] 查看:56737 | 回复:134
发表于 2008-10-9 13:43 111 显示全部帖子
下一站到(四川二)回到家乡威远
发表于 2008-10-10 18:28 112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大家的支持!
发表于 2008-10-12 09:59 113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大家的支持!

今天继续更新!
发表于 2008-10-12 09:59 114 显示全部帖子
(四川三)自贡,上里古镇
  一、自贡自贡位于四川盆地南,是中国著名的井盐生产基地,被誉为“千年盐都”,其生产井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自贡是闻名全球的“恐龙之乡”,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博物馆之一“大山铺恐龙博物馆”。
  1《盐井天车》自贡在中国盐业史上已走过了1900多年的漫长历程。古人有种说法,曾称自贡盐场是“牛头对马岭,不出贵人出盐井”。这里,曾经有一个紧挨一个的、由人工开凿的盐井,有四通八达的根根输卤枧管,更有一座座竖立于井口之上高耸入云的井架。这种井架在当地叫“天车”,它是以“堆积木”式的方法,把数千根杉木层层往上累叠,用篾索捆扎而成。没有地基,地面是用篾绳作拉式支撑,一般有数十米高,最高的“天车”有113米,形如通天高塔,气势磅礴,使参观者惊心动魄,令人不可思议。像这样保留下来的“天车”在自贡已经为数不多了。
  
  
  《转动井架提取盐卤的绞车》
  
  《煮盐工坊》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
  
  
  《桓侯祠》桓侯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自贡市区中华路口,临街而建在一处小山坡的路坎边上,因此人们进去必须登坡仰视,加之大门板上线刻的张飞像,怒发横眉,雄姿英发,使人肃然起敬。记得很多年前常来这里,现在总算被保护起来了。
  
  6《快餐店》记得还是很多年前吃过的快餐,价格很实惠,炖煮好的菜品种类齐全,色鲜味美。
  
  7《干爹》先得说说他老,到成都基本上就是干爹照顾我的生活,他是个很时髦的驴友,70高龄还在2003年与我同游了稻城亚丁,在四五千米的高原上,他还想争着跟我背行李,酷吧!
  
  8《干爹的母亲的寿宴》这不,又赶上干爹的母亲的寿辰,大家族就是好!亲情相连,其乐融融!
  
  9《老寿星和老人们》
  
  10《小家伙要“送”我一朵花》
  
  11《卖花的小孩》他们会观察可能买花的人随机纠缠,但空余时又喜欢打闹玩耍。
  
  12《走卖的杂品》大妈挑着一担杂品,走街串巷地贩卖,有时一天下来,也卖不出几样东西
  
  13《干爹带我游成都》成都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廖记棒棒鸡的连锁店。
  

  14《卖草鞋的老人》可能老人并不知道,现在这样精心编制的草鞋,只能当工艺品卖,才有市场。
  
  二、上里古镇上里古镇位于四川雅安北三十公里。古镇不大,却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上里的街面不宽,青石板铺成。街道两边大多是明清风格的砖木青瓦房,一楼一底,上里的古桥有十余座,且风格各异。上里不仅有古桥、古树、古街、古建筑,也有浓厚的红军文化。1935年红军长征时,红四方面军曾经过上里,并在这里驻扎半年之久,现在临河的石壁、石碑、石牌坊上还留有七十余幅红军的石刻标语,是雅安市境内尚存红军石刻标语最多的一个乡镇。
  1《上里古镇》经过这座石头堆砌的古桥,就是上里古镇。
  
  2《锦旗飘飘》老街上各色各样的锦旗,看似仿古,但却是一种为了迎合目前发展旅游而不搭调的附件。
  
  3《贞洁牌坊》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座宏伟的贞洁牌坊,尽管我对它的历史,不是十分了解,可望着眼前这座高大斑驳的牌坊,它似乎在诉说着,中国古代妇女们恪守封建禁锢的遭遇和酸楚的命运。
  
  4《为我点了几道地方好菜》干爹他老人家特地带我来,表弟开车,并特意为我点了几道地方好菜。
  5《野菜和野生河鱼》小餐馆很有特色,新鲜的野菜和野生河鱼,价格很公道,在四川旅游最大的好处就是费用很合理。忙里忙外的漂亮女生,是餐馆的老板,踏踏实实地做这样抛头露面的小生意,是难能可贵的辣妹子。
  
  6《古桥流水》想起一首古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上里古镇的石刻》上里古镇的镇镇之宝:“中国就要亡国了,只有抗日反蒋,才能自救救国”。

  8《沿河观景》沿着河岸游走,河水静静地流淌,饱经风雨的石桥和古朴的民居,寂静地度过无语的时光。
  
9《“没收卖国汉奸家财作抗日经费”》
  
  10《“打倒卖国贼蒋介石”》
  
  11《“万万火急!蒋介石和日本订定密约要出卖全中国!”》
  
  12《“穷人自动参加红军分好田好地”》
  
发表于 2008-10-12 10:00 115 显示全部帖子
下一站带大家走进(四川四)川藏北线(1)

  一、绵阳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绵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三国蜀汉遗迹众多,由境内的江油、平武通往九寨沟被称为“黄金旅游线”。我的川藏北线之旅就从这里开始,回头再分别介绍川藏南线。
发表于 2008-10-13 14:19 116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大家的支持!:)
发表于 2008-10-14 13:08 117 显示全部帖子
最近在忙着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节目 不能及时上图   请大家多多包涵!
发表于 2008-10-16 14:53 118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大家的支持!
发表于 2008-10-17 11:10 119 显示全部帖子
 
(四川四)川藏北线(1)
  一、绵阳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绵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三国蜀汉遗迹众多,由境内的江油、平武通往九寨沟被称为“黄金旅游线”。我的川藏北线之旅就从这里开始,回头再分别介绍川藏南线。
  1《绵阳跨江大桥》现代化的跨江大桥,象征着绵阳经济的蓬勃发展。
  
  2《绵阳报恩寺》四川的寺庙很多,主要信仰佛教,游人在千手观音前烧香祈愿。
  
  3《绵阳“文革”建筑》“文革”的年代过去了,可是“文革”的另一些东西却留了下来。
  《城市的生活真的很忙!》人人都在忙碌着,公园里的小憩,还不忘夹睫毛、照镜子、打电话,尽量合理地利用着空余时间。城市的生活,真的很忙!
  
  《双重享受》打扑克时还有流动的掏耳朵服务,贴心廉价的小服务,双重享受。
  
  《小小鸟旅社》这是绵阳市师范学院门口的一家旅馆,又在郊区,入住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校内的学生。对恋爱中的学生来说相当方便,老板取名“小小鸟”的确是经过了一番调研的,寓意深刻!8《绵阳报恩寺的小吃店》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主理,没有荤菜,主要卖凉粉、凉面,配料认真而齐全! 2 元一碗,很好吃。
  
  《绵阳报恩寺的小吃店》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主理,没有荤菜,主要卖凉粉、凉面,配料认真而齐全! 2 元一碗,很好吃。
  
 
  《北川的小饭馆》四川街头随处可见的小饭馆,店里陈设简单,饭菜味道却不错,价格不高,极大方便和满足普通劳众的消费水平。
  
  11《典型的四川老人》四川人穿衣服有个习惯,天冷层层加,天热件件脱。
  
  二、松潘随拍 松潘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
  1《请勿手摸,当心触电!》看上去挺吓人的警告。细想,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警示,好像把所有的旅客都当成无知的人。
  
  3《山坳里的“丹云峡饭店”》山坳里的丹云峡饭店,在这里,确实能称得上是当地的“大饭店”了。
  
  4《松潘》进入松潘县城,方圆十里的城门城墙,保存完好。
  
  5《高原的特色风光》傍晚的松潘,高原的特色风光。
  
  6《为父亲和奶奶祝福祷告》第二天向红原进发,大客车停在半路的农庄上客。年轻的藏民带老母亲去县城看病,妻儿在车下相送。小女儿一直双手合十,为父亲和奶奶祝福祷告,咿咿呀呀地念着藏经,依依不舍的样子十分可爱,这应该就是连系亲情的藏文化吧!
  
  7《三个挖虫草的青年》高原的四月仍然是相当寒冷,车窗外寒风凛冽!半路下车的三个挖虫草的青年,个个衣服行李都很单薄,我感觉自己身上的羽绒服,将就能扛得住,他们居然还能露出微笑与车上的人告别!其实这并不是挖虫草的季节,由于现在挖虫草的人多,所以他们提前赶来。
  .
  
  8《冻得通红的小脸蛋》
  
  三、红原红原是阿坝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县城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红原”,意为红军经过的草原。
  1《红原象征性的雕塑》
  
  2《躲进小饭馆》红原大草原本是很有名,很美丽的,但这个天气阴冷的季节,躲进小饭馆里,吃热饭喝热汤,比看什么美景都舒服!
  
  3《小饭馆明码标价》小饭馆明码标价,经济实惠!我点了个砂锅丸子,一碗米饭,一共八元,这里没有太多选择!只想暖饱之后赶紧回到宾馆,捂上被子看电视,不留就走!明天继续前往阿坝。
  四、阿坝中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紧邻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隆升的梯级过渡地带,生活着80多万藏、羌、回、汉等各民族人民,幅员83426平方公里。阿坝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富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因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和本朴的历史人文景观,被称为“世界最后一处尚待开发的旅游金矿”。
  2《牦牛肉》到松藩就基本上进入了藏区,牦牛肉是藏区最有名的特产。
  
  3《先买好下趟车票》我已经习惯了,每到一站,就到售票口了解到各地的发车时间,甚至可能先买好下趟车票,有效地节约时间。
  
  5《杂货铺》小店里出售的杂货,种类齐全,价格低廉,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当地人的基本需求。
  
  6《藏族餐厅》处处可见的藏族餐厅,面对着全是藏民的用餐环境,文化和语言都不相同,我始终没敢进去,害怕犯了什么禁忌!
  .
  7《回民老人》原来藏区里还有一个回民聚居地,回民老人们闲坐在街边聊天。
  
  8《妇女们也戴上了大口罩》由于现在藏族人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妇女们也戴上了大口罩,遮挡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以适应日益提升的审美观念!
  
  9《阿坝的清真寺》进这样的地方我会很小心!因为不懂他们的规矩,征得同意再进,相机挂在胸前,只看不拍。不出所料,清真寺休息的老人对我很热情!很礼貌的告诉我此地不对游客开放,不能拍照,并要我进屋喝茶!闲聊一阵后离去,这是经同意后拍的。
  
  10《小僧侣与艰辛的车夫》寺庙的僧侣是藏区富有的阶层,看到三轮车上的小僧侣与艰辛的车夫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我以为僧侣都是普渡众生的,感觉有点怪!
  
  11《荒原之上的一个人》很多时候也很无聊,找不到可拍摄的东西。在郊区巡走的时,我看到荒原之上很远的地方有一个人,好奇地走过去,他也许有着相同的疑问。善意地向对方慢慢靠拢,好久我们才会合,相互礼貌的问答却一个字都没听懂,只好点头微笑告别!
  
  12《阿坝赛格寺》全藏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觉囊派寺庙,位于县城东侧。寺内有许多藏密气功等神秘宗教现象,该寺燃灯节酥油花会十分著名,是研究、旅游觉囊派藏传佛教的最佳去处。
  
  13《为“不够高”而兴奋的时刻》孩子们总是在盼望着快快长高、长大,只有在此时,才会为自己“不够高”而庆幸。我小时候去电影院也有过这样的兴奋的时刻,一米以下不用买票。
  
  14《打篮球》僧侣们的生活跟我们上学没有多大区别。
  
  15《附加了两个小门闩》旅馆的门上一把锁还附加了两个小门闩,再看看告示,好像不太安全!“旅客朋
  友:请把房门锁好,丢失东西,本宾馆概不负责。”也许这仅仅是份免责声明。
  
  17《高高的水塔》水怎么流下来我知道,但是怎么弄上去就不大清楚了。
  
  18《三岔口》当天没有直达马尔康的客车,为了赶路,我只好赶到一个叫“三岔口”的地方,再等红原到马尔康的过路车。三岔口没有车站,等不到车,可能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到了才知道有个小卖铺,还可以住宿。看见几个也在候车的人,尽管觉得不那么孤单了,但过路车每天也只有一班,又担心车装不下,那就得等到第二天,这是常有的事。
  
  19《小河里很多废弃物》藏民也渐渐地有能力污染这个本来纯净的环境了!
  
发表于 2008-10-17 11:25 120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大家的支持!
下一站带大家走进(四川五)川藏北线(2)

  1 《安全行驶九十万公里》在马尔康并没有过多停留,第二天本打算到甘孜,但没有车。为了节约时间,坚持有东西就拍、没拍的就赶路的原则,先到炉霍再说。看到车站里这辆即将搭乘的大客车,心头凉了半截!车头放了一块“功绩牌”,上面写着“安全行驶九十万公里”!车的外表还好,里面就破败不堪了!川藏线本来就天险多多,真不知道它还有没有机会写上“安全行驶一百万公里”!上帝保佑!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